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sumigaseki-Ruth’s Chris連鎖牛排名店 商業午餐表現普普牛肉乾柴

這是挺意外的一餐 因為每次來東京這裡開會就算中午有排會議也只是一個便當

不過這次竟然安排了茹絲葵     說實在的我連台北的都沒吃過呢

因為我本來對牛排的喜愛就一般般    不過茹絲葵的名氣挺大的   

早期台北的牛排店不多的時候 就已經是高級牛排的代表了

不過當我跟一個朋友提到茹絲葵     他的反應是別期待太大…   

這天來的店位於霞之關    這一區主要是政府大樓集中的地方 然後有少數的避險基金

據說是因為這附近真的沒啥餐廳 所以每次約這一個人都在這裡吃牛排

因為是挺有名的連鎖牛排店 服務沒話說

中午的商業套餐牛排是5600   漢堡則3600左右    基本上就是麵包湯主餐跟咖啡/茶

這牛肉湯相當的料好實在啊     牛肉分量很多 湯頭則有番茄的淡淡酸甜

其實這份量真的很豐富 搭配麵包其實都可以算是一餐了啊

漢堡份量超多的 我都不知道怎麼大家都吃完了…

不過我是點菲力牛排六盎司    因為來這裡就是要吃完整的牛肉

哈哈 六盎司真的很小一塊耶 但是小朋友的拳頭大小

這是商業午餐的分量 因為大家吃飽還要上班啊    吃太吃了不好

這牛排的表面間的挺剛剛好的    有熟透的感覺    還保有一些些肉汁的感覺

但是其實我是覺得沒有很喜歡這一份啦    牛排口感有點乾乾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美國牛吃草長大的    外表還有點香帶著肉汁

但是裡面就比較乾    我個人是不喜歡這樣的口感啦   

忽然想起來朋友說的 要我不要抱太高期待…其實我沒有啊…只是這牛排的表現真的稍遜耶

還好這是午餐會議 本來就不是專程來享受牛排的    如果是我應該會更不開心 哈哈

東京都 千代田区 霞が関 3-2-6 東京倶楽部ビルディング 霞ダイニング1F

地下鉄銀座線虎ノ門駅11番出口/地下鉄千代田線・日比谷線・丸ノ内線霞ヶ関駅A13番出口

HK-美荷樓 變身青年旅館的老房子

這天的老屋邨之旅從彩虹邨開始然後南山邨    接著就是美荷樓了

其實現在的美荷樓已經跟以前很不同的 現在是挺有名的青年旅館

朋友說他下次要來住住看    所以這次算是來看看環境先

石硤尾這一區一直以來就是住宅區

在2000年左右     這附近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   

所以已經不太看的到舊的屋邨了大部分都是高樓大廈了

美荷樓的建築還挺漂亮的 當然跟現在的大樓不同但是整修完後狀況挺好的

在一堆的改建計畫中一直找不到結論

最後房屋署最後決定將美荷樓改建    將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共房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居民的生活

上層則構思改建成為青年旅舍吸引外地青年旅客居住補貼博物館運作

但是沒人願意接手經營 所以美荷樓的2005年關閉後沒有進度 整個房子的狀況日益變壞

當然這樣也不是辦法 所以在2007年又辦了活動讓全民參與決定美荷樓的未來

改建成青年旅館真的是挺有創意的做法    

美荷樓青年旅舍設計重建了中座加裝了升降機和環境保護裝置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特別在美荷樓地下和一樓撥出共14個120呎單位設立美荷樓生活館

用來展現4個原裝間隔住宅單位包括分別兩間以1950年代為主題和兩間以1970年代為主題的舊有房屋

讓到訪者親身了解當時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實際情況

2013年10月24日起美荷樓青年旅舍試營運至同年12月正式開幕

耶誕到了有不少耶誕燈飾     晚上點了燈之後應該很有FU

地板上有跳格子喔     讓現在年輕人感受一下舊時代

國共內戰前後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港     很多人就聚集在石硤尾木屋區

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3死51傷

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殖民地政府在災場原址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及徙置大廈     

石硤尾徙置區一下子就蓋了29座樓高6至7層的徙置大廈

從高處望下樓宇像英文字母H每個單位面積均為120平方呎     需容納5個成人(好好好擠喔)

而且裡面沒有水沒有店    只有公共地區有水龍頭廁所及淋浴間

所有單位入口均由長長公共走廊連接     晚間就成為居民乘涼和文娛耍樂用的場所

美荷樓是石硤尾邨首8座徙置大廈之一原稱H座    1973年改稱為石硤尾下邨第15座

至1981年該等大廈獲改建為具有獨立廚房及廁所的單位後改為第41座及命名為美荷樓

石硤尾大火是指於1953年12月25日聖誕節    在香港九龍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火災

受災面積達45畝有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    這場大火最終導致了香港公共房屋的誕生

除了青年旅舍外 還有一些跟美荷樓的歷史有關係的展覽 

所以來這裡就算不住也可以知道一些香港住宅的歷史    

也有以1950年代為主題和兩間以1970年代為主題的舊有房屋

讓到訪者親身了解當時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實際情況

美荷樓    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寮屋區清拆後分期重建的石硤尾邨    1954年建成

是香港最早期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      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石硤尾邨舊型大廈重建第41座美荷樓則獲得保留

耗資2億2千萬港元改建為美荷樓青年旅舍及旗下之美荷樓生活館    於2013年12月開幕。

青年旅舍部分共有129間房的    來這裡住可以感受早期香港的住宅環境(當然已經經過很好的整理了)

原來PPAP這裡來的啦….看看這早期的小學課本

This is a man, this is a pen, a man and a pen….

在美荷樓生活館裡面有重建了當時的生活環境   

包括了公共廁所浴室居民在走廊煮食婦女以舊式腳踏衣車幫補家計的普遍情況

只能說現代人真的好幸福啊    這些環境看起來都很簡單    而且空間好小啊有時候是兩家人住一起

美荷樓的中庭 放了些陽傘    算是這裡的交誼廳吧

也有室內的空間 看起來有活動

當然也有吃的地方囉

因為沒有住所以沒有很多照片 來香港想感受一下香港的舊住宅可以住看看

石硤尾這一區真的好住宅區 還留著好多的老房子

每家每戶都會把衣服晾到外面來    真的是萬國旗飄揚啊

美荷樓    香港巴域街70號石硤尾邨 41 座    +852 3728 3500

HK-周記點心 西營盤超厲害茶餐廳 邪惡流沙包

在香港最開心的就是吃早餐啦….這裡的早餐店提供的食物跟台灣很不同

因為今天的行程是香港大學 所以來這附近吃東西

臨時在網路上找的名店 尚待我們開發一探究竟啊

門口貼了寫的推薦菜色…感覺都好厲害     流沙流心….看照片就讓人垂涎三尺了啊

等了10多分鐘就有位置了 果真早起的人兒有早餐吃啊

牆面上是很多早期香港的照片 很有懷舊風

西營盤站這裡不是觀光區域 如果不是對面就是Best Werstern來這裡吃的外國人一定更少

洗碗盤先    碗盤請自己來清洗一下喔

常常在香港餐廳    給茶的時候要小心 也許不是茶是用來洗碗盤的阿

超級簡單…不過很多的餐廳還是用這樣的方式    用這個結帳

周記    也有港點     不過今天不是為了港點來的    是來吃創意的料理的

鴛鴦來一杯

鴛鴦奶茶就是奶茶加咖啡   有著咖啡的香味和奶茶的濃滑  棕紅濃香苦中帶甘

有中醫認為咖啡燥熱奶茶寒削混合兩者後可互補…真的假的啊…

其實鴛鴦的味道很濃郁 真的有兩種的綜合香氣    只是很多台灣人不習慣這種重口味

炒蘿蔔糕…看起來就超級好吃的啦

每一塊都方方正正的 炒過之後顏色金黃   灑點辣椒粉調味

蘿蔔糕本來就有蘿蔔的口感香氣    加上點芹菜一點豆芽菜    口感加分

邪惡奶黃流砂吐司(西多士)

這炸的也太讓人難以抗拒了吧    看起來有油彈熱熱吃不感覺

邪惡…指的就是熱量很高吧…哈哈    一定是一定是一定是

刀子劃下那流砂流出來的時候 真的讓人驚訝啊….這看起來太誘人了

這味道其實跟流砂包裡面的很像 加了點蛋黃所以吃起來有點微微的鹹度

只能說這樣的流沙內餡被吐司給吸飽飽了啊    加上外面煎得有點酥    很棒的搭配

芝麻蝦多士    這一份看起來也好厲害啊   飽滿的內餡

其實看起來跟月亮蝦餅有點像    只是把餡料包在吐司裡面

芝麻的香氣濃郁    內餡看得的也吃的到那蝦子的脆度    好吃好吃

香芋流沙西多士

只能說真的太好吃到一定要再點另一種口味啦    這一份紫色的餡料是芋頭餡

煎得相當的漂亮 完全讓人臣服

當然重點還是一刀切下的時候 那所有的內餡跟流砂一樣的流出來….

芋頭的香氣好濃郁啊….根外皮的搭配沒話說的 拚著肥的風險就好好的享受吧

周記點心 + 茶餐廳    西營盤水街東利大厦H1地舖    +852 2559 2389

開放時間    星期一    休息    星期二三四五六日  06:00–17:00

HK-鏞記酒家 燒鵝叉燒真材實料好吃的名店 只是挺貴的啊

鏞記名氣真的很大 每次去出差人不多很難點所以都沒吃到

三個人就方便吃嗎?     其實也不是

在中環這一個地區逛了很久    離開PMQ的時候想說來吃吃九記牛腩吧

這也是一個名氣響亮但我一直沒去過的名店

只是走到門口…這人還真的不少啊    好吧!!!不知道要走多久

就這樣我們選擇了鏞記…其實鏞記也要等啊…只是坐在椅子上等叫號碼稍微舒服點

這金光閃閃的大門…是賺很多的意思嗎?

有人說鏞記是名店但也是高貴的店 許多香港本地人都沒來吃過呢

但是在店裡面台灣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都很多耶 顯然是一家海外招客很成功的餐廳

玻璃窗看進去 燒鵝燒鵝 是這裡的招牌囉

真的吃氣派吃排場的啦    裡面的服務人員素質比大部分的餐廳好都很有禮貌

看了一下價格 還真的不便宜啊

難怪香港朋友說他沒來過….後來我們真的點的很節省…

還是吃飽了 但一個人也花了台幣一千多

也有飲料 不過發現茶資竟然才60台幣 忽然覺得這好便宜….

燒味雙拼    選了叉燒跟燒鵝的雙拼

看到燒鵝的皮真的讓人食指動不停啊…那燒烤的程度這樣的美好

淡淡的焦香    肉吃起來也很嫩 而且帶著肉汁沾點微甜的醬汁相當獨特的美好滋味

叉燒真的好好吃喔…外面也是微微焦焦的硬

口感就變的多元有層次…這一份真的是很好吃難怪有名    只是我覺得價格真的是高了點

這炒飯真的是真材實料啊    這是楊州炒飯

看到這麼多的蝦子跟叉燒     賣你貴但也不手軟的放很多材料啊

這炒飯真的很好吃 粒粒分明而且一點都不油膩

從以前到現在吃過這麼多次楊州炒飯 這盤真的可以稱第一了啊…

還一碗湯吧 這碗湯真的是太精華了

之前在上海餐廳有吃過這樣的煲湯 用了豬大骨還有金華火腿去熬的

整個湯充滿了膠原蛋白    濃郁但不油膩

魚肉吃起來很嫩 好吃的炒飯搭個濃郁的湯一起吃    真的讓人心滿意足啊

只是跟其他也是一樣美味的港式美食比起來    鏞記真的屬於高檔貨啊

值得吃一次 但是吃一餐的價錢底的過其他餐廳三四餐耶 所以會不會去第二次呢?    要考慮一下

鏞記酒家    中環威靈頓街32-40號鏞記大廈    +852 2522 1624

營業時間:每天11:00–23:30

HK-The Coffee Academics咖啡達人讚賞的香港咖啡廳 One of the Best in the World

走路走久了很累 來一杯咖啡吧

從深水埗搭車一下就從香港的舊時光回到了現代 尖沙嘴這一個滿滿觀光人潮的地方

說實在的這樣的香港沒有很香港    當然有維多利亞港對面中環的高樓景致    但是也少點什麼

以一個遊客來說 這樣的人山人海到處都有     但來了幾次這就沒有吸引力了啊

十二月了已經是耶誕的季節 到處都是購物商場的香港很有耶誕的氣氛

所有的mall都用盡了心思讓大家覺得有過節的感受啊

在商場裡面 整個裝潢相對的簡單囉啊

朋友說這一家咖啡廳最近還挺紅的 所以就來了

後來查了官方網站才發現原來是被咖啡達人評價為東南亞最好的咖啡廳之一啊

這前五名有四家在曼谷…只能說曼谷人在咖啡文化上已經大躍進啊

仔細看看才發現原來我已經去過被評為第一名的店家了

Bangkok-Casa Lapin曼谷超人氣咖啡廳 熱鬧中帶靜謐的溫暖

更厲害的是 有人票選這一家咖啡廳是全球最美也是最美味的咖啡廳之一啊

10 Most Amazing Coffee Shops in the World

咖啡愛好者不容錯過 – 全球25間美味咖啡館

有虹吸式咖啡壺耶…不過好像是裝飾品而已

海港城的遊客超多的 來喝咖啡的也多     所以我想這裏應該沒有空可以用這個煮咖啡

文明世界最愛的飲料…咖啡    講這句話的名人士Thomas Jefferson

這位Thomas Jefferson    不會就是那位Thomas Jefferson美國第三任美國總統吧!

來一杯咖啡吧 走累了一杯咖啡可以提神

當然有個位置做歇歇腿…這一天後來走了27000步   

這個甜點看起來也很厲害 外面巧克力蛋糕包裹著奶油內餡

香蕉微微烤過搭配旁邊的堅果     有多層次的口感從細緻軟綿到酥脆     很好吃

咖啡店要賺錢還要養固定的熟客啊 來一杯咖啡豆吧

在中環走來走去 接近蘭桂坊的時候看到了一家分店

我想我們去的海港城分店應該是全部分店裡面最沒有特色的一家吧

不過好歹也去過了這個被咖啡達人評價很高的咖啡廳

怎麼都覺得開在購物商城裏面的咖啡廳 即使再有特色好像都很難表現

看了看官方網站啊 這裡有好多分店的照片 每一家都相當的不同

比起星巴克全球幾乎統一的設計    每個分店展現不同味道也成了咖啡迷可以一一拜訪的理由啊

Kiosk 1, Level 2, Gateway Arcade, Harbour City, Tsim Sha Tsui, Kowloon    海港城L2

HK-利強記北角雞蛋仔 香港人氣小點挺適合邊走邊吃的 哈

話說這北角的雞蛋糕名氣真的很大啊 不過我沒吃過

去了香港這麼多次我壓根沒有想到要去吃雞蛋糕…雞蛋糕台灣不也到處都是嗎?

這次去了太古看怪獸大樓    回程就在北角下車吧 總是也體驗一下這高人氣名氣的小點心吧

出了北角站是King’s Road搞了半天跟我們住的地方同一條路    地鐵路線一直沿著這條開的

這一家新光戲院 這海報也太復古了吧

如果說現在還有這些片子還在播的話 大概也要成為香港另一個特色需要一探究竟了

利強記北角雞蛋仔 出了北角車站B1出口右轉 大概走不到五分鐘就到了

沿路還算挺熱鬧的 不過房子還是比較就了些 感覺離金融區鬧區遠了舊都這樣的都市風貌

店門口真的滿滿的雜誌報紙的介紹    滿面牆成了裝潢了

好多的名人都來訪當然也成了這裡的活招牌啊

一份雞蛋糕17元    台幣大概70     也不算貴

剛好看到老闆很快速地把蓋子蓋上

然後從後面拿了一包給我…可惜了應該跟他要現烤的才對

這真的是雞蛋糕啊 只是比我們台灣的小一點    形狀則更像是鴿子蛋

但是一整片就直接賣給你了 所以一顆一顆的都還黏在一起呢

這個雞蛋糕看起來跟台灣的一樣    但是吃起來倒是還挺不同的   

利強記的雞蛋糕外皮比較酥一點    不像台灣的雞蛋糕依般比較鬆軟比較濕一點

這吃起來很像是餅乾的口感 也跟很多餅乾有一樣的香氣

而且麵香蛋香混雜著    相當簡單    沒有甜膩的味道其實還挺一口接著一口的

只是這就是雞蛋糕啊 說實在的我有點不太懂為何大家都這麼的推崇

還是剛出爐現烤得更好吃呢?    這只能待下次再來分曉了啊

利強記北角雞蛋仔    香港北角英皇道492號     +852 2590 9726  每天    10:00–23:00

港鐵北角站B1出口 右轉  

HK-工業極簡風 冷峻但舒適 TUVE精品飯店

每次到香港來都住商務旅館    時間久了也習慣那種中規中矩的設計

這次來出差住的是精品旅館    小而美的居家風格讓人很舒適

HK-Lanson Place Hotel精品飯店 服務到位環境優雅

周末的飯店是自己訂的 這次捨棄了之前住的中環    

TUVE精品飯店    設計相當的新穎到位    而到了現場才真的知道優質飯店就藏在小路上啊

只能說這飯店相當的特別 在一堆很香港的店面硬生生就很不同的門面

但是看到這門面還是搞不清楚這是一家飯店啊 因為根本沒招牌

這個像是有銅銹的陳舊感的大門相當的有特色    

這是精美的鐵工廠吧…

不過…這裡也不是飯店的門     而到用餐時刻這個是可以推開的 變成對外營業的餐廳

真正的大門在這裏面…

這明明就是通往監獄大牢的入口啊…是水牢吧?

不過黑色水泥牆面感覺有點冷峻    不太亮的燈光就一路帶著我們往前

雖然感覺是水泥牆面 但是條紋設計的編排很有秩序的美感

地板是大理石    有天然的紋路 相當美

這大廳有星空夜裡的浪漫啊

一個大平台 放了整盆的花 本來以為沒有人呢    原來這花擋住了工作人員

這樣的工業風真的讓人很喜歡耶    真的簡單再簡單了

一旁的椅子也相當的簡單 整個空間看不到任何多餘的東西

這大廳的洗手間也太低調了…這燈光這麼昏暗然後標示做得這麼小…

這洗手間相當的大 也很有設計感

不過風格如外頭一樣 低調到不行的昏暗然後大量的石材呈現出俐落的風格

雖然大廳是這麼優雅的嘿…但搭著電梯來到了房間樓層竟然一片白啊…而且超級…

這飯店不大一層樓只有三間房間    真的很小巧

這房間號碼是在門上面小小的    就跟樓下的洗手間一樣的需要仔細找才看的到啊

這床好大啊    真的是兩個人都還可以翻滾的大小啊

不過仔細看看其實這是兩張床併在一起    只是併的相當的好沒有感覺有縫隙

差在哪裡?    感覺是上面的燈沒有開啊

這房間的地板就是水泥地板 沒有放置地毯也沒有鋪設磁磚

腳踩在地板上就像是踩在原始的建築地板上 有回歸的感覺

牆壁也是一樣維持原始的樣貌 搭配木條做成的床頭設計

真的簡單到不行    但真的有夠好睡的床啦

四顆枕頭的配置    一個人有兩顆

真的床相當的蓬鬆

毛玻璃櫃子裏面是衣櫃啊    相當簡單

不過沒有配置熨斗跟燙衣板 需要可能要找櫃台

我想大部分的商務客不會選擇住在這樣的精品旅館 加上天后也比較遠一點

這一個大箱子真的是相當的精采啊

原木的設計 透過燈光的搭配算是個擺設一樣

推開來才發現原來 這是個置物櫃

再打開來…桌子的設計

一物很多用啊    的確啦有時候如果桌子用不到收起來感覺空間更簡潔

當然椅子也是設計款

床頭燈也是很精緻的

這床頭櫃…相當的厲害

只能說所有的東西都很簡單 木頭鐵件簡單的搭配

連這個礦泉水的水瓶都具設計感    有比較好喝喔…哈哈

吸頂燈

空調的開關就這樣地躲在這裡

Handy這手機真的到處都是耶

 

浴室的空間不太大 這房間沒有浴缸只有淋浴間

跟房間部分是用毛玻璃做隔間的 所以浴室還算是挺明亮的

花灑也很大 用起來相當的舒適

用了大量的石材

這放毛巾的架子 很漂亮的設計

這掛勾也是    這裡面的小東西都是很有設計感的

連這請勿打擾或是請整理房間的牌子也挺漂亮的

這個是有磁力的 所以請直接貼在門外囉

 

打開了耶…感覺很有趣    我想這晚上應該是營業到晚點

不過天后這裡雖然只跟銅鑼灣一站的距離 但這裡很明顯沒有太多的商業活動

Check out了    趕時間的時候千萬別搭叮叮車啊    有夠慢的啦!!!

這次住TUVE經驗相當的好啊 雖然只是睡覺但是這很有設計的飯店有許多的驚喜

Tuve hotel    香港銅鑼灣清風街16號    +852 3995 8899

HK-PMQ元創方 香港文創空間文青必訪

一整天逛了好些個老房子    走的路線跟之前來香港玩很不一樣

到了上環就來PMQ吧 一樣是老房子只是已經改建成文創景點了

門口有超大的胡桃鉗     其實已經12月了到處都是飄著耶誕音樂閃著燈飾

PMQ已經開了兩年多了    跟台灣一樣越來越多的老建築透過引入文創給了新生命

PMQ原是Police Married Quarters也就是已婚警察宿舍的意思

1889年中央書院從歌賦街遷到這裡

是香港第一所為公眾提供高小及中學程度的西式教育官立學校

傑出校友包括國父孫中山和何東爵士    難怪裡面的展覽有提到孫中山先生

書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嚴重破壞    1951年改建為香港第一所為華籍警員設的已婚警察宿舍

提供140個單房和28個雙房單位  當時香港人口增長對警員的需求增住宿可吸引更多人投考警隊

這建築是現代主義的建築特色     強調實用性    採取的半開放式設計著重採光和通風


2014年這裡變身成為文創地標PMQ 元創方    這是保育中環的項目之一

PMQ 元創方內有眾多設計工作室及商店    雲集超過100位設計師及創意企業家

帶來不同的時裝飾物時尚生活產品食品家具珠寶及手錶設計服務及設計廊等

每一個單位都有不同的展示 當然文創產品創作者需要大家的捧場

這真的是每一個文創者最期待的     自己的創作有人賞識

可是其實這種文創產品其實都不便宜啊…

不過就遊客來說 來這裡真的可以逛很久啊    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很美…

最好的逛法 大家約個時間啦

不然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不同 有人想多逛這一間有人想多逛那一間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    對於創作者的創作請加以尊重 不是每一間可以接受拍照的

當然有很多的攤位有動手做的活動 這也是一個很容易賺錢的方式

自己沒有創意但是透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學一點技巧 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有潛力啊

好美的裝飾…都是玫瑰花

香精油花器    整體就是一個藝術品

自行車 放著也是藝術啊    不過這真的是人家刻意放的真的是藝術

茶…

日式MUJI也在這裡開店啊

極簡的設計方式 本來就很吸引人

手工家具

可愛…麋鹿揹著鋼琴…像背著背包一樣

一整間的創作都就在每一片牆面上啊    慢慢地欣賞吧

3D列印的HELLO KITTY

好豐富的顏色喔

好年輕的味道…

椅子椅子…

PMQ元創方    香港島中環鴨巴甸街35號

Seoul-DDP東大門設計廣場 絕美設計首爾必訪

其實從首爾回來已經好久了啊 但是前幾個星期有朋友回來拍了這幾張照片

讓我又想起DDP真的是一個好美的建築啊    那就來回顧一下DDP好了

Seoul-東大門設計廣場 札哈哈蒂設計 來自星星的新地標

DDP東大門設計廣場     於2014年開幕    舊址是東大門運動場 

DDP算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設計創造產業發源地概念的複合式文化空間

真的功能超多元的    有國際會議宴會新品發表時裝秀演出等文化活動也有商務及購物休閒空間

對遊客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太美的建築了    一整個是來自星星概念啊

去過DDP兩次 不過我沒有在晚上去過

看了朋友拍的照片真的忍不住讚嘆這設計師的創意啊   

東大門設計廣場是由設計師Dame Zaha Mohammed Hadid札哈哈蒂所設計

是座三維非標準建築以與周邊地形結合為設計理念

Dame Zaha Mohammed Hadid是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英國女建築師

她說她想要打破建築與自然的界限    

在設計技法方面    採用了一種將二維平面圖面信息轉換成三維立體設計的最尖端設計技法

整個建築是毫無接縫的流水線形外觀呈曲線形像個巨大的外星宇宙飛船    內部沒有一根柱子

晚上打了燈之後 怎麼怎麼拍怎麼美

東大門在印象中本來只是大家來這裡批貨買東西的地方 跟五分埔一樣的定位

不過有了DDP的加持 東大門這裡根本就是超級熱門景點了

據說DDP 獲選紐約時報2015年全球必去的52個旅遊景點     2014開幕2015就獲選

2015年韓國Instagram標籤最多次的地點/2015年韓國Facebook使用者認為最有人氣的地點第五名

當然在很多的韓國電影電視劇裡面 也會到這裡取景

而最近去過幾次首爾的我 也真心地為這個建築折服啊 絕對必訪的地方

外面好拍 其實內部空間也是很好拍    一整個跟藝術品一樣的建築

記得台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前    強調這建築有多難蓋    因為整個牆面都是彎曲的

一共使用了一千三百七十二片不同大小彎曲牆面建構主體     其實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DDP啊

因為看起來DDP也是很類似的建築工法     但經過實際走過兩個建築的人來說DDP好像細緻度更勝一層樓   

這是清晨的DDP     人好少跟假日那種人山人海的感覺差好多

這天的天氣有點陰陰的 12月的首爾沒有看到藍天    是這幾個月首爾街頭充滿了抗議人潮的反映嗎?

人少少的DDP有不同的氣氛 早晨的東大門這一區少了人聲鼎沸更少了汽車的來往喧囂

這樓梯的設計真的很美…台中歌劇院的真的稍遜耶…

這是10月去首爾時候拍的照片    10月的天氣真的很舒適  

秋冬之際有美美的藍天    周末下午這裡聚集了很多人潮因為這裡就是一個大的公園大的展場啊

有辦活動參觀的人潮也不少

加上有陽光整個DDP整個活了起來啊

只能說真的很大的一個展覽館 整個設計相當的有質感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喜歡

每一個走道都這麼的寬闊高挑 真的很美

在陽光下這真的是一個會發亮的建物啊

很傳統的東大門最現代的DDP 一整個讓這個地區升級

首爾市中區乙支路 281(乙支路7街)    4/2/5號線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站1/10號出口

HK-南山邨 簡單就是美 攝影熱點

從彩虹邨離開後 繼續老屋之旅

HK-彩虹邨 香港新玩法 拍老屋邨

一樣南山邨也是被列為遊客很愛拍攝的香港景點     新興玩法因為大家都有社群軟體可以分享

9個遊客最愛拍攝的 香港景點 !彩虹邨與海山樓

南山邨位於九龍石硤尾     搭港鐵要搭到石硤尾站     從B2出口走出去要稍微找一下 

石峽尾這附近都是建築區啊

有理髮店耶…我我是不是應該來剪個頭髮了?

南山邨在大約1949年至1953年時屬石硤尾的木屋區    1975年政府在此興建本邨

好拍的地方在哪? 其實跟彩虹邨一樣就是因為老屋邨的設計簡單    一整片看起來很壯觀啊    

後來也有專業的人士來這裡拍DM啊

最近火紅的攝影景點就是在這裡囉    本來是平台空地上的舊式兒童遊樂場

但因為這一個空地三面被被大廈圍繞     很有特色

來這裡拍照的不只遊客喔 本地的香港人也挺瘋狂的

對稱美…數大就是美…

其實真的是很簡單而且看的出來房子都已經幾十年了啊

但這就是攝影的魅力…有好的取景其實都有很不同的味道

說實在這真的也說不太上是兒童遊樂設施吧….當然啦是可以爬上爬下的

好美啊…只是妹妹啊…你是穿裙子耶….

仰之彌高

這是第三面…仔細看看那個門啊…都是鐵的拉門現在已經不太常看到

只能說…很多人真的很有天分很會取景 本來很普通的一個小社區因為會拍的人而紅了

不過請大家記得現在社區裡面都還是住著居民 所以來這裡拍照請放低音量囉

結束了南山邨 就一邊走一邊逛去美荷樓吧

Singapore-Legendary Bak Kut Teh發傳人肉骨茶 分家後改名但味道不改的好口味

發起人是我在新加坡吃的第一家肉骨茶餐廳     印象很深刻因為那濃郁的胡椒香

那時候部落格還沒有開始寫….所以沒有記錄當時的發起人

這麼多年以後…這次出差同行的朋友找了一起去吃發起人    二話不說就走吧

到了門口才發現…唉…人事已非

這裡不是發起人啦    不過地址一模一樣感覺就是這裡 怎麼換了招牌呢?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分家了…姊弟分家了     發起人一拆為二

原地址改名改成發傳人    發起人則搬到其他地區去了…

有沒有看到門口的大告示牌…明星首選…真的看看店內的照片就知道

因為一大早來人不多

說實在的新加坡的天氣這麼熱 大家還這麼愛這種一吃就香汗淋漓(誤)的肉骨茶…

這照片牆真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啊….來自各地的明星都要來吃一碗然後拍張合照的

不少的台灣旅遊節目 來新加坡也都不會錯過發起人…只是…發起人已經不是發起人了…

家族第二代第三代…不過為了錢還是分家了…這種故事聽多了就是…

肉骨茶湯搭配豬雜湯….裡面啥都有啦

雖然前一碗的食材很多但我還是對於單純的肉骨茶有比較多的感情啊

這湯頭濃郁 有大量的蒜頭胡椒     當然也有滿滿的肉香

喝完一大碗立馬精神百倍     因為肉骨茶就是以前人要補充體力迎接一天的挑戰最好的早餐啊

這湯頭真的很香    特別蒜香很加分

而肉的部分算是很紮實但不硬…不會難咬的 基本上很好從骨頭上剝下來的

免不了又要再說一次肉骨茶有兩種…就跟斯斯有兩種一樣

在新加坡吃的主要是這一種白湯 主要有濃郁的胡椒香氣

但是馬來西亞吃的主要是黑湯   以中藥材入湯喝起來比較溫和   

兩種一直在爭執誰才是正宗…但其實東西好吃就夠了 菜名本來就只是外在的表象啊…

豆苗…

順便來說一下肉骨茶的由來好了    感謝維基百科什麼都找的到

肉骨如其名      是以帶肉的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

而茶字則是源自創始人的名字李文地    因為賣肉骨湯而被顧客稱作肉骨地

福建話中的    地與茶音近故後來被稱肉骨茶  小吃本身並不含茶葉

五香…好吃 但是好飽…

隨著肉骨茶在東南亞以至亞洲及世界各地流    烹飪風格亦隨著當時當地的華人而有所改變

常見的肉骨茶風味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潮州派:顏色較淺    但湯裡用上更多的胡椒,所以有較重的胡椒味—新加坡比較流行

福建派:顏色較深    因為用上較多豉油(黑醬油)作調味所以有較重的藥材味—盛行於馬來西亞

廣東派:加入中國藥酒    以加強其藥效

Legendary Bak Kut Teh 發传人肉骨茶    

154 Rangoon Rd, Singapore 218431     電話6292 0938     營業時間: 星期一二三日五六日    09:00–23:00

HK-中環星巴克冰室 復古風格內有雅座

中環星巴克冰室大名鼎鼎啊     去過這麼多次香港的我也已經去過了

這次本來是沒有計畫要去的 只是去開會竟然就在這星巴克冰室的隔壁

在開會有空檔我就又來了…當然來喝一杯跟新竹味道一模一樣的星巴克拿鐵 哈哈哈哈

HK-中環星巴克冰室&煤氣燈街

星巴克冰室位於都爹利街Duddell Street     這條街可不是普通的啊

都爹利街本身是一條小街    算是死巷子吧     與雪廠街連接處有條花崗石樓梯與4支煤氣燈

這煤氣燈是現在香港僅存     歷史悠久於1979年8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1984年市政局為這4支煤氣燈在英國訂造燈紗及燈罩

現時煤氣燈由傍晚6時至早上6時亮燈    自動開關

所以來這裡不只是喝咖啡 也可以感受一下煤氣燈街的復古情調啊

好天氣的日子    只是要工作啊 還好有一杯星巴克算是短暫的歇息

乍看 還是一樣啊…

全球星巴克都長這樣的

星巴克就是很舒適 簡單

這天的觀光客不多    因為最近陸客少了    這樣也好沒有太多的吵雜

請亂拍照…從這裡開始

這裡不是一般的星巴克 這裡是幾十年前的復古冰室

所以請大家用力的殺記憶卡吧….不過今天好像只有我在殺…

內有雅座…看看這地板的地磚就知道很有歷史啊

星巴克其實越來越多的分店 找了古蹟找了特色建築 引入當地特色

當然 這樣的地方名人很多啊

哈哈 冰室還要說明一下由來

其實就是幾十年前啊 香港人就很愛哈拉啊 不時就要找朋友一起喝茶嗑瓜子聊天

當然冰室這種舒服環境就成了首選

而現在這樣的冰室已經好多都被淘汰了 因次星巴克把這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特色呈現出來

讓現代的年輕人可以回想一下過去的美好年代

真的是退燒了吧 之前來都超多人的

這菜單不是星巴克的囉     早期的香港店家手寫的菜單 說實在這個字還真的很有特色

這是另一家的菜單

玻璃窗裡面 放置了一些很有香港味道的擺設

星巴克

星巴克的飲料單

這個美好時代過去了     現在人懷念的很

已經失去的東西總是最好的 特別是青春

好可愛的海報喔

帝女花?花女帝?

什麼老東西都可以POST就是了?

1971年的時候冰室文化邁入最高峰

雖然是舊文化的冰室設計    但咖啡還是一杯熟悉的味道啊

對了想上廁所嗎? 請跟櫃台拿鑰匙囉

因為這裡不單純是星巴克根本就觀光景點來著 遊客眾多啊

為了方便真正的客人使用所以廁所是有上鎖的 要拿鑰匙才能打開使用

星巴克冰室    香港中環都爹利街13號    +852 2523 5685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三四    07:00–21:00

星期五07:00–22:00    星期六08:00–22:00    星期日 09:00–20:00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