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清水斷崖(Taroko Part III)

當車子開進蘇花,第一個想到得就是清水斷崖,這一段屬於蘇花公路的美景,雖然車子開在蘇花,是沒有辦法看清楚這個天然美景的全貌的,不過站在清水斷崖的一個小角落上,總是覺得這是一個壯闊的一片懸崖,特別是這整個斷崖共長達21公里,真的是綿延橫亙,實在是非常的氣派與雄偉。

其實蘇花公路雖然蜿蜒而且沿著太平洋,所以開起車來必須十分專注,而每每到了颱風季節總是有狂風驟雨會造成土石坍方的,所以最近一直有人提議要興建蘇花高速公路,老實說除了對環境的破壞之外,我想可能很多人即時有了蘇花高速公路,也還是會想開車徜徉在蘇花公路上,起碼從清水斷崖上看到的太平洋美景,是絕無僅有的阿。

以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官方網站對清水斷崖的說明。

清水斷崖位於蘇花公路和仁與崇德之間,是崇德、清水、和平等山,臨海懸崖所連成的大塊石崖,前後綿亙達21公里,成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高度均在800以上,氣派雄偉。這段斷崖都是片麻岩和大理石所組成,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崩墜,千萬年來巍然矗立于台灣東岸。

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非常壯觀。當行車在山壁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好像騰雲凌空,上有巨壁千仞,下是汪洋萬頃,真是驚險無比,也感受前人拓荒的艱辛,眼前所見正是一篇山海與人的壯麗詩篇。

現在的蘇花路段大部分重新建過,以開鑿新隧道來拓寬道路,而依傍清水斷崖雄偉景色的蘇花公路臨海舊道,則變成是另一段寧靜優美的觀景步道。步行於舊路看著寧靜的山脈,俯瞰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波濤,感受陣陣的微風,宛如置身於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令人著迷。



(在蘇花公路上有好幾個停留點可以讓大家欣賞一下太平洋的美景。這裡還有清水斷崖的說明。)

(官方網站上的照片,專業多了,能夠看到整個清水斷崖的全貌。)

太魯閣-燕子口(Taroko Part II)

當車子開進燕子口附近,就感覺到立霧溪的厲害了,整個峽谷非常壯觀,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其實這裡切割的峽谷非常的深,深的看沒有很清楚河床,可是整個山壁上所呈現出來的紋路,也是非常的美麗。

這裡為何叫做燕子口呢?哈哈,不知道吧,其實是因為立霧溪兩岸的大理石峭壁上,分佈著非常多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洞穴,而這裡的燕子就利用這些天然的洞穴築巢,既然燕子們定居在這裡,一旦到了春夏之交燕子成群穿梭的時候,燕子與峽谷相互輝映,所以才叫做燕子口。

燕子口小小的人車分道,真是讓人覺得不夠用阿,真的太多觀光客了,當然還是阿陸仔最多啦,只不過在這裡我真的見識到那些不文明的阿陸仔的行徑,一個阿陸仔,硬是把手上的DM隨手一丟,飛進立霧溪,老實說,我實在是忍不住阿,所以讓大家停了車,我跑去跟這些大陸仔的導遊說,請他跟他的團員好好的宣導一下,不要亂丟垃圾,畢竟這樣的美景,不應該有垃圾相伴阿。

以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對於燕子口的簡單介紹;

燕子口中間隔著一條立霧溪和中橫公路相對,兩岸的大理石峭壁上分布著許許多多形狀不 同的洞穴,燕子就利用這些天然形成的洞穴中築巢而居,一到了春夏之交常常有燕子成群穿梭, 造成「百燕鳴谷」的奇特景觀,因此稱為燕子口,是馳名中外的風景。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

而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及小型商店,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燕子口步道可說是一條兼具地形、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步道。

燕子口步道現有簡易的人車分道設施,惟路面狹窄,經常造成交通壅塞情況,因此太管處便在這個路段,新開鑿兩座隧道,及興建一座橋樑,讓車輛行駛隧道,舊公路則改成單向之步道及車道,工程完成後,步道可延伸到錐麓斷崖,讓遊客能在步道上自由欣賞峽谷景觀。







太魯閣-長春祠(Taroko Part I)

來到太魯閣,我想幾個重要景點是一定要到的啦,燕子口、長春、清水斷崖等。先來看看長春祠的照片囉。

如果沒有記錯,在小學課本裡面有介紹過長春祠,不過其實這裡是一個蠻小的景點,不過算是一個有紀念性的點,畢竟當時開闢中橫的時候,真的犧牲了好多人,也就是因為他們,我們現在才能夠簡單輕鬆的來到這裡。雖然我們覺得普通,不過還這裡的大陸團還真是多阿,不知道大陸大山大水,對我們的太魯閣有什麼想法?

以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官方網站上對於長春祠的介紹:

駛出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折轉南向的立霧溪谷峭崖邊階,建有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的長春祠,祠旁溪溝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瀑布」,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標。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12位榮民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周圍具環形步道,可飽覽峽谷及曲流風光,祠後有一石梯,高380階,可通往觀音洞,而祠下方的飛瀑,是由於河水不斷的撞擊、掏挖坡腳,使邊坡呈平行的方式後退。

民國76年溪溝峭壁崩坍,落石擊毀祠旁涼亭,十年後才再度整建通置及亭閣,恢復入祠參觀。祠後峭壁闢有階道,循階上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稱為「天堂步道」。禪光寺側溪谷內呈葫蘆狀,而叫「葫蘆谷」。

 

花蓮-海埔蚵仔煎

花蓮海埔蚵仔煎

這應該是第一家我們想到要吃的東西,當然我們想到別人也想到,所以人很多。這裡的蚵仔看起來很大顆,我想主要是因為這裡靠太平洋吧,總是可以取得最新鮮的產品,讓所以的人可以享受好吃的食物。

的確啦,這裡的蚵仔煎是很好吃的,不過這裡的老闆態度沒有很好耶,大家來吃,看到這麼多人總是會好奇的看看,但是老闆只會很不耐煩的要大家排隊阿,是怎樣,來吃東西還要受氣阿?其實很多店在生意好了,也許老闆真的很辛苦吧,不過再怎麼樣,顧客最大吧。想吃海埔我想可以試試看,不過如果老闆真的這麼跩,甩頭就走吧。

地址:花蓮市自由街86






中壢-双營涼麵

中壢有名的涼麵?老實說,沒聽過啦!前兩天在HONDA兄的部落格裡看到對於双營涼麵的介紹,還跟新竹的三場姜店做了一個比拼,我想可能這個涼麵店真的蠻好吃的。不過想歸想,我想應該很容易忘記吧,畢竟中壢的東西太多了。

沒想到,我真的是有口福啦,沒想到那天幾個人跑去SOGO換衣服,想到還餓著呢,我腦中一下閃過双營涼麵,所以就近我們就在双營涼麵吃了晚餐。

既然這裡有名的是涼麵,當然涼麵不可以少。這裡的涼麵有原味、蒜辣味、蒜味跟辣味四種口味,既然第一次來,我們點了原味跟蒜辣味。双營的麵軟硬剛剛好,原味涼麵很好吃,芝麻醬味道適中;不過蒜辣味就普普了,特別是這裡的辣是用辣粉,吃起來粉粉的辣的不是很自然,算是比原味遜了一點。喜歡吃涼麵的人可以來這裡試一下。

米粉,超難吃千萬不要點阿

双營涼麵:中壢市中正路399

冬山-鐵騎冬山河

冬山,就是那個以前一直在辦童玩節,所有很多人去的地方。現在童玩節沒有了,換成了蘭雨節,不過這裡已經不只是蘭陽平原的一個小鄉鎮了,反而因為冬山河,大家發現了蘭陽真的很美,這個小地方綠油油的稻田裡,點綴的一棟棟的農舍。

住在輕井澤民宿的時候,因為這裡都走農田風,所以每一家民宿都準備有腳踏車,讓大家可以享受騎車的樂趣。基本上我很討厭太陽,所以要騎車,還真的只能選傍晚或一大早。不過老實說,一般出來玩嘛,總是很晚睡,所以要一早起來騎車真的是不容易阿,不過這次真的起了個大早,因為小P說,不管多晚睡,車子是一定要騎的啦,就這樣,我們在睡了幾個小時以後,在蘭陽平原中蟲鳴雞啼中起床騎車了。(老天爺真的很體恤我,這一天清晨,太陽公公睡過頭了,所以雖然天亮了,但是完全沒有太陽,在五月清晨的微風中,騎車真的是非常舒服阿。)
從輕井澤民宿到冬山河不太遠,當然這裡是冬山鄉最有名的景點,所以一定要去的。所以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在冬山河公園繞一圈,體驗一下這個美麗的水色風光。

(一早人不多,騎起車來真的很舒服。)

(親水公園旁邊,有歐式風格。)

(那時端午節快到了,所以這裡有一堆龍舟park在這裡。)

(這裡的名宿超多的,我想這間以後也是。)


(這個紅色美麗的拱橋,應該已經是地標了吧。)

(河上有人在練習划龍舟呢。)


(高速公路囉,來冬山已經很方便了。)


光復-花蓮光復糖廠

曾幾何時,台糖的糖廠已經快要成為冰棒的代名詞,所以不管在哪裡,只要有糖廠,大家一定是殺到裡面去,買好吃的冰棒來消暑。我們這一群也是一樣,開了好久的車,特地從花蓮市來到光復糖廠,結果呢…. 就真的吃了個冰就走了

還好還好,這裡還有這個老火車頭,可以讓我們拍拍照,不然在這麼熱的天裡面,只來這裡吃個冰棒,應該會很嘔吧

花蓮縣光復鄉大進村糖廠街19

(這樣有沒有像電影院的售票口。)

 —————————————————————————————————————————————-

花蓮糖廠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建廠於民國九年,光復鄉當時的地名為『馬太鞍』,即阿美族語指的『樹豆』,以前此地為河川沖積地,到處長滿樹豆,原位民採取樹豆為主副食,因而得名並沿用久遠。當時日人建廠時,其全銜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 民國26101日 地方行政區域改名,則以糖廠名稱「大和工場」取「大和」再加「上」字,成為「上大和」地名,迨至民國348月台灣光復後地名恢復舊稱「台安」, 民國3631日 捧准設鄉為「光復鄉」。亦正式命名為『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花蓮糖廠』。

光復鄉位在花蓮縣中區,北接鳳林鎮以馬太鞍溪為界,南連瑞穗 鄉間有馬蘭勾溪,西倚萬榮鄉、中央山脈,東臨豐濱鄉,海岸山脈分水嶺為鄉界。花蓮糖廠地理位置為東經121° 25',北緯23° 39'海拔高度116M 年平均溫度約22°,年雨量約2,500公厘,颱風多,地震頻繁,當地居民已習以為常,懂得應變,不以為懼。
花蓮糖廠創建於民國二年原為台東拓殖株式會社,設立於花蓮縣壽豐鄉,建立每日壓榨550噸甘蔗製糖工場一所,名為「大和工場」,於次年即開工生產砂糖,二十二年增加新式設備,提高每日壓榨甘蔗能力至1,000公噸,二十六年再提高壓榨能力至1,200公噸。

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大戰末期生產設備遭盟軍轟炸,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無法開工生產,是年十二月即由台灣糖業監理委員會分社辦事處於壽豐廠址,成立接管委員會,糖廠經營權正式由國人接管,重建工作經中日雙方專家評估鑑定,決定保存修復「大和」工場,拆除「壽」工場(僅保存酒精工場),做為花蓮糖廠永續經營之工場。

戰後物資缺乏, 日人戰敗撤離,技術人員欠缺,國人以高度智慧,胼手胝足,克服萬難,設於壽豐之酒精工場於三十五年底修復。三十七年二月製糖工場修復並開工運轉。每日壓榨甘蔗能力仍維持1,200公噸。
四十四年基於節省成本的考量,將設於壽豐的酒精遷建至光復廠內。
五十七年製糖設備更新,提高工場壓榨能力至2,000公噸。
六十四年再度擴建工場,將壓榨能力提高為2,600公噸。
七十三年為減低購電成本,自小港糖廠調撥2,000kw透平發電機乙台,利用節餘蒸氣發電自用。
七十八年因市場需求增設煉糖工場,煉製特砂,每日可生產300公噸特砂。
八十一年再增設晶冰糖工場生產晶冰糖。
八十三年為符合政府環保規範,設置二級(微生物處理)廢水處理池一座,讓工場排水符合標準。
八十四年依政府空氣污染環保規定,興建袋濾式排煙除塵設備,投資金額達四千餘萬元。
至此花蓮糖廠內包括製糖、煉糖、酒精、環保設備等,已成為全省設備最完善之生產廠。

製糖的原料甘蔗來源有:
一、 由農民種植與糖廠契約的原料甘蔗簡稱「約蔗」,約耕甘蔗推廣區域,北起新
城鄉南至富里鄉,涵蓋花蓮縣境,受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的影響,日照較短,且土地貧瘠,颱風又多對農作物的選擇不多,種植甘蔗雖然產量不如南部地區,但在花蓮地區卻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甘蔗有「鐵五穀」之稱,抗旱,抗颱風不像其他如稻米、西瓜、蔬菜等農作物遭颱風侵襲即損失慘重,因此約耕甘蔗的推廣面積均能保持在2,500公頃 ,生產的原料甘蔗約20餘萬公噸。

二、 由糖廠自有土地生產的原料甘蔗簡稱「自耕」。糖廠自營農場的面積約2,400公頃,分成二個年期生產每年約1,700公頃,甘蔗產量約十萬公噸。花蓮糖廠最高生產記錄在68/69年期自、約耕合計生產甘蔗量達467,135公噸,生產糖量47,047公噸。
製糖業屬於勞力密集產業,多年來工資逐年調漲,但國際糖價卻因生產過剩而每況愈下,長期低迷,又在WTO開放政策的影響下,歷經80年的製糖業務,終於在9
142日包裝完最後一包糖後,畫下休止符。有人說: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製糖工廠,遭轟炸幾成廢壚,但沒被打倒,卻被WTO所打倒,讓人不勝唏噓。雖然製糖部分關閉,但卻留下許多具80年歷史的製糖產業文化,藉著這些深具歷史的製糖設備、日式宿舍建築及老倉庫等歷史空間再利用,發展為富歷史、教育、文化等功能的觀光休閒景點,轉型為觀光糖廠。

花蓮糖廠目前已具備住宿、餐廳、冰品、咖啡屋、花卉展售等休閒項目,往後將陸續推出日式建築宿舍提供住宿,製糖工場靜態參觀、製糖DIY、農場生活體驗等知性休閒活動。

宜蘭-紅糟魷魚

之前吃的魷魚,大部分都是烤的,而且塗了很多烤肉醬的那種,而這次到宜蘭,就是要嘗試一下不同的口味。據說這一家魷魚的生意超好,每次都是大排長龍的,所以真的期待蠻大的。

這家紅糟魷魚位於宜蘭市區的昭應宮,在熱鬧滾滾的大街上,算是個路邊攤吧,在廟門口放了一堆桌子,而所有的桌子也都被來吃的客人佔滿滿的,就算負責煮菜端菜的人已經有好幾個了,不過還是來不及招呼每一個客人,不過這裡的服務態度實在是一級棒,除了東西好吃之外,我想光是他們的服務態度,就已經夠讓人豎起大拇指了,因為人太多了,來這裡的客人一邊點菜還要一邊找座位,通常要等一下,但是他們在招呼客人的時候,卻是非常的客氣,不斷的對客人說抱歉,抱歉座位不夠,讓大家等了。真的必須肯定這樣的服務精神,畢竟有太多因為網路宣傳而大紅特紅,在高朋滿座後,老闆通常不太客氣,有時會讓人家覺得來捧場反而受氣。

這裡的紅糟魷魚,有著紅色的外在,不過吃起來非常的脆而香,而且就算放了一陣子再吃也不改風味。所以就算專程殺去宜蘭買,在帶回台北新竹都依然可以吃到好吃的紅糟魷魚。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新民里中山路三段106

附帶一提,在廟口附近,一樣在中山路上有一攤好喝的檸檬愛玉,吃完魷魚可以試試看。

花蓮-自強夜市

夜市夜市,在台灣走到哪裡,想吃好吃的,夜市準沒錯所以在花蓮的晚上,我們的晚餐也是在夜市。花蓮市不大,但是夜市還不少了,因為要填飽五臟廟,所以我們一行人來到了自強夜市。(其實不對不對來這裡是為了宵夜)

花蓮市其實不大,所以從我們住的被浪打到過去不需要太遠,不過我們還是留了一點機會給Garmin,讓它導航。不過也還好這個路真的蠻好找的,不需要真正依賴導航,不然忽然秀斗不斷叫我們迴轉的Garmin一堆無釐頭的指示,還真是會帶我們去跳太平洋呢!

自強夜市這裡,果汁算是很有名的,所以當然是要來上一杯,只是這裡多種組合的方式,還讓我們真不知道怎麼點的好,什麼蘋果草莓、鳳梨蕃茄、檸檬多多的,五個人可以叫出十一種水果,也許這裡的強項就是把不同的水果都組合得很好喝吧。不過可能我們都對新奇組合太期待了,反而發現這裡的果汁沒有我們平常喝的竹南火車站前那攤好呢。

在果汁的隔壁有一貪棺材板,排的人超多的,雖然沒有嚐到,但光是看這裡排隊的人潮可以想像東西的美味。

第一家烤肉,這家的東西看起來就很好吃,排隊的人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跟銀行一樣的號碼排,還有電子燈號顯示,很先進,我想這個老闆很有頭腦,這樣他們才可以專心的烤東西賣東西。這一攤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招牌,就是特別高的煙囪,晚上看不清楚,可是據說老闆為了要當成攤位的廣告,花了幾十萬元做的,不過也因為這個大煙囪,所以讓這裡等的客人不必忍受燒烤攤特有的煙霧瀰漫,也算是好事囉。

東山鴨肉攤,到處都有東山鴨肉,雖然跟真正的東山鴨肉的作法不一樣,不過還是很多人吃,自強夜市的這一攤也是一樣。生意很好。

峨眉-彌勒文化世界

在不美味的美食之旅後,我帶太陽姊姊跟徐哥哥來到斗煥坪水餃,總算吃到一樣比較像樣的美食,這家店每次來都門庭若市,裡面的雜不囉唆跟蔥油餅真的是非常的可口。因為來得早,所以就算吃完,天也還是亮的,所以來去四處晃晃吧,於是我們捨棄了走高速公路,而轉往峨眉北埔的方向的台三線。

途中,我們聊到在峨眉湖旁正在興建中的彌勒佛像,所以索性就轉近峨眉湖的路,看一看那高聳而充滿笑臉的大佛像。真的跟上次不一樣,上次看到大彌勒佛旁邊還都是鷹架,而現在鷹架已經完全拆除,整個彌勒佛的金身也已經完成,在夕陽的餘光照耀下,彌勒佛的金身閃著光芒,非常美麗。

這個地點選的真的是很好,就在峨眉湖畔,我想以後一定會有非常多人來,不只可以來這裡朝拜彌勒佛,不管是散步或騎鐵馬,這裡都是絕佳的地點,山光水色。

這個彌勒佛像是全台灣最高的佛像,而且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彌勒佛像,由青銅鑄做,總高72公尺,大概是24層樓,光手就有3公尺高,是由天恩彌勒佛院所興建,主要是要宣揚彌勒佛大慈的精神。因為這裡是稱做彌勒文化世界,所以可以想見這裡不只是一個寺廟,而是一個文化園區,讓更多人可以透過這裡瞭解他們所要傳達的文化跟想法。

湖口-富堤冰淇淋

跟著食尚玩家的腳步,我們吃了湖口老街裡面豆之味的豆花,接著車子開到了成功路,我們要尋找的是另一間莎莎介紹的古早味冰淇淋。這一家店蠻好找的,不過老實說地點並不是很市區,不過這裡還是有不少人特地來買。這兩天據說有古早味冰棒買二送一的活動,剛好我們三個人,剛好可以省一個人的錢。不過一問之下,才知道今天冰棒已經賣玩了,所以買二送一今天沒有用啦。好吧,反正來了嘛,怎樣也要吃一下他的義式冰淇淋。

味道如何呢?普通普通普通阿三個人都說普通,而太陽姊姊也說,應該不會來第二次,我也這麼想,所以怎麼說呢?也許今天師傅心情不好吧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成功路619

湖口-豆之味豆腐豆花

食尚玩家的魅力真的很大,下午太陽姊姊打給我說要去湖口吃豆花又吃冰什麼的,當然有好吃的一定要跟的,而要去哪裡吃呢,目的地就是前兩天食尚玩家所介紹的湖口美食。

首先是位在湖口老街裡的這一家豆花店,其實豆之味不單純是一家賣豆花的店,這家算是豆製品的賣店,所以裡面舉凡豆製品,豆花、豆腐、豆干,甚至黃豆黑豆也都有。

這裡的豆花號稱都是用有機黃豆製成的,的確,豆花吃起來沒有一般豆花加了石膏的味道,而且豆花很嫩,仔細吃還可以吃到黃豆的粉末。唯一的缺點是甜了一點啦。

除了吃豆花,來這裡帶點豆製品是一定要的,不過這裡的東西號稱有機,所以價錢也非常的有機,我想常去市場買菜的婆婆媽媽們,結帳的時候應該會傻眼吧,不過也許看在健康的份上,豁出去一次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