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東豐綠廊&客家文化園區&三角圓

4bbc988c2f672 東勢-東豐綠廊&客家文化園區&三角圓

雖然最近的天氣多變,一會冬天一下夏天的,不過說要騎車,還是有好運氣的。從新竹出門的時候,天氣還是陰陰涼涼的,不很舒服,不過當車子開過了苗栗,整個天空就亮了,太陽露臉,沒一會兒的功夫,整個陽光已經跟夏天一樣曬了,今天真是個非常好的單車日。

來到了熟悉的豐原,有后豐與東豐兩個車道可以騎,照慣例,先來趟后豐來回吧,穿過了花樑鋼橋,穿過了九號隧道,沒多久時間,連UNA也可以簡單的完成,騎著她的T2

今天這樣一個好天氣,還有徐徐吹來的微風,我想騎東豐會更舒服,畢竟東豐跟后豐不一樣,全程可是都有樹木環繞,有一半的路程有樹蔭的遮蔽,所以繼續。其實騎了這麼多次,我還真的沒有騎完東豐過,今天我想趁著這個好天氣就給他完成吧。

東豐綠廊的另一邊就是東勢,也是比較少去的地方,在東勢這一邊,有很廣闊的腹地,長長的綠色走廊,讓人想多坐一下,這裡以前是東勢火車站,所以還保留著原來的鐵道,其實這也是東豐綠廊的特色,是全國第一個沿著舊鐵道開發的自行車道。不過這裡還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建築物,也就是客家文化園區,是一個紅磚的建築,據說這是以前東勢火車站的候車室。這個車站真的是很漂亮阿,非常有客家的特色,不過也感覺到很多現在的風格,第一次看到就會很愛這個建築的。

既然來到了東勢的舊火車站,我想簡單的逛一下吧,在火車站旁邊有看起來就是是慈濟精舍東勢國小,這是921以後慈濟所捐贈蓋的小學,雖然很感念慈濟的愛心,不過把小學蓋的跟精舍一樣,都是灰色的,不知道在這裡唸書的小朋友會不會感覺壓力很大。

東勢有什麼好吃的呢?沒研究,來之前也沒有做功課,就問問當地人吧,全家的工讀生說對面的肉圓很好吃,嗯,來一份吧。看起來是真的很有名啦,來點的時候剛好都已經賣完了,所以還得等十分鐘呢。不過剛老闆娘聊了起來,才發現,原來他們家有名的東西並不是肉圓啦,而是三角圓跟乾麵,啊,全家的工讀生不會是外地人吧,呵呵。不過東西真的很好吃呢。

五臟廟祭完了後,準備回程吧,踏著我的Iguana,在中台灣暖暖的陽光下,趁著徐徐的風往豐原出發。

台南-赤崁樓

「一府二鹿三艋舺」,一府即是現在的台南。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城市,擁有全島最豐富的人文資源,台南歷經了荷蘭人時期、延平郡王以及滿清的統治。因此台南的歷史也可以說就是台灣的近代史的縮影。在台南有幾個歷史古蹟是一定要去的,比如說赤崁樓、安平古堡以及億載金城。這些都記載著台南最早的歷史。 

這次我所探訪的是赤崁樓。原本荷蘭人在一鯤身地方建造奧倫尼亞城;三年後,改名為熱蘭遮城。由於原址不敷使用,加上水源缺乏,乃遷往赤崁一帶,重建市街。但由於發生抗荷事件,引起荷蘭人的警惕,便於次年在赤崁建造普羅民西亞城,這便是初期的赤崁樓。當時的城樓,背山面海,與數里外的熱蘭遮城遙相對望,互為犄角,控制臺江內海。這就是赤崁樓最初的由來。之後,赤崁樓經過無數次戰火的洗禮破壞及許多次的修建,而成為我們目前所看見的赤崁樓風貌。

當你一踏進赤崁樓,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塊翠綠的草皮、一棟古建築以及鄭成功與荷蘭人議和圖,整體的構圖令人非常舒服。之後就會看見九塊石龜之御碑,據說是移自於大南門城邊,主要是清乾隆讚賞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碑是用花崗石所雕,碑首雕雙龍,碑文滿漢各四邊,這也成為赤崁樓的代表之一。

現今的赤崁樓,主要是由現有兩棟閩南式閣樓與蓬壺書院所組成,南北則各有望樓,閣樓之中,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

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洞,相當別緻。在二樓的海神廟,則有龍王圖置中,非常特殊。

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樓上則祀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以象徵獨占鰲頭之意。赤崁樓中有一古井,傳說中可通往熱蘭遮城,是真是假,目前不得而知。

赤崁樓,我已造訪多次,但每一次都可以給我不同的感受及知識。在赤崁樓附近也有許多台南限定的小吃,都可以讓你回味無窮。下次有機會來赤崁樓一定要去品嚐看看。

台南-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安平古堡留在遊客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白色瞭望台,但大家都忽略了厚實而班駁的城牆,白色瞭望台是日據時期所建,而由荷蘭人建築的『熱蘭遮城』,也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如今只剩一堵被老榕盤據、厚實且班駁的城牆,這才是安平古堡列名的一級古蹟。

走進安平古堡,首先你會看見刻有安平古堡的碑,似乎在告訴你安平古堡的故事,這裡也是遊客最喜歡留下身影的地方。

再往裡面走一些,你就會看見幾台古炮,據說這幾台古炮原本並不屬於安平古堡。而是在西元1930年日本人舉辦台灣文化三百年,整建荷蘭城,並從他處移來嘉慶年間台灣水師協鎮署所鑄造之前膛古炮,放置於城上,供人觀賞。立於古炮前,脫落的鐵鏽,告訴我們它已經功成身退,想像前方不遠是一片汪洋大海,船帆點點,位於要塞的安平城,曾經有著它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

 

造訪安平古堡,一定不可錯過安平燈塔。在燈塔旁邊則有在臺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而在其上重建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臺的中央蓋起拱券式的洋樓建築,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在這洋樓建築中,可以任憑你任意地去瞭解安平的發展史。 

今日所見的安平古堡, 雖已是歷經多次整建後的模樣,不復當年碉堡的宏偉壯麗,但是其所保存的豐富史料,和所代表的文化意義,仍是非常值得一覽的勝地!

台南-赤崁擔仔麵

來到台南,好吃的東西好多,吃杏仁豆腐冰的時候,問了問小姐什麼好吃,她說,每一家的擔仔麵都好吃,既然這樣就來吃擔仔麵吧。在赤崁樓旁有一家赤崁擔仔麵,一棟百年建築舊舊的房子,搭配擔仔麵,感覺很不錯。這裡裝潢的蠻古典的,用小學生的課桌椅吃飯,很有趣。這裡的擔仔麵不錯吃,不過其實我比較愛他的滷肉飯,用拌炒過蝦米的五花肉的滷肉超香的。

可能是東西好吃,也可能是位於赤崁樓的旁邊,所以這裡的生意很好,是24小時都開的。喜歡吃台南小吃的人可以試一下。

PS:原來我小看他們了,赤崁擔仔麵可是進過總統府國宴桌的呢!赤崁擔仔麵受邀至台北總統府為外賓外燴,讓與會之國內外貴賓驚艷於老府城的知名小吃竟以如此精緻而富創意之姿,出現在最高首府的大廳紅毯上。除了擔仔麵,赤崁擔仔麵將店內【府城小吃國宴餐】中幾道知名小吃移師總統府:冬瓜茶、狀元粽、鱔魚意麵、古早米糕等傳統點心,以民俗古玩和新鮮花材搭配綢緞營造高雅的東方氛圍,令在場嘉賓為之一亮。首次將台南小吃帶進總統府,將以往藏身市集暗巷的小吃,以全新面貌介紹給國際外賓,受到全台矚目。 多次受到台灣文化觀光局推薦,由國際知名美食家蔡瀾領軍,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饕客美食團隊拜訪赤崁。席中蔡瀾對赤崁小吃表示肯定,對赤崁招牌的肉臊飯更是一碗接一碗,讚不絕口,令這位尋遍世界美食的專業饕客開懷不已。

赤崁擔仔麵:台南市民族路二段180號

鳥松-澄清湖走到腳很累

澄清湖,嗯,來高雄都要來的吧。澄清湖在高雄縣的鳥松鄉,感覺上很偏僻的樣子,不過真正開車從市區出發一下子就到了,所以聽說這裡的房價也算是高的,畢竟能夠在一個交通還算方便,但前有美麗湖景的地段,生活絕對是愜意的。

澄清湖其實是個人工湖,原名叫做大貝湖,算是各水庫吧,用來調解大高雄地區的用水。不過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忘記了這個功能了,都只覺得澄清湖的美景,只記得來這裡散步休息非常棒。也是啦,雖然是一個人工湖,但是澄清湖還不小,搭配著有名的九曲橋,整體看起來是非常的漂亮。因為不趕時間,所以沿著湖邊的步道慢慢的散步,倒是很輕鬆,只是看起來步道沒有很遠的樣子,不過就算走個兩個小時,也不過走了不到一半,顯然要用雙腳征服澄清湖,得要更努力才行。也許下一次用騎自行車的方式,不知道會不會比較好。(不過老實說,步行完全是沿著湖邊走,騎車可能有一部份是不能沿湖走。)

可能是為了控制人數的關係,要從大門進入澄清湖是要買門票的,所以假日真正進來遊湖的人並沒有太多,不過反而是因為這樣,所以也比較輕鬆。可能也因為這樣,所以這裡看不到大陸客喔,嗯嗯,真是輕鬆不少。

鼓山-西子灣

西子灣是高雄有名的景點,所以一定要來的。而且現在捷運的橘線的尾站就是西子灣,所以不用開車,搭捷運也會到。以往對西子灣的印象,只有這裡的夕照,不過除了這個外,其實還有更多。

從鼓山渡輪口跨過白色的橋,這裡就是往西子灣的路,只有一條路,所以一定不會迷路的。為了讓走路到西子灣的遊客感覺高雄的進步,這裡還規劃了很漂亮的步道,有高檔的FU。

接著可以看到有舊城牆,這個是歷史建築了,雖然光看一個門感覺不出什麼東西,但是古蹟就是這樣。

才剛剛看到海邊,迎面就是滿滿滿的大陸客阿,哇,原來大陸客還是會來高雄的,我以為他們要一直抵制呢?不過這些大陸客也太多了吧,不管,先往打狗領事館走上去。不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英國人蓋的打狗領事館要蓋在這個這麼高的地方,我想除了風光好之外,易守難攻的戰略位置應該是最主要的考量,所以要來看這個美麗的紅色建築,就得先征服長長的樓梯。爬樓梯真的不是什麼好差事,不過看到對岸的這些阿公阿媽都奮力的爬,我們怎麼能輸。(不過其實還好啦,這個階梯並沒有這麼高。)爬到最高點,是十八王公廟,不過也是打狗領事館,這一個中西文化的衝突,讓人覺得很有趣。

打狗領事館是一個很漂亮的紅色建築,感覺有點像紅毛城,這可是二級古蹟呢。這棟大樓比起淡水紅毛城來的更有歷史,是台灣的第一棟洋樓,在1865年頭英國的天利洋行所建照,採用了歐洲新文藝復興風格,打造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造型。整棟建築真的很美,而且位置超級好的,不管看好或是看高雄市,視野都是一級讚的。,我開始可以想像當時為何把房子蓋在這裡,因為真的漂亮阿。從這裡往市區看,嗯85大樓真有FU。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西子灣夕照。西子灣如果我沒有記錯,在以前的小學課本裡面就有介紹過了,雖然內容已經不記得,但是能夠放在課本裡面的地方,絕對不能小看。這裡因為是一個海灣,所以海浪沒有那麼洶湧,所以在堤防上找個好位置坐下來等著看夕陽的人很多,這個時候的天氣很涼爽,就算不到五點,一點也不覺得熱。看看夕陽海景聊聊天,如果愜意一點的,買點豆干滷味,保證更有滋味。

 

PS:我覺得法輪功太了不起,只要是有大陸人的地方,一定看到滿滿的法輪功抗議布條。老實說,看多了還真的有點…..我們美麗的景點,因為這樣多了點政治味,感覺總是怪怪的。

前金-愛河畔

到高雄,沒有到愛河走走好像跟沒有來一樣….

因為時間不多,所以其實來到愛河邊的時候天都已經黑了,所以沒有看到白天美麗的愛河景致。不過晚上的愛河其實風味也很不一樣,人行步道上滿滿的是街頭藝人,不管是演奏或是默劇,都吸引了很多人旁觀,當然這裡也有許多的小攤販,販售著自己設計製作的小玩意,感覺其實很不錯。當然晚上的時候兩旁的建築物的燈光也是愛河景觀的重點,因為大樓的燈光映在河中的倒影,非常的漂亮。其實除了兩旁的大樓外,跨越愛河的幾座橋樑,也都用燈光裝飾得非常美麗,所以在徐徐的晚風吹拂之下,就算只是坐在河邊,都覺得非常的舒適。

記得以前的愛河很臭(真是不好意思,真的是很久以前,因為很久沒來高雄),不過在整治完成後,真的一點味道都沒有了,所以現在真的已經變成了觀光客的最愛了,有空的時候,在傍晚天還沒黑的時候,點杯咖啡,坐在河畔,我想有左岸的FU吧。

其實真愛碼頭也在愛河出海口而已,名字聽起來很浪漫,可是我還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好玩的,不過反正過個橋就到了,就當是到此一遊吧。

PS1:從愛河一路走回85大樓其實還蠻遠的….

PS2:到愛河如果找不到好吃的東西,可以到國賓二樓的港式餐廳,東西還不錯,又有河邊的風光可以看,不賴喔。

旗津-旗津街上遊


下了渡輪口,就是熱鬧的旗津街上了。其實這也是搭乘渡輪的好處,一下船,就在最好玩得點。如果是開車來,可是到達旗津的南邊,還要繞好一陣子才會到這裡,所以搭渡輪是正確的選擇。

一下船嚇了一大跳,是一大堆的阿朵仔,是怎樣,原來阿朵仔也也跟團旅行這回事喔。

在渡輪口,好多腳踏車出租店,是啊,很多人都說來旗津可以以鐵馬代步,只是聽說旗津好玩的,幾步就到了,說不定租了鐵馬也派不上用場。

在渡輪碼頭,就是旗津的媽祖天后宮,所以先拜一下是一定要的,祈求媽祖的保佑。可不要小看旗津天后宮,這可是遠在康熙時候就已經有的,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是目前高雄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也已經被內政部訂為三級古蹟了。

在拜完了媽祖,求得了心靈上的平靜後,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逛一下兩旁的小吃。因為是海邊,所以當然要來試試看這裡的海產,特別是現烤的小捲,看著小捲一隻隻的躺在烤爐上,滋滋作響的,塗上點醬料,哇,好好吃的感覺。買的這一攤生意還蠻不錯的,有人排隊,不過我覺得老闆有點心機,他們的動作有那麼一點點小慢,所以只要有幾個人來買,就會造成排隊的狀況,當然後面的人看到有人排隊,就會認為這一家好吃,也會被吸引過來,果真,老闆很有生意頭腦。

其實小吃也只有小小的一段啦,接下來就是濱海公園了,可能因為天氣也算熱吧,所以很多人在海邊戲水,這裡的沙灘跟其他地方一樣,有台灣獨特的一點點髒亂。不過其實還是春天啦,所以其實天氣沒這麼熱,躺在公園的椅子上,微微的涼風吹來,很容易睡著。

本來就很少到高雄,所以來旗津的機會更少了,不過小地方的特色依舊阿,沒事來這裡溜答溜答還真是不錯阿。

旗津-搭渡輪賞海景

來高雄,大部分人都會來旗津,而且一定要搭渡輪過來。(之前開車來,走過港隧道過來旗津,總覺得不太像來旗津。)

跟之前搭淡水的渡輪一樣,現在的渡輪真的跟以前差很多了,我真的太久沒有來旗津,所以不管是渡船碼頭或是渡船,都覺得很新。鼓山這邊的渡船碼頭,像是一個船的造型,很新也很漂亮,完全傳達了這是一個碼頭。

碼頭旁邊蓋了一個很漂亮的白色的橋,讓行人走的,因應現在的自行車風潮,所以也搭配了自行道,這一個安排,讓想要穿越渡船口走去西子灣的人有了捷徑。不過除了方便行人通過外,其實站在橋上,也是拍攝渡船碼頭跟渡船很好的角度,所以這裡常常都是人。
其實從鼓山渡船口搭乘渡輪到旗津,距離非常短,從這邊的碼頭就可以看到另一邊的碼頭,不過因為這裡是高雄港的出入口,所以不能搭橋或地下道,所以也才造就了這個短短的渡輪。(我一度白爛的以為,鼓山到旗津的距離,有淡水到八里這麼遠。)具,沒有這個渡輪,大家可都是要繞好大一圈才能到高雄,很不方便的。

在渡輪上遠眺高雄市,85大樓還是很高,而且在陽光的照耀下,更是漂亮,雖然這裡不像紐約有這麼多大樓,但是渡輪上的風光也夠美了。

從鼓山這邊就可以看到的旗津碼頭。

搭乘這個渡輪,不用花很多錢。但風光很美。

鼓山-海之冰

 

要去高雄前,就聽說西子灣有一家有名的冰店,以大取勝的。好不容易來高雄一趟,又這麼熱,吃個冰是一定要的,所以下了捷運站,沿著指標來到了海之冰。嗯嗯,果真是門庭若市阿,整家店非常的大,不過還是擠滿了人,所有的牆壁上都被寫的滿滿滿的,任何人來好像都要留下點支字片語到此一遊的。

來到海之冰,千萬不要點個一人份的冰,因為這樣就跟任何地方吃的冰一模一樣,要點就要點個N人冰,用大碗公來裝,大家分來吃的感覺更好。旁邊的一個家族,我猜是點七人冰吧,哇,真的跟臉盆一樣大耶,不管吃起來怎麼樣,就非常的夠意思。

網路上寫的海之冰,是中山的海資系的學生覺得吃一碗不過癮,要老闆用大碗裝,後來就變成了這裡的特色,而海資海資也成了這家的店名,不知道真的假的,不過很有趣。來西子灣除了看看夕陽之外,一定要吃一下海之冰喔。

海之冰:高雄市濱海一路76號

 

麻豆-碗粿蘭仔

高速公路南下,總是會肚子餓的,所以快到麻豆時候,就想到這裡有名的碗粿。的確,這個在麻豆交流道附近的碗粿店,真的是很有名阿,所以來這裡吃個碗粿休息一下之後再繼續往南開。

碗粿蘭真的很有名阿,生意好到要開第二家店,而且還要有很大的停車場,來容納客人滿滿的車潮。所以雖然這家店位在大十字路口上,不過還是很方便。

因為有太多人來吃,更多人外帶,所以這裡把內用跟外帶區做了區隔,這樣也比較快。

這裡的碗粿好吃嗎?嗯嗯,很好吃,因為料很多有香菇、瘦肉、蛋黃跟蝦仁,而整個碗粿黏度很夠不是白白的沒味道,反而有一點料的香味,淋上了特製的蒜味醬油膏,吃起來很不錯。如果不是現在是南下的路上,我想應該可以打包一些回北部吧。

台南縣麻豆鎮中山路179

左營-瑞豐夜市

 

很多人說在高雄要吃夜市,不要去六合夜市,因為六合是給觀光客吃的,想去吃道地的夜市,要去瑞豐夜市。我也是觀光客,不過我想到的也是瑞豐夜市。

靠著GPS要找到瑞豐夜市真的很簡單,就算是搭乘捷運也非常方便,如果可以最好是搭捷運,因為這裡真的很難停車阿。

不知道是不是過年的關係,這裡的人也太多了吧,怎麼感覺好像每一攤都很好吃,所有的人都一副嘴饞的模樣。在來之前並沒有好好的研究哪一攤好吃,所以就憑感覺吧,想吃啥就吃啥。果真這裡的東西很好吃,不管哪一種,都還不賴呢。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