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漢克咖啡 主打咖啡豆與教學 單品咖啡意猶未盡

最近的心情很是複雜啊 這個下午我不在公司但電話還是一直接LINE一直回…是在哪裡都可以上班!

一直都知道在福興路有一家漢克咖啡 不過好像這裡主要是賣咖啡豆的

這天經過就進來看看吧 沒想到這裡有一張桌子可以讓我坐下來喝一杯咖啡

看看門口的招牌…國際咖啡師認證教學中心     看起來相當不簡單

咖啡已經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了    之前看咖啡的書說…台灣已經進入咖啡第三個階段了

慢慢的精品咖啡開始冒出頭     大家不再滿足星巴克等連鎖咖啡廳機器沖的咖啡

所以連星巴克都推出了手沖    更是帶動了大家注意到單品咖啡的不同

其實我也是 在喝了一次手沖後真的愛上那種風味的變化     跟黑黑的厚重的咖啡味很不一樣

店內其實工作人員很簡單 不過因為現場煮咖啡不是重點所以也不用太多人

二樓好像是教室 因為現在很多人對於咖啡都有進一步了解的需求

不管單純只是想品嚐或是想進入咖啡產業 所以這裡有開設相關的課程適合各種需求

架子上有來自各個地方的精品咖啡豆的販賣     也賣咖啡機

我坐下來一直在接電話其實真的沒有專心喝咖啡啦

老闆就坐在我前面     好像在幫豆子打分數的樣子…

準備走的時候跟他聊了一下    說實在人不多的時候跟老闆聊聊天真的可以學到很多

我網路上看了看官方網站     Title還不少喔

比較早投入這個產業     秉持著對咖啡的熱情把好的東西帶給消費者    光跟他聊天就會被感染

戴嘉成    就是HANK本人啦

他說台灣人喜歡喝高山茶喜歡喝紅酒    他想導入這樣的概念在咖啡中

所以自己進豆子自己處理自己烘自己磨自己沖

咖啡的工法相當的繁複    但是比起紅酒跟高山茶自己可以掌握的流程更多

所以更多的研究可以讓咖啡更有自己想要的個性跟特質

也是這樣的特色 所以它們的豆子供應給很多咖啡廳    

說實在的 很精美的杯子盛著手沖的耶加雪菲

耶加雪菲是咖啡的發源地衣索比亞來的咖啡     一般來說果相比較濃郁

漢克咖啡這裡的耶加雪菲水洗處理    屬於中度烘焙    用95度以上的水來沖

所以咖啡從熱熱上桌    溫度慢慢的變涼甚至旁邊加了冰塊的一小杯     都有不同的風味變化

單品有時候就這麼有趣 前中後…好像香水一樣風味有所變化     喝的時候別太急要慢慢地體會    

具說這裡的健康咖啡    就是沖煮溫度九十五度以上

刻度細萃取時間短    可以將將咖啡的抗氧化物融出    

使咖啡因的含量降低    這樣喝的時候入喉回甘生津     每一個呼吸吞吐都有迷人香氣

哇…一杯咖啡的學問真的很多啊 有機會試試看手沖會有完全不同的體會喔

而且漢克的這一杯手沖單品耶加雪菲竟然只要100元…果真是賣咖啡豆的手沖只是讓客人嚐鮮

這樣的價位 以後不喝星巴克了啦!!!   哈哈

漢克咖啡-竹北店    03-6567589    新竹縣竹北市福興路979之43號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09:30–22:00

中山-老地方牛肉麵 肉嫩湯純的傳統店家

台北開會開完剛好中午了 找個客戶吃飯好了反正老闆說要他培養感情…

雖然沒有事先約好 但是我電話打的正是時候啊   

我一直都是不太挑的 中午吃個牛肉麵也剛剛好

每次只要跟老闆來拜訪 他們都要花時間去找像樣的餐廳    我不用…簡單就好

這牛肉麵還挺好吃的喔 而且價位我覺得還算可以可接受170左右

基本上肉相當的有咬勁但是又不是那種很難咬的    軟中帶堅韌

而牛筋的部分則相當的滑嫩 有滿滿膠原蛋白的風味

湯頭算是比較傳統的紅燒 但是不走辣的那個路線    吃起來一切都還挺不賴的

老地方牛肉麵     104台北市中山區興安街51-8號    02 2517 9528

營業時間: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11:30–22:00

中壢-倉麵屋 花蓮來的拉麵店 呈現日式口味

內壢本來不是我的地盤啊 不過因為環中東路星巴克有停車位最近才比較常過去

星巴克的不遠處有一家有點低調的拉麵店    吃過的朋友還挺推薦的

倉麵屋聽說是花蓮市的拉麵名店     老闆的兒子搬來中壢所以選擇在這裡開了二店

整個空間的設計還挺不賴的    木頭的元素本來就很有日本風加上掛了一些燈籠

其實…燈籠本來是紅色的啊 不知怎麼顏色變得這麼淡啊…只能說手機有時候拍照還是遜一籌啊

這天比較早來加上今年冬天少見的冷天氣     人還挺少的

不過我們準備要走的時候就有客人陸續進來了   

我想能在花蓮變成名店    東西應該是水準以上吧       

一定要有吧檯位置才像是日本餐廳喔…哈鉿

在牆上的這一個大型的人物 非常的日本風格

感覺有點像是順風耳又有點像是天狗    我也覺得跟青森的睡魔有幾分神似

有誰認出這是什麼人物嗎?   

日本的拉麵本來各地區流行的就不太一樣

醬油拉麵豚骨拉麵味增拉麵地域拉麵    各有不同的來由跟擁護者啊

大部分的台灣人可能對於豚骨相當熟悉 但其實其他的拉麵也各自有不同的特色

這裡的拉麵價位不到200元 算是相當平實的價格

各種拉麵都有叉燒豬排跟串燒的選擇     我們點的串燒跟豬排都跟麵分開放挺適合分享的   

泡菜…這個單點的泡菜跟我們想的很不一樣耶

感覺是加了XO醬的泡菜…好辣     說不定直接放拉麵裡面挺合適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

醬油拉麵    每次吃醬油拉麵都覺得不同容易形容這個味道    只要不要太鹹

豚骨拉麵    這拉麵看起來好像是放了油蔥酥喔 哈哈

海苔很大一片 有烤過所以其實挺酥的感覺    不過海苔下半部是在湯頭裡面吃起來有兩種風味

配菜有筍干黑木耳豆芽蔥花    各種不同口感的東西搭在一起    入口的口感豐富多變化

這湯頭有用了豬大骨的樣子 喝起來挺醇厚的 不過倒不至於油膩

喝起來很相挺剛好的 就算喝完也不覺得太過啊

味增拉麵     這一份是叉燒味增拉麵

整個味增的味道挺淡的    但是夠了因為最怕味增的味道太重然後太鹹

所以感覺這湯頭有點像是前面的豚骨湯頭    只是加了味增的調味     喝起來其實還挺順口的

這叉燒感覺走的不是軟嫩的路線    看外表應該有一點炙燒的處理

吃起來很Q彈有點咬勁 還算是不錯的搭配

豬排    分成了好幾塊炸得相當的酥香    真的名符其實的黃金豬排

吃起來肉質很有咬勁有彈性    不過這樣的處理方式跟拉麵像是不同產品

搭配的沾醬有點酸酸甜甜的 搭起來滋味挺特別的

串燒    這個平常都是在居酒屋才吃的到啦

這雞肉吃起來很嫩啊 有認真照顧   只是跟拉麵搭起來還是挺特別

麵還挺Q的 沾了豚骨湯頭口感加分

日式叉燒飯    搭配了蔥跟玉米

其實這飯我覺得挺普通的 因為這叉燒跟飯有點搭不起來

叉燒本身跟拉麵的是一樣的 屬於有Q彈口感的肉片    但總覺得飯跟叉燒好像沒有太多相關   

這炸豆腐端上來看起來就很厲害 外面就很酥

我覺得這個豆腐一定要點啦 因為這豆腐都不豆腐了啊

與其說這個是豆腐    我覺得這比較像是糕渣就是宜蘭很有名的糕渣

因為這整個入口即化吃不到什麼豆腐的感覺    不過那滑順的口感真的很不賴 

吃的時候千萬注意這裡面很燙啊 別搶快燙到了

附餐還有附甜點    蜂蜜菊花海燕窩     好高級喔…燕窩…

這個還挺好吃的耶…雖然看起來很一般

像是布丁一樣的口感    吃起來淡淡的甜度    吃完拉麵在吃剛剛好而且應該有滿滿膠原蛋白吧

倉麵屋ラーメン – 中壢分店    320桃園市中壢區環中東路102號    03 462 7517

開放時間每天   11:30–14:00, 17:00–21:00

新竹-IG熱點豆腐岩 頭前溪看兩岸美景

不知道什麼時候竹北的豆腐岩成了熱門景點    這天天氣好忽然想起來就來去吧

只知道這個地方在頭前溪畔啊    而且離興隆大橋沒有很遠  

講的很容易但找起路來不見得簡單啊    所以先來說一下怎麼走吧

慈雲路往竹北走經國橋    走外側會看到一個千甲里的方向

往千甲里的方向往橋下開     下了橋之後就一直往前走     一直到遇到牆壁右轉

基本上就是沿著68快速道路底下開     注意左手邊有一旦可以穿過68底下就過去吧

然後有一個上坡在一個下坡就會看到一大片草地 然後往河邊的方向走就到了

不過我今天是從竹北往新竹方向    一樣下了千甲里…然後呢….

迴轉後沿著橋下開 一樣遇到了牆壁右轉…結果這是台鐵六家線的鐵軌

其實也可以啦 找一個涵洞左轉穿過鐵軌    在迴轉往橋的方向

走道橋下再右轉 這樣就會接回新竹往竹北方向的千甲里的出口了…

這天天氣真的太美了 今年的過年天氣這麼好 我想新的一年絕對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啦

因為天色太美了    倒映在水面上顏色豐富超美的啦…

這是竹北的景色耶….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這麼美喔

豆腐岩就位於頭前溪正中央    而且一路新竹這邊延伸到竹北那邊

雖然說一顆一顆的連著 但是其實石頭不小中間縫隙有些也不小

而且這些石頭有些平整有些著有凹凸    走的時候可是得小心

在竹北這一頭    沿著頭前溪有好多的高樓

賣的是頭前溪的美景    不過頭前溪不像台北的基隆河有花錢整治河岸

只看見一堆的雜草 真不知道漂亮在哪裡…當然啦…有大樓讓這些照片變得漂亮就是了

一邊走一邊跳得來到了另外一邊 因為太陽光線的關係的確拍起來不太一樣

不遠處就是興隆大橋了 這橋身白色粉紅色的顏色 在藍天下特別顯眼

當然漂亮顏色的橋面映在水面上相當的好看  

不時會看到來往的高鐵或是台鐵火車    高鐵有時是高速飆過有時候慢慢進站出站

台鐵則總是優雅的緩緩進站出站     只是手機拍不太到…

這裡還挺熱門的 白天人多晚上我想也有不少的遊客    只可惜好多遊客的公德心不怎麼樣   

在豆腐岩上有不少的垃圾看起來是過年期間留下的鞭炮與煙火    再美的景點都禁不起人們的破壞   

這些垃圾也許就在水流多的時候被衝到海裡去進一步的破壞海洋

因為是年假期間 大家的心情都很輕鬆

有人扶老攜幼有人帶著寵物 手機也好像像也罷當然也以人帶著Go Pro

反正來這裡就是要留下點美麗的照片

其實這石頭還真的挺大的…其實這些都是人工的啦不是真正的石頭    應該是水泥塊吧

我想本來這些水泥塊都是平整的 但是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水流的石切與其他石頭的撞擊

每一顆都或多或少的有了刻痕

往下游看過去 因為接近太陽西下的時刻所以有點背光

在頭前溪兩岸這些大的電塔一直很礙眼    雖然賣房子的人說這些電塔要搬走了

但是一年一年過去 新竹的河岸景觀總少不了這幾根電塔

一整片歡樂的氛圍    在石頭上也可以跳喔    石頭真的很大喔…

這天真的很是合拍倒影    只是有沒有太陽拍起來真的很不同

多了陽光整個顏色漂亮多了

冬天的太陽比較早西沉

有人在水量比較多的時候來 當然啦水多整個畫面的變化一定更多

只是也別忘了這裡是在河道正中間    天氣不好的時候水量變化速度也快

所以千萬要注意天氣狀況 因為水來是不等人的喔

用了app拍的照片 感覺跟直接手機的相機拍起來很不一樣

我覺得這個模式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刷白打了柔焦一樣的效果啊

顏色變得粉粉的但是還是很好看    這個模式拍人最厲害了…一整個立馬好看度提升百倍啊!!

Kasumigaseki-Ruth’s Chris連鎖牛排名店 商業午餐表現普普牛肉乾柴

這是挺意外的一餐 因為每次來東京這裡開會就算中午有排會議也只是一個便當

不過這次竟然安排了茹絲葵     說實在的我連台北的都沒吃過呢

因為我本來對牛排的喜愛就一般般    不過茹絲葵的名氣挺大的   

早期台北的牛排店不多的時候 就已經是高級牛排的代表了

不過當我跟一個朋友提到茹絲葵     他的反應是別期待太大…   

這天來的店位於霞之關    這一區主要是政府大樓集中的地方 然後有少數的避險基金

據說是因為這附近真的沒啥餐廳 所以每次約這一個人都在這裡吃牛排

因為是挺有名的連鎖牛排店 服務沒話說

中午的商業套餐牛排是5600   漢堡則3600左右    基本上就是麵包湯主餐跟咖啡/茶

這牛肉湯相當的料好實在啊     牛肉分量很多 湯頭則有番茄的淡淡酸甜

其實這份量真的很豐富 搭配麵包其實都可以算是一餐了啊

漢堡份量超多的 我都不知道怎麼大家都吃完了…

不過我是點菲力牛排六盎司    因為來這裡就是要吃完整的牛肉

哈哈 六盎司真的很小一塊耶 但是小朋友的拳頭大小

這是商業午餐的分量 因為大家吃飽還要上班啊    吃太吃了不好

這牛排的表面間的挺剛剛好的    有熟透的感覺    還保有一些些肉汁的感覺

但是其實我是覺得沒有很喜歡這一份啦    牛排口感有點乾乾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美國牛吃草長大的    外表還有點香帶著肉汁

但是裡面就比較乾    我個人是不喜歡這樣的口感啦   

忽然想起來朋友說的 要我不要抱太高期待…其實我沒有啊…只是這牛排的表現真的稍遜耶

還好這是午餐會議 本來就不是專程來享受牛排的    如果是我應該會更不開心 哈哈

東京都 千代田区 霞が関 3-2-6 東京倶楽部ビルディング 霞ダイニング1F

地下鉄銀座線虎ノ門駅11番出口/地下鉄千代田線・日比谷線・丸ノ内線霞ヶ関駅A13番出口

中壢-張豐盛 零食王國 但冰淇淋好好食啊

中壢其實名店還蠻多的啊 只是我長時間住在外面對中壢的了解並不多

張豐盛商行    一開始聽到我都會覺得這跟武當派有關係…一整個想到的都是張三豐…哈哈哈

其實一開始我只知道冰淇淋…夏天來點冰淇淋清涼退火啊絕對夏日必備

來到張豐盛才知道原來這裡根本就是零食王國嘛    打發時間吃的零食這裡應有盡有

這家號稱是百年老店喔 聽說在1911年就創立了啊 現在已經是第四代經營了

本來叫做花生之家    主要是經營花生炸油跟各種花生製品而已  

門口特別標示了冰淇淋…真的很多人是為了冰淇淋來的

在門口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冰櫃 算是展示吧    冰淇淋的選擇非常的多種   

好多好多的東西喔

各種的進口零食這裡都有啊    要吃不用出國買了

這一整區都是來自國外的零食    原裝進來的

當然也有自己品牌    大大的豐字貼在包裝上    底下這一區是乾燥蔬菜

花生醬    這裡的花生相關的產品很有名

看看外面的招牌 花生兩個字可以寫得斗大啊    也有芝麻醬

也有油品啊 也是啦花生啊芝麻啊都可以榨油的

過年來這裡買零食一次可以一次購足

冰淇淋有好多種喔 主要是張豐盛冰淇淋跟張豐盛義式冰淇淋    有沒有很難選….

看到有兩台不同的機器 所以就各買一種

先付完錢後再選擇你要什麼tapping     說實在的很難選耶因為每一種都很有特色的樣子

這一台上面放了各種不同的Tapping   

旁邊的另一台不太一樣啊 其實有點分不太出來有什麼不同

冰淇淋本來就已經有味道了啊 還要加上芝麻醬…一整個讓人口水直流啊

好好吃的樣子喔    冰淇淋很綿密香甜    加上了芝麻醬香氣更濃郁啊   

夏天要吃冰淇淋除了超商之外 也可以來這裡是是看

張豐盛商行    320桃園市中壢區中正路349號    03 492 0606

星期二-六    09:00–21:00    星期日    09:00–18:00    星期一 休息

竹北-文信古早味麵食館

竹北光明一路絕對是餐廳的一級戰區 大部分的連鎖餐廳在這裡都有參一腳

不過其實在後面的文信路文義街也有很多餐廳 只是不在大街上有些會被錯過

這天來到的是位於文信路跟縣政二路交叉口的小麵食館

對面就是皇宮…晚上打著燈真的有來到了歐洲的感覺

小小麵食館開在這裡 要有幾把刷子喔 畢竟這裡競爭激烈啊

這白菜滷    是少了蝦米嗎? 總覺得少了一味…

不過不能說不好吃啦 點這個是在澱粉類之外想加點蔬菜

干貝XO醬乾拌手工麵

這麵一看就是手工麵非常Q彈有咬勁啊    吃起來也的確是這樣的

上面這一坨是自製的XO醬    好多小魚乾的感覺喔

當然這是平價版的不像禮盒裡面的那樣香濃啊    但是整個口感跟麵搭起來很不賴

因為麵是有咬勁的Q彈    但XO醬裡面有很多的小東西吃起來口感非常的豐富

拌勻之後XO醬果真是油的….

這麵條感覺還是機器的 口感還好

但是其實醬拌起來之後吃起來超香的就是   

香菇雞湯

本來是要點人蔘雞湯的不過沒了 所以改點香菇雞湯

一端上來一整隻雞腿耶 真不賴    整個大加分

整個雞肉吃起來相當的軟嫩    湯的部分味道很簡單沒有多餘的調味料     很適合冬天喝   

鮮肉蒸餃

這個蒸餃其實也是我要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啊    因為還真好吃…

本來我以為蒸餃會連著蒸籠一起端上來呢 不過端上來已經擺盤了少了一點點蒸餃的感覺

其實看起來真的跟一般的水餃沒有兩樣啊   

簡單的沾個醬油    因為這就是要吃原味啦…這蒸餃的皮好好吃喔

剛剛蒸起來的但是沒有蒸到爛掉    吃起來還真的是Q彈    這真的是手工擀皮手工包才有的口感

文信古早味麵食館    302新竹縣竹北市文信路118號    0917570340/0929570340

中山-Cozzi Kitchen和逸 輕鬆環境餐點好吃

相當臨時約的 準備要去機場了想說找人吃個午餐吧

就這樣我們約了和逸Cozzi Kitchen    本來以為是在飯店裡面原來們就在大馬路上

這餐廳的外觀跟一般的咖啡廳沒有兩樣啊   

不過和逸走的也不是高檔路線啦     反而反而比較親民一點

吧檯前的空間不太幾乎接著門口啊 這個空間其實規劃的不好

還是耶誕季節呢    在櫃檯的桌上還擺著裝飾   

只是眼看耶誕也過了好一陣子了    農曆年都要到了…

民生東路這裡有一些商務大樓    不過可能飯店的餐廳價格還是不便宜

中午吃飯時間沒有很多人 感覺來的都是商務客居多

其實我們也是啊 很感謝他們臨時被我約來    在出國前還能輕鬆地享受一頓美好的中餐

這烤餅好好吃啊    相當的薄吃起來很酥脆

其實有點像是餅乾 但是因為沒有加太多的調味    吃起來有濃郁的麵粉香氣

生菜沙拉    還有擺盤喔

當然啦 生菜沙拉就那樣…簡簡單單清清爽爽的

清爽的洋蔥湯…

煮了軟爛的洋蔥會散發出很香甜的味道 而那有點嗆鼻的味道因為熟透而一點不留

軟爛的洋蔥只要撒點黑胡椒就很讓人喜歡了     味道剛剛好

海鮮燉飯    我真的很愛燉飯啊

青醬青醬蛤蜊義大利麵 

搭配著蛋糕 這個芒果慕斯好好吃啊

芒果的香氣很濃郁    幕斯吃起來入口即化    而且甜度剛剛好不感覺膩

來一壺茶吧搭配很棒    這餐廳的桌布跟杯子是一組的耶

很耐看的顏色跟設計    不是鮮豔搶眼但是耐人尋味     下次來住住和逸好了…

Cozzi KITCHEN(和逸台北民生館)    104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78號    02 7706 3398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三四五   11:30–22:00    星期六日    09:30–22:00

淡水-勝博殿 豬排火鍋兩相宜

從燭台雙嶼開回淡水要一個多小時啊 沒想到沿途竟然幾乎沒有什麼吃的

就這樣一路開回到了淡水捷運站    星期日晚上停車位還挺多的

淡水假日都很多車所以來淡水的機會也沒有很多   

不知道要吃啥 那就到捷運站對面的大都會廣場看看吧

通常在這種mall裡面的餐廳需要排隊的 只是這時候的淡水感覺有點淒涼人好少

轉了一圈看了看 就勝博殿吧

之前勝博殿在台中店吃的 新竹因為實在每次人都好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去

大大的看板上寫著牡蠣 所以現在是主打牡蠣就是了???

這種日式的炸豬排店都這樣啊 什麼都要說個故事

獨家醬料是秘密武器     還有慎選的豬肉米飯

當然炸豬排的油跟麵衣都要精選 連搭配的芝麻也有故事可以說

反正就是每一樣都是精挑細選的結果 希望客人感受到滿滿的誠意

旁邊放了一些醬…高麗菜絲跟豬排可以搭配使用的 也有玫瑰鹽

其實菜單有一大本 不過看這幾張菜單就夠了啊…

首先就來一個牡蠣啊…然後來個火鍋     冬天來個鍋最好了啊(不過來勝博殿吃鍋物也怪…)

高麗菜絲 可以一直續     加點醬料就很好吃

真的很清脆很甜    吃豬排比較油膩點    一邊吃點高麗菜絲可以降低油膩感

芝麻 自己動手磨最有趣     磨了磨之後加點醬料就是豬排的醬汁了

點了份火鍋 有飯有烏龍麵幾塊炸機跟一小碟的小菜

這個小菜也很好吃    牛蒡絲醃蘿蔔還有黑豆…醃蘿蔔跟黑豆是可以續的…牛蒡絲不行

火鍋料上來了啊 滿滿的一盆…還有大蝦子在上面

其實我覺得這種單點的份量也夠吃了 而且通常食材會比較好一些

相較於很多人喜歡吃吃到飽的火鍋 我真的敬而遠之…畢竟通常會吃到自己很撐很不舒服

鍋物的湯頭是比較清的    這也是我點這份火鍋的另一個原因

畢竟我對很複雜的湯頭沒有很喜歡   但是日式的鍋物常常透過簡單湯頭

讓食材的原味得已被吃到

豬排來了….看起來詐得金黃酥脆的樣子

其實裡面有兩大顆炸牡蠣啊    不過包裹了麵排酥炸之後其實分不太出來了

這豬排果真還是一樣的軟嫩啊    好像還帶了點筋啊

日式豬排常常看起來顏色就是比較偏白    感覺上做成日式豬排的豬平常都有美白

蕨餅    其實我是看到這個小點心才點的    因為在日本吃蕨餅都覺得好細緻

不過這一小份端上來的時候我就想唉…怎麼到了台灣就變了樣呢?

吃以來也沒有日本的味道那麼多元    當然啦搭配黑糖一起吃那味道還是香甜的

梅醋飲…吃了好飽的豬排    最後來一杯醋吧幫助消化中和一下身體的酸鹼值

勝博殿淡水店    日式炸豬排餐廳    251新北市淡水區中山路8號    02 6637 2988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三四日11:00–15:00, 17:30–21:30    星期五六11:00–15:00, 17:30–22:00

北投-北投夜市簡記排骨酥麵/高記茶莊

曾經在台北市住過十幾年    一路高中到當完兵沒有離開過

只是…北投    北投這地方真的對我來說太陌生了    去過的次數還真的一隻手指用不完

這次為了雅樂軒Aloft來到北投    也算是多拜訪了一個地方吧

晚上從Aloft走來夜市    整個夜市好多出來覓食的人潮    其實第二天人更多還多了買菜的人

通常夜市都會有一些隱藏美食     夠過在地朋友LINE的帶路     第一家是排骨酥麵

簡記排骨酥麵     看起來是下港有出名     有人排隊等著入座

不是店面就是那種市場裡面彭子底下的小攤販    整個環境就是那種傳統的小吃店

人手沒幾個每個人各司其職 都很忙

簡記排骨酥麵    有被介紹過    是許多老饕不遠千里指名要吃的小店…

這整個的處理跟我比較熟悉的清水排骨酥依樣啊 炸過再去蒸

粉粿的沒有很厚所以煮了爛了但是不會覺得太多

肉的份量還算多 加了胡椒香菜後香氣十足

搭配的白蘿蔔一起蒸 整個蒸到幾乎已經要化了    口感少了點但是甜度吃的到

這裡的乾麵也算是有名    醬料用的是甜麵醬

整碗只有麵甜麵醬跟豆芽菜 這個組合跟新竹有名的曾家乾麵一樣

吃起來味道相當的簡單 主要是麵的軟豆芽的清脆這樣的搭配很爽口

吃完了我是挺飽的 但是這裡是夜市耶    這樣就結束了實在太可惜

走到了市場裡面     就那市場大樓裡面     經過九彎十八拐通過一堆已經關了的攤位

來到高記…只能說要找到需要有不放棄的決心   

在市場大樓的某一個出口邊     生意一定很好放了排隊的

這裡的茶相當的便宜    可以用杯子裝也可以用塑膠袋裝

用塑膠袋裝插著吸管    很有小時候那種喝飲料的回憶    而且用塑膠袋裝超大份的

茶味很重但不太甜    感覺很有誠意網路上評價相當好的一家小店

老闆好像是從坪林來的 所以使用的茶葉都是坪林的茶葉    茶香味醇度CP值很高

沁涼紅茶冰享譽30年的老味道

簡記排骨酥麵     112台北市北投區新市街47號    02 2896 1119

開放時間    星期日一三四五六  07:00–19:30     星期二  休息

高記茶莊    112台北市北投區新市街30號北投市場    02 2896 3568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07:00–22:00

中壢-新竹鴨香飯 就這樣BJ4 第一次想這樣寫…

在中原夜市商圈邊走邊找有什麼好吃的 就看到了新竹鴨香飯…

在新竹住了這麼久對於新竹鴨香飯的印象很深    每次去吃都是門庭若市

當然東西好吃不在話下    也是很多外地遊客來的美食選擇之一

想說是在中原這裡開分店了嗎? 抱著好奇心幾個人就走了進去

不過從第一到炒鴨血開始…這不是新竹鴨香飯這不是新竹鴨香飯這不是新竹鴨香飯…

這個切的又大塊    吃起來也有點老了沒有嫩度…味道也覺得普通

這個麻辣丸子…就這樣

鴨香飯    只能說謝謝再連絡

是我很挑嗎? 其實大家都默默地吃完然後默默地付錢默默地走出去…

雙拼…

這鴨肉的處理有兩種    我覺得普通而已

新竹鴨香飯    中壢中原總店    桃園市中壢區大仁街51號

營業時間11:00~22:00    外送專線03-4163938

HK-美荷樓 變身青年旅館的老房子

這天的老屋邨之旅從彩虹邨開始然後南山邨    接著就是美荷樓了

其實現在的美荷樓已經跟以前很不同的 現在是挺有名的青年旅館

朋友說他下次要來住住看    所以這次算是來看看環境先

石硤尾這一區一直以來就是住宅區

在2000年左右     這附近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   

所以已經不太看的到舊的屋邨了大部分都是高樓大廈了

美荷樓的建築還挺漂亮的 當然跟現在的大樓不同但是整修完後狀況挺好的

在一堆的改建計畫中一直找不到結論

最後房屋署最後決定將美荷樓改建    將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共房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居民的生活

上層則構思改建成為青年旅舍吸引外地青年旅客居住補貼博物館運作

但是沒人願意接手經營 所以美荷樓的2005年關閉後沒有進度 整個房子的狀況日益變壞

當然這樣也不是辦法 所以在2007年又辦了活動讓全民參與決定美荷樓的未來

改建成青年旅館真的是挺有創意的做法    

美荷樓青年旅舍設計重建了中座加裝了升降機和環境保護裝置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特別在美荷樓地下和一樓撥出共14個120呎單位設立美荷樓生活館

用來展現4個原裝間隔住宅單位包括分別兩間以1950年代為主題和兩間以1970年代為主題的舊有房屋

讓到訪者親身了解當時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實際情況

2013年10月24日起美荷樓青年旅舍試營運至同年12月正式開幕

耶誕到了有不少耶誕燈飾     晚上點了燈之後應該很有FU

地板上有跳格子喔     讓現在年輕人感受一下舊時代

國共內戰前後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港     很多人就聚集在石硤尾木屋區

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3死51傷

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殖民地政府在災場原址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及徙置大廈     

石硤尾徙置區一下子就蓋了29座樓高6至7層的徙置大廈

從高處望下樓宇像英文字母H每個單位面積均為120平方呎     需容納5個成人(好好好擠喔)

而且裡面沒有水沒有店    只有公共地區有水龍頭廁所及淋浴間

所有單位入口均由長長公共走廊連接     晚間就成為居民乘涼和文娛耍樂用的場所

美荷樓是石硤尾邨首8座徙置大廈之一原稱H座    1973年改稱為石硤尾下邨第15座

至1981年該等大廈獲改建為具有獨立廚房及廁所的單位後改為第41座及命名為美荷樓

石硤尾大火是指於1953年12月25日聖誕節    在香港九龍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火災

受災面積達45畝有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    這場大火最終導致了香港公共房屋的誕生

除了青年旅舍外 還有一些跟美荷樓的歷史有關係的展覽 

所以來這裡就算不住也可以知道一些香港住宅的歷史    

也有以1950年代為主題和兩間以1970年代為主題的舊有房屋

讓到訪者親身了解當時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實際情況

美荷樓    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寮屋區清拆後分期重建的石硤尾邨    1954年建成

是香港最早期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      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石硤尾邨舊型大廈重建第41座美荷樓則獲得保留

耗資2億2千萬港元改建為美荷樓青年旅舍及旗下之美荷樓生活館    於2013年12月開幕。

青年旅舍部分共有129間房的    來這裡住可以感受早期香港的住宅環境(當然已經經過很好的整理了)

原來PPAP這裡來的啦….看看這早期的小學課本

This is a man, this is a pen, a man and a pen….

在美荷樓生活館裡面有重建了當時的生活環境   

包括了公共廁所浴室居民在走廊煮食婦女以舊式腳踏衣車幫補家計的普遍情況

只能說現代人真的好幸福啊    這些環境看起來都很簡單    而且空間好小啊有時候是兩家人住一起

美荷樓的中庭 放了些陽傘    算是這裡的交誼廳吧

也有室內的空間 看起來有活動

當然也有吃的地方囉

因為沒有住所以沒有很多照片 來香港想感受一下香港的舊住宅可以住看看

石硤尾這一區真的好住宅區 還留著好多的老房子

每家每戶都會把衣服晾到外面來    真的是萬國旗飄揚啊

美荷樓    香港巴域街70號石硤尾邨 41 座    +852 3728 3500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