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dney-登Harbour Bridge讚歎雪梨

Sydney、悉尼、雪梨,南太平洋上的美麗港灣,也是澳洲大陸的大城市。(不過雪梨不是澳洲的首都喔!)一般人想到雪梨,一定會想到貝殼造型美麗的歌劇院,不過在去雪梨的旅程上,歌劇院只是配角,而主角是港灣大橋。

也不知道當時是看到什麼新聞,在決定去雪梨時,就決定要去港灣大橋爬一下,體驗一下這個全澳洲人都愛的行程。所以在行前會議上,就跟旅行社溝通我們要脫團一段時間,通常要脫團,對旅行社來說,真是頭痛人物,不過當我們說脫團的目的是為了去爬港灣大橋,似乎成為一個很好的理由,而導遊也幫我們找到一個最適合的時段,方便車子可以帶我們帶爬橋的辦公室附近,也方便我們回來時與大家集合。當時是跟同事何老師一起去的,而訂票這種繁瑣的工作,當然就是由他這個年輕人透過網路來處理,老實說,票還真的是不便宜,花了我們一人170澳幣,相當於台幣4000元,只是想到機會難得阿,就忍痛刷下去囉。

爬橋的行程,是安排在參觀完歌劇願之後,而從歌劇院遠遠就看到這個橋屹立在灣邊,而橋上有小小的人影,正在努力的往橋中間邁進,當時實在是很期待。當進入爬橋活動的辦公室,空間不大,但是看的出來是個很成功的公司,有來自各地的遊客要來爬橋。爬橋的活動大概每半個小時一個梯次,一個梯次大概八到十人不等,有一個嚮導。在 簽署了切結書後,發放所有的工具,包含了禦寒的衣物與扣環,當然也由他們的專業人員說明整各行程與如何使用所發放的工具。禦寒衣物是鐵灰色的上衣和長褲,非常保暖,而聽說這是因為這種顏色比較不會影響橋上車輛的視線。而每個人的腰間都繫著安全扣環和防雨設備,整裝完畢之後,遊客就在導遊的帶領下,依序從鐵橋下面的狹小通道,走到港灣大橋瞭望塔附近,接下來才開始從東面的拱形結構爬上去,在前往大橋主結構的路上,真是興奮阿。

我們這一團只有六個人,其中包含對父女,他們來爬是因為沒有爬過這做橋的雪梨小孩不算長大,所以爸爸帶著女兒來爬橋,也宣告小女兒是小大人了。在爬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將腰間的安全扣環、緊緊地扣在橋上的鋼索,這種安全扣環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十分容易使用並不會影響在橋上的移動,而透過耳機,可以清楚的聽到導遊的介紹,往南看是哪一區,往北又是哪一區,當然還有不用介紹大家都認識的歌劇院。

六月的雪梨,正值冬天,雖不置於需要穿大衣但也是有點冷。站在橋上雖然陽光很耀眼,不過風很大,很冷,並竟這裡是海口,冬天的海風是很冷冽的。不過雖然冷,但是雪梨港真的是美麗。當然這麼美麗的地方,不拍個照怎麼行了,這個貼心的主辦單位也想到了,導遊小姐除了有介紹景點的功能之外,還是一個活動相機喔,她的任務就是要幫大家照相啦,因為所有人的相機都被要求不准帶上橋,理由是安全考量,頓時發現我們又上當了…

整個行程號稱三個小時,不過這包括了前置說明作業跟真正的爬橋活動,真正爬橋大概只有一個半小時。不過當我們站在橋上,真的是漂亮阿,所以雖然時間短但很值得。我們花的門票錢中,包含了一張團體照跟證書,讓我們炫耀用的。當然一張照片怎麼夠,我們又花了將近台幣一千買了四張照片。

很順利的也很滿足的回到車上跟大家集合,這時所有人正在岩石區逛街。中間我們所犧牲的行程,是魚市場,大家都說海鮮很好吃,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到底南半球的魚蝦有沒有比較大隻,不過爬橋的體驗,的確是很棒的回憶。

PS:雪梨港灣大橋於1932年完工,至今已有超過70年歷史,當地人戲稱為「大衣架」。這座橋全長有502.9公尺,寬48.8公尺,有8個車道、2條鐵軌、1條自行車道及1條人行道,所以不管是開車、搭巴士、坐火車或是步行越過大橋,都可以感受。每年的新年煙火秀,雪梨的部分幾乎都是在這裡釋放,璀璨炫麗的煙火,是每年全澳洲民眾所期待的代表性跨年節目。

橫山-老火車遊內灣

橫山,很多人乍聽之下可能不知道這是哪吧?橫山是新竹的一個靠山的鄉鎮,之所以叫做橫山,主要是來自於竹東平原邊的大背山,從芎林看過來像屏風一樣橫在那裡。不過橫山之所以變有名,主是是因為幾年前開始流行的搭火車去旅行的風潮,內灣線帶從各帶來來了人潮,也讓原來平靜的小鄉村內灣,頓時間成為觀光勝地。(內灣線與平溪線、集集線為現在仍在行駛的三條火車支線。)

內灣線,從新竹市到內灣,全長27.9公里(目前配合六家線施工,所以僅於竹東-內灣間行駛。)當然最有名的是終點站內灣。逛逛這個小村落,腳程快的可能只要半個小時,其中內灣吊橋與內灣戲院絕對是最重要的景點。

內灣吊橋,全長147公尺,跨越油羅溪上方,現在已經只供行人通行,不過開車的,旁邊有新建的內灣大橋可以通行。

內灣戲院,完成於41年,是一棟二層樓式的日式木造建築,在當時內灣以採礦木材興起,內灣戲院的開幕,提供了這個小聚落的人不一樣的休閒,也讓內灣更熱鬧。當然現在這個戲院早已經修業,而且已經被有生意頭腦的商家收購,用作於餐廳,姑且不論東西好不好吃,但在這樣有古意的餐廳內用餐,鐵定感受不同。當然這種古色古香的建築,有名的電影是不會錯過的,多桑跟春秋茶室都在這裡取鏡。

其實內灣真的不大,不過來這裡一定要嚐嚐這裡有名的野薑花粽,用野薑花葉所包的粽子,有淡淡的花香,口感跟平常吃的粽子不太一樣。其實一走進內灣,很多人應該會注意到,小時候看的漫畫大嬸婆似乎常常出現在內灣的裝飾中。其實大嬸婆的作者劉興欽是內灣出身,所以當年以回饋鄉里的感恩心情,大嬸婆成了內灣的代言人,也讓新人類認識了這個上一代人的漫畫人物。

秋天的清晨,微微的風吹的人好舒適,街上沒有太多人遊客,只有起早運動內灣的老人家與鐵馬族,在寧靜中感受的魅力。不過內灣真的太小了,一早沒有什麼商家開門,其實呆不了多久,所以就繼續往內灣線的另一個車站前進。

合興,內灣線上的另一個站,這個站體全線最古老,已經五十幾年的歷史。而合興也是全台灣最後一個折返式的車場。

合興站裡面放了一張追火車的故事,故事敘述幾十年前,還是高中生的男主角,為了怕趕不上火車參加考試而被留級,而失去與女主角好不容易開始的青澀愛苗,所以卯起來追著火車跑了兩公里多,當然火車追到了,也追到了女主角。而這位男主角在功成名就之後,不捨合興車站荒廢,認養了這個車站,也算是感恩吧。

不知道是因為這個車站的建築古老,還是這裡擺放的火車懷舊,許多小巴停車讓遊客休息。(不過我懷疑在這裡停車的原因是因為這裡有還算乾淨的公共廁所。)而許多的鐵馬族也很聰明,索性把車放在這裡,然後從合興騎到內灣,距離剛剛好,也省得到了內灣裡面飽受塞車及找停車位的麻煩。

 

對了,內灣這幾年興起了溫泉熱,在河邊蓋了好多溫泉民宿,老實說真的不知道這裡的溫泉是真的還假的?不過從內灣往尖石繼續開,倒是有許多溫泉旅館,在這裡一邊泡湯一邊呼吸芬多精對健康加倍效果。不過因為大部分的溫泉民宿都沿著油羅溪興建,所以每每有颱風來的時候,油羅溪氾濫對於這些民宿造成不小的影響,而土石崩落也讓交通中斷。所以如果真的到新竹山區泡湯,時間可要特別注意,以免白跑一趟。

另外,在春末夏初時候,內灣及大山背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夜間活動,就是賞螢火蟲,據說有時候可以看到滿天的點點螢光,而且小小螢火蟲就在你身邊環繞飛行,非常好玩。所以如果喜歡感受大自然生態的,可以五月左右來一趟內灣。 

土地公公建廟紀念日

不管在哪裡,到處可見的土地公廟,是台灣人最親近的神明,而也因為轄區比較小,所以土地公公也可以最盡心的照護下轄的信眾,而我們就是在廣源土地公公管轄下的小百姓。每天開車上下班,都會經過廣源土地公廟,而從辦公室的窗子往外看,也可以看到,土地公公從我們搬來這裡開始,就一直照顧著我們,而我們也定期的會去拜拜這個親民的老土地爺爺。

人家說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要拜土地公,不過今天是十月初三,為何要拜土地公阿?有人說,今天是土地公生日,可是怎麼記得土地公生日是二月初二阿?不過管他的,反正有拜有保佑…要拜就一起去拜吧,反正走路五分鐘就到。到了土地公公廟,才發現人還不少呢,原來今天是這個土地公公廟的建廟紀念日,難怪這麼的大張旗鼓,還發邀請函邀請我們來拜一拜。這裡除了有雞酒油飯可以吃,還有引領儀式的道士,再來就是有趣的布袋戲團了。

說是布袋戲團,其實有點太過,它就是一台小發財車,上面準備了所有的道具,包括布景,地點到了以後,把布景拉開,人就在車上演起布袋戲,這種戲班子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今天演的看起來應該是福祿壽喜,最傳統的戲碼,不過也是最適合在建廟紀念日的時候,用來祝賀。

下班時候,棚子已經拆了,不過布袋戲團仍未離開,藉著一把小燈繼續演著,讓土地公公繼續看著這人間為他準備的好戲,享受一年一度的生日壽宴。

記憶家鄉-寫在前面

剛開始寫部落格時,想說要搞就搞大一點的,乾脆來各319走透透好了,就趁著假日,到處拜訪寶島台灣的各個地方,好好的吃喝玩樂一番。畢竟以前總覺得台灣不大人口卻超多,每次出門不是塞車就是塞人,所以總是呆在家裡,一有比較長的假期,就計畫出國去旅遊去,缺少了對台灣一點點的關注。不過現在忽然要寫全台灣,好像野心有點大,正在猶豫之際,忽然想到,其實周遭有不少親朋好友,大家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每個人如果貢獻一篇文章,寫寫自己的家鄉,不管是介紹好吃好玩的,或是關心家鄉的發展,我想都是增加大家對台灣各地方的認識,所以這個想法在幾個願意幫忙的朋友的鼎力相助之下逐漸成形。當然不能只靠朋友,自己也應該貢獻點,所以決定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同一個地方,朋友們以在地人的立場,抒發在地的想法與觀點,介紹的也許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好料,但是絕對在地道;至於我呢,大部分的地方我都是一個過客,可能見的讀的都是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透過這樣的方式,想把以前對台灣忽略的關注,重新開啟。這是一個嘗試,其實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不過試試吧!

你的家鄉在哪裡呢?鹿港、車埕、二水還是King Cross或St. Pancras? 呵呵,最後兩個是在倫敦囉!

City Mug-Chiang Mai

清邁เชียงใหม่,是泰國的古都,已經建城超過七百多年,現在是泰國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泰國的第二大城。清邁位于海拔300公尺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環抱,氣候涼爽,冬暖夏涼,是東南亞著名的避暑勝地。清邁這地方的人極端抗拒現代化、堅持保留傳統,不過也因為這樣,許多古蹟保持的很好,古城牆、護城河,或是城內的寺廟與歷史遺跡,甚至具有泰國色彩的屋子,一個個都是旅客的最愛。清邁當地盛產各色的玫瑰,所以被泰國人稱為北方玫瑰,加上這裡美女多,所以玫瑰與美女是清邁著名的特色。

聽說Tim去清邁是住四季飯店,豪華到不行,還可以體驗農村樂,看起來是個值得去玩的地方,所以高興之餘,就買了這個杯子回來送我。

City Mug-Nagoya

Nagoya,名古屋,是愛知線首府(愛知線曾經在2005年舉辦過萬國博覽會),是日本第四大城市。位於本州中西部,臨伊勢灣。因為位於東京與古都京都間,所以也有人稱名古屋為中京,也就是因為位在關東與關西中間,所以經過名古屋的鐵公路超多,交通非常方便。而因為市區內的規劃得很好,所以對旅客來說非常方便。

名古屋有一個有名的名古屋,算是日本桃山時期築城技術之代表,氣勢絕倫、睥睨天下,與姬路城、熊本城並列日本三大名城。名古屋城最有代表特色的是大天守閣屋頂一對「金鯱」,因此名古屋城又名金鯱城或是金城。金鯱顯示著徳川氏家的威嚴,不只是名古屋城,也是名古屋的象徴。

去黑部立山時候,是從名古屋機場入境,因為現在有直飛,所以越來越多人到訪北陸,也帶動大家對名古屋的興趣,當然我們的行程中,名古屋的自由活動,也讓大家輕鬆的逛了一下這個多采多姿的城市。

City Mug-Fukuoka

Fukuoka,福岡,位於九州北端,瀕臨朝鮮半島,也是日本離亞洲大陸最近的地方,所以大陸文化由此傳入,十二世紀時蒙古進攻日本也是從這裡登陸。福岡也稱做『雙子城』,由西側的福岡與東側的博多組成,以那珂川為分界。直到明治時期要改制為市時,才以福岡為市名,但許多居民仍稱呼自己為博多子,JR車站也稱為博多驛。喜歡看日本職業棒球的,一定知道福岡巨蛋,而福岡巨蛋是第二做巨蛋球場,也是唯一的開閉式球場,而巨蛋的的另一個特色是外野看台上方的THE BIGLIFE美食街,擁有188公尺全世界最長的吧檯。九州對台灣人而言,是個很方便的地方,只要兩個小時的飛行,氣候也比日本其他地區更溫和一點,而著名的觀光警點包括了熊本城Kumamoto及充滿歐洲風味的豪斯登堡(Huis Ten Bosch),都是台灣人很愛的地方。

這個杯子是Tim去福岡自助旅行買來送的,不過因為方便,所以也計畫去自助。

City Mug-Yokohama

Yokohama,橫濱,位於神奈川縣,是日本的第一大港,也算是東京的外港,是僅次於東京大阪的第三大城市。整個城市面臨東京灣,是一個標準的海港城市。橫濱跟一般的海港城市一樣,為了擴大城市規模,不斷的與海爭地填海造地,所以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來,整個城市的景觀與地形,已經大大的不同。

2004年起,東京與橫濱間多了一條港區未來線的,將兩個大城市串連起來35分鐘即可到達,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在到訪東京的時候,可以順便到橫濱一遊,也讓這個城市原本的特色,被更多人發覺,不因位於國際級的東京旁而被忽略。一般認為,橫濱具備了現代與歷史,山海景色與人文特色,幾乎是日本的縮影。曾經在東京的台場,遠遠看到橫濱的摩天輪,在夜空中閃耀,雖然距離不近,但是仍閃耀著光芒與美麗,顯然橫濱也是一個值得到訪的城市。

City Mug-Atlanta

Atlanta,亞特蘭大,美國Georgia州的首府,在美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不過這個城市對我來說蠻陌生的,一直到舉辦過 1996年百年奧運(第26屆)才比較熟悉。除此之外,CNN跟Coke Cola的總部也設在這個地方,也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出生地。至於關於Georgia州最有趣的應該是底下這一個,我想大家都應該聽過”Tie a Yellow Ribbon on The Old Oak Tree”,歌詞中的男主角在被關了幾年後要回家,擔心家中的老婆不能接納他,所以寫了封信告訴他老婆,請她透過黃絲帶的方式,告訴路過的他,是否家人都還歡迎他。當然囉,這個故事是喜劇結局,在家鄉沿路的老橡樹上都繫滿了黃絲帶,全部的人都衷心的期待他的回家。這對主角的家就是在Georgia州喔!

這個杯子,是最近不斷的強調自己是張太太的Eva,剛結婚的先生Pike在出差的時候帶回來的,也好幾年了。

新埔-柿餅、粄條、褒忠亭

新埔,傳統的農業村莊,整個鎮裡面有七成的土地在種植農作物。講到新埔,除了有名的義民廟外,我想應該就是好吃的粄條了吧!來到新竹之前,完全不知到為什麼有人喜歡吃爛爛,沒啥味道的粄條,到了新竹才知道,不喜歡吃,是因為以前沒吃過好吃的粄條,而其中新埔粄條更是一絕。

一大早,開著車四處繞一下,空氣比平常清新,也更涼爽。沒什麼車,倒是有許多清晨路跑跟騎車運動的人,短暫的在美麗的稻田,及鳳山溪畔停留之後,開到了枋寮國小,學校圍牆上有小朋友的畫作,可能是已經很久了,有些圖樣已經斑駁,看起來,雖然新埔離科學園區不是很遠,不過花在學校上的經費,是比鄰近的新竹跟竹北差了一大段。星期六的的清晨,操場上沒有小朋友遊戲的喧鬧,只有幾個來運動的人,整個環境的靜謐讓人有點不習慣,似乎少了小朋友的小學,總是不像個學校。國小的操場總是這麼可愛,小小一圈,在這裡跑步應該會很有成就感,圈數可以很多。整個校園不大,只有一棟兩層樓的建築,可能因為整個新埔不過三萬多人,年輕人都外移了,所以班次也很精簡。不過校園裡的綠化做得很好,到處可見綠色植物點綴,花木扶疏。

校園的公佈欄上,寫滿了標語,各年級有各年級應該注意與遵守的事情,這個星期的中心德目是寬恕,不過怎麼裡面寫的訓練規條跟寬恕都沒關係阿?不過看到這個真的很有感覺,每個人的小時候都經歷過這些。

不過看到下面這個部分,忽然覺得三條線,在校園裡面搞老師我愛您…怎麼感覺是老師自己主導整個案子,要求每個小朋友得設計「愛老師卡」,然後老師自己就覺得很爽,所有的學生都這麼愛自己…這一切只是我想太多啦!現在的老師跟以前不一樣了,而且當老師真的很辛苦,特別是小學老師,面對一群無法控制的小蘿蔔頭,沒有耐心跟愛心是做不來這份工作的。

鳳山溪流經新埔,對新埔的農人而言,鳳山溪應是重要的灌溉水源。站在河岸上風總是特別大,秋天傍晚趁著陽光美好,眺望遠方的山、雲、河,還有溪中的捕魚人,其實溪水看起來不深,真不知道有什麼可以補的。放眼所及沒有高樓,倒是有綿延不斷的高壓電塔,在藍天白雲,潺潺水流,及天邊泛黃的夕陽間,反而別有樂趣。

最後要介紹有名的義民廟,義民廟又稱褒忠亭,算是客家人的精神中心,所以有客家人的地方幾乎都有義民廟,不過當然新埔這一個是最有名的。清晨的義民廟,有聚集來運動的老人家,也有一早來拜拜的虔誠香客,還有騎自行車騎累了把義民廟當休息站的騎士,天還未完全亮,但這裡的活動早已開始。傍晚的義民廟,夕陽照在門口兩隻石獅子上,映照著褒忠亭的牌坊非常美麗,當然人更多更熱鬧了。

(底下這張義民廟的照片是清晨照的,燈光整夜打在褒忠亭上,特別漂亮;而最上面的義民廟照片是傍晚照的,那天廟廣場有活動,非常熱鬧。)

關於義民廟,我想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來過,不過可能大部分的人也不知道它的歷史沿革,從新埔鎮公所的網站上找到以下這些說明,有興趣就參考一下吧。

—————————————————————————————————————————————–

義民廟的創建跟台灣歷史上兩次重大叛亂事件有關,一是清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事件,二是清同治元年戴萬生(潮春)事件。
林爽文祖籍福建漳州,清乾隆中期移墾彰化大里杙(今台中縣大里鄉),乾隆五十一年(1786)11月,林爽文宣佈反清,因南部有天地會的莊大田,北部有王作的配合,聲勢浩大,淡水廳同知程峻被困自殺,竹塹巡檢張芝馨戰死,短短一個多月,全台三分之二地區淪入其手中,清廷極為震驚,先後派遣著名戰將來台,但仍無法敉平。
王作佔領新竹之後,被林爽文封為征北大元帥,坐鎮竹塹城,竹塹城居民苦不堪言。竹北的六家庄及新埔因物產豐富,也成為叛軍覬覦的目標,於是竹塹城及六家、新埔地區居民紛紛籌組義勇軍對抗,其中新埔六家地區的客家人和平埔族,共同組成了一支壹千三百多人的「義民軍」,協助朝廷對抗王作,義民軍先攻克金山面,再陸續收復竹塹地區。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率領大軍渡台圍剿林爽文,義民軍也南下協助,至五十三年春,林爽文被捕,亂事始完全平定。
義民軍在對抗王作叛軍過程中犧牲慘重,事後新埔地區望族僱用牛車沿戰場路線將曝屍荒野的義民軍屍骨收集了將近三百具,擬運回大湖口地區安葬,但據傳牛車越過犁頭山後牛即不肯再走,眾人乃擲茭卜得義軍同意後安葬於今枋寮山坡,即今之廟後方之「義民總塚」,並在墓前建廟,乾隆55年(1790)落成,稱義民廟。後因地方官府將義民軍保衛鄉土義無反顧之事蹟上奏朝廷,乾隆皇帝於是頒聖旨『褒忠』,表揚義勇軍忠義精神,故又稱褒忠亭。
同治元年(1862),漳州籍戴萬生同樣又在彰化宣佈反清,新埔地區客家人再度組成義民軍,協助官府平亂,此次戰役犧牲之義軍較少,運回之遺骸約六、七十具,安葬於總塚東側,稱為「義民附塚」。
義民廟建廟之後,信徒陸續捐贈水田給廟方,稱「義民田」, 故迄今義民廟仍為全省擁有最多不動產的寺廟。光緒21年(1895),日軍攻台,義民廟毀於戰火,直到1904年才又重建完成。不過今日所見外貌,是1971年再度重修完成的。

每年農曆七月十八至二十日是義民廟舉辦中元祭典的日子,祭典由桃竹地區十五聯庄信徒輪流舉辦,因十五年才輪值一次,每個祭典區莫不使出渾身解數,把祭典活動辦得沸沸揚揚、熱鬧滾滾,成為台灣三大著名廟會活動之一。祭典活動除了以全省最大規模的「豬羊大賽」著稱之外,還有免費供應信徒「食糖粥」,以及特殊的「奉飯」儀式,都是有別於其它寺廟。
此外,義民廟並在竹北市創辦一所「義民中學」,有高中、高職及國中部,造就了無數地方人才。
—————————————————————————————————————————————–

City Mug-Kanazawa

Kanazawa,金沢(金澤)市,位於日本中部的石川縣,是一個已經有四百年歷史的古城,曾經繁華一時,是當時的第四大城。不管是緬懷歷史或是跟其他日本城市一樣,春天的櫻花、夏天的蟬聲、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雪景,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總是能吸引最多的遊客。

當然Kanazawa最有的名,就是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兼六園位於金澤市中心,面積約爲10萬5000平方公尺,與茨城縣水戶市的偕樂園和岡山縣岡山市的後樂園齊名,並稱日本三大名園;兼六園於1676年開始建造,花了170多年才完工,是一座迴遊林泉式庭園。所謂兼「六」園,係出自宋朝詩人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分別是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及眺望,是好的園林的六種特質。

記得造訪兼六園時候,時值五月,本是日本天氣最舒服的時候,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夥人只能撐著傘,享受在美麗庭園中雨中散步的詩情畫意。不過雖然下雨,整個庭園的設計,還是讓人印象深刻。當然來到這一個小而美的城市,找一家日式食堂,享受拉麵並品嚐啤酒,也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經驗。

兼六園根本已經搶了Kanazawa的風采,整個杯子的圖樣,就是兼六園的庭園風光。

City Mug-Houston

Houston,美國東南部的最大城市,也是石油工業中心。當然航太工業也是這裡超級有名的,美國太空總署在這裡就設有研發中心,當年載著太空人上月球的阿波羅號跟後來的Columbia太空梭都是在這裡發射升空的。

Texas到處都是沙漠,也練就了這裡的人充滿了西部牛仔的強悍個性,因為沙漠裡難免遇到嚮馬,所以在這裡的人會比較恰;Houston也是美國民族大熔爐的最佳寫照,不同於其他美國大城市以白人為主的組合,在這裡西班牙裔的人最多,因為離墨西哥太近了,那裡的人比較容易翻牆過來的關係吧。此外Texas在Mexico Gulf旁,所以跟台灣一樣,在夏秋之交很常有颶風來訪,所以我想這裡的人應該很容易跟台灣人交朋友,因為可以交換防颱心得…(也就是因為這樣,最近每每有颶風產生,一堆鑽油平台停工時候,就會造成油價的大幅波動。)

這個杯子的由來蠻有趣,忽然有一天Claudia跟我說有Houston的客人趁著國慶放假要回台灣,其實這個客人我也認識,所以就順道請Claudia請客人幫忙帶這個杯子過來,所以有這個杯子還真的是要感謝Claudia跟Kenneth(雖然他可能不會知道這個杯子最後落在我手上成為我的收藏)。因為這個Houston杯子是在國慶時候搭著飛機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才來到台灣,所以就稱他為Double Tenth Mug吧。

杯子上註明Houston是Magnolia city木蘭花城市,想必木蘭是市花吧。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