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kok-The Jam Factory曼谷老倉庫小文創

躲開台灣冬日的陰雨綿綿,  來到曼谷感受夏日豔陽天…

感受昭披耶河的河景風光之際,  一杯冰咖啡絕對讓旅程大加分啊…

曼谷的咖啡界也是百花齊放啊,  大器華麗設計感之外,  小巧簡約但咖啡品質一樣出眾

這天來到的是The Jam Factory,  不用長途跋涉到郊區,  但是有著跟開闊腹地清爽環境的店

The Jam Factory好像不單純是咖啡館,  而是一個小巧的一個文創園區

就是舊倉庫區,  整理整理找了設計師來規劃一下,  只是這天來的時候只剩咖啡館與花店有開

The Jam Factory位於昭披耶河的左岸,  可以搭船到Iconsiam, Hilton飯店(比較近)接駁船走過來

或是付費從對岸的River City (Si Phraya碼頭)搭到Khlong San碼頭,  走100公尺就到

其實本來是找到Never Ending Summer的, 不過google上說這天沒開門…

離開The Jam Factory經過Never Ending Summer時候才發現根本大門敞開歡迎光臨啊…下次看google訊息要在核實一下

不過Never Ending Summer主要是餐廳不賣咖啡,  採光好環境美可以來這裡吃美食

好好喝,  冰冰涼涼的…

除了有咖啡,  隔壁還是書店…

位於咖啡館對面的銀色小巴,  跟整個環境風格有點不同,  但是卻又沒有什麼違和感

這家好像是賣啤酒的耶,  來的時候並沒有開,  不過放在這真的是拍照的漂亮背景

然後就想到了我之前在東京表參道的巷弄內,  看到類似的小巴在賣咖啡…也是銀色也是吸引人拍

Harajuku-the Airstream Garden表參道小巷內 巴士造型咖啡館 人氣打卡勝地

 

 

The Jam Factory  41/1-5 Charoen Nakhon Rd, Khlong San, Bangkok 10600泰國  +66 2 861 0950

營業時間: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09:00–20:00

中壢-行旅咖啡 手沖品眷村老宅 馬祖新村文創風

網路上找了  行旅咖啡….繼續我每星期探索咖啡館的行程

看了很多人寫的文章說是型男設計師咖啡師開的一個很有設置感的咖啡車

有人說…要喝要看緣份因為營業時間沒有很確定…

現在…可以說…以後營業會比較穩定了…因為搬家了…從桃園直接搬到了中壢的馬祖新村裡面

店名沒有變喔  只是沒有看到招牌就是…馬祖新村六號  從路口走進來的前幾家店

紅磚搭起來的矮牆…一層樓紅磚底的建築   黑色的瓦片…維持的還很好

窗戶也是這裡重點…當然啦   這窗框的顏色應該是後來才處理的…每一間都不太一樣

在窗戶旁邊的白水木   超搭這種有點舊舊的帶著時代感的建築

馬祖新村是經過整理開放的眷村  離家裡很近開車三分鐘…但是我竟然跟這個鄰居錯過這麼多年

很多的眷村在改建之後都直接消失了  現在要看到眷村文化就只能在少數被保留的文化館

我只能說好好拍喔…很推薦大家來….

一進門真的很有咖啡館的感覺啦…沒有什麼特別的裝潢主要就是燈光跟櫃台

這裡面有一個櫃台賣茶一個櫃台賣咖啡  他們是兩個人一起經營這一個空間但各自獨立

位置空間  因為是以前的房子改裝的  空間並沒有很大  內用空間大概可以容納不到20人

底下這台電視…有老…

有咖啡機也有手沖囉   手沖的豆子主要都是淺烘焙的完全符合我的需求

老闆現在也有自己烘焙豆子   他說啊開這一家是希望可以推廣精品咖啡…讓大家體驗到不同於連鎖咖啡店的味道

在等咖啡的時候跟老闆聊一下啊…他是設計師去過澳洲打工度假

但是…現在設計東西只為了自己…專心在做咖啡

打工度假的經歷  讓他從自己開始希望推廣薪資正義Wage Justice

他說台灣人薪資低工時長  當然就沒有時間沒有錢去消費  這樣經濟不會好只是繼續惡性循環

所以他從自己做起  讓為自己工作的夥伴可以得到多一點的薪水

放一個藍色有天平的徽章  如果有客人詢問的時候就說明一下  希望有更多人有共鳴

其實要經營一家店真的很困難  說實在的根本很難賺大錢啊…

但是老闆還願意從自己做起把這樣公益想法推出去  也許力量有限但是讓人佩服…

幾個店面的中間是有門可以打開的  所以不來喝咖啡逛進來的人也很多…哈哈

來…沖咖啡…

這天喝得是巴拿馬…有點莓果味道

我覺得這個味道很適合剛剛接觸單品咖啡的人啊…因為有咖啡味但又可以感覺微微的果香氣

行旅咖啡 VOA COFFEE  32080桃園市中壢區馬祖新村6號

開放時間:星期三四五六日10:00–18:00星期一二休息

Bangkok-廊1919 曼谷最新文青景點 中泰混血懷舊風

曼谷是一個快速進化的城市  每次來都有新的景點可以逛…

這次體驗了兩個新的景點  一個是現在摩登的購物中心Icon Siam另一個則是走復古路線的Lhong 1919

兩個景點其實距離相當的近  其實挺適合排在一起的…不過沒有計畫的我們是分兩個下午去的

廊Lhong 1919算是最新的文青景點吧  來這裡拍照的人有夠多的…看看專家寫的介紹

百年碼頭化身創意場所!曼谷「 LHONG 1919」,中泰風格古院落再生

而且啊…因為農曆新年的關係  發現泰國人愛拍照這件事情相當的浮誇…很特別的文化啊

一下車這片牆壁…就開始感覺這裡真的很好拍了  哈哈

廊1919位於昭披耶河西岸  興建於1850年拉瑪四世時期  是清朝中國商人陳慈黌的陳氏黌利家族所建

陳慈黌設立的陳黌利行進行大米出口貿易  這裡就是碾米廠與倉庫

這個地點本來是泰國親王的土地包含河岸腹地與碼頭

1919年由黌利家族所買下   整塊佔地6800平方米的土地並與附近的「黌利故居」連成一體 命名為廊1919LHONG 1919

那時候有許多華人為了躲避戰亂而從海路來到曼谷謀生

黌利家族對身染惡疾或身無分文赴泰華人贈與藥物與並介紹工作機會

慈善口碑迅速傳開  因此這裡成為當時華人重要的聚集地

所以廊1919附近與與對岸的噠叻仔(Talat Noi)唐人街耀華力路到處都掛著中文招牌

廊1919建造之初  當時遠洋貿易的重要交通工具為以蒸氣為動力的火輪船

但歷經半個世紀多之後  廊1919的貨物集散區位被其他地方取代  但是繼續作為倉庫與黌利家族及工人們的住所

近年來曼谷推動都市再造  沿著昭披耶河畔出現了許多古蹟改建的文創園區

其中廊1919就是其中之一  也為遊客展示150年前華人遠赴曼谷謀生的移民歷史

裡面是兩層樓的建築   保持得很好啊

背後就是現代的高樓   復古與現代的衝突感常是現代人喜愛的

廊1919整體像是一個超大的三合院   面對著昭披耶河的是正廳

前方有巨大的香爐共民眾參拜  香火可以至旁廳的服務處購買

正廳左右兩側掛著巨大的中式傳統嫁衣  呈現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

走上古老的百年木梯  正廳的二樓為聚寶堂  供奉的是深具閩南信仰特色的天后聖母媽祖

在聚寶堂的樑柱上掛有晚清重臣張之洞落款的「惠此中國」匾額  凸顯黌利家族對於中泰兩國的貢獻

據稱當年的來泰華人中獲賜這類匾額的家族僅有3家  可見黌利家族在當時的影響力

這三炷香也太巨大了…

可能因為在昭披耶河右岸   從市區過來需要渡河   加上有點新   遊客並沒有很多

但是真的很好拍   看看這樣的斑駁感復古味道   搭配綠葉..紅色燈籠…真的很美

然後呢…又有很多的壁畫山水花鳥還有人物…古色古香   真的是很好拍而且在農曆新年來覺得好適合

厲害的來了…很不懂…為何這麼多人穿這樣跑來跑去…

如果說只有一個人穿旗袍就算了…但這…好多人…女的穿旗袍男的也穿唐裝   這樣的裝扮呼應中國新年的喜慶特色

這樣的衣服   在台灣應該不會有人穿到大街上吧…但這裡…超多…

這個壁畫   很像是在檳城吧…所以也來假掰一下吧…

整個房子真的保存得很好   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啊…就在厲害懷舊咖啡的後方   絕不能錯過

Plearnwan Panich很復古懷舊的咖啡館啊…前面那很多壁畫的小巷子   就在這咖啡館的後方喔

Bangkok-曼谷復古咖啡館Plearnwan Panich廊1919分店 懷舊氣氛一級棒

本來想說是網購出外景嗎?   不過真的太多人穿的超級浮誇的來拍照   在曼谷的朋友說泰國人很愛這樣…覺得很有參與感

其實看到真的不禁就笑了…哈哈

這小孩也要跟風一下   越看越覺得有趣啊…

當然這裡已經轉型成文創基地了   所以有很多的小店

在裡面不管賣手工藝品賣衣服   甚至賣畫都覺得好適合…

只能說超好拍啦…也難怪這麼多泰國人精心打扮的來這裡拍照了

特別這樣復古懷舊的房子   多麼適合長袍馬褂跟旗袍的裝扮  是吧是吧

是不是…不只是女人喔   基本上男人也是愛打扮…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是小倩出遊啊…

整個園區不大   其實就在昭披耶河的河邊而已   旁邊有碼頭可以到達   這麼棒的點…快點來

LHONG 1919  地址:248 Chiang Mai Rd., Khwaeng Khlong San, Khet Khlong San 10600
交通:捷運(BTS)至Saphan Taksin(S6) 站2號出口,前往碼頭搭乘Chao Phraya Express Boat 橘旗、黃旗、綠旗、無旗的交通船,或搭乘Chao Phraya Tourist Boat 前往Sri Phaya pier(N3),下船後再換乘 LHONG 1919 接駁船過河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08:00–20:00
臉書:www.facebook.com/lhong1919

Shanghai-上生新所 上海最新老建築新風味 網紅泳池超人氣

去過幾次上海  所以幾個有名的景點都去過了…

出發前問了問上海朋友  他就推薦了一個新的剛剛開幕沒多久的…但已經成網紅景點的…上生新所

90年前的哥倫比亞俱樂部和今日改造後的上生新所

近100年前  這裡叫做哥倫比亞俱樂部  是屬於外籍僑民休閒娛樂的場所  附近這一片根本就屬於外國人的高級住宅區

裡面有孫科別墅/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Columbia Country Club)兩棟歷史保護建築

1953年這片區域劃歸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上生所)

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和孫科別墅分別被改造成了廠房辦公樓 隨後這片區域又陸續興建了一些工業建築

隨著幾十年的發展  這片承載歷史的地區被遺落在上海新華路的建築群中

2016年上生所與上海萬科對該地塊進行了整體交接 上海萬科正式接手並進行改造計畫

原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北立面修復改造  跟旁邊的麻腮風生產大樓共同限定了一片迎賓廣場區域

天冷果真人少  這天來只有幾隻小貓在拍照   這裡使用了小的石材拼花設計來妝點這廣場  整個廣場復古可愛

這裡的建築都很漂亮耶…可惜這天天色不怎麼樣…

稻城書局   這書局漂亮…

這一個建物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建築   建築風格與海軍俱樂部一致都是西班牙傳教風格(Spanish Mission Style)

基本上修復而讓大家看到當時的風貌  這個落地窗…只能說很厲害…

採用了變色玻璃  隨著不同角度完美呈現彩虹漸變的效果

這樣新穎的設計是改建才有的  但是並不影響原來建築的味道   只是…我竟然沒拍到那個落地窗…哈哈哈哈

這天這麼冷  戶外的座位都直接收起來了…不過這麼摩登的新建築   倒是讓這裡多了不一樣的味道

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是巴羅克建築風格  總建築面積有6210平方公尺

包括四幢二層花園建築一幢大禮堂一個游泳池

對現在人來說俱樂部有游泳池一點都不特別

但是在100年前…有游泳池網球場保齡球彈球房跳舞廳這些等設施可是稀罕啊

終於找到了上生新所那最紅的空間  就是那個游泳池啊…

說實在的  游泳池…有什麼了不起啊..只是100年前就有了這樣的游泳池…的確是厲害的

這個游泳池位於海軍俱樂部旁邊 是露天的設計

整個長寬式42*100英尺 是少見的英制泳池

整個游泳池是馬賽克來打造的 在池邊的滾邊還有距離文字也都是…

在改造時候其實盡量保留了原來建築的質樸氣息  跟新的建築就有一個天生的老味道啊

泳池四邊的拱型廊道也是吸引許多人佇留  基本上來這裏都會看到網紅來拍照取景

現在這裡旁邊有一些餐廳   在池邊喝杯飲料吃個飯感覺超好的

cof
cof
cof
cof

這是現在這一輩人信仰的嗎?   顏值即是正義   只要好看   就有無限可能

是真的拍起來挺漂亮的啊…

這二樓的地板設計很突出耶…根本斑馬躺地板上啊

代言人真的上癮了…

不過因為天氣冷天色又有點灰   這天的人很少啊   所以拍照不太會拍到其他人

這裡是整個上生新所的重點   已經成為網美聚集地   所以能拍到這樣很少人的照片   超棒

HK-PMQ元創方 香港文創空間文青必訪

一整天逛了好些個老房子    走的路線跟之前來香港玩很不一樣

到了上環就來PMQ吧 一樣是老房子只是已經改建成文創景點了

門口有超大的胡桃鉗     其實已經12月了到處都是飄著耶誕音樂閃著燈飾

PMQ已經開了兩年多了    跟台灣一樣越來越多的老建築透過引入文創給了新生命

PMQ原是Police Married Quarters也就是已婚警察宿舍的意思

1889年中央書院從歌賦街遷到這裡

是香港第一所為公眾提供高小及中學程度的西式教育官立學校

傑出校友包括國父孫中山和何東爵士    難怪裡面的展覽有提到孫中山先生

書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嚴重破壞    1951年改建為香港第一所為華籍警員設的已婚警察宿舍

提供140個單房和28個雙房單位  當時香港人口增長對警員的需求增住宿可吸引更多人投考警隊

這建築是現代主義的建築特色     強調實用性    採取的半開放式設計著重採光和通風


2014年這裡變身成為文創地標PMQ 元創方    這是保育中環的項目之一

PMQ 元創方內有眾多設計工作室及商店    雲集超過100位設計師及創意企業家

帶來不同的時裝飾物時尚生活產品食品家具珠寶及手錶設計服務及設計廊等

每一個單位都有不同的展示 當然文創產品創作者需要大家的捧場

這真的是每一個文創者最期待的     自己的創作有人賞識

可是其實這種文創產品其實都不便宜啊…

不過就遊客來說 來這裡真的可以逛很久啊    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很美…

最好的逛法 大家約個時間啦

不然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不同 有人想多逛這一間有人想多逛那一間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    對於創作者的創作請加以尊重 不是每一間可以接受拍照的

當然有很多的攤位有動手做的活動 這也是一個很容易賺錢的方式

自己沒有創意但是透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學一點技巧 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有潛力啊

好美的裝飾…都是玫瑰花

香精油花器    整體就是一個藝術品

自行車 放著也是藝術啊    不過這真的是人家刻意放的真的是藝術

茶…

日式MUJI也在這裡開店啊

極簡的設計方式 本來就很吸引人

手工家具

可愛…麋鹿揹著鋼琴…像背著背包一樣

一整間的創作都就在每一片牆面上啊    慢慢地欣賞吧

3D列印的HELLO KITTY

好豐富的顏色喔

好年輕的味道…

椅子椅子…

PMQ元創方    香港島中環鴨巴甸街35號

Shanghai-上海1933創意園區 屠宰場也有春天 果真網美景點好好拍

上海不只要在金融市場拿到世界的一席之地 沒想到在藝文創意園區上的開發也不遺餘力

許多老舊的廠房都被改建 重新規劃引進新進的設計師跟文藝活動

1933就是其中一個 這裡是什麼改建的呢?這裡原來是一個屠宰場

這真的是太有創意了 超級衝突的 以前是滿是罪惡血腥的屠宰工廠

現在竟然搖身一變 成為了創意園區 大家都來這裡吸取一點文化氣息

之所以叫做1933  是因為這個建築物 是在1933年落成的

當年可是請來英國有名的設計師來設計這個工廠 那些人還真有遠見阿

有來自英國的設計師 材料也都是進口的 採用英國進口的混凝土結構

整個牆壁厚有50公分 兩層牆壁中間是中空的   這樣可以控制溫度 真的是太厲害了

建築物其實巧妙的把東西方的文化做了個融合

有羅馬風格的面 也有天圓地方的中國風水概念 巧妙運用光影來呈現

整個建築看起相當的樸實 但是卻可以歷久而彌新

據說在當時全世界這樣格局規模的宰牲場只有三座   而1933老場坊是目前唯一現存保持完好的

雖然不知道牛在這樣的地方居住 有沒有比較開心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人現在在這樣的地方開工作室作展覽感覺相當的有氣質

鏤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於本建築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   停好車後這通常是第一個看到的一面

這些水泥可都是舶來品阿 當時從英國進口過來 所以品質非常好

至於為何要鏤空的設計了 是美感的考量嗎?當然不是 這裡可是屠窄場阿

主要是希望能夠空氣流通 讓屠宰場的很重的味道可以容易散去

窗戶朝西與上海常年風向一致 通風效果更好

不過另一種說法更有趣 正面朝西的窗戶面向西方極樂世界 讓動物死後可輪迴被超度

在1933裡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算是廊橋空間了

不對秤但是具有變化的設計 讓整個空間相當的具有變化在不同的光影之下

呈現出不同的空間感 真的是攝影師的最愛了   整個1933有四層外廊跟和26座斜橋戶相連接

每一座廊橋的寬度都不同 可以讓不同尺寸的牛隻分流

這設計絕對不是隨便來的 難怪這屠宰場在當時算是非常的現代

牛道是1933老場坊的建築特色之一 人畜分道比較好管理也比較安全

這路面上的不平整 避免動物行走的時候止滑的功能

不過現在看起來 反而相當的有特色 不說的話還覺得這是特別的藝術設計呢

整棟1933的建築工法真的挺厲害的 採取完全沒有樑柱的方式來興建

所以運用了許多的傘形柱來作為支撐   總共可以分成兩種 八角形與四角形的兩種樑柱

八角形傘形柱帽主要分佈於建築週邊的西側   四方形傘形柱帽主要分佈於建築週邊的其他部分

在老場坊的四樓是空中舞台 有八公尺的挑高   全部都是用鋼化玻璃所設計的 從下往上看相當的震撼阿

來的這天可能因為準備要辦活動 正在裝潢場地把整個空間都遮起來了  有點可惜

不然圓形的穹頂在一整個玻璃的正上方 視覺上相當的有衝突設計感十足   據說這個舞台都辦一些知名品牌的活動

法拉利F1派對雷達表50周年慶巴黎藝術設計展藍莓之夜亞洲首映派對

賓士新車發佈保時捷60周年紀念雪鐵龍新車發佈世界工業設計日

NIKE摩天爭霸籃球賽 把有設計感的產品 在這樣場地辦發表 更能凸顯產品的特色阿

果真一整個天是圓的 可惜現在在做工程  不然在這樣的環境底下 陽光灑下來一定很舒服

走到最高的一層樓了阿 這樣的建築真的很耐看

我想對於喜歡攝影的人來說 這裡真的處處皆風景阿 而且怎麼拍都特別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