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五月豬腳日


這絕對是這幾天最有趣的事情了,豬腳從一早小Pskype中提到豬腳開始,一整天的話題就在豬腳打轉。據說是因為在農曆閏五月中的這一天吃豬腳可以改運,還可以幫父母添福添壽。所以中午就這樣踏上了尋豬腳之旅(我沒跟到就是),聽Beryl說,八珍鳳姐門庭若市,當裡面的人說豬腳已經賣完後,忽然人潮散去大半,網路上電視上大力放送這個我以前都沒有聽過的習俗,讓賣豬腳的人賺翻了。傍晚,朋友打來,第一句竟然用“你吃豬腳沒開場”果真,這天是豬腳日阿

今天一早,Bonnie跟我說她昨天去北門街想吃豬腳的經驗。一來是因為那家豬腳店東西好吃,再者因為昨天日子特別,所以當她到的時候,看到了長長的人龍,只為了品嚐一下美味的豬腳,沒想到她才停個車子回來,人都散了,因為豬腳賣光了真是殘念阿不過沒關係啦,閏五月還有一半呢,沒吃的快點去吃吧

—————————————————————————————————————————————–

以下這是兩則關於豬腳的報導…

 

閏五月補運旋風 全台豬腳橫掃一空

更新日期:2009/07/08 14:28

WEnews公民記者蜜豆奶/台中報導

農曆的閏五月十五,根據民俗學者和命理老師表示,農曆五月節氣酸、煞氣重是傳統所謂的「毒月」,習俗上不只有出嫁的女兒可以買豬腳麵線替父母添福壽,一般民眾也能在閏 五月十五日(小暑)吃豬腳來補運。但近年來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已經變通為閏月當月食用或餽贈親友即可。

話雖如此,在氣溫高漲的今天,許多民眾依然不畏高溫在各豬腳專賣店舖排隊,以求買到肥潤香滑的豬腳為全家祈福補運。在未實地探訪前,記者本以為閏五月吃豬腳補運只是應節的開運小偏方,卻在傍晚時刻親眼見證大批民眾們,在景氣低迷時強烈追求好運的熱情。

「豬腳都賣完了!」台中市近來頗負盛名的「富狀元豬腳店」,店門外站了兩位員工大聲揮手疏導,免得想買豬腳在門口停留的車輛和人潮會影響到尖峰時刻的交通。即使如此,絡繹不絕的民眾依舊停駐張望,看是否還有購買的機會。記者見狀,趕緊轉往當地另一享譽全台的「阿水獅豬腳」查探,不料到現場卻發現該店鐵門早已降下!?走近一看,只見員工向身邊想購買豬腳未果的民眾解釋:今天的豬腳已經全數賣光,可於明天再光臨。

為了追蹤這波豬腳搶購熱潮,記者再度走訪松青、楓康兩間超市,及台中市區內數攤有販售豬腳麵線、豬腳飯的攤位與店舖,一概得到「售完」的答案。甚至有晚間八點才開始營業的小販表示,今天有客人為了要買到豬腳,寧願花錢買生的豬腳自行回家燉煮,所以他們在營業時間前豬腳就賣光了各處的開運豬腳瘋,恐怕和近期的景氣藍燈一樣,並非一日之寒,也讓台灣的傳統節氣,意外成了另類的社會奇景。

 

閏五月補運 豬腳店賣到缺貨

更新日期:2009/07/08 10:01

今天是農曆的閏515,習俗上可以吃豬腳補運,還有嫁出去的女兒買豬腳送回娘家,能幫自己父母添壽,這讓今天豬腳的店生意可是好得不得了,一個上午就賣出上千份豬腳,到了下午2點,店門口已經貼上「缺貨」兩個大字。

圍著圓桌,客人虎視眈眈老闆娘手邊的豬腳,閏515,豬腳店幾乎就要被人潮給擠爆,大家都想趁這一天,好好給自己和家人補個運。

口角一觸即發,為了豬腳排了老半天,大家火氣都不小,光是一個上午,就賣掉豬腳店裡34天的庫存,上千份豬腳賣光光,到了下午2點,門口已經張貼「缺貨」的公告,太晚來的只好下次請早。

閏五月,所謂習俗的毒月,民眾買豬腳補運,不過補最多財運的,恐怕就是賣豬腳的業者了。

 

暴雨雲門夜



其實我沒那麼文藝,不過雲門的戶外公演,一年就這麼一次,雖然在豐原,不過如果跟鐵馬搭配起來,順便加上台中美食,來一個允文允武又飽足的週六,聽起來好像也不錯,所以當小P問我要不要去的時候,我心中就有這樣的規劃。

這天的天氣非常的不穩定,是一個典型的夏日午後,總有雷陣雨的出現,只是我們一直運氣很好,總是跟雲雨包擦身而過,到達后豐之前,那裡下了一場大雨,而在騎東豐時候,也一直覺得烏雲近逼,還好最後還是沒有什麼淋到雨。

終於吃飽喝足了,該是準備到台中縣立體育場的時候,小P的朋友已經幫我們佔好了位置,不過飄來的幾滴雨,讓我們開始擔心,好像雲雨包還沒死心。

既然是戶外表演,所有的人就席地而坐,而主辦單位規劃的很不錯,特別把走道做出來,讓大家可已有明進出方向,而且也找了一堆工讀生,用指示牌跟大家提醒不能坐在走道上,因為空上烏雲不薄,所以主辦單位一再地提醒大家,表演中如果下雨是不能撐雨傘的,所以請大家一定要準備雨衣,如果沒有雨衣的,主辦單位也很貼心的準備了免費的讓大家可以索取。這個作法真的是很棒,因為戶外活動最怕的就是下雨了,而雨傘將影響到其他觀眾的欣賞,所以主辦單位已經做了最好的安排。

不知道是老天爺也感動還是怎樣,那個雨就真的下了,而且不是毛毛細雨,是那種頃盆大雨型的用倒得下來,當然這也是很新鮮的經驗,數以萬計的人就坐在大雨中欣賞雲門的舞蹈,不時連閃電娘娘都來湊熱鬧,幫我們打光。

雲門的表演是有深度的,需要花點腦筋想想看,不過光是看舞者在台上上跳躍、旋轉、一舉手一投足的,就夠大家讚嘆的了。下半場的花語,是2008年的舞碼,整個場地佈滿了花瓣,而舞者的舞衣也從傳統的黑與白,變成了不同而鮮豔的彩色,真的跟林懷民講的一樣,是春天的舞碼,這個真的跟我印象中的雲門有很大的不同。

今天很豐富,在豐原的體育場我與雲門度過一場難忘的週末夜。

這是國泰金融集團贊助雲門活動的官方網站。

//www.cathayart.com.tw/

以下是這個活動的新聞。

//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2/52/1mch5.html

雲門戶外公演開跑 台中、台北民眾有眼福

更新日期:2009/07/02 19:18 張中昌

喜愛藝術表演的民眾有福了!國泰金融集團從1996年起贊助的雲門戶外公演,本週起將連續兩個週六在台中、台北登場,民眾今(98)年除了可欣賞到創辦人林懷民老師的六支經典選粹,還能免費接受指導,透過親子伸展肢體,學習和身體做朋友,一同喚醒身心靈動。

延續往年和民眾的夏夜之約,「國泰藝術節-雲門戶外公演」累計至今年為止,足跡遍佈全台19個縣市,舉辦過42場免費公演,估計已在上百萬人心中,留下許多美好的感動和回憶。

國泰金融集團表示,當初秉持著「大樹成長、文化深根」的理念,希望以企業力量打造優質藝文空間,讓民眾在住家附近,就能免費欣賞到巡演海內外的精彩舞碼。

由於今年適逢921地震十周年,為了表達在災後重建的歲月裡,國泰和雲門一起陪著台灣民眾成長茁壯,林懷民特別創造「輓歌」這首舞碼為台灣土地獻演。

其他還有「流雲」、「水月」、「行草」、「狂草」、「花語」等經典作品,也都會在這次一併呈現,演出地點分別為台中縣立體育場、兩廳院自由廣場,民眾絕對大飽眼福,精采指數百分百。

另外,今年除了欣賞表演外,73710日兩個週五晚上,在同一地點還將舉辦「親子律動健康日」活動,由雲門舞蹈教室的老師,免費指導親子伸展肢體,用遊戲啟發創意,並提供親子健康檢測服務,有興趣者可以先上網預約報名。

過去每年舉辦這項活動,吸引人數都相當眾多,所以國泰金融集團提醒,演出現場需席地而坐,請大家盡量穿著休閒服裝,並多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

國泰金融集團也強調,為了讓殘障朋友、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及孕婦也能無慮地前來欣賞,觀眾區兩側會規劃有「博愛區」,設有座位。

雲門戶外公演時間、地點,如下表:

台中縣立體育場:台中縣豐原市豐北街221

7/3()19:00~20:00親子律動遊戲

7/4()19:30~21:00

演出舞碼:『流雲』、『水月』、『行草』、『狂草』、『輓歌』、『花語』

兩廳院自由廣場:台北市中山南路21-1

7/10()19:30~20:30親子律動遊戲

7/11()19:30~21:00

演出舞碼:『流雲』、『水月』、『行草』、『狂草』、『輓歌』、『花語』

Aunt Stella’s

幾個月前,收到一盒Aunt Stella’s的餅乾,很漂亮的盒子裝著,張曼玉跟蔡依林都說這個是百貨公司級的手工餅乾,很好吃。不過老實說,我沒那麼愛吃手工餅乾,所以我只嚐了一下。今天中午吃完中飯回來,看到桌上又放了一盒Aunt Stella’s,只是上頭多了一張謝卡,原來這次這一盒手工餅乾,是張曼玉要訂婚送我們的,這真是個令人意外的消息阿,每天遇到她竟然到了收到餅才知道這件事情。撥了通電話,想表示一下謝意跟恭喜,這才發現原來這背後還有一個故事,這

因為很熟,所以我自己又拿到一盒,只是收到這盒餅乾,想到張曼玉所說的事情,總是覺得有一絲絲的遺憾。

這次我沒有把餅乾送人。

這裡,我要祝福張曼玉,要開開心心的準備訂婚,即使這是始料未及的,也許過程中有許多不如妳自己想像及準備的事情,不過已經決定了,要欣然的接受並開心的往前看。

PS;曼玉妹妹,這些照片是上次妳幫我照的喔,我還留著呢。

新屋-綠色走廊



幾次Una爸爸都約了要去永安漁港附近騎車,聽說在海邊騎車的感覺不賴,不過幾次陰錯陽差都沒有成行。這次趁著陽光燦爛再次挑戰,老實說我們今天也是四點才從Una家裡出發,因為看到外面赤豔豔的太陽,頭都快暈了,所以我們就摸阿摸的摸到了四點才出門。不過因為整個車道的距離很短,所以就算是四點半多才到,不過也還能趕在太陽西沈之前返回看到美麗的夕陽。

綠色走廊就在永安漁港附近,所以週末的人蠻多的,除了騎車的人之外,我想有更多的人是為了這裡美味的海鮮而來的。快到漁港之前,左轉近了一個小路,一下子就到了一家叫做綠色走廊的租車中心,而第一次來的我們,也誤以為這裡就在綠色走廊的起點,所以就停了車,在這一家租車。

離開這一家租車中心,往前騎,不久就到了這裡的海邊,租車中心口中的黃金海岸,說時在的,這裡的景色非常漂亮,只是因為海邊風沙大,所以沿路有不少被吹上岸的沙子鋪在地上增加了騎車的難度。而Una不小心在這裡跌倒,不過她還是一邊哭一邊說要往前騎。終於我們到了綠色走廊的入口,這才知道我們被騙了,要輕鬆自在的騎車,應該是要把車子開進來,到車道入口才租車的。

整個綠色走廊真的是一個非常適合騎車的地方,大部分的車道都在樹蔭下,所以一點都不熱,而且整個車道距離非常短,大概只有 十公里 不到,非常適合小朋友來騎,而這個車道的終點是福興宮,來到這裡休息一下,吃點東西,準備好體力往回程出發。

回程時候,剛好太陽正準備西沈,剛好捕捉永安這裡美麗的夕陽景致。

整鉻行程讓人非常舒服,除了因為黃金海岸的風飛沙,因為汗水而黏在身上外,其他一切都很不錯…(所以,結論是下次來一定要開車道綠色走廊入口處,千萬不要被那家綠色走廊租車店誤導了…)

這台是Una的小折,KHS的T2

新城-七星潭

到花蓮,七星潭是不可不去的景點,只是大熱天的到海邊,真的是安公子最不愛的行程,不過既來之則安之阿,再怎麼樣也要欣賞一下美麗的七星潭。

其實我們已經很早就出門了,七點,不過夏天嘛,七點太陽公公早就已經高高的掛在半空中,所以我們真的只是來看看。我想應該沒有人想在豔陽下被曬暈。不過七星潭真的是很美麗,如果是傍晚來,踏踏浪享受一下這裡的海水應該是很不錯的。

七星潭之外,這裡還有一個柴魚博物館,我們來的真的很早阿,所以我們是第一批遊客,當然啦,來這個地方美其名是要瞭解一下柴魚的生態跟想關產品的產製過程,不過吃吃吃,找好吃的東西才是重點。

 

以下是花蓮縣政府網站對於七星潭的說明:

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除了美景天成外,經花蓮縣政府分年分期建設,已成為縣內最佳的休憩景點。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

七星潭位於花蓮機場東側,雖名為潭,但實際上是一個星月型的海灣。七星潭位於花蓮新成鄉東北角的海濱,此地海灘成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蔚藍,原本只是一處平靜的小漁村,因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近年來在花蓮縣政府的規劃下,增添了賞景步道、海邊亭台、觀日月樓、賞星廣場等設施,遊客都能盡情徜徉於碧海藍天之中。

七星潭風景區,海岸風光優美,有水景、海灘、卵石和海灣等自然景致,盡顯東部海濱的幽靜。加上附近就是營區、聚落稀少,光害較低,因此成為花蓮市郊良好的觀星去處,更是東台灣著名的觀星點,花蓮縣政府特別在此規劃觀星廣場,方便民眾盡情徜徉在星空美景下。
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 二十一公里 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花縣政府更興建了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還有海生態的解說牌,也利用防風林區闢建海濱植物園區,動植物生態非常豊富,來一趟知性之旅絕對不虛此行。

鳳林-林田山林場

當同伴們提起林田山這個名字,我是完全沒有聽過,只覺得跟我大學刑法教授的名字很像。(刑法教授叫做林山田,是獨派大老。)經過他們的解釋,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林場的名字。真正到了這裡,才知道這是一個很有歷史的林場,日據時代開發,而現在也整理成一個介紹台灣林業發展的文物館,同時這裡也保存了舊時代的日式建築,及以前用來運木材的鐵軌,老實說,跟我們想像中的花蓮台東的特色,有蠻大的落差的。不過能在看山看水的行程中,插入一點文化的行程也還算不賴,算是能匹配我的氣質。(天阿,不知道怎麼好意思把這幾個字打出來的???)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早在西元1918年,日本人就已在當時稱為「森坂」(日文發音為「摩里薩卡」)的林田山地區進行伐木。到1938年之後,更在這兒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除了興建運材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外,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
林田山的伐木作業一直持續到光復之後,到民國80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開始實施,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才正式停止下來。十餘年來,林區工作站相繼裁併、員工編制逐年刪減,林田山往昔的繁華場景也逐漸消失,變成今日沒落的小小山城。
如今再踏入林田山林場,那些遺留在山坡上的檜木房舍與舊鐵道,無一不是過往歲月的痕跡,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散發出一股令人動容的人文氣息。事實上,在林務局及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除了各項日常生活文物、傳統消防器物、各式伐木機具,還有數不清的圖片書籍等文獻資料,均陳列在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內,為林田山往昔的歷史留下完整的見證。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20 

礁溪-五峰旗瀑布

來到礁溪這個溫泉的聖地,本來應該要泡溫泉的啦,不過天氣太熱了,還是玩玩水就好,所以我們來到了五峰旗瀑布。雖然聽過這個名字已經很久了,不過我還的沒有來過。這個瀑布就在礁溪老爺再往山上開不久,算是也離市區很近,很容易到達。

整個瀑布分成三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的風貌,不過可惜的是,現在第三層屬於封閉狀況,所以大家只能看到兩層,不過第二層瀑布因為高度夠,所以水衝擊下來也造成很美的景致。這個瀑布算是很好親近的,所以有好多人就給他泡在水裡戲水,在夏天這絕對是一大享受阿。至於我們,我們沒有玩水,不過倒是把一顆大西瓜泡在水裡冰,真的山泉水真的冰涼,所以西瓜吃起來真的是冰冰涼涼的,真的只有爽快可以形容阿。

根據「噶瑪蘭廳志」的記載,五峰旗之名,乃「以形得名,五峰排列,如豎旗幟,」;由五座奇峰橫亙連綿的五峰旗山,形如大旗般的雄壯飛揚,就在山岩斷崖前,一練飛瀑倒瀉而下,故名「五峰旗瀑布」。

瀑布位在五座險峻山峰之前,是礁溪鄉著名的風景區。瀑布全長約 100 公尺,共分為三層。上層瀑布約 5 0 公尺,自峽谷奔流而下,中層瀑布由山壁中穿出,約 30 公尺,立於「觀瀑亭」以極佳之視野近賞急瀉之姿,亦可遠眺翠綠山谷,下層瀑布約 20 公尺,自然形成小水潭,潭水清澈順流而下,水質清澈,清涼無比。

在風景區上方有座聖母山莊,由於景觀視野極佳,登山路徑絕美,因此也吸引不少朝聖者外的遊客前來。五峰旗風景區旁另有一更清幽的勝地,從入口處前不遠的土地廟旁小路上行,約一小時的登山小徑路程,可上達五峰旗瀑布的源頭,有幾處小水塘,水塘邊有小規模的宿營地,登山界朋友名之為「五峰幽谷」,水質甘甜無比,許多登山朋友經常取水下山泡茶,而好水泡上好茶,更是清甘香淳,相得益彰。

 

五峰旗風景區,除了欣賞上中下這三層瀑布之外,風景區入口下方的得子口溪溪谷,有築壩阻溪而成的溪水游泳池可游泳戲水,而得子口溪的溪谷平緩水淺,沿著溪岸都可看見遊客在露營、烤肉、戲水,是全家休閒玩樂的好去處也是夏季的消暑休閒勝地。


新埔-金德水晶蛋

這天心血來潮,想說來去新埔吃個粄條吧,不過我對新埔哪一家粄條沒有任何概念,當然就上網查尋一下囉,隨便打個新埔粄條,就跳出一堆而且大部分都在新埔的鎮中心中正路上。出門前把找到的這家金德地址打到剛到手但有點阿達的GPS(唉,誰叫他是阿達牌呢?),沒想到在GPS竟然把這一家店列在名單中,所以對於這裡的東西也多了一點點期待。

牆壁上貼了一大堆就時的照片,看起來以前也有很多名人來過。

說實在的,我真的吃不多,所以每次來吃這些東西,都是看的比吃的東。從招牌上看起來,招牌菜是水晶蛋跟手工包子。不過不管我還是要吃粄條。這裡的粄條有兩種,一種是乾粄條,一種是吵粄條。乾粄條算是有點特別的,因為用來拌麵的醬料吃起來像是吉醬。

這裡的菜單沒有價錢耶,感覺上沒有保障。而且也沒有點菜單,所以因為桌數不多,老闆會把每桌點的東西寫在白板上,不過老實說這樣真的不行耶,不過換個桌子,所有的東西就都送錯了

水晶蛋就是這個,我想應該很多人吃過。過我覺得小菜比較好吃。

第一次吃還覺得OK,不過沒想到在我第二次帶著台北來的朋友上門的時候,真是讓人很失望,炒粄條非常油,吃起來爛爛的,完全沒有新埔粄條的好口感,而我們吃飯的半個多小時間,竟然都只有我們這一桌的客人,完全沒有受歡迎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由外勞掌廚,讓風味變了,我想店家可能要好好考慮一下換個廚師囉。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372

中壢-夜市尋奇

幾天前才去了中原夜市,沒想到今天到了中壢,來了各夜市大尋奇,不只把中原夜市又走了一遍,也順道到了中壢觀光夜市,雖然胃口不大的我還是沒有吃太多,但是今天拍了一堆有人潮的小店家,我想有排隊有好吃啦,下次在來中壢,可以參考一下。

PS:其實我吃了中原夜市不錯的蔥油餅、中壢夜市裡面芋頭口味的泡泡冰跟鹽酥雞,不過太忙著吃了,所以都沒有拍到。

中壢夜市系列:中壢觀光夜市中壢觀光夜市2中原夜市

(這一家是在中壢觀光夜市靠元化路這一門的阿華生鮮碳烤,香阿。)

(這家有人氣的米粉湯,已經來了這麼多次,我還是搞不清楚他的名字阿,不過好不好吃見仁見智囉。)

(這個溫家豆花,每次來每次都是很多人在排隊,不過因為太多人了,每次我也都沒有吃。)

(簡師傅麻辣臭豆腐,真的超多人的,發送號碼牌,讓大家不用站在攤子前面等,不過麻辣這東西對我來說沒有太多吸引力,所以沒吃過…)

(中原的十元上海生煎包,才五點多,就已經排了這麼多人,不知道是排好吃,還是排便宜的?)

(小櫃子滷味,攤位小小的,不過人氣依然很旺。)

太魯閣太魯閣

太魯閣真的好久好久沒有去了,雖然很多人有長假期老是喜歡往東部跑,不過我這個懶人阿,真的是很久很久沒有來了。當車子從宜蘭跨過整座山頭,看到美麗的海岸線時候,心裡面就愉快了起來。不過真的是太久沒有來了,心裡面一直想著「大魯閣、大魯閣」到了,重點是嘴把也是這樣大聲的說著(我沒有大舌頭啦,只是頭暈….)。

印象中,太魯閣真的是吸取了日月精華,經過了鬼斧神工的打造,在台灣的後山所留下的美麗景色,而這裡也早在75年就被納入國家公園。(很久以前唸書的時候,還只有四個國家公園,太魯閣就是其中一個。)對大家的印象而言,太魯閣的天祥,長春祠、燕子口等都是非看不可的景點,所以這次雖然在這裡花的時間不多,但是卻也一個個都欣賞了一下屬於台灣特有的美景。

前幾篇文章中一直提到,最近大陸客來台觀光,太魯閣也成了他們的最愛,所以不管到哪一個景點,都可以看到有點聳,但是好像很有錢的阿陸仔,希望他們來台灣,是真心喜愛台灣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也跟著我們一起保護。當然一定要留下銀子啦,台灣的GDP就靠你們了。

前面的照片是在東西橫貫公路的入口處拍的,這個騎樓我想大家都有跟它拍過照,因為紅色的外觀,讓每一張照片都變的很漂亮。在這裡拍照的時候,還遇到了騎車的人也在這裡留下證明,果不其然大家眼光都一樣。

其他太魯閣系列:

PS1:國家公園有幾座呢?不知道吧…目前台灣一共有七座國家公園,分別是陽明山、太魯閣、墾丁、玉山、雪霸、金門及東沙環礁。

PS2:以下是國家公園官方網站中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介紹。太魯閣國家公園面積92000公頃,是一座三面環山,一面緊鄰太平洋的山岳型國家公園,由立霧溪貫穿其間,連接了山海。峰壑相連、山高谷深是地形上最大的特色,區內90%以上都是山地,中央山脈北段的山峰綿延橫亙,合歡群峰、黑色奇萊、三尖之首的中央尖山、五嶽之一的南湖大山,共同構成獨特而完整的地理景觀,另外的特殊地形還有圈谷、峽谷、斷崖、高位河階以及環流丘等等。

跟台灣其他山岳型國家公園相比,太魯閣是一座很容易親近的國家公園,沿著中橫公路爬升,一天之內便可歷經亞熱帶到亞寒帶、春夏秋冬四季的多變氣候,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闊葉林、針葉林與高山寒原等植物景觀也跟著變化,台灣藍鵲、台灣彌猴等動物也讓此區的生態面貌更加豐富。

此外,這裡還有史前遺跡、(太魯閣族)部落遺跡及古今道路系統等人文史蹟,人文色彩頗為濃厚。由於可及性高,而且人文資產豐富、地景變化十足,沿途景點多、步道便利,是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的理想場所。

太魯閣峽谷有世界級的美

立霧溪切鑿形成的太魯閣峽谷,是一部讓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史,太魯閣峽谷的前身是海底沉積物,經過多次高溫、擠壓變質,以及400萬年前造山運動抬升、河水下切,才逐漸形成。由於大理岩,有著緊緻、不易崩落的特性,經河水下切侵蝕,遂逐漸形成幾近垂直的U形峽谷,造就了世界級的峽谷景觀。

區內山巒交錯,超過2000公尺的山區面積更佔全區一半,列入台灣百岳的就有27座,境內以南湖大山、奇萊連峰、合歡群峰、中央尖山等最著名。

海拔落差大 氣候垂直分布

山清水秀的太魯閣,區內多高山峽谷,容易產生雲海、霧氣、彩霞、雪景等天象景觀,這大自然所賦予的特殊景觀資源,使太魯閣充滿靈氣與神秘感。另外,由於高山孤立,每座高山都受到生殖隔離的作用,成為生態獨立的高山島嶼。高落差地勢造成亞熱帶到亞寒帶氣候垂直分布,滋養種類繁多的動植物,高山島嶼特性造就許多珍貴的特有物種。

石灰岩區植物最是特別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森林茂密原始,園區涵蓋海濱到高山的變化,落差3742公尺,複雜多變的氣候、地形及植群,超過1500種植物分布其間,成為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台灣80%的留鳥、半數的陸生哺乳動物、250種蝴蝶,數以萬計的昆蟲種類,都可以在這裡發現。

植物中又以生長在石灰岩環境的植物最為特別,像是太魯閣繡線菊、太魯閣小米草、太魯閣小蘗、清水圓柏等等,都是太魯閣僅見的特有種類。另外,南湖大山群峰也是台灣高山生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每年的雪季有4個多月,高冷的環境很適合高山動植物生存,因此保留了許多特有及罕見的種類,石灰岩植被和高山植物,可說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資源。

立霧溪流域面積佔園區2/3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河川以脊樑山脈為主要的分水嶺向東西奔流。東側是立霧溪流域,面積約佔整個國家公園的三分之二,源於合歡山與奇萊北峰之間,主流貫穿公園中部,支流則由西方及北方來會,是境內最主要的河川。脊樑山脈西側是大甲溪和濁水溪上游,包括南湖溪、耳無溪、碧綠溪等等。

太魯閣族遷入超過200年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蘊藏著史前遺址、太魯閣族文化及古道系統等豐富人文史蹟。目前園內及周邊發現8處史前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是「富世遺址」,位於立霧溪溪口,屬國家第三級古蹟,在此發現直立於地表的單石,為距今2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本區原住民太魯閣族,兩百多年前從濁水溪上游遷居至此,他們選擇立霧溪流域靠近山腹的小台地聚居,目前發現的部落遺址有79處,比鄰山水,太魯閣人過著狩獵、捕魚、採集與山田焚墾的生活。

古道方面,從仁和至太魯閣間沿清水斷崖的道路,早期名為北路,於清領時期修築,為蘇花公路的前身;合歡越嶺古道是日治時代修建,以「錐麓大斷崖古道」保存較完整;園內最著名的中部橫貫公路,開鑿過程艱辛,一斧一鑿的血汗拓建,成就這條風景優美的國家景觀道路。

山有山的堅毅,水有水的韌性,千萬年的機緣巧合,讓聳入天際的高山、陡直屹立的絕壁、穿流綠水的深豁才能奇蹟般融合,太魯閣的每一處美景,都是時間和空間展延交錯的傑作,自然的精采總讓人驚訝得措手不及。

文面的太魯閣族女子有著善織布的好手藝,太魯閣男人優異的狩獵技巧早流在血液裡,漢人百年來修築的道路,留著篳路藍縷的斧鑿痕跡,因為他們的努力,寫下了一頁頁關於立霧溪的故事,也讓擁有世界級地質景觀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因多了人文世界的溫情,更顯深度與珍貴。

中壢-中原夜市

中原夜市,除了家裡附近每個星期六固定的流動夜市外,這可是最近而且算是有名的夜市了。雖然我們來的這一天不是假日,不過路上的人還是不少。我們來的時候,因為大家都忙,沒有時間上網去好好瞭解一下什麼東西好吃,所以我們算是一個沒有做功課的外來客,看到什麼吃什麼。

停車場一出來,就看到家鄉香雞排,聽說好吃啦,看起來也是蠻好吃的,趁著沒有太多人,點一個香雞排。這個香雞排炸的剛剛好,用了一點點甜甜的醬,所以吃起來除了雞肉的原味外,還有甜甜的味道,蠻不賴的。

蔥燒包,新竹有有名的金師傅,中原也有。不過這家的蔥燒包,皮好吃過陷。算是很普通。

皇后先生,這家飲料店前面排了好多人,想必這個飲料很有喝,不過因為實在沒耐心等,所以我們沒有喝,反而是買了最熟悉的清心。

走來走去好像沒吃飽耶,想說中原這裡的牛排據說很有名,找一家來吃吃吧。小P問了問朋友,聽說有米老鼠還不錯,所以我們就在米老鼠點了招牌波霸牛排,我想叫做波霸應該是份量很夠吧。真的份量很夠,不過東西實在普普阿,總覺得連我們在頭份夜市吃的都比不上。

 

在吃米老鼠牛排館的時候,看到報紙的報導才發現原來不是只有

米老鼠的店名這麼有趣,這裡還有唐老鴨、變色龍,都看不出來是賣什麼的吧。(哈哈,我也不知道…)除了這些,這裡的的賣飲料的電也怪怪的,前面已經有一個皇后先生了,而有了皇后就不能沒有國王,所以有一家叫做查理國王,後來又看到一家光頭叔叔,是怎樣,名字怪,生意就會好是吧?




太魯閣-砂卡礑步道(Taroko PartIV)

從地圖上看來,如果大家是從宜蘭開蘇花公路過來太魯閣,在經過了漫長的車程後,過了太魯閣遊客中心之後,很快就會到砂卡礑步道。砂卡礑步道位於砂可礑隧道及西拉岸隧道間的砂卡礑橋旁邊。(真是繞口阿…)記得之前來花蓮玩,大家也是在這個砂可礑橋上拍照留念,不過這個步道其實蠻舒服的,如果來了一定要花各時間走一下,步道體體驗到,絕對比橋上的風景來的更舒適悠閒。

砂卡礑橋其實蠻美的,開走進步道回頭一看就可以看到漂亮紅色橋身。整個步道就像是鑲進山壁裡面一樣,遠遠的看如果不過有人在裡面走動穿梭,我想應該不太會被注意到。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步道裡面,不太曬得到太陽,所以走在裡面不管太陽多麼的熾熱,總是一股清涼上心頭。

在步道裡面,如果抬頭往上一看,會看到山壁上有許多特別的線條,一層層的堆疊,也就是所謂的摺皺的地形。據說這些岩石都已經有數十萬年以上的歷史,以前是被埋在數 十公里 以上的地底下,因為地底高溫高壓,所以相同的礦物會聚合在一起,才會形成了一層層的現在,後來在板塊運動,造成地層隆起,地底下的熔岩被推擠上來,在經過了溪水切割,形成了這樣的美麗摺皺。

其實這個步道我們也是臨時決定要走的,加上後面有其他的行程,所以我們並沒有把步道走完,走道一半,看到有可以戲水的地方,當然馬上捲起褲管,下水清涼一下。坐在溪中的大石頭上,不但照不到太陽,而且還可以享受四周美麗的山光,而腳下清涼的溪水,更是讓暑氣全消阿,有機會一定要來泡泡阿。

—————————————————————————————————————————————–

以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對於這個步道的說明: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 十六公里 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 六十公尺 ,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坡度較緩的地方,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魚、蝦、蟹、水生昆蟲及蛙類是溪中的主角;步道上昆蟲、蝶類、蛇類、山鳥,偶而還可見到台灣彌猴等哺乳類動物,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步道全線亦設置十餘座大小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還有幾處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讓肌膚親潤沁涼的溪水,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從橋上看下去,步道很小一個,所以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

(下到步道的入口,往上一看,這個紅色的橋真的很漂亮,特別是在綠色的山的襯托之下。)



(遠遠的,看到有年輕人在游泳,在這個國家公園裡的綠水裡享受清涼。)



(走著走著看到這樣的標示,不知道是怎樣,我想還是快速通過吧。)

(就是這裡阿,在這裡有好多人坐下來戲水。)

(我想在開通這個步道的時候,應該也是花了很多的人力跟心力。也就是這樣,才能讓我們走在步道裡面,不會被太陽曬到。)

(這就是美麗的摺皺阿。)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