大安-Sarabeth’s紐約早餐女王登陸台灣 貴鬆鬆的名店

號稱紐約早餐女王的Sarabeth’s台北分店開了    好像很厲害的店我想應該很多人吧

不過其實早在快三年前我就已經吃過了東京新宿分店了

Shinjuku-Sarabeth’s紐約的早餐女王 紐約第一名甜點店 東京也有了

說是很厲害但是星期五的傍晚來 看到了空曠的餐廳是時間不對嗎?

Sarabeth’s 2012年起觸開始在海外開設分店     台灣是在日本韓國外的第三站

不過怎麼感覺台灣人沒有很捧場啊…

很全球一貫的裝潢風格嗎? 用了文化牆面 白色打白色的燈有種純潔但又有點調皮的風格

Sarabeth’s創始店於1981年在紐約曼哈頓上西城設立   

整個品牌的風格就是時尚高格調…又帶點輕鬆的歡愉情境

因為很受當地人的歡迎而且也備受媒體的喜愛 被稱為最美味的甜點店    紐約早餐女王等

因為有小小孩 所以基本上這一餐是沒有認真拍照的

有趣的是我回頭去看三年前在東京點的東西 竟然跟這天點的東西一模一樣

我想可能點的都是店內的招牌 所以就會有一份班迪尼克蛋然後一份法式吐司

但同時也發現    原來台北的價格比起東京新宿來說 一整個有過之啊…

原來一樣的東西在台北一定要更貴這個原則是不會被打破的    即使東京人明明收入比較高

經典班尼迪克蛋360元    

其實我還真的挺常吃班迪尼克蛋的     因為把半生熟水波蛋加上荷蘭醬汁

加上麵包很有咬勁搭配了火腿 一口咬下那口感多元很有層次

旁邊的生菜…是非常的好吃…沙拉醬酸甜得宜生菜非常的嫩很清爽的搭配

法式吐司480元

這個價錢我覺得真的是有有有貴啦…就這樣單點480台幣耶…

只能說這牌子名氣大的確吸引很多人 但這高貴很貴的價位的確讓人不敢親近

這裡全部都是單點 在點一壺茶加起來就超過600囉

這法式吐司其實煎的不錯    外表看起來就是細心照顧才上桌的

撒了淡淡的糖粉     吐司外層被蛋些些裹住一口咬下相當鬆軟具有彈性

吃的時候加上點蜂蜜     當蜂蜜被吐司吸收後讓整個吐司的口感變得比較細緻

附在旁邊的奶油也相當的香醇一點都不膩    整體的搭配很棒    口感味道都不賴

只是480這個定價實在不太親民啊

Sarabeth’s 台北敦化SOGO店    09:00 – 21:30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6號B1

機場捷運試營運搭乘20170218

本來以為機場捷運的搭乘要好久之後了啊 沒想到這天竟然跑來試乘

剛剛開始試營運的第一天 台北車站的人潮洶湧只能說想要嚐鮮的人還真的多啊

其實也擔心人太多 我這不太排隊的人沒辦法忍受

不過真正體驗後發現 有洶湧人潮的應該就台北車站站吧    

想要體驗的人試試看別的車站吧    這天我的出發站是桃園高鐵站    

本來表定發放號碼牌的時間是7:40/9:40/11:40/1:40四個時段

不過桃園高鐵站這裡 可能因為人不太多所以我們大概9:15到馬上就拿了號碼牌

而且也不用等立刻就可以進站開始搭乘體驗了啊

一進站的這個大廳地板上      很棒的設計

又是方向的標示也是設計 地板上機場跟中壢就兩個方向

什麼都還是新新的感覺好好喔

桃園高鐵站很常來    有沒有機場捷運好像沒有差

只是對於要去機場來說 以前只能在這裡搭接駁巴士現在多了一個選擇

基本上時間可能快一點點價錢也沒有省啦

目前高鐵桃園站這裡只有普通車     所以想體驗直達車要到機場去喔

不過既然是來湊熱鬧的 當然是普通車直達車都要來一下啊    

因為有柵門的關係    基本上大概很難跟列車合照了

從這個路網很清楚的看到

紫色這條是直達車     台北車站到機場第第一/第二航站     中間只停新北產業園區跟長庚醫院

藍色這條是普通車     台北車站到環北站      每一站都停

跟台北車站的人潮比起來 這裡真的不用擠

只是高鐵桃園站是高架車站 風比較大就是

在高鐵桃園站這裡 有出口直接連華泰名品城    所以想逛outlet也可以搭機場捷運來

車站入口處有工作人員在發放號碼牌    然後入站就把號碼牌回收然後蓋章

就跟去夜店一樣囉     憑著手上的這一個小章可以進出各個車站

因為以後可以沒有這種熱情全程搭完 所以今天就是要給他搭到爽

高鐵桃園站–環北站–機場第二航站

機場第一航站–機場第二航站–台北車站

台北車站–高鐵桃園站

因為想順便了解一下捷運跟機場航站的動線 所以今天去了第一跟第二航站視察了一下

高鐵桃園站往環北站    很大的轉彎

目前雖然只有往南通到環北站 但目前中壢市區還有兩個站體在興建

等到通車之後 機場捷運將會往南通到中壢火車站

車內拍的照片 很晃嗎? 哈哈

其實搭乘的經驗還好耶 而且在好幾各轉彎處車速相當相當的慢….

A21環北站    這算是踩線    竟然搭了就一定要到最後的環北站

環北站…走出去好像也不知道要幹啥…因為出去接的是中豐路跟環北路    其實真的沒啥

手把…

這車速的變化還真大 據說車速最高是100     在車廂裡面的螢幕都有各項訊息顯示

這一張是時速84公里

這張時速只有12公里

桃園體育園區站 我想這一站應該是機場以南除了高鐵桃園站之外會有最多人進出的車站了

這裡是桃園國際棒球場    職棒的比賽常常在這裡舉辦   

以後看職棒可以搭捷運來     還挺方便的

不過如果從台北來的話     我想我應該會選擇搭高鐵然後再轉吧

因為搭機場捷運的時間比較長 價格好像也沒有便宜到…

在領航站有捷運列車的機房…

A13機場第二航廈

好久沒來….最近去日本都從松山機場出發

機場第一航廈第二航廈間有Shuttle    不過完全沒有搭乘

這天的就來試試看吧    後來發現從Shuttle出來另一邊這是這走道

不過Shuttle的設計超級不大方的啦…躲在小小的角落裏面

有點見不得人的樣子 非常不入流的設計

現在機場裡面的標示算是清楚了    桃園機場捷運

第一航廈這這大大的標示…搭電梯就往捷運去 還挺方便的

開闊的空間   

想要去台北 但是在第一航廈站搭直打車一定不會有座位啦

所以我們就先搭去第二航廈站好了…結果發現…其實也很難有位置 哈哈

不知道在試營運免費或半價結束之後    還有這樣的人潮嗎?

直達車的螢幕有出境班機的資訊    也有航廈的標示     這一點是最機場捷運的呈現

大家來試乘的心情都很好…捷運今天不是工具而是目的…

高速公路

好高喔    這也是反覆測試一直沒辦法通車的原因啊

這安全性一定要重視的 畢竟關係著所有乘客的安全    

在直達車裡面有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東西     我直覺這就是跟香港的機場快線學的啊

現在其實LED也好面板也好    都可以表現得比這個來的好…

還是設計者覺得這是一種美感    的確啦在車廂內的每一個螢幕都有顯示到達時間了

林口附近跨過高速公路    跟高速公路的高架也有交叉

好高好高…其實沿途兩邊的景色還不賴    兩邊都有小山丘綠意盎然的

不過有一兩個區域也有很多的墳墓就是

其實搭乘的經驗還不錯 因為沒有很搖晃

而剛剛啟用的新車廂 環境維持的不賴

車廂裡面也禁止飲食 維持台灣捷運一貫的風格 也可以讓環境維持得更好

在過了新北產業園區 一架ANA的787飛過來

越來越近耶…運氣相當的好 然後它就慢慢的轉彎往松山機場方向去降落

台北車站這裡超熱鬧的啦 來試乘的人真的不少

因為不用錢 我想很多人真的來湊熱鬧的    一天全家大小來體驗兼殺時間

台北車站站這裡的大廳 還蠻高的  

這裡可以接捷運紅線藍線還有綠線

只是紅線藍線是台北車站站     但是綠線是北門站

但是距離都不太近     所以拉著行李從捷運來換機場捷運去機場 感覺還挺挺累得…

機場捷運的列車不長     當然有一整各車廂是給行李搭的

以運量來說真的不大    不過我是挺擔心這捷運真的會賺錢嗎?

整個大廳的設計還挺漂亮的

新的設計比較兼顧了實用與美觀    跟以前老的想法很不一樣

這巴士跟汽車的入口    牆壁上還有一首詩呢     這各設計還不賴

而且現在真的人實在太少了 還可以走上馬路拍照 哈哈

台北車站這裡的行李預辦登機     可以自己處理

一開始據說有點問題 不過好像已經改好了

當然也有航空公司櫃台    只是現在只有華航華信長榮立榮可以用…

我個人是覺得這裡應該不久就會撤了吧…哈哈

人潮有夠稀少的啦…當然啦也許還沒已正式開通客人還沒開始使用

這裡也有這一片牆喔   

預辦登機真的廣告的很大    可以把行李check in了拿到登機證後 輕鬆的去機場

在香港我偶爾會去做 但是如果我是台北人要去機場我覺得我會手提著行李去機場耶

因為飛機起飛前三個小時才能辦理 我覺得對我來說太早了…哈

回程從捷運紅線下了車    要走到機場捷運

雖然說可以一直在地下街裡面走    只是這距離真的有點遠

看到這一個地板上的大大標示只是表示你走進了機捷的範圍了     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呢

光是這一段距離不知道就要打消多少人搭乘機場捷運的念頭了

畢竟拉著行李搭捷運要走這麼長的時間來轉機場捷運

就時間來說好像也沒有比較划算喔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這機場捷運的發展吧

cof

第二天整個豔陽高照天氣太好了    又來到高鐵桃園站接朋友

拍了這張照片    機場捷運緩緩地駛出車站    優雅的緩慢的…

cof

回程的時候 用縮時攝影拍了長庚醫院站到第一航廈的路程

可惜我的位置在向著陽光這一面 拍起來有點背光

中壢-甘田果鋪 復古風的輕鬆空間

打算來甘田果鋪已經很久了    只是這家店真的很夯啊 常常都是滿座的

這天比較早出門 就直接來等開門啦

甘田果鋪位於元化路上 就在中正公園旁邊 停車算是挺不方便的 

這家店走的是鄉村復古風吧    從門口就感覺的出來 木頭跟園藝的搭配總是讓人放鬆

一樓的位子不多    櫃台算是有點擁擠   

整個空間的顏色大綠色 搭配紅色的燈還有大紅色的咖啡機

放了烘豆機…這裡的咖啡豆也是自己處理的

鐵金剛耶 一樓的牆上放了好幾尊鐵金剛的模型    

往二樓走其實還有更多有點年代的東西擺放著 整個空間的味道就是這樣呈現的

哈哈 還有藍白紅的理髮廳的標誌耶 現在好像都看不到了啊

二樓空間    整個店裡面沒有太多的裝潢大部分是用擺設來呈現出氣氛

大綠色的牆面 基本上讓整個空間變得比較活潑

簡單的擺上一些裝飾    就很有特色了

這也有許多的老東西    現在人幾乎是迷戀老東西啊

這老電扇老店是…真的好讓人懷念啊

大同娃娃…小時候應該大家家裡都有吧…

還有要離家出走的行李箱

ET這可是當年最賺人熱淚的外星人了   跟小男孩一起騎單車慢慢往天上去的橋段超深刻

這裡只有甜點跟鹹派    沒有可以吃飽的東西

說起來價格不便宜呢 這檸檬派夠味但是稍微甜了點

這鹹派很好吃喔 入口即化又可以吃到很多的食材

以前不習慣吃鹹派 但後來發現鹹派弄得好的相當精緻可口的

不管什麼飲料只要跟火龍果搭配 就成了這模樣…基本上火龍果的味道都被柑橘類的蓋掉了

三樓空間    一樣有一整片大綠色的牆面 整個空間就活了起來啊

其實抓準了現在人的喜好 不用花太多錢一樣可以設計出很人性溫暖的環境

也是很簡單的擺設  

不過這裡的沙發倒是都挺精緻的    很有復古的風格

鐵金剛…只能看不能摸喔 不過光看也滿足了很多人童年時候的回憶啊

雖然沒有華麗的裝潢 但把收集的老東西放一放那味道就出來了

這裡不限時間相當的大方 所以有很多學生來這裡念書    相對來講會比較安靜很棒的環境

甘田果舖    320桃園市中壢區元化路213號    03 452 7727

開放時間    星期六日09:00–22:00星期一二三四五10:00–22:00

中壢-大四喜 麵食館 樣式豐富東西好吃

喝完星巴克吃啥呢? 今天吃簡單點來個北方麵食好了

大四喜在中壢是連鎖店    這天來的是中央東路的分店 SOGO附近也有分店

從網路上看起來東西不錯    店家人氣挺高的    只是這附近的停車位一位難求啊

桃園金牌好店…有認證過的喔

其實這一張重點在    後面那幾個字    中壢最好的麵食館

我想不用多說 這裡的人氣已經說明了一切啊

以價位來說有人說比較高一點 不過這位置相當方便相較於其他的餐廳這算平價了

對於價格來說我覺得合理 因為現在出門吃要省…真的不容易

大四喜…每一個桌子底下都有這樣的裝飾    有點老氣就是 哈哈

不過說實在的 北方麵食說起來也不是什麼新的食物就是…

東西算貴嗎? 我是覺得還好啦

這裡賣的東西都是傳統北方小吃    也有牛肉麵下次可以嘗試看看

這一份小菜很簡單 小魚乾海帶跟豆干    不過味道還挺不賴的    

在架上的小菜選擇相當的多 喜歡自己拿囉

這泡菜相當的基本…就那樣

中式燒肉捲餅

有中式的有法式的 說實在的還挺好奇在這北方麵食館裡面的法式捲餅是怎樣?

不過這牛肉捲餅好好吃啊    這皮很有層次煎的也剛剛好

而內餡牛肉有咬勁搭配大蔥    香氣十足又有口感

這蔥油餅很簡單 煎得很好顏色很漂亮

這煎餃有大顆喔 一嘴吃下撐了點

這細心照顧的煎餃味道還不賴    皮煎的酥香內餡則相當飽滿

咖哩蝦仁蛋炒飯

周遭幾乎每桌都有點炒飯耶…不過這炒飯上桌的時候也讓人挺驚豔

這炒飯看起來油亮    而且粒粒分明    蛋跟蝦仁都炒地入味

吃起來真的讓人一口接著一口 而咖哩淡淡的剛剛好    襯托著不搶鏡

小米粥    小米粥可以加糖不過我愛吃原味啊

這小米粥煮的挺剛好地爛但還可以看到米粒 一種米地原本香氣明顯呈現

這紅燒牛肉麵分量很夠耶

牛肉滷得相當的透所以吃起來很軟爛    很好咬

搭配簡單的青菜跟蔥    這是相當簡單而且傳統的牛肉麵

這拉麵很好吃耶    吃起來很Q彈

湯頭是很基本的紅燒牛肉麵 幾乎沒有辣度湯喝起來有點清甜

大四喜北方麵食館(中央東路分店)中壢區中央東路38號  (03)4253172 

營業時間11:00 – 14:00/17:00 – 20:40

中壢-龍岡圖書館 最美的圖書館最文藝的時光

記得小時候常常跟著嬤嬤來到士校市場買菜 傳統市場裡面人聲鼎沸菜販的叫賣聲不斷

小巷子裡面人擠人 青菜水果豬肉雞鴨魚肉樣樣兼具

好長一段時間過去了 士校這裡市場已經沒落     只剩幾攤固守但不見買菜人潮不知還能撐多久

現在的士校…連學校名字都改了 陸軍專科學校…

離題了 這天要介紹的是龍岡圖書館    就位於士校市場旁    最近挺夯的一個地方  

雖然說是龍岡圖書館 但是就一個當地人來說 這裡是士校龍岡是遠遠大操場那邊

而正式名稱是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

人紅了大家都找你簽名 圖書館紅了大家都來看書嗎?

當然啦 也有很多人專程來這裡拍照的 畢竟這圖書館的建築物相當有特色

在地出發感覺地方的情感    綠建築環保概念

書一樣的設計凸顯圖書館的主題 內部的裝潢溫潤讓使用者有舒適環境

底下是建築師事務所的概念    我們都不是設計師只有用感覺體會設計師想表達的
本案基地長面大致面對南北向,先天座向優良,地點位於中壢龍岡地區,離鬧區略為偏遠,周邊多為住宅,而基地旁由數棵老榕樹形成的老樹綠隧道為其一大特色。本案用途包括圖書館、溫書室、地下停車場及拆除重建之社區活動中心,出入口及動線的妥善安排為本案一大課題。
另本案Program屬傳統型社區圖書館機能,數位科技元素無法與大型圖書館比擬,但我們期望擺脫現有現今主流新圖書館所謂「人性化」之制式框架及一致冷調風格,真正挖掘出人們內心深處對圖書館的根本渴望—溫度與人文氣息兼具、親切友善辨識度高、多樣且令人愉悅滿足的閱讀場域……等,並融合基地元素,回歸閱讀、人性、材料及空間的本質。

概念一 來自老樹與環境的觸動   本案各機能及使用動線、開放時段雖稍交錯複雜,然以空間需求、整體涵構及物理環境等綜合元素,經過妥適分析整理後,整體配置、空間組織、開口策略便應運而生:考量空間量及機能連續性,仍決定以競圖風險高的連續性完整量體為主,但街角主入口盡量退縮,以低矮、友善、穿透性強的量感搭配景觀綠意,以呼應老樹綠隧道。

專業的照片真的很厲害 上面一張是我用手機拍的

底下這是雜誌上的照片 廣角果真看起來整個建築更美了

這一本書的感覺也更能夠呈現出來

背面也是有設計概念的 像是樹的氣根

說實在的在這一個本來是眷村的環境 忽然多了一棟有設計具有概念的新建築

獨特的建築設計紅了 連帶著也讓大家更多利用圖書館的機會    好像也是很好的方式啊

牆上的這些字 是這屬於眷村地區的特色 樣樣都是美食啊

門口的還書口…其實我找了很久到底在哪啊?

側邊 入口的部分全部木質的設計真的讓這空間很容易跟人親近

這一塊就在大榕樹的底下 有大樹的庇蔭喔

好美的環境啊 我必須承認這裏我以前從來沒有來過

因為大部分只會走中山東路 榮民南路這裡連進來都沒進來過啊

這麼多年了 這裡也變了很多路拓寬了    許多建築已經拆了蓋大樓    

而這老榕樹被完整地保留 對於很多的當地人應該是情感的延續吧

從後面的落地玻璃拍進入口處的空間

這一區是閱報區    各種報紙讓大家閱覽    ;

這是二樓往大廳拍   

說實在的這建物裡面大量的木頭運用 真的很舒適

當然這樣的設計空氣也比較舒適

樓梯間…

二樓的入口處是期刊區 後面則是兒童閱覽區

兒童閱覽區色彩繽紛很漂亮

研究一下咖啡好了 每天喝咖啡多少了解一下咖啡的歷史跟種類吧

三樓是主要的圖書區

這是一個圖書館分館所以藏書並沒有非常多    但是以社區型圖書館來說夠了

早上來的時候座位很多 看起來愛看書的人都起得比較晚…

到了下午時間就已經座無虛席了 很多人找書看書上網使用電腦 當然四樓的自習室也許多人在用公

很有設計感的空間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一個角落

翻開一本書不管是小說散文勵志的傳記的旅遊書也罷食譜也好     在這裡請遵循自己的心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很明顯是誇飾但是多看書對人的心情真的有療癒陶冶的作用啊

唯一一點 請帶小朋友的家長可以順便教育一下小朋友

圖書館裡面請尊重其他的使用者放低音量    不要奔跑

想要跑步想要叫囂 外面草皮很大可以進行放肆     大家一起維護環境給讀書人一個舒適的環境

四樓的溫書區的空間也設計的相當棒 很溫暖舒適

想借書嗎? 沒問題只要帶著身分證就可以辦理借書證了

證件辦好之後 一次可以借30本    30天內還…只能說現在圖書館超大方啦

既然有這麼美的圖書館就在附近 還不開始唸書

想多了解這個美麗建築背後的設計概念嗎? 看看建築師怎麼說吧

盧俊廷建築師作品─「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

專訪盧俊廷建築師─剖析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的設計始末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    320桃園市中壢區台貿一街100號    03 286 8500

HK-工業極簡風 冷峻但舒適 TUVE精品飯店

每次到香港來都住商務旅館    時間久了也習慣那種中規中矩的設計

這次來出差住的是精品旅館    小而美的居家風格讓人很舒適

HK-Lanson Place Hotel精品飯店 服務到位環境優雅

周末的飯店是自己訂的 這次捨棄了之前住的中環    

TUVE精品飯店    設計相當的新穎到位    而到了現場才真的知道優質飯店就藏在小路上啊

只能說這飯店相當的特別 在一堆很香港的店面硬生生就很不同的門面

但是看到這門面還是搞不清楚這是一家飯店啊 因為根本沒招牌

這個像是有銅銹的陳舊感的大門相當的有特色    

這是精美的鐵工廠吧…

不過…這裡也不是飯店的門     而到用餐時刻這個是可以推開的 變成對外營業的餐廳

真正的大門在這裏面…

這明明就是通往監獄大牢的入口啊…是水牢吧?

不過黑色水泥牆面感覺有點冷峻    不太亮的燈光就一路帶著我們往前

雖然感覺是水泥牆面 但是條紋設計的編排很有秩序的美感

地板是大理石    有天然的紋路 相當美

這大廳有星空夜裡的浪漫啊

一個大平台 放了整盆的花 本來以為沒有人呢    原來這花擋住了工作人員

這樣的工業風真的讓人很喜歡耶    真的簡單再簡單了

一旁的椅子也相當的簡單 整個空間看不到任何多餘的東西

這大廳的洗手間也太低調了…這燈光這麼昏暗然後標示做得這麼小…

這洗手間相當的大 也很有設計感

不過風格如外頭一樣 低調到不行的昏暗然後大量的石材呈現出俐落的風格

雖然大廳是這麼優雅的嘿…但搭著電梯來到了房間樓層竟然一片白啊…而且超級…

這飯店不大一層樓只有三間房間    真的很小巧

這房間號碼是在門上面小小的    就跟樓下的洗手間一樣的需要仔細找才看的到啊

這床好大啊    真的是兩個人都還可以翻滾的大小啊

不過仔細看看其實這是兩張床併在一起    只是併的相當的好沒有感覺有縫隙

差在哪裡?    感覺是上面的燈沒有開啊

這房間的地板就是水泥地板 沒有放置地毯也沒有鋪設磁磚

腳踩在地板上就像是踩在原始的建築地板上 有回歸的感覺

牆壁也是一樣維持原始的樣貌 搭配木條做成的床頭設計

真的簡單到不行    但真的有夠好睡的床啦

四顆枕頭的配置    一個人有兩顆

真的床相當的蓬鬆

毛玻璃櫃子裏面是衣櫃啊    相當簡單

不過沒有配置熨斗跟燙衣板 需要可能要找櫃台

我想大部分的商務客不會選擇住在這樣的精品旅館 加上天后也比較遠一點

這一個大箱子真的是相當的精采啊

原木的設計 透過燈光的搭配算是個擺設一樣

推開來才發現原來 這是個置物櫃

再打開來…桌子的設計

一物很多用啊    的確啦有時候如果桌子用不到收起來感覺空間更簡潔

當然椅子也是設計款

床頭燈也是很精緻的

這床頭櫃…相當的厲害

只能說所有的東西都很簡單 木頭鐵件簡單的搭配

連這個礦泉水的水瓶都具設計感    有比較好喝喔…哈哈

吸頂燈

空調的開關就這樣地躲在這裡

Handy這手機真的到處都是耶

 

浴室的空間不太大 這房間沒有浴缸只有淋浴間

跟房間部分是用毛玻璃做隔間的 所以浴室還算是挺明亮的

花灑也很大 用起來相當的舒適

用了大量的石材

這放毛巾的架子 很漂亮的設計

這掛勾也是    這裡面的小東西都是很有設計感的

連這請勿打擾或是請整理房間的牌子也挺漂亮的

這個是有磁力的 所以請直接貼在門外囉

 

打開了耶…感覺很有趣    我想這晚上應該是營業到晚點

不過天后這裡雖然只跟銅鑼灣一站的距離 但這裡很明顯沒有太多的商業活動

Check out了    趕時間的時候千萬別搭叮叮車啊    有夠慢的啦!!!

這次住TUVE經驗相當的好啊 雖然只是睡覺但是這很有設計的飯店有許多的驚喜

Tuve hotel    香港銅鑼灣清風街16號    +852 3995 8899

中壢-Table No. 2小巷內的咖啡香

隨便在網路上搜尋的 本來想說這地址不知道在哪裡

到了的時候才發現這裡距離Sogo還真近     更有趣的是竟然就在朋友家隔壁

Table No. 2    不知道有沒有Table No. 1喔?

咖啡真的是文明世界最愛的飲料了    台灣的咖啡文化也慢慢地進入品嚐不同咖啡的境界

越來越多的咖啡師自己進咖啡自己烘然後也自己沖

在這麼一個安靜的小巷子裡面 這樣的裝潢的確挺特別的

一打開門才發現原來還真是熱鬧…聽說這是Pluto的姊妹店啊

Pluto在Sogo旁 但我沒去過 哈哈

好簡單的環境啊…簡單歸簡單但是很有感覺

整個牆壁做成清水模的風格 簡單但是很清爽沒有負擔的風格

簡單的燈光設計 加上木頭的桌子

我喜歡這種大桌子 加上一個小盆栽就是一個景

有沒有設計一看就知道了啊…錢好像也不用花很多喔

前面的部分則是一片落地窗 坐這位置也挺舒服的

雖然外面只是一般的小巷子 但是有一種居家的悠閒

Table No. 2.

有美女…這一個角落也很舒服   

整個空間說大不大 但是就是簡單輕鬆的風格

這花束真的豐富了這一張桌子

其實重點是後面的架子 簡單有設計感

隨手拍一下

店內有自己在烘豆子    烘豆機通常不只實用也有展示的效果

有這樣機器的店家 感覺都比較有個性   

這是櫃台區    在這裡點東西結帳    工作人員忙進忙出的

在拍照的時候工作人員跑來跟我說 請不要拍到工作人員    了解了….這要求很合理啊

我就來喝咖啡的 那就一杯咖啡吧

來這種叫做Roaster的店    不用說就來一杯單點吧

巴西 聖路塔西亞 去果皮日曬     中烘焙   

核棗花生巧克力檸檬草蔗甜可可堅果乾淨香甜    單品一杯130元 挺平價的喔

因為沒什麼客人我就自己拍起來了…其實挺好拍的耶

只能說拍照時候真的很明顯可以感覺整個裝潢的力道    簡單又好拍很重要

現在流行用簡單木頭托盤

這味道還真的是挺棒的 很清爽的味道

有咖啡的香但不太厚重     喝起來果香味十足    冷熱皆美啊

我其實挺喜歡這一家的裝潢風格的    簡單但是有味道

但是有一個小缺點 就是有點吵雜…當我開門走出咖啡廳 那安靜的氣氛讓我放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裝潢做的很少沒有太多吸音的設計的關係    

不過這真的是一種矛盾啊 人少生意不好他們經營不了    人多又覺得環境跟品質受到影響 

Table No. 2 Coffee Roaster    320桃園市中壢區興平路163號    03 435 8793

開放時間    星期二三四五11:00–20:00    星期六日10:00–20:00    星期一休息

內湖-Timama 創意義大利料理 戰斧豬排好好吃

TI媽媽…聽到這餐廳名稱還以為這是快炒店呢

不過並不是 這店的外觀寫得很清楚這是一家西式的餐廳

這天我一點都沒有認真地拍照 甚至本來也沒有想寫 畢竟沒有照片很難表達

不過吃完這餐後 忽然覺得還是要交代一下 因為這裡的義大利餐很有創意

菜單很簡單    就主餐一頁背後翻過來則是飲料啊

說創意這餐單裡面很多    澎湖小館虱目魚都可以用了搭配義大利麵跟燉飯呢

香煎台南風味虱目魚燉飯

我必須說這個燉的還挺好吃的    也很肯定這種料理的創意

可是我怎麼就沒辦法從虱目魚粥中跳出來    一直感覺這有湯比較少的虱目魚粥的味道…

當然虱目魚用煎的吃起來有口感也很香

燉飯的米不軟不硬    但有吸收了湯之所以很有特色

 

辣味澎湖小館醬細圓麵    這好入味啊…

簡單的處理但是味道都出來了    也不賴

香煎12OZ戰斧豬排搭季節蔬菜

我沒有點這個因為本來想12OZ有點多啊

後來才發現原來骨頭也有重量啦所以肉沒有想像中這麼大片

沒有細問這怎麼處理的 不過看著這肉外表的顏色但裡面卻還是這麼的細嫩多汁

想到之前學到的舒肥鍋     用低溫去烤熟的烹調方式

這豬肉吃起來真的有夠嫩的 即使這麼厚一塊但吃起來一點都不覺得硬

肉質軟嫩還帶有滿滿的肉汁 非常的好吃

Timama Deli & Cafe    114內湖區江南街71巷16弄32號    02 8797 4679    開放時間每天11:30–21:30

金山-神秘海岸/燭台雙嶼/獅頭山公園 吹著寒風也要賞的美景

只能說我們的擇期不如撞日真的撞到好日子…

這一天早上台北市還出了大太陽    下午開車到北海岸時候已經天色變的陰暗

今年的一月雖然天氣異常 但是這天是少數只有13/14度的日子

海邊的風真的讓人難以擺出得拉緊衣服 手機拍照的手也被吹得抖了起來

不過既然都要來了 一定要衝的啦 燭台雙嶼不也不畏寒風的一直佇立嗎?

要去看燭台雙嶼基本上有兩個路線 一個走的是正常的步道往獅頭山公園去

這個就不多說了因為路線很容易查的到     這天走的是神祕步道

其實神秘步道現在也不神秘了啦    因為來的人很多

走到水尾漁港的盡頭    跟著人潮走就是了…或是可以看到一些人從那個方向回來

才剛剛走到海岸的消波塊 就看到有新人在拍婚紗

真的要給新娘拍拍手啦    我穿這麼多被這風一吹都覺得要流鼻水了

她為了美美的照片    露肩的禮服飛舞的婚紗    真的很美…但可以想像她的OS….哈哈

神秘海岸    說起來這名字還真的很有趣

當然啦這要從戒嚴時代講起…反正那時候就因為戒嚴所以所有的海岸都是有軍事管制的

也就是說這些海岸是不能來不能拍照攝影     也有駐軍的設置進行監控

反正就是你不能出去也不能從這裡進入台灣    因為這樣大部分的海岸都會有些神秘色彩

沿著這裡一直走可以看到燭台雙嶼之外 也可以通往獅頭山頂

台灣的海岸線真的是具有很豐富的地質生態    野柳是最有名的

少了女王頭的加持    真正來拜訪的人也沒這麼多名氣也少了點

但是只要有人走過這樣的美景就會慢慢地被傳播     這神秘海岸也慢慢的成為大家探索的目的地

這天的目的地是要去看燭台雙嶼     所以對於神秘海岸其實是匆匆的帶過啊

這個洞…走過後真的是別有洞天    豁然開朗的景色跟讓人屏息的海岸景致

據說這個洞叫做一線洞    是一個海蝕岩洞     只能說老天爺留著一條路讓大家欣賞美景用的

真的超級開闊的啦   冬天的海岸果真有不一樣的美

風迎面吹來大家真的就是披頭散髮的不整齊    強勁的風也激起了比較大的浪花

這裡其實沒幾步路就是海了 石頭難免有濕滑且有縫隙  

請務必要小心    畢竟這裡其實不是一個真正開放的海岸    天候不好還是得多注意自己腳步

只能說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啊

經過了千萬年海水的侵蝕    本來可能在地底的板塊浮了上來

本來完整的石頭呈現出一層層的紋路    每一塊石頭都是精雕細琢獨一無二的作品

這裡也有綠藻啊…只是比較靠海面其實不那麼方便親近

要看綠藻就228假期接近春天的時候去老梅吧

唯一可惜的這天天公不作美啊    這樣的美景如果是碧海藍天的背景那就完美了

就走在這些很不規則的石塊上    沒有任何路徑

請小心翼翼     自己找尋安全可靠的路線     一邊找順便一邊欣賞這些巨石

一整片綠藻啊   

也不知道是造物者的安排還是怎樣 雖然看起來這路線充滿了挑戰

不過一顆石頭跨過一顆    還挺順利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天的海風真的是有夠冷的…

再冷也要留下合影啊    其實他們在退兩步就入海了耶…說實在的這裡拍照其實並不安全…

在強勁的海風也帶動了挺高的浪花

打在岸邊的石頭上激起的浪花也相當的厲害啊    一波接著一波的

不過大部分的岸邊都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走動 就算是海浪一波波也沒有影響

終於啊…燭台雙嶼到了啊

沒有柳暗花明這兩顆大岩石一直在那裏啊     偌大的海平面上就這兩顆

走到這裡也是相對的高點了    只能說這裡空氣好好啊

只是這麼冷大口呼吸到的都是冷風…

為了能夠跟燭台雙嶼拍照 這些人真的冒著風險往更前面的石頭站著

說實在的這天的風真的很大耶    這樣真的太危險了啊 其實真的差不了那兩步的

燭臺雙嶼高約60公尺    有著淒美夫妻石的傳說故事流傳著

其實這裡本是金山岬的一部分    因為板塊運動形成橫直交錯節理的岩石

海水及風不斷地侵蝕結果    讓原來跟陸地相連的石頭與岬角分開

小小的海島經過長時間的海浪侵蝕下方的海蝕洞逐漸貫穿成海岬    形成類似石門的海拱

後來海拱頂部崩塌形成兩座海石柱形的顯礁

石柱岩基相連水面上分歧為雙嶼    外形像兩座燭臺所以被稱為「燭臺雙嶼」

人總是喜歡賦予這大自然的奇景一些想像    這樣美麗的傳說也增添了這景點的吸引力啊

這像是豆腐岩吧

全景來一張

這樣的天色之下海水還是綠的 看起來這水還挺深的

如果天空是藍的 那碧海藍天鐵定更迷人了啊    看起來得預約好天氣再來一次

 

 

獅頭山上走的小路上會遇到一處廢棄的碉堡    碉堡番號寫著北37

雕堡上方還留著毋忘在莒四字    雖然不清楚但是還依稀可見

從這個碉堡的瞭望口    正好可以望見雙燭嶼形成一特殊角度的畫面    有看電影的FU耶

有點像是坐在電影院裡看著螢幕上的雙燭對峙    有有有…親密戲嗎?

獅頭山公園的中正亭    有一個觀景平台

但其實最吸引人的還是這不銹鋼製的圓形框景    說實在的不知道為何是這樣的設計

只是不可否認的 這樣拍起來照片有點變化的

之前看雜誌 有看到瑜珈老師在這裡做瑜珈    挺有趣的

底下有碑銘曰燭臺雙峙    這在同治年間被列為淡水八景之一啊

所以這裡是有歷史的景點了啊     也是無論遠眺或俯瞰    這裡都是視野遼闊各種地形美不勝收

在整區的最高點就是獅頭山公園了    整個公園生態很豐富

獅頭山原名為金山中正公園(這裡跟蔣爺爺是有啥關係啦???)    位於金山海岬

本來這裡是軍事要塞的海防基地的    也因為這樣大部分的自然景觀生態與海岸線可以不被破壞

獅頭山海拔高約70餘公尺    山上林木成蔭花木扶疏

有不少的觀景涼亭    視野真的有夠好的    只是這天真的風太大算是草草的結束…

下山的路上有看到廢棄的碉堡啊 還有米彩的裝飾坐落在這山林中有著綠樹的保護   

以前在這裡守著碉堡的阿兵哥一定很辛苦啊 孤單寂寞覺得冷…一定是他們的寫照啦

天氣變好的時候一定要再來啦…北海岸的地質景觀真有夠豐富的    來一次不夠的

20841 新北市金山區獅頭山公園

HK-PMQ元創方 香港文創空間文青必訪

一整天逛了好些個老房子    走的路線跟之前來香港玩很不一樣

到了上環就來PMQ吧 一樣是老房子只是已經改建成文創景點了

門口有超大的胡桃鉗     其實已經12月了到處都是飄著耶誕音樂閃著燈飾

PMQ已經開了兩年多了    跟台灣一樣越來越多的老建築透過引入文創給了新生命

PMQ原是Police Married Quarters也就是已婚警察宿舍的意思

1889年中央書院從歌賦街遷到這裡

是香港第一所為公眾提供高小及中學程度的西式教育官立學校

傑出校友包括國父孫中山和何東爵士    難怪裡面的展覽有提到孫中山先生

書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嚴重破壞    1951年改建為香港第一所為華籍警員設的已婚警察宿舍

提供140個單房和28個雙房單位  當時香港人口增長對警員的需求增住宿可吸引更多人投考警隊

這建築是現代主義的建築特色     強調實用性    採取的半開放式設計著重採光和通風


2014年這裡變身成為文創地標PMQ 元創方    這是保育中環的項目之一

PMQ 元創方內有眾多設計工作室及商店    雲集超過100位設計師及創意企業家

帶來不同的時裝飾物時尚生活產品食品家具珠寶及手錶設計服務及設計廊等

每一個單位都有不同的展示 當然文創產品創作者需要大家的捧場

這真的是每一個文創者最期待的     自己的創作有人賞識

可是其實這種文創產品其實都不便宜啊…

不過就遊客來說 來這裡真的可以逛很久啊    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很美…

最好的逛法 大家約個時間啦

不然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不同 有人想多逛這一間有人想多逛那一間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    對於創作者的創作請加以尊重 不是每一間可以接受拍照的

當然有很多的攤位有動手做的活動 這也是一個很容易賺錢的方式

自己沒有創意但是透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學一點技巧 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有潛力啊

好美的裝飾…都是玫瑰花

香精油花器    整體就是一個藝術品

自行車 放著也是藝術啊    不過這真的是人家刻意放的真的是藝術

茶…

日式MUJI也在這裡開店啊

極簡的設計方式 本來就很吸引人

手工家具

可愛…麋鹿揹著鋼琴…像背著背包一樣

一整間的創作都就在每一片牆面上啊    慢慢地欣賞吧

3D列印的HELLO KITTY

好豐富的顏色喔

好年輕的味道…

椅子椅子…

PMQ元創方    香港島中環鴨巴甸街35號

北投-漢奇肉羹店 看的到肉的紮實肉羹好好吃

北投對我來說真是個陌生的地方啊 明明就在台北市而已…

跑來住Aloft吃是一個小小的問題 因為對這裡一點都不了解

還好有在地朋友的推薦     漢奇肉羹店   

走著走著一家一家的店都沒有太多的想法    看到了漢奇肉羹店外的排隊人潮…就是他了

排隊有兩排喔 裡面是排內用的    外面這一排則是排外帶的…

還好這天的天氣很好    加上雖然排隊但是店內的座位還不少 等了不到20分鐘

這樣的街邊小店 如果沒有人排隊說實在的很難發現

不過真的是一吃成主顧啊    真的是有好吃    難怪這麼多人扶老攜幼一家子一起來

菜單都已經好老舊了啊    但有妹妹負責點餐所以不用擔心

其實對於我們這種觀光客來說    就是要點肉羹…不管是羹湯還是羹麵

筍乾跟油豆腐都只要10元有便宜     但我覺得這還好

魯肉飯竟然也是這裡有名的一味    這還挺讓我意外的

這魯肉飯有得到朋友的讚賞    這滷汁有點點甜度加上滷肉肥瘦兼具

吃起來算是挺滑順香甜的    不過我覺得飯煮得稍微黏了一點    口感可以再加強

為了一次能夠吃到全部的東西 我點了四樣綜合    上來才發現這碗也太大…

所謂的四樣綜合就是有肉羹貢丸排骨酥跟小腸    簡單加點香菜調味

這湯頭真的好傳統啊 很好喝

這肉羹有夠大塊的    而且是非常多塊

這一份四樣綜合吃完就飽了 根本不用吃別的東西啊     所以胃口不大的話一個人點這個有點撐

這肉羹真的好好吃啊  

很多的肉羹其實吃到的都是魚漿    但這裡一口咬下有魚漿但重點是裡面是貨真價實的肉啊

魚漿也是紮實但是肉更是有咬勁    吃起來相當有飽足感   

這貢丸也不錯 不過屬於比較軟的口感

彈性沒有像是新竹貢丸這麼的Q    但是多汁的貢丸讓人口齒留香

排骨酥也挺好吃的耶    粉沒有太厚而肉炸的酥香

一旁則是負責煮肉羹還有負責處理湯頭的現場啊

當然也可以單買肉羹回家自己煮    我想味道一樣的好

在北投吃到這一份肉羹真的是這一個星期最好的美味

漢奇肉羹店    112台北市北投區光明路48號    02 2898 4146

開放時間    星期一三四五六日  06:30–15:30    星期二   休息

Seoul-DDP東大門設計廣場 絕美設計首爾必訪

其實從首爾回來已經好久了啊 但是前幾個星期有朋友回來拍了這幾張照片

讓我又想起DDP真的是一個好美的建築啊    那就來回顧一下DDP好了

Seoul-東大門設計廣場 札哈哈蒂設計 來自星星的新地標

DDP東大門設計廣場     於2014年開幕    舊址是東大門運動場 

DDP算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設計創造產業發源地概念的複合式文化空間

真的功能超多元的    有國際會議宴會新品發表時裝秀演出等文化活動也有商務及購物休閒空間

對遊客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太美的建築了    一整個是來自星星概念啊

去過DDP兩次 不過我沒有在晚上去過

看了朋友拍的照片真的忍不住讚嘆這設計師的創意啊   

東大門設計廣場是由設計師Dame Zaha Mohammed Hadid札哈哈蒂所設計

是座三維非標準建築以與周邊地形結合為設計理念

Dame Zaha Mohammed Hadid是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英國女建築師

她說她想要打破建築與自然的界限    

在設計技法方面    採用了一種將二維平面圖面信息轉換成三維立體設計的最尖端設計技法

整個建築是毫無接縫的流水線形外觀呈曲線形像個巨大的外星宇宙飛船    內部沒有一根柱子

晚上打了燈之後 怎麼怎麼拍怎麼美

東大門在印象中本來只是大家來這裡批貨買東西的地方 跟五分埔一樣的定位

不過有了DDP的加持 東大門這裡根本就是超級熱門景點了

據說DDP 獲選紐約時報2015年全球必去的52個旅遊景點     2014開幕2015就獲選

2015年韓國Instagram標籤最多次的地點/2015年韓國Facebook使用者認為最有人氣的地點第五名

當然在很多的韓國電影電視劇裡面 也會到這裡取景

而最近去過幾次首爾的我 也真心地為這個建築折服啊 絕對必訪的地方

外面好拍 其實內部空間也是很好拍    一整個跟藝術品一樣的建築

記得台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前    強調這建築有多難蓋    因為整個牆面都是彎曲的

一共使用了一千三百七十二片不同大小彎曲牆面建構主體     其實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DDP啊

因為看起來DDP也是很類似的建築工法     但經過實際走過兩個建築的人來說DDP好像細緻度更勝一層樓   

這是清晨的DDP     人好少跟假日那種人山人海的感覺差好多

這天的天氣有點陰陰的 12月的首爾沒有看到藍天    是這幾個月首爾街頭充滿了抗議人潮的反映嗎?

人少少的DDP有不同的氣氛 早晨的東大門這一區少了人聲鼎沸更少了汽車的來往喧囂

這樓梯的設計真的很美…台中歌劇院的真的稍遜耶…

這是10月去首爾時候拍的照片    10月的天氣真的很舒適  

秋冬之際有美美的藍天    周末下午這裡聚集了很多人潮因為這裡就是一個大的公園大的展場啊

有辦活動參觀的人潮也不少

加上有陽光整個DDP整個活了起來啊

只能說真的很大的一個展覽館 整個設計相當的有質感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喜歡

每一個走道都這麼的寬闊高挑 真的很美

在陽光下這真的是一個會發亮的建物啊

很傳統的東大門最現代的DDP 一整個讓這個地區升級

首爾市中區乙支路 281(乙支路7街)    4/2/5號線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站1/10號出口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