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南寮漁港的美麗與哀愁-啞巴母親

4ac5ca1b4476f 新竹-南寮漁港的美麗與哀愁-啞巴母親

 

「水來了!水來了!」又夢見自己邊跑邊喊,直到漁港腹地最寬廣的區塊中央,我停止了喊叫,深深感覺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及強烈的心跳,四周的空氣異常寧謐,漆黑的漁港早在我的警告聲之前就已刻意的裝從容,我顯得無趣而有些徬徨,儘管身後的確跟著一輛關閉所有發光體試圖假裝不是警車的警車從南寮街轉進漁港,卻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像個被冤枉的孩子,轉頭欲走,身後直挺挺的站著一個陌生人,帶著一抹微笑直視著我。突然,有人笑了,在這偌大漆黑而噤若寒蟬的港邊, 一兩 聲笑聲顯得特別突兀,令我有些不安,像闖了大禍似的急忙跑回家中躲藏,沒有等待大人誇獎的喜悅,只有滿心狐疑,心想:「今晚沒有走私嗎?還是我的暗號做錯了?」想到漁港探個究竟,還沒走到港邊,遇到站在巷口的阿嬤,阿嬤說:「憨孫仔,剛才站在你身後的就是賊頭,妳還喊水來了!」這下,剛才的疑惑,都得到完整的解答了。

 

 

約莫二十年了,這樣的窘態仍不時會出現在我的夢裡,一段最苦澀的記憶與年代,隨著時間的稀釋,漸漸的被允許可以談論,也漸漸的願意去談論.

不知道從何時起,南寮漁港的夜晚是沒有路燈的。夜黑了,不是就該點燈嗎?不能點?不該點?不可以點?在那似懂非懂的青少年時期,除了讀書,大人並不認為我們該懂得書以外的事情,尤其是鄉下人,拼命掙錢給孩子讀書就對了。燈不能點,就是因為要給孩子們跟別人可以比較的生活與環境;燈不該點,就是因為不能被看到自己臉上的矛盾與恐懼。我們怎麼會不懂,每每港邊的燈又暗了,心就會不自主的跟著夜一起沉默,大人的苦與悶遠遠勝過於我所背負的升學壓力,我之所以可以挑燈夜讀,是父親在黑夜裡摸黑冒險所掙來的。

我懂得父親的矛盾與徬徨,他從不和我們談論他的工作,也沒要我們幫忙,但我能從大人談話的片段中拼拼湊湊,知道他們的無奈,了解他們的恐懼,也能體會他們的壓力。尤其是當村子裡有船隻被查獲時,那種風聲鶴唳,足以叫人屏氣到無法呼吸,也往往足以叫人一夜白頭。想到對岸已經訂了貨,動輒上百萬上千萬,這頭買家又催著要貨,並已拿了人家訂金,卻遲遲沒有時機可以動作。其次,一倉庫的香菇、瓜子放久了可是會變質的,這怎叫人不著急呢?最叫人生氣的是,賊頭們要吃又要捉,那股仗勢的嘴臉極令人恨得牙癢癢的,以致於警察在我們南寮人的心中是完全沒有地位的,是被看不起的。記得有一次,一切都佈署好了,這頭的警察收了錢,卻叫那頭的警查捉緝,氣得奶奶告誡我們,長大要是嫁警察,要打斷我們的腿。

整個南寮漁港所造就出的生態在無聲無息中,冥冥的變化著。搬運工也從一艘船五百漲為一仟,再到三仟,一個晚上若能搬個兩艘,就賺進六仟元。開貨車的是算趟的,一趟由三仟漲到五仟不等,整個依附南寮漁港吃飯的人越來越多,相對的,風險也越來越大。當走私到達全盛時期,電視新聞不時可看到南寮走私的消息,「走私天堂」是我有記憶以來所看到最瘋狂的南寮漁港,父親在這段期間,也是我記憶中最瘦、最不快樂的。

當郝柏村當行政院長,大力掃蕩南寮漁港的走私,將原本戌守的警備全部換成他認為忠貞的憲兵,的確,憲兵不再是金錢可以收買的了,走私在一夕之間被強迫成為過去式,一艘艘船隻被充公,一個個漁民官司纏身,我的父親用他的自由,換取了我們一家溫飽,我們沒有反駁司法,也沒責怪命運,反而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長期存在心中的自相矛盾,是非取捨,彷彿得到了平衡點。

南寮漁港在四0年代取代了竹塹港,又在八0年代被新竹漁港所取代。它在南寮人一擔土五毛錢的赤腳歲月裡被徒手挖掘而成,它養活了南寮漁港數百個家庭,數千個人,一直是靜靜的、默默的。它是南寮人共同的啞巴母親。一切就結束在走私完全被殲滅的同時,所有船隻全數移往新啟用的新竹漁港,啞巴母親被打入冷宮,所有的人也不再談論那段身心扭曲的走私歲月。直到九0年代初期,社造力量的大聲疾呼,再次喚醒居民內心深處對母親的那份不捨,終究改變南寮漁港可能被填平的命運。啞巴母親之於南寮有太多的情感與恩惠,今天,它再次粉墨登場,只希望它能在夕陽的映染下,再給予南寮人及是外來的遊客一份最單純的美及溫暖,至於那段滄桑的歲月,就留在南寮人的心中吧!

 

—————————————————————————————————————————————

 

來了新竹這麼多年,南寮漁港在我的印象中,只是新竹的外港,最佳的魚市場,要吃新鮮的魚貨,來南寮準沒錯。近幾年為了要推廣新竹的觀光,新竹市政府大力打造新竹海岸線 十七公里 海岸,主要結合了觀光休閒與自然生態,讓新竹人及來自外地的觀光客,感受新竹除了科技城之外的新風貌。南寮漁港已經蛻變成休閒碼頭,不管是騎鐵馬、放風箏、看海看夕陽,週末的下午,這裡的變成親子同樂的遊樂場,孩童的嬉鬧聲伴著攤販的叫賣,著實熱鬧。

台灣四面環海,本來海岸線就特別長,難免走私偷渡,也沒有特別注意過是不是南寮發生的比較多,只是這些都是新聞中發生的事,南寮仍然是南寮,新竹人最愛的漁港。

PS1:感謝彭老師花了不少時間寫這篇文章,讓我瞭解了這一段屬於南寮的歷史,特別這是一段幾乎屬於禁忌的過往。跟彭老師當了這麼久的鄰居,只知道她熱心公益,不只我們大樓,也對於自己的家鄉南寮投注了不少心力,彭老師說,她可是「里寶」,因為從南寮社區發展做起,希望能夠盡自己全力讓家鄉可以更好,當然南寮的社造只是開始,彭老師還花了許多時間,參與台灣其他地區的社區營造發展,我想從根做起,透過田野調查瞭解每個地區的基本與內在,進而找到更新與保存的平衡點。教育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一直很佩服現在當老師的人,在學校、社會、家長、同學的夾縫中,奉獻所學,但在學校之外,將自己的力量投注於家鄉的改造,更是飲水思源。

PS2:以下是彭老師的分享空間-Chin的悄悄話盒子,裡面記載了彭老師及她進行社區營造的種種。//chin-peng.spaces.live. com/

City Mug-Finland

Suomi,芬蘭語的「芬蘭」。說到芬蘭,大家都不陌生,北歐五國之一。地理上,芬蘭有無數的島嶼與湖泊,所以有人稱千湖國。除此之外,整個國家有接近七成的林地覆蓋,所以早期的芬蘭,木材跟礦業是經濟的重要命脈。這個國家有北極圈經過,有四分之一的領地在北極圈內,所以夏天永晝,冬天永夜是這裡的特色,而也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與嚴峻的氣候,也讓芬蘭人的文化具有獨特的北歐性格,雖然內斂,但是充滿自信。

講到芬蘭,可能讓大家印象更深的就是Nokia囉,全世界的手機,每三支就有一支是Nokia,講究簡易的使用介面,功能至上,至於造型則稍嫌不足。不過還是第一品牌。(不過在用過SE的手機後,我開始覺得Nokia的手機實在太普通…不是SE的功能強,不是SE的比較耐用,而是SE的比較好看…)

當然芬蘭也是聖誕老公公的故鄉,聖誕老公公跟他的馴鹿一起住在拉布蘭省的耳朵山上,因為是耳朵山,所以聖誕老公公的耳朵也特別靈敏,可以聽到所有小朋友的心聲,也難怪小朋友總是在耶誕夜在床頭或壁爐旁掛上長筒襪,期待聖誕老公公會在半夜,從煙囪爬下來把期待的禮物送過來。

其實這個杯子不是Starbucks買的,不過杯子上的國旗與國徽真的蠻漂亮的,Bruce說他老婆也有收集杯子,所以他們這次去北歐買了一堆,也因為這樣,所以買的都是小的杯子,不過真的是很漂亮阿。

London-Tower Bridge isn’t falling down.(倫敦塔橋)

倫敦塔橋垮下來,垮下來,垮下來;倫敦塔橋垮下來,垮下來,垮下來…所有的人小時候都聽過也唱過這首童謠,所以初到倫敦時,除了女王的家白金漢宮外,最想去的就是塔橋了。
塔橋於1894年完工落成,共花了八年建造。橋身及橋塔的鋼鐵骨架外用花岡岩及波特蘭石來保護並增加美觀,所以這座橋看起來不像一座橋,反而像是一座藝術品。這座橋其實不長,才244公尺,塔橋也才65公尺。

倫敦的天總是陰,小時候只知道這個城市叫做霧都,也不知道是真的天氣不好,還是污染太嚴重,反正陰陰的天氣是這裡的特色。五月份到倫敦,天氣乍暖還晴,前一天的豔陽高照,第二天馬上就變臉色,不過早晚的溫差還是很大,所以要出門逛倫敦,其實有點麻煩,因為總要多到一件衣服。

沿著泰晤士河,從倫敦塔往塔橋邁進,河面不寬但隨時有船在航行。當然遊客超多,而且各色人都有,大家都來逛倫敦。塔橋其實並不是很長很寬,只是因為它的造型共有兩座橋塔,所以在與其他泰晤士河上的橋不一樣,所以也特別受觀光客的喜愛。更特別的是這座橋為了配合航行於泰晤士河的船隻,是一座可以配合船隻而升降橋面的橋,當然橋面升起,讓船隻通過的情形是更多人喜愛看的。每一年塔橋的橋面大概上升500次左右,所以我算幸運,才待了不到十分鐘,就看到橋面上升的情形。

走過塔橋,來到另一個區域,不再是有文化氣息的古堡,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叛逆風格的倉庫及改裝後的另類boutique,嘻皮風在這裡到處可見。

PS:塔橋位於倫敦塔旁,倫敦塔是以前國王的居所,也曾經是監獄跟刑場,所以關於這個地方的傳說非常多,特別是鬼故事。這裡目前陳列了皇室王冠與軍械,相當有可看性,1988年被列如世界文化遺產。

San Francisco-Golden Gate Bridge鎮守灣區

從第一次踏上舊金山,一直到現在,不管去玩去旅行,舊金山都因為風景優美,具有當地特色而成一再到訪的地方。不過這其中,還是最愛舊金山的地標Golden Gate Bridge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是1937年完成,全長2737公尺,橋塔為227公尺,橋面距離海面67公尺。美國國道101號經過,雙向共六個車道。金門大橋屬於懸索橋,使用了約十三萬公里的金屬纜,可以繞地球好幾圈。金門大橋最著名的是它的顏色國際橘。據說這座橋在規劃之初,受到所有人的反對,因為當時在美麗的金門海峽上巨石海浪大霧強風,要興建一座這麼長的橋的難度非常高,加上這座橋的造型太過新穎,對當時的人來說是無法與美麗海峽匹配,所以也是花了許多時間的溝通與說服才成案。當然這座橋在開通之後因為特殊的結構與具有特色的外觀,特別是橘紅色的外觀,在金門海峽上配合藍天綠浪,甚至在灣區大霧瀰漫時,也可以隱約看到,所以許多國際大師都認為這座橋是美的傑作。

其實就因為灣區的天氣多變,所以每一次看到的金門大橋身形莫幻,不管是耀眼陽光配合海天大海,不管是雲霧飄渺,金門大橋總有她的獨特風情。

第一次去舊金山時,想說就開車去金門大橋吧!路非常好找,不過因為對當地路不熟,所以直到過了橋,才找地可以觀賞橋景的觀景台,當然離橋有一點點距離,只是依然能夠看到橋的壯觀,不過有點背光所以沒辦法看到美麗的橘紅色。順著步道往橋上走,海風也越來越大,本來舊金山臨海風就大,但金門大橋緊鄰大平洋,所以海風更是強勁,即使是八月盛夏,海風仍是吹得人頭髮散亂,也覺得寒意湧上,不過橋上的人很多,大家都想站在橋上享受被海風吹拂並遠眺太平洋跟舊金山市區的美景。走到橋塔旁,赫然發現,這個支柱也太粗了,也難怪,這可是要支撐整做橋的重心呢,不過這也讓人感受到七十年前造橋人的能力與決心。回程要回舊金山市區的時候,橋上這個方向是要收費的,聽說之前建造這座橋所花的錢,就是用這個過橋費慢慢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所償還的。

後來在去舊金山,因為呆的時間不多,所以大部分都是在市區裡面遊覽,不過在市區的許多景點中,還是可以看到美麗的金門大橋座落在灣前,永遠用美麗的身影守著舊金山。記得在Pier 39的時候,其實沒有特別想到這裡也是觀賞金門大橋的好景點,不過一邊看著那群趁著陽光燦爛躺在浮木上曬太陽的海狗時,赫然發現金門大橋就在遠遠的昨前方,因為陽光美麗,所以藍天海洋,趁著美麗橘紅色的橋面,實在漂亮。不過灣區實在是氣候多變阿,碼頭區仍然是陽光照耀,不過遠遠的海口已經雲霧飄渺,金門大橋已經羞怯的躲進霧中只露出橋墩,不過景色依舊美麗。

—————————————————————————————————————————————–

大家都愛金門大橋,所以網路上還有人特別把適合拍金門大橋的地點做了個整理,可以參考一下。可惜沒有把交通方式放上去,不過還是個很有用的資訊。

大橋南面參觀點 

*即金門大橋位於舊金山這一端,是所有到金門大橋的人都一定會到的地方。
*這裡位置和橋面差不多高,拍到的角度是大橋縱面南向北的畫面,可以看到橋柱和橋上的車陣。
* 這裡拍不到橋的橫側面,有些地方連水都拍不到 :( 若遇到夏天起霧,可能什麼都看不到喔…
*拍照最佳時間是晴天上午7:00-10:00,下午3:00以後到黃昏。
*最理想位置在大橋南側停車場往大橋方向走,快到金門大橋行人步道時,不要上橋,往前有一段泥土路之處,正在橋的右下方,這裡可以拍到大畫面的橋身橋柱及水面。
*無法拍夜景

Fort Point 

*位置在大橋南面參觀點的正下方右側,這兒保留了當年鎮守大橋的堡壘,裡面還有古老的大砲和穿著一次大戰軍裝的士兵和遊客解說介紹。這裡的地點低,可以拍到大橋全景,及高聳壯觀的橋柱,甚至可以拍到船通過橋下的景象。
*退到Fort Point停車場前方的路口,可以拍到橋、Fort Point對岸和海面,遇到漲潮和北風時,更能拍到浪打堤岸的畫面。
*拍照最佳時間是上午10點以前。

大橋北面參觀點 

*此處是遊覽車與開車過橋旅客停車拍照與欣賞的地方,這裡視野好,可以看到大橋側面,且可欣賞舊金山市區全景,尤其是舊金山東北角的海灣大橋(Bay Bridge)及美麗的舊金山海灣。
*這裡背對太陽的時間多,拍不出紅色的亮麗橋景
*此處地勢高、視界好,早上的光線好。下午太陽到了大橋西邊後,要拍照就困難了。
*這裡是拍夜景的最佳地點,尤其是拍橋面上的車水馬龍,天剛轉暗時,正是北向交通最繁忙的時候,在參觀點的最右側,小心的爬上矮石牆,可以拍到最棒的光環車陣圖。

Marin County西側山上 

*從這裡可以高角度俯視金門大橋,還可以從橋的纜索間拍到後方的舊金山市區,著名的TransAmerica Pyramid等高樓盡收眼底。
*開車往北過橋後第一個出口下交流道,停車後走3-5 分鐘到山頭。

大橋工作站旁堡壘 

*位置在參觀點的另一邊
*在參觀點停車場後,穿過大橋引道往西走,約兩分鐘車程,右手邊有一排老軍營式建築,軍營左方有一個泥土停車場,在此可看到金門灣口風景。
*往前走幾步的樹林前,橋、水、山、車盡收眼底。
*下午太陽偏西後,光線與角度最好。

Lincoln Park林肯公園 

*位於舊金山西北角
*可以拍到大橋橫跨兩座山頭及金門灣口的海天景色

其他 

在舊金山的Fort Mason海邊、漁人碼頭、東灣柏克萊的碼頭、或東灣的山頭,都可以拍到金門橋口和金門大橋的遠景。而搭直昇機、坐遊船則可拍到完全不同角度的大橋。

City Mug-Shenzhen(China)


Shenzeng,深圳。中國大陸的南方大城。由於近年來發展迅速,也是許多台灣廠商興建大陸廠區的所在,所以對於台灣人而言非常熟悉一點都不陌生。深圳的發展,是起源於在80年代成為經濟特區後,商業規模不斷的擴大,現在深圳已經是千萬人口級的世界大城,在經濟能力上,也是大陸數一數二。

杯子上的圖案是羅湖口岸,對於經常經由香港前往深圳的人羅湖口岸是必經要地,從香港前往,要搭乘港鐵東鐵線,到達羅湖火車站後,就可以經由這個口岸入境大陸深圳。目前這個口岸是大陸陸路最大的邊境口岸,而在香港回歸之後,這個口岸來往的人潮,也變成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口岸。

前兩個星期,Joe要去深圳出差時候,我託她買杯子,沒想到她帶回來的是隨手杯,所以當她有客人要去深圳時特別請客人幫忙,她的客人帶了Mug回來,就成了我的收藏。

嚇破膽之有拜有保佑

這不是恐怖片啦!只是最近的膽囊發炎,又讓我想起數年前的嚇破膽事件…

記得那時候,也是因為膽囊發炎,住了十天的院,在這期間聽醫生說明了膽囊發炎的兩種可能的原因,其一是膽結石,不過我沒有;其二是原因不明,我就是屬於這不到百分之五的不明原因。想來想去實在想不出個所以然,同事們得到一個結論…我被「他」沖到了…當然這只是開玩笑的,只是時間也真的挺巧合,住院的時間離他離開的時間不過幾天而已。

我認識他一共十個月,每次見到他都是帶著手銬腳鐐,以重刑犯的身分出現,跟他之間幾乎沒有對談,除了每個庭訊結束,我會帶著筆錄過去請他確認內容並蓋手印,每次開庭我都要負責接待他白髮蒼蒼的老父親,每次,他老人家總是淚眼婆娑,訴說著他乖巧的小孩不可能做出這種天理不容的事情。聽看守所管理員說,他父親除了開庭必到之外,每個星期固定的會面時間,也一定會出現,我想對於他老人家來說,他一定想用自己去換取小孩子的自由。當然事情不是沒有那麼簡單,這是一個轟動國內的刑事案件,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答案,不容許姑息,當然也不能誤殺。

死刑…這是判決結果,雖然他掙扎的上訴,不過仍能不敵法官的堅定意志。

那天是八月十三日,一早拿到上級單位的函文,就是今天了。一行人心情沈重開車前往看守所在,今天有兩次跟他碰面的機會,因為我會怕,所以我跟學長協調,我負責執行筆錄。(學長負責的是他離開後的部分。)晚上,整個看守所人人面色凝重,這是件大事情,全所的人總動員。趁著開庭前,我睡了一下,不過睡不著,因為一直在想等下會發生的事情。

在執行庭開完之後,跟以往一樣,我拿著筆錄讓他簽名,他已經完全呆住,對於我們準備的滷味小菜完全沒有辦法入口,只嚐了一口高樑。憲兵上來,幫他戴上頭套,雙手反綁,醫官拿著麻藥準備注射,全部人戰戰兢兢,我想心裡也有些許恐懼。把他架上車時,他使盡全力的說了一句「碰我的,我做鬼也會來找你…」我可以想像架著他的憲兵兄弟們心中的恐懼。

執行的地方很偏僻,是以前的廢棄機場,找了一處土堆,兩台車的車燈打亮全場,仲夏的八月卻是冷冽異常。2:48第一槍響起,我不敢看,不過傳來一陣烤肉的味道,過了四分鐘,第二槍又響起,心中又震了一下。我想應該結束了吧,醫官走過去,以手接近他的頸動脈,想確認他的狀況,不過顯然他的意志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他震了一下,嚇壞了醫官,也讓旁觀的我們看傻。3:12開了第三槍,終於我們的任務結束了。我不敢看,我也不想看,全場安靜的異常,沒有人說話,只是默默的處理接下來的事情。

回到辦公室,大家都累了。天亮之後,學長撥了通電話給他父親,說他走了,請他來處理。本來電話應該是我要打的,但是我做不到。回到台北,迅速的洗了個澡,喝了點高樑,補個眠,希望睡醒後,一切都只是作夢。

數年後在電視中,忽然又看到那個白髮蒼蒼的老先生,捧著他的照片,前往各單位進行陳情,因為老父親依舊相信他是被冤枉的。

PS:報導中,我看到牆上貼著一份仇人名單,裡面每一個名字都是當時的同事,老父親把這些人視為仇人,想為他報仇。我平常可能對他跟老父親還不錯,所以名單中沒有我… 

Sydney-登Harbour Bridge讚歎雪梨

Sydney、悉尼、雪梨,南太平洋上的美麗港灣,也是澳洲大陸的大城市。(不過雪梨不是澳洲的首都喔!)一般人想到雪梨,一定會想到貝殼造型美麗的歌劇院,不過在去雪梨的旅程上,歌劇院只是配角,而主角是港灣大橋。

也不知道當時是看到什麼新聞,在決定去雪梨時,就決定要去港灣大橋爬一下,體驗一下這個全澳洲人都愛的行程。所以在行前會議上,就跟旅行社溝通我們要脫團一段時間,通常要脫團,對旅行社來說,真是頭痛人物,不過當我們說脫團的目的是為了去爬港灣大橋,似乎成為一個很好的理由,而導遊也幫我們找到一個最適合的時段,方便車子可以帶我們帶爬橋的辦公室附近,也方便我們回來時與大家集合。當時是跟同事何老師一起去的,而訂票這種繁瑣的工作,當然就是由他這個年輕人透過網路來處理,老實說,票還真的是不便宜,花了我們一人170澳幣,相當於台幣4000元,只是想到機會難得阿,就忍痛刷下去囉。

爬橋的行程,是安排在參觀完歌劇願之後,而從歌劇院遠遠就看到這個橋屹立在灣邊,而橋上有小小的人影,正在努力的往橋中間邁進,當時實在是很期待。當進入爬橋活動的辦公室,空間不大,但是看的出來是個很成功的公司,有來自各地的遊客要來爬橋。爬橋的活動大概每半個小時一個梯次,一個梯次大概八到十人不等,有一個嚮導。在 簽署了切結書後,發放所有的工具,包含了禦寒的衣物與扣環,當然也由他們的專業人員說明整各行程與如何使用所發放的工具。禦寒衣物是鐵灰色的上衣和長褲,非常保暖,而聽說這是因為這種顏色比較不會影響橋上車輛的視線。而每個人的腰間都繫著安全扣環和防雨設備,整裝完畢之後,遊客就在導遊的帶領下,依序從鐵橋下面的狹小通道,走到港灣大橋瞭望塔附近,接下來才開始從東面的拱形結構爬上去,在前往大橋主結構的路上,真是興奮阿。

我們這一團只有六個人,其中包含對父女,他們來爬是因為沒有爬過這做橋的雪梨小孩不算長大,所以爸爸帶著女兒來爬橋,也宣告小女兒是小大人了。在爬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將腰間的安全扣環、緊緊地扣在橋上的鋼索,這種安全扣環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十分容易使用並不會影響在橋上的移動,而透過耳機,可以清楚的聽到導遊的介紹,往南看是哪一區,往北又是哪一區,當然還有不用介紹大家都認識的歌劇院。

六月的雪梨,正值冬天,雖不置於需要穿大衣但也是有點冷。站在橋上雖然陽光很耀眼,不過風很大,很冷,並竟這裡是海口,冬天的海風是很冷冽的。不過雖然冷,但是雪梨港真的是美麗。當然這麼美麗的地方,不拍個照怎麼行了,這個貼心的主辦單位也想到了,導遊小姐除了有介紹景點的功能之外,還是一個活動相機喔,她的任務就是要幫大家照相啦,因為所有人的相機都被要求不准帶上橋,理由是安全考量,頓時發現我們又上當了…

整個行程號稱三個小時,不過這包括了前置說明作業跟真正的爬橋活動,真正爬橋大概只有一個半小時。不過當我們站在橋上,真的是漂亮阿,所以雖然時間短但很值得。我們花的門票錢中,包含了一張團體照跟證書,讓我們炫耀用的。當然一張照片怎麼夠,我們又花了將近台幣一千買了四張照片。

很順利的也很滿足的回到車上跟大家集合,這時所有人正在岩石區逛街。中間我們所犧牲的行程,是魚市場,大家都說海鮮很好吃,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到底南半球的魚蝦有沒有比較大隻,不過爬橋的體驗,的確是很棒的回憶。

PS:雪梨港灣大橋於1932年完工,至今已有超過70年歷史,當地人戲稱為「大衣架」。這座橋全長有502.9公尺,寬48.8公尺,有8個車道、2條鐵軌、1條自行車道及1條人行道,所以不管是開車、搭巴士、坐火車或是步行越過大橋,都可以感受。每年的新年煙火秀,雪梨的部分幾乎都是在這裡釋放,璀璨炫麗的煙火,是每年全澳洲民眾所期待的代表性跨年節目。

橫山-老火車遊內灣

橫山,很多人乍聽之下可能不知道這是哪吧?橫山是新竹的一個靠山的鄉鎮,之所以叫做橫山,主要是來自於竹東平原邊的大背山,從芎林看過來像屏風一樣橫在那裡。不過橫山之所以變有名,主是是因為幾年前開始流行的搭火車去旅行的風潮,內灣線帶從各帶來來了人潮,也讓原來平靜的小鄉村內灣,頓時間成為觀光勝地。(內灣線與平溪線、集集線為現在仍在行駛的三條火車支線。)

內灣線,從新竹市到內灣,全長27.9公里(目前配合六家線施工,所以僅於竹東-內灣間行駛。)當然最有名的是終點站內灣。逛逛這個小村落,腳程快的可能只要半個小時,其中內灣吊橋與內灣戲院絕對是最重要的景點。

內灣吊橋,全長147公尺,跨越油羅溪上方,現在已經只供行人通行,不過開車的,旁邊有新建的內灣大橋可以通行。

內灣戲院,完成於41年,是一棟二層樓式的日式木造建築,在當時內灣以採礦木材興起,內灣戲院的開幕,提供了這個小聚落的人不一樣的休閒,也讓內灣更熱鬧。當然現在這個戲院早已經修業,而且已經被有生意頭腦的商家收購,用作於餐廳,姑且不論東西好不好吃,但在這樣有古意的餐廳內用餐,鐵定感受不同。當然這種古色古香的建築,有名的電影是不會錯過的,多桑跟春秋茶室都在這裡取鏡。

其實內灣真的不大,不過來這裡一定要嚐嚐這裡有名的野薑花粽,用野薑花葉所包的粽子,有淡淡的花香,口感跟平常吃的粽子不太一樣。其實一走進內灣,很多人應該會注意到,小時候看的漫畫大嬸婆似乎常常出現在內灣的裝飾中。其實大嬸婆的作者劉興欽是內灣出身,所以當年以回饋鄉里的感恩心情,大嬸婆成了內灣的代言人,也讓新人類認識了這個上一代人的漫畫人物。

秋天的清晨,微微的風吹的人好舒適,街上沒有太多人遊客,只有起早運動內灣的老人家與鐵馬族,在寧靜中感受的魅力。不過內灣真的太小了,一早沒有什麼商家開門,其實呆不了多久,所以就繼續往內灣線的另一個車站前進。

合興,內灣線上的另一個站,這個站體全線最古老,已經五十幾年的歷史。而合興也是全台灣最後一個折返式的車場。

合興站裡面放了一張追火車的故事,故事敘述幾十年前,還是高中生的男主角,為了怕趕不上火車參加考試而被留級,而失去與女主角好不容易開始的青澀愛苗,所以卯起來追著火車跑了兩公里多,當然火車追到了,也追到了女主角。而這位男主角在功成名就之後,不捨合興車站荒廢,認養了這個車站,也算是感恩吧。

不知道是因為這個車站的建築古老,還是這裡擺放的火車懷舊,許多小巴停車讓遊客休息。(不過我懷疑在這裡停車的原因是因為這裡有還算乾淨的公共廁所。)而許多的鐵馬族也很聰明,索性把車放在這裡,然後從合興騎到內灣,距離剛剛好,也省得到了內灣裡面飽受塞車及找停車位的麻煩。

 

對了,內灣這幾年興起了溫泉熱,在河邊蓋了好多溫泉民宿,老實說真的不知道這裡的溫泉是真的還假的?不過從內灣往尖石繼續開,倒是有許多溫泉旅館,在這裡一邊泡湯一邊呼吸芬多精對健康加倍效果。不過因為大部分的溫泉民宿都沿著油羅溪興建,所以每每有颱風來的時候,油羅溪氾濫對於這些民宿造成不小的影響,而土石崩落也讓交通中斷。所以如果真的到新竹山區泡湯,時間可要特別注意,以免白跑一趟。

另外,在春末夏初時候,內灣及大山背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夜間活動,就是賞螢火蟲,據說有時候可以看到滿天的點點螢光,而且小小螢火蟲就在你身邊環繞飛行,非常好玩。所以如果喜歡感受大自然生態的,可以五月左右來一趟內灣。 

土地公公建廟紀念日

不管在哪裡,到處可見的土地公廟,是台灣人最親近的神明,而也因為轄區比較小,所以土地公公也可以最盡心的照護下轄的信眾,而我們就是在廣源土地公公管轄下的小百姓。每天開車上下班,都會經過廣源土地公廟,而從辦公室的窗子往外看,也可以看到,土地公公從我們搬來這裡開始,就一直照顧著我們,而我們也定期的會去拜拜這個親民的老土地爺爺。

人家說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要拜土地公,不過今天是十月初三,為何要拜土地公阿?有人說,今天是土地公生日,可是怎麼記得土地公生日是二月初二阿?不過管他的,反正有拜有保佑…要拜就一起去拜吧,反正走路五分鐘就到。到了土地公公廟,才發現人還不少呢,原來今天是這個土地公公廟的建廟紀念日,難怪這麼的大張旗鼓,還發邀請函邀請我們來拜一拜。這裡除了有雞酒油飯可以吃,還有引領儀式的道士,再來就是有趣的布袋戲團了。

說是布袋戲團,其實有點太過,它就是一台小發財車,上面準備了所有的道具,包括布景,地點到了以後,把布景拉開,人就在車上演起布袋戲,這種戲班子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今天演的看起來應該是福祿壽喜,最傳統的戲碼,不過也是最適合在建廟紀念日的時候,用來祝賀。

下班時候,棚子已經拆了,不過布袋戲團仍未離開,藉著一把小燈繼續演著,讓土地公公繼續看著這人間為他準備的好戲,享受一年一度的生日壽宴。

記憶家鄉-寫在前面

剛開始寫部落格時,想說要搞就搞大一點的,乾脆來各319走透透好了,就趁著假日,到處拜訪寶島台灣的各個地方,好好的吃喝玩樂一番。畢竟以前總覺得台灣不大人口卻超多,每次出門不是塞車就是塞人,所以總是呆在家裡,一有比較長的假期,就計畫出國去旅遊去,缺少了對台灣一點點的關注。不過現在忽然要寫全台灣,好像野心有點大,正在猶豫之際,忽然想到,其實周遭有不少親朋好友,大家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每個人如果貢獻一篇文章,寫寫自己的家鄉,不管是介紹好吃好玩的,或是關心家鄉的發展,我想都是增加大家對台灣各地方的認識,所以這個想法在幾個願意幫忙的朋友的鼎力相助之下逐漸成形。當然不能只靠朋友,自己也應該貢獻點,所以決定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同一個地方,朋友們以在地人的立場,抒發在地的想法與觀點,介紹的也許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好料,但是絕對在地道;至於我呢,大部分的地方我都是一個過客,可能見的讀的都是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透過這樣的方式,想把以前對台灣忽略的關注,重新開啟。這是一個嘗試,其實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不過試試吧!

你的家鄉在哪裡呢?鹿港、車埕、二水還是King Cross或St. Pancras? 呵呵,最後兩個是在倫敦囉!

City Mug-Chiang Mai

清邁เชียงใหม่,是泰國的古都,已經建城超過七百多年,現在是泰國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泰國的第二大城。清邁位于海拔300公尺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環抱,氣候涼爽,冬暖夏涼,是東南亞著名的避暑勝地。清邁這地方的人極端抗拒現代化、堅持保留傳統,不過也因為這樣,許多古蹟保持的很好,古城牆、護城河,或是城內的寺廟與歷史遺跡,甚至具有泰國色彩的屋子,一個個都是旅客的最愛。清邁當地盛產各色的玫瑰,所以被泰國人稱為北方玫瑰,加上這裡美女多,所以玫瑰與美女是清邁著名的特色。

聽說Tim去清邁是住四季飯店,豪華到不行,還可以體驗農村樂,看起來是個值得去玩的地方,所以高興之餘,就買了這個杯子回來送我。

City Mug-Nagoya

Nagoya,名古屋,是愛知線首府(愛知線曾經在2005年舉辦過萬國博覽會),是日本第四大城市。位於本州中西部,臨伊勢灣。因為位於東京與古都京都間,所以也有人稱名古屋為中京,也就是因為位在關東與關西中間,所以經過名古屋的鐵公路超多,交通非常方便。而因為市區內的規劃得很好,所以對旅客來說非常方便。

名古屋有一個有名的名古屋,算是日本桃山時期築城技術之代表,氣勢絕倫、睥睨天下,與姬路城、熊本城並列日本三大名城。名古屋城最有代表特色的是大天守閣屋頂一對「金鯱」,因此名古屋城又名金鯱城或是金城。金鯱顯示著徳川氏家的威嚴,不只是名古屋城,也是名古屋的象徴。

去黑部立山時候,是從名古屋機場入境,因為現在有直飛,所以越來越多人到訪北陸,也帶動大家對名古屋的興趣,當然我們的行程中,名古屋的自由活動,也讓大家輕鬆的逛了一下這個多采多姿的城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