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大澳漁村 傳統香港漁村

4ac5ca2e8d6bc HK-大澳漁村 傳統香港漁村

來到買東西買東西的香港,除了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摩肩擦踵的人潮,你還想到什麼呢?我想大澳可能是一般人的香港行裡面,不會走訪的地方。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的西部,是香港現存最有名的漁村,現今的大澳仍然保有漁村的純樸風貌,因為水上的風情與一般人印象中的香港完全不一樣,所以有香港威尼斯的稱號。基本上大澳因為位於離島,離市區頗遠,所以都市化程度比較小,也是讓這裡的風貌獨特的原因。

東涌坐巴士繞了好一段山路,終於到達大澳,一下車,就是撲鼻的海水味道。眼前所看到的,真的跟香港完全不一樣,沒有大樓,甚至有許多木造的房子。特別是在水上的高架屋,也就是棚屋,更讓人讚嘆,香港竟然有這樣原始的地方。來大澳的人還不少,不管是香港當地人或是觀光客,都對這香港的另一面感到有趣。就因為是漁村,所以這裡到處可見曬乾的魚貨,傳統的鹹魚、蝦醬及魚肚更是遠近馳名。當然遊客多,所以這裡的居民也做起小生意,賣些名產跟小吃,阿婆豆腐花還蠻好吃的呢。

整個漁村很小,只是大部分的房子看起來簡陋的不像這是香港,甚至許多房子看起來像難民營,可能小小的 三坪 ,卻要擠進一家子。當然這樣的環境衛生也不是很好,感覺住這裡的人身體都要很勇才行。

其實在來到大澳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香港有這樣一個地方。到了這裡反而覺得香港不像一般人認知的一樣,只有一堆shopping mall,反而仍保有一點點人文的氣息。不過跟其他地方一樣,這裡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外流到都市中去討生活,不過仍有一群人,為了保留大澳的傳統風貌而努力。

My Aspire TWO

Aspire TWO? acer的小筆電不是叫做Aspire ONE嗎?是沒錯啦,它的本名是叫做Aspire ONE,只是這台是我用的第二台,所以叫他Aspire TWO

不過為何會有第二台呢….

話說三個月前,當acer推出Aspire ONE的硬碟版時,二話不說,馬上跟代理商買了一台,老實說,這個產品小歸小,可是所有功能都有,完全不遜於原來在使用的老碩碩。考慮到老碩碩已經五歲了,而且體型壯碩,實在有時候提久了都會手酸,所以當然買一台當紅的netbook來玩玩。一開始拿到,當然是非常開心,而且用起來都還算順手,所以出門帶著真是輕便又好用。

不過好景總是不長到了十月底才十月底喔,每天在電視報紙上,總是看到王振堂信誓旦旦的說Aspire ONE賣的有多好,世界各地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不過Aspire ONE就在某一個星期四晚上,開始出現心率不整,接著頭暈眼花,然後就休克罷工了

送去acer維修中心時,星期六早上,只有一個人在櫃檯,沒想到他老兄實在態度也不怎麼樣,感覺好像東西送修是我們的義務一樣,於是回到家就上acer網頁好好complain一頓。當然東西是修得很快啦,只是一個小問題,把面板換到就好了雖然東西回來了,但是對acercomplain竟然沒有人回,這可讓我百般的不爽快阿,所以打電話給代理商開始@#$%,後來又發現OS的使用有一點問題,讓我有堅定的意志要跟acer槓下去。當然代理商是很盡責啦,又幫我檢查這,檢查那的,不過我還是沒辦法接受acer對我不理不睬的態度。(回想起王振堂在電視上的信誓旦旦,不斷強調產品在歐洲市佔率第一名,我跟代理商撂下一句話你們acer是看不起台灣客人阿,不要把次級品拿來台灣賣,如果覺得台灣市場不重要的話,搬去歐洲阿搬去最愛acer的優羅普阿….聽起來有點賤我知道,不過在後來與acer服務專員對話中,我又講了一次…)

好不容易代理商幫我檢修完畢,他們說已經檢查的差不多了,對於造成我的困擾不好意思,對於我提出會換一台新的要求,他們承諾如果再發現一個問題,就換一台給我。代理商實在太認真了,讓我也不好意思在多說啥。不過我還是繼續想著,在多一個bug…啊,有了,就真的有一個bug之前忘了提出來,acer算你倒楣。又跟代理商一頓@#$%,頓時我又想起acer還沒有回復我的email呢,索性拿起電話,發揮我以前080先生的功力,努力給他@#$%,最好用的是那一招「我不想聽你這些官方說法啦,這些我也會講,叫你們主管出來主管不在是吧叫他打給我」為了怕他忘記,我還記下他的編號259先生。

還好他主管識相,在事情被我向蘋果日報爆料之前就回我電話,不過也因為 小姐的來電重視了我的問題,所以我拿到一個補償的offer,退錢或是換一台新的,想了想換一台新的品質應該是無敵的好吧,而且保固一定棒的所以我有了一台全新的Aspire TWO

PS:感謝堅持筆名要用「張曼玉」的林XX提供的蘋果爆料專線,雖然沒用上,不過已經達到嚇阻的效果。

New York-Central Park輕鬆的週末下午

跟紐約有關係的電影,大部分都有Central Park,特別是許多的浪漫喜劇,Central Park幾乎是電影的最佳配角,男女主角永遠都會在某一個角落散步談情,前兩天看到電影Made of Honor(新郎不是我),忽然想起在中央公園的那一個下午。

紐約人一直以在曼哈頓島擁有這樣一個綠色大地為榮,其實以中央公園所處的地段就可以知道他對紐約人的重要性。公園東邊臨有名的第五大道,來紐約逛街,公園入口處的LV、Gucci、Apple旗艦店及這兩年在亞洲紅透半邊天的Abercrombie & Fitch是每一個觀光客必逛,而通常大家也會順道近來公園走一走。

中央公園非常的大,真的要用走的,應該會把腳累壞吧,所以騎自行車,划直排輪是許多人逛中央公園的方式,當然有更多人用跑步的方式,享受中央公園的新鮮空氣。在公園的入口,就可以看到許多馬車,這是公園的特色,想像自己像個公主王子一樣,坐著馬車接受所有人民的致意,不過我是沒做過啦,只是電影都是這樣演的…

五月的中央公園超多人,不管是來看熱鬧的觀光客,還是在被寒冷冬天困在家裡好幾個月,好不容易看到春天的陽光,跑出來享受日光浴的紐約客,大家都很開心的享受著。我還真的沒看過這麼多人,一起在大草坪上野餐的,而且跟台灣人不一樣,大家搶的不是樹蔭下的位置,而是爭相在陽光下沐浴。

當然入境也要問俗阿,所以當然我也就找了一個好位置坐下來,聽聽音樂,看看書,享受一下紐約人的週末下午。公園裡的活動很多,跑步、溜冰、棒球、籃球、排球,當然也少不了街頭藝人的表演,所以不管是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在這裡找到合適的活動。

記得那天在公園中晃了晃,想說反正大都會博物館不遠,就走過去吧,當然走倒一半就後悔了,公園真的很大,等我走到大都會的時候,腳已經在抗議了。不過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在大都會好好欣賞,畢竟這是個跟大英博物館及羅浮宮並列世界前幾大的博物館,裡面的館藏可是比全台灣的東西加起來都還要多好幾倍呢。

紐約人努力工作,賺很多錢,當然他們也很重視生活,所以週末中央公園成了全家大小的遊樂場,甚至許多人以擁有中央公園view的辦公室為目標,記得上次去拜訪客人時候,從會議室看出去,那一片翠綠的景致,真是會讓人上班心情好阿。

 

PS: Made of Honor新郎不是我,是由實習醫生的男主角Patrick Dempsey主演,是一個標準的浪漫喜劇。劇情非常簡單也可以想像,男主角不信任婚姻,對愛情通常只是玩玩,但是確有一個紅粉知己,不管什麼事情,這位紅粉知己總是在他身邊,當男主角慢慢發現自己已經愛上女主角而且無法與女主角分開時,女主角竟然遇上了另一個男人,而且兩個人已經準備結婚,所以男主角同意擔任女主角婚禮的「拌娘」,目的只是希望有機會可以搶回女主角,結局當然還是好萊塢一貫的Happy Ending囉,我想喜歡浪漫愛情喜劇的人會喜歡。

湖口-老街展風華

常常走省道要回家的時候經過湖口,都會看到湖口老街的路標,的確這個知名的湖口景點離省道台1線不過一百公尺,非常的方便。
秋日下午,天氣真的很舒服,風微微的吹,陽光也暖暖的曬。印象中,老街好像很短,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距離上次來,已經好久好久了。
湖口老街,昔稱大窩口,大約在一百年前建立的,也就是在日據時期就已經建立(有另一說,老街在清光緒年間,鐵路開始興建時,就因為鐵路帶來人潮,所以聚集的人潮興建老街),因此老街並不是台灣獨特的建築型式,事實上,湖口老街與迪化街、三峽、大溪、北埔、金門等地老街,都可以稱做是所謂日據時代的「大正式建築」,只是湖口老街保存的更完整,並沒有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風貌。

跟其他的老街一樣,這裡的屋子依然有人居住,大部分的人也利用老街吸引人潮的優勢,做起小生意,吃的喝的還有玩的。老街的房子均有拱形的門廊設計並相對,非常整齊,而且均有騎樓。整體風格比較簡單,不似巴洛克式一味強調細部的裝飾,而是透過線條與面做搭配。

湖口老街我想應該是多元文化聚集,街頭的天主堂與街尾的三元宮,不過相距幾百公尺,加上建築風格結合了東亞的紅磚建築、西洋的華麗裝飾與廊柱及閩南式的堂號浮雕,大部分都採用吉祥圖示,例如福祿壽、花草、龍等泥塑來妝點。近年來社區整體營造也讓老街擁有新風貌,許多的牌樓整修,管線地下化及石板路的興建,都讓老街不因老而與現實脫勾,大窩口促進會,就是很重要的策劃者,帶領老街不因新潮流而失去活力。

老湖口天主堂與老街另一端點的古蹟三元宮遙遙相對,二者一為東方、一為西方,卻共同見證老湖口從興衰走向沒落的發展史。來到老街上,可以充份感受老街居民對中國傳統廟宇信仰及西方天主教信仰的兼容並蓄 。

三元宮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廟宇,為五開間二殿二廊,格局嚴謹而完整,本廟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建築結構上,正殿的承重構造拋棄傳統廟宇的石柱,而改為磚砌方柱,更省去通樑等木構件,使得廟內顯得樸實穩重。而這樣的磚構造除了與老街具有同樣的風格之外,也成為本廟最大的特色。

1965年正式落成的老湖口天主堂,乃是義大利籍神父滿思謙所籌建。老湖口天主堂座落於湖口老街頂端,即原湖口火車站舊址。其建築本體位在稍高於街平面約3公尺的小丘上,以洗石子牆面、垂直分割列狀彩色拼貼玻璃及拔尖十字架等宗教特徵作為建築立面的主要元素。內部以挑高鋼筋混凝架構與雙斜面屋頂突顯建築內部高聳莊嚴的意象。

老街真的非常的短,如果經過花個一個小時,體驗一下這裡的建築之美,更可以吃吃喝喝,不錯囉。

寶山-風清日暖寶山行

從進入園區開始,寶山就成為常常聽到的地方,當然有時候要到北埔,走寶山的小路過去也比較方便,而因為新竹有太多人在園區上班了,這條寶山小路上下班常塞車,所以小路也被拓寬成大馬路。寶山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自然是寶山水庫,而寶山水庫群山環繞,處處美景,也可以算是科學園區的後花園。寶山水庫之所以會興建,主要是中央政府決定開闢科學工業園區,推展科技精密工業,而科技工業的用水需求極大,所以配合園區的開發,特別規劃了這個水庫的興建,並於74年6月完工。寶山是一個離槽水庫,是利用竹東圳攔河引水,將頭前溪支流上坪溪的水引入水庫。當然水庫的水除了供應園區之工業用水,也提供新竹地區的民生及灌溉用水。

之前就聽說寶山水庫的風景還蠻漂亮,不過一直都只有機會去沙湖瀝吃飯喝咖啡,但都沒有時間欣賞一下水庫風光,趁著秋意涼爽,特別去逛環湖步道。
為了要去走步道,還在網路找了找,發現很多人其實跟我一樣,對於寶山的認識都是沙湖瀝,所以一般人都搞不清楚在沙湖瀝沒開的時間,要怎麼找到步道。剛好看到有格友發表寶山水庫的遊記,所以我還特別問了一下,原來環湖步道的入口真的離沙湖瀝很近,才三百公尺左右,以順時針方向,過了沙湖瀝的門口,一下字就可以看到。
一大早,步道上幾乎沒有人,不過剛好趕上了垃圾車收垃圾的時間,所以悠揚的音樂與山裡的蟲鳴鳥叫互相輝映。因為是秋天,微風伴隨著暖暖的陽光,走步道真的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步道上有兩做吊橋連結水庫兩端,一是寶湖吊橋,只供行人使用,還特別註明,一次最多只能五個人,走起來的確是搖搖晃晃的,腳下踏的木板也吱吱作響,還真的是有fu…(初到吊橋口,看到警示看板上用油漆噴上本橋封閉,本來以為因為建了新橋,所以還猶疑了一下,不過完全只是沒有公德心的人搞的鬼。)

另外一座是碧湖吊橋,位於步道尾端,是一座可以供汽車通行的橋,兩座橋雖然大小不同,不過造型幾乎大同小異。整體而言,步道的設計算是還OK,只是遊客的公德心實在有點…路上真的是垃圾很多阿。
整個步道大概1.5公里,連同聯絡道走一圈差不多3公里多,大概不用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我想最悠悠閒閒的慢慢走,呼吸點新鮮空氣,是真的不錯的休閒。

(悠閒的釣手,不知道水庫裡可以釣到什麼魚?)

New York-手不酸的自由女神

說到紐約,怎麼可能錯過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呢?只是第一次來的時候,因為時間不長,而自由島又離市區有一點距離,所以沒有去參觀,當然第二次來紐約,特別空了一天安排去自由島走一走。所以一旦有第二次到紐約的機會,絕對會留一天的時間,參觀一下這個全世界都知名的景點。

自由女神像,位於紐澤西州哈德遜河口的自由島上,這個雕像是法國在1876年送給美國慶祝建國100週年的禮物,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頭帶著有七道尖芒的頭冠,這代表了七大州五大洋。她的右手舉著代表自由的火炬,左手則捧著1776年美國獨立時發表的獨立宣言,當然腳下還踩著打碎的手銬腳鐐,十足的自由表徵。整個雕像高46公尺,已經在198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紐約的地鐵發達是世界聞名,所以當然只要搭著地鐵,就可以到每一個熱門景點。自由女神在自由島上,所以可以先搭乘地鐵到South Ferry站,然後在Battery Park的Castle Clinton買票搭乘Circle Line渡輪。不過我想我應該是興奮過頭了,出了地鐵站,只顧著找渡船口,完全沒有仔細想,看到船要開,就匆匆忙忙得衝上去,當下只覺得奇怪,怎麼不用錢阿?等到船開了之後,還想說,自由女神就遠遠的在那邊,一定會到了。只是怎麼開了十分鐘,自由女神還是遠遠的,索性乾脆好好的休想曼哈頓的美麗天際線。九月底,紐約的初秋,不過天氣很好風和日麗,不過在渡輪上,海風仍吹的人頭暈。慢慢的才發現,原來我上錯船了,這艘船是要前往Staten Island的,不過就將錯就錯吧,好好的欣賞也享受這免費的紐約海景。(後來查了一下旅遊書,原來許多人會利用黃昏時分,搭乘渡輪往史塔頓島,同時在船上欣賞充滿絢麗光彩的晚霞。)

當然欣賞完海景之後,正事還是要做,原來的行程可得繼續進行。所以在史塔頓島上完全沒有耽擱,馬上就搭同一班船回紐約。上岸後,翻開地圖,怎麼有看沒有懂,就找各路人問問好了,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就這麼近,兩個碼頭只要五分鐘阿,真是有點小尷尬,我還以為我已經把路線圖研究得很透徹了呢。經過Battery Park先看到的是美國的象徵,大老鷹一隻,老實說還蠻壯觀的,接下來就是一個古堡,原來這就是賣船票的地方Castle Clinton。賣票口非常多人,即使票不便宜,不過我想對於所有人來說,都已經人在曼哈頓了,遠遠也看到自由女神像了,怎麼可以不踏上自由島,好好的欣賞這位佇立紐約百來年卻手不酸的堅強女性呢?整艘船滿滿滿,大家都很興奮,由遠而近,每個人手上的相機照個不停,因為每一個角度,都有美麗的紐約市做背景。

船緩緩的從紐約往自由島開,經過自由女神的正前方,然後繞到她右後方的碼頭讓大家下船。這個島老實說,還真的不大,我想如果沒有自由女神像在這裡,應該也不會有人來吧。從這個島上,往曼哈頓看,真的很美麗,特別是比比相鄰的高樓大廈,跟一對來自於喬治亞州的老夫妻聊了一下,他們難得離開家鄉,來到紐約當然這裡也是首選,後來又遇到一個來自羅馬尼亞好可愛的小朋友,大大的眼睛,雖然他還不會講話,不過一直跟你笑,讓你不理他都不行。在島上,有各種不同的角度可以看自由女神像,背後看,測著看,當然還有仰著頭看,當你站在她的腳下,整個雕像真的是很壯觀。

其實在911發生後,自由島曾經被關閉了三年,因為美國政府一旦擔心恐怖份子會把自由女神像當城下一個攻擊據點,因為自由女神代表的自由民主,是美國的精神,自由女神像更是美國人的精神支柱。不過現在雖然開放了,還是把女神頭冠上的觀景台關了,因為美國人還是怕怕。

在享受完自由島上的溫暖陽光跟自由空氣後,繼續搭上渡輪往下一個點,Ellis Island。這個島是早期移民來美國的入境事務所,只是現在這個事務所變成了移民博物館,許多當時移民著用的皮箱、照片,及相關文件都是展示的內容。也因為美國一直是民族大熔爐,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匯集在美國,提供給美國活力予熱情,也帶來美國的競爭力,所以在這個博物館,也特別把來美國的移民分佈做了詳細的統計。

沒來美國當美國人,來移民博物館過過乾癮也不錯,呵呵

 

新竹-南寮漁港的美麗與哀愁-啞巴母親

 

「水來了!水來了!」又夢見自己邊跑邊喊,直到漁港腹地最寬廣的區塊中央,我停止了喊叫,深深感覺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及強烈的心跳,四周的空氣異常寧謐,漆黑的漁港早在我的警告聲之前就已刻意的裝從容,我顯得無趣而有些徬徨,儘管身後的確跟著一輛關閉所有發光體試圖假裝不是警車的警車從南寮街轉進漁港,卻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像個被冤枉的孩子,轉頭欲走,身後直挺挺的站著一個陌生人,帶著一抹微笑直視著我。突然,有人笑了,在這偌大漆黑而噤若寒蟬的港邊, 一兩 聲笑聲顯得特別突兀,令我有些不安,像闖了大禍似的急忙跑回家中躲藏,沒有等待大人誇獎的喜悅,只有滿心狐疑,心想:「今晚沒有走私嗎?還是我的暗號做錯了?」想到漁港探個究竟,還沒走到港邊,遇到站在巷口的阿嬤,阿嬤說:「憨孫仔,剛才站在你身後的就是賊頭,妳還喊水來了!」這下,剛才的疑惑,都得到完整的解答了。

 

 

約莫二十年了,這樣的窘態仍不時會出現在我的夢裡,一段最苦澀的記憶與年代,隨著時間的稀釋,漸漸的被允許可以談論,也漸漸的願意去談論.

不知道從何時起,南寮漁港的夜晚是沒有路燈的。夜黑了,不是就該點燈嗎?不能點?不該點?不可以點?在那似懂非懂的青少年時期,除了讀書,大人並不認為我們該懂得書以外的事情,尤其是鄉下人,拼命掙錢給孩子讀書就對了。燈不能點,就是因為要給孩子們跟別人可以比較的生活與環境;燈不該點,就是因為不能被看到自己臉上的矛盾與恐懼。我們怎麼會不懂,每每港邊的燈又暗了,心就會不自主的跟著夜一起沉默,大人的苦與悶遠遠勝過於我所背負的升學壓力,我之所以可以挑燈夜讀,是父親在黑夜裡摸黑冒險所掙來的。

我懂得父親的矛盾與徬徨,他從不和我們談論他的工作,也沒要我們幫忙,但我能從大人談話的片段中拼拼湊湊,知道他們的無奈,了解他們的恐懼,也能體會他們的壓力。尤其是當村子裡有船隻被查獲時,那種風聲鶴唳,足以叫人屏氣到無法呼吸,也往往足以叫人一夜白頭。想到對岸已經訂了貨,動輒上百萬上千萬,這頭買家又催著要貨,並已拿了人家訂金,卻遲遲沒有時機可以動作。其次,一倉庫的香菇、瓜子放久了可是會變質的,這怎叫人不著急呢?最叫人生氣的是,賊頭們要吃又要捉,那股仗勢的嘴臉極令人恨得牙癢癢的,以致於警察在我們南寮人的心中是完全沒有地位的,是被看不起的。記得有一次,一切都佈署好了,這頭的警察收了錢,卻叫那頭的警查捉緝,氣得奶奶告誡我們,長大要是嫁警察,要打斷我們的腿。

整個南寮漁港所造就出的生態在無聲無息中,冥冥的變化著。搬運工也從一艘船五百漲為一仟,再到三仟,一個晚上若能搬個兩艘,就賺進六仟元。開貨車的是算趟的,一趟由三仟漲到五仟不等,整個依附南寮漁港吃飯的人越來越多,相對的,風險也越來越大。當走私到達全盛時期,電視新聞不時可看到南寮走私的消息,「走私天堂」是我有記憶以來所看到最瘋狂的南寮漁港,父親在這段期間,也是我記憶中最瘦、最不快樂的。

當郝柏村當行政院長,大力掃蕩南寮漁港的走私,將原本戌守的警備全部換成他認為忠貞的憲兵,的確,憲兵不再是金錢可以收買的了,走私在一夕之間被強迫成為過去式,一艘艘船隻被充公,一個個漁民官司纏身,我的父親用他的自由,換取了我們一家溫飽,我們沒有反駁司法,也沒責怪命運,反而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長期存在心中的自相矛盾,是非取捨,彷彿得到了平衡點。

南寮漁港在四0年代取代了竹塹港,又在八0年代被新竹漁港所取代。它在南寮人一擔土五毛錢的赤腳歲月裡被徒手挖掘而成,它養活了南寮漁港數百個家庭,數千個人,一直是靜靜的、默默的。它是南寮人共同的啞巴母親。一切就結束在走私完全被殲滅的同時,所有船隻全數移往新啟用的新竹漁港,啞巴母親被打入冷宮,所有的人也不再談論那段身心扭曲的走私歲月。直到九0年代初期,社造力量的大聲疾呼,再次喚醒居民內心深處對母親的那份不捨,終究改變南寮漁港可能被填平的命運。啞巴母親之於南寮有太多的情感與恩惠,今天,它再次粉墨登場,只希望它能在夕陽的映染下,再給予南寮人及是外來的遊客一份最單純的美及溫暖,至於那段滄桑的歲月,就留在南寮人的心中吧!

 

—————————————————————————————————————————————

 

來了新竹這麼多年,南寮漁港在我的印象中,只是新竹的外港,最佳的魚市場,要吃新鮮的魚貨,來南寮準沒錯。近幾年為了要推廣新竹的觀光,新竹市政府大力打造新竹海岸線 十七公里 海岸,主要結合了觀光休閒與自然生態,讓新竹人及來自外地的觀光客,感受新竹除了科技城之外的新風貌。南寮漁港已經蛻變成休閒碼頭,不管是騎鐵馬、放風箏、看海看夕陽,週末的下午,這裡的變成親子同樂的遊樂場,孩童的嬉鬧聲伴著攤販的叫賣,著實熱鬧。

台灣四面環海,本來海岸線就特別長,難免走私偷渡,也沒有特別注意過是不是南寮發生的比較多,只是這些都是新聞中發生的事,南寮仍然是南寮,新竹人最愛的漁港。

PS1:感謝彭老師花了不少時間寫這篇文章,讓我瞭解了這一段屬於南寮的歷史,特別這是一段幾乎屬於禁忌的過往。跟彭老師當了這麼久的鄰居,只知道她熱心公益,不只我們大樓,也對於自己的家鄉南寮投注了不少心力,彭老師說,她可是「里寶」,因為從南寮社區發展做起,希望能夠盡自己全力讓家鄉可以更好,當然南寮的社造只是開始,彭老師還花了許多時間,參與台灣其他地區的社區營造發展,我想從根做起,透過田野調查瞭解每個地區的基本與內在,進而找到更新與保存的平衡點。教育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一直很佩服現在當老師的人,在學校、社會、家長、同學的夾縫中,奉獻所學,但在學校之外,將自己的力量投注於家鄉的改造,更是飲水思源。

PS2:以下是彭老師的分享空間-Chin的悄悄話盒子,裡面記載了彭老師及她進行社區營造的種種。//chin-peng.spaces.live. com/

City Mug-Finland

Suomi,芬蘭語的「芬蘭」。說到芬蘭,大家都不陌生,北歐五國之一。地理上,芬蘭有無數的島嶼與湖泊,所以有人稱千湖國。除此之外,整個國家有接近七成的林地覆蓋,所以早期的芬蘭,木材跟礦業是經濟的重要命脈。這個國家有北極圈經過,有四分之一的領地在北極圈內,所以夏天永晝,冬天永夜是這裡的特色,而也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與嚴峻的氣候,也讓芬蘭人的文化具有獨特的北歐性格,雖然內斂,但是充滿自信。

講到芬蘭,可能讓大家印象更深的就是Nokia囉,全世界的手機,每三支就有一支是Nokia,講究簡易的使用介面,功能至上,至於造型則稍嫌不足。不過還是第一品牌。(不過在用過SE的手機後,我開始覺得Nokia的手機實在太普通…不是SE的功能強,不是SE的比較耐用,而是SE的比較好看…)

當然芬蘭也是聖誕老公公的故鄉,聖誕老公公跟他的馴鹿一起住在拉布蘭省的耳朵山上,因為是耳朵山,所以聖誕老公公的耳朵也特別靈敏,可以聽到所有小朋友的心聲,也難怪小朋友總是在耶誕夜在床頭或壁爐旁掛上長筒襪,期待聖誕老公公會在半夜,從煙囪爬下來把期待的禮物送過來。

其實這個杯子不是Starbucks買的,不過杯子上的國旗與國徽真的蠻漂亮的,Bruce說他老婆也有收集杯子,所以他們這次去北歐買了一堆,也因為這樣,所以買的都是小的杯子,不過真的是很漂亮阿。

London-Tower Bridge isn’t falling down.(倫敦塔橋)

倫敦塔橋垮下來,垮下來,垮下來;倫敦塔橋垮下來,垮下來,垮下來…所有的人小時候都聽過也唱過這首童謠,所以初到倫敦時,除了女王的家白金漢宮外,最想去的就是塔橋了。
塔橋於1894年完工落成,共花了八年建造。橋身及橋塔的鋼鐵骨架外用花岡岩及波特蘭石來保護並增加美觀,所以這座橋看起來不像一座橋,反而像是一座藝術品。這座橋其實不長,才244公尺,塔橋也才65公尺。

倫敦的天總是陰,小時候只知道這個城市叫做霧都,也不知道是真的天氣不好,還是污染太嚴重,反正陰陰的天氣是這裡的特色。五月份到倫敦,天氣乍暖還晴,前一天的豔陽高照,第二天馬上就變臉色,不過早晚的溫差還是很大,所以要出門逛倫敦,其實有點麻煩,因為總要多到一件衣服。

沿著泰晤士河,從倫敦塔往塔橋邁進,河面不寬但隨時有船在航行。當然遊客超多,而且各色人都有,大家都來逛倫敦。塔橋其實並不是很長很寬,只是因為它的造型共有兩座橋塔,所以在與其他泰晤士河上的橋不一樣,所以也特別受觀光客的喜愛。更特別的是這座橋為了配合航行於泰晤士河的船隻,是一座可以配合船隻而升降橋面的橋,當然橋面升起,讓船隻通過的情形是更多人喜愛看的。每一年塔橋的橋面大概上升500次左右,所以我算幸運,才待了不到十分鐘,就看到橋面上升的情形。

走過塔橋,來到另一個區域,不再是有文化氣息的古堡,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叛逆風格的倉庫及改裝後的另類boutique,嘻皮風在這裡到處可見。

PS:塔橋位於倫敦塔旁,倫敦塔是以前國王的居所,也曾經是監獄跟刑場,所以關於這個地方的傳說非常多,特別是鬼故事。這裡目前陳列了皇室王冠與軍械,相當有可看性,1988年被列如世界文化遺產。

San Francisco-Golden Gate Bridge鎮守灣區

從第一次踏上舊金山,一直到現在,不管去玩去旅行,舊金山都因為風景優美,具有當地特色而成一再到訪的地方。不過這其中,還是最愛舊金山的地標Golden Gate Bridge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是1937年完成,全長2737公尺,橋塔為227公尺,橋面距離海面67公尺。美國國道101號經過,雙向共六個車道。金門大橋屬於懸索橋,使用了約十三萬公里的金屬纜,可以繞地球好幾圈。金門大橋最著名的是它的顏色國際橘。據說這座橋在規劃之初,受到所有人的反對,因為當時在美麗的金門海峽上巨石海浪大霧強風,要興建一座這麼長的橋的難度非常高,加上這座橋的造型太過新穎,對當時的人來說是無法與美麗海峽匹配,所以也是花了許多時間的溝通與說服才成案。當然這座橋在開通之後因為特殊的結構與具有特色的外觀,特別是橘紅色的外觀,在金門海峽上配合藍天綠浪,甚至在灣區大霧瀰漫時,也可以隱約看到,所以許多國際大師都認為這座橋是美的傑作。

其實就因為灣區的天氣多變,所以每一次看到的金門大橋身形莫幻,不管是耀眼陽光配合海天大海,不管是雲霧飄渺,金門大橋總有她的獨特風情。

第一次去舊金山時,想說就開車去金門大橋吧!路非常好找,不過因為對當地路不熟,所以直到過了橋,才找地可以觀賞橋景的觀景台,當然離橋有一點點距離,只是依然能夠看到橋的壯觀,不過有點背光所以沒辦法看到美麗的橘紅色。順著步道往橋上走,海風也越來越大,本來舊金山臨海風就大,但金門大橋緊鄰大平洋,所以海風更是強勁,即使是八月盛夏,海風仍是吹得人頭髮散亂,也覺得寒意湧上,不過橋上的人很多,大家都想站在橋上享受被海風吹拂並遠眺太平洋跟舊金山市區的美景。走到橋塔旁,赫然發現,這個支柱也太粗了,也難怪,這可是要支撐整做橋的重心呢,不過這也讓人感受到七十年前造橋人的能力與決心。回程要回舊金山市區的時候,橋上這個方向是要收費的,聽說之前建造這座橋所花的錢,就是用這個過橋費慢慢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所償還的。

後來在去舊金山,因為呆的時間不多,所以大部分都是在市區裡面遊覽,不過在市區的許多景點中,還是可以看到美麗的金門大橋座落在灣前,永遠用美麗的身影守著舊金山。記得在Pier 39的時候,其實沒有特別想到這裡也是觀賞金門大橋的好景點,不過一邊看著那群趁著陽光燦爛躺在浮木上曬太陽的海狗時,赫然發現金門大橋就在遠遠的昨前方,因為陽光美麗,所以藍天海洋,趁著美麗橘紅色的橋面,實在漂亮。不過灣區實在是氣候多變阿,碼頭區仍然是陽光照耀,不過遠遠的海口已經雲霧飄渺,金門大橋已經羞怯的躲進霧中只露出橋墩,不過景色依舊美麗。

—————————————————————————————————————————————–

大家都愛金門大橋,所以網路上還有人特別把適合拍金門大橋的地點做了個整理,可以參考一下。可惜沒有把交通方式放上去,不過還是個很有用的資訊。

大橋南面參觀點 

*即金門大橋位於舊金山這一端,是所有到金門大橋的人都一定會到的地方。
*這裡位置和橋面差不多高,拍到的角度是大橋縱面南向北的畫面,可以看到橋柱和橋上的車陣。
* 這裡拍不到橋的橫側面,有些地方連水都拍不到 :( 若遇到夏天起霧,可能什麼都看不到喔…
*拍照最佳時間是晴天上午7:00-10:00,下午3:00以後到黃昏。
*最理想位置在大橋南側停車場往大橋方向走,快到金門大橋行人步道時,不要上橋,往前有一段泥土路之處,正在橋的右下方,這裡可以拍到大畫面的橋身橋柱及水面。
*無法拍夜景

Fort Point 

*位置在大橋南面參觀點的正下方右側,這兒保留了當年鎮守大橋的堡壘,裡面還有古老的大砲和穿著一次大戰軍裝的士兵和遊客解說介紹。這裡的地點低,可以拍到大橋全景,及高聳壯觀的橋柱,甚至可以拍到船通過橋下的景象。
*退到Fort Point停車場前方的路口,可以拍到橋、Fort Point對岸和海面,遇到漲潮和北風時,更能拍到浪打堤岸的畫面。
*拍照最佳時間是上午10點以前。

大橋北面參觀點 

*此處是遊覽車與開車過橋旅客停車拍照與欣賞的地方,這裡視野好,可以看到大橋側面,且可欣賞舊金山市區全景,尤其是舊金山東北角的海灣大橋(Bay Bridge)及美麗的舊金山海灣。
*這裡背對太陽的時間多,拍不出紅色的亮麗橋景
*此處地勢高、視界好,早上的光線好。下午太陽到了大橋西邊後,要拍照就困難了。
*這裡是拍夜景的最佳地點,尤其是拍橋面上的車水馬龍,天剛轉暗時,正是北向交通最繁忙的時候,在參觀點的最右側,小心的爬上矮石牆,可以拍到最棒的光環車陣圖。

Marin County西側山上 

*從這裡可以高角度俯視金門大橋,還可以從橋的纜索間拍到後方的舊金山市區,著名的TransAmerica Pyramid等高樓盡收眼底。
*開車往北過橋後第一個出口下交流道,停車後走3-5 分鐘到山頭。

大橋工作站旁堡壘 

*位置在參觀點的另一邊
*在參觀點停車場後,穿過大橋引道往西走,約兩分鐘車程,右手邊有一排老軍營式建築,軍營左方有一個泥土停車場,在此可看到金門灣口風景。
*往前走幾步的樹林前,橋、水、山、車盡收眼底。
*下午太陽偏西後,光線與角度最好。

Lincoln Park林肯公園 

*位於舊金山西北角
*可以拍到大橋橫跨兩座山頭及金門灣口的海天景色

其他 

在舊金山的Fort Mason海邊、漁人碼頭、東灣柏克萊的碼頭、或東灣的山頭,都可以拍到金門橋口和金門大橋的遠景。而搭直昇機、坐遊船則可拍到完全不同角度的大橋。

City Mug-Shenzhen(China)


Shenzeng,深圳。中國大陸的南方大城。由於近年來發展迅速,也是許多台灣廠商興建大陸廠區的所在,所以對於台灣人而言非常熟悉一點都不陌生。深圳的發展,是起源於在80年代成為經濟特區後,商業規模不斷的擴大,現在深圳已經是千萬人口級的世界大城,在經濟能力上,也是大陸數一數二。

杯子上的圖案是羅湖口岸,對於經常經由香港前往深圳的人羅湖口岸是必經要地,從香港前往,要搭乘港鐵東鐵線,到達羅湖火車站後,就可以經由這個口岸入境大陸深圳。目前這個口岸是大陸陸路最大的邊境口岸,而在香港回歸之後,這個口岸來往的人潮,也變成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口岸。

前兩個星期,Joe要去深圳出差時候,我託她買杯子,沒想到她帶回來的是隨手杯,所以當她有客人要去深圳時特別請客人幫忙,她的客人帶了Mug回來,就成了我的收藏。

嚇破膽之有拜有保佑

這不是恐怖片啦!只是最近的膽囊發炎,又讓我想起數年前的嚇破膽事件…

記得那時候,也是因為膽囊發炎,住了十天的院,在這期間聽醫生說明了膽囊發炎的兩種可能的原因,其一是膽結石,不過我沒有;其二是原因不明,我就是屬於這不到百分之五的不明原因。想來想去實在想不出個所以然,同事們得到一個結論…我被「他」沖到了…當然這只是開玩笑的,只是時間也真的挺巧合,住院的時間離他離開的時間不過幾天而已。

我認識他一共十個月,每次見到他都是帶著手銬腳鐐,以重刑犯的身分出現,跟他之間幾乎沒有對談,除了每個庭訊結束,我會帶著筆錄過去請他確認內容並蓋手印,每次開庭我都要負責接待他白髮蒼蒼的老父親,每次,他老人家總是淚眼婆娑,訴說著他乖巧的小孩不可能做出這種天理不容的事情。聽看守所管理員說,他父親除了開庭必到之外,每個星期固定的會面時間,也一定會出現,我想對於他老人家來說,他一定想用自己去換取小孩子的自由。當然事情不是沒有那麼簡單,這是一個轟動國內的刑事案件,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答案,不容許姑息,當然也不能誤殺。

死刑…這是判決結果,雖然他掙扎的上訴,不過仍能不敵法官的堅定意志。

那天是八月十三日,一早拿到上級單位的函文,就是今天了。一行人心情沈重開車前往看守所在,今天有兩次跟他碰面的機會,因為我會怕,所以我跟學長協調,我負責執行筆錄。(學長負責的是他離開後的部分。)晚上,整個看守所人人面色凝重,這是件大事情,全所的人總動員。趁著開庭前,我睡了一下,不過睡不著,因為一直在想等下會發生的事情。

在執行庭開完之後,跟以往一樣,我拿著筆錄讓他簽名,他已經完全呆住,對於我們準備的滷味小菜完全沒有辦法入口,只嚐了一口高樑。憲兵上來,幫他戴上頭套,雙手反綁,醫官拿著麻藥準備注射,全部人戰戰兢兢,我想心裡也有些許恐懼。把他架上車時,他使盡全力的說了一句「碰我的,我做鬼也會來找你…」我可以想像架著他的憲兵兄弟們心中的恐懼。

執行的地方很偏僻,是以前的廢棄機場,找了一處土堆,兩台車的車燈打亮全場,仲夏的八月卻是冷冽異常。2:48第一槍響起,我不敢看,不過傳來一陣烤肉的味道,過了四分鐘,第二槍又響起,心中又震了一下。我想應該結束了吧,醫官走過去,以手接近他的頸動脈,想確認他的狀況,不過顯然他的意志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他震了一下,嚇壞了醫官,也讓旁觀的我們看傻。3:12開了第三槍,終於我們的任務結束了。我不敢看,我也不想看,全場安靜的異常,沒有人說話,只是默默的處理接下來的事情。

回到辦公室,大家都累了。天亮之後,學長撥了通電話給他父親,說他走了,請他來處理。本來電話應該是我要打的,但是我做不到。回到台北,迅速的洗了個澡,喝了點高樑,補個眠,希望睡醒後,一切都只是作夢。

數年後在電視中,忽然又看到那個白髮蒼蒼的老先生,捧著他的照片,前往各單位進行陳情,因為老父親依舊相信他是被冤枉的。

PS:報導中,我看到牆上貼著一份仇人名單,裡面每一個名字都是當時的同事,老父親把這些人視為仇人,想為他報仇。我平常可能對他跟老父親還不錯,所以名單中沒有我…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