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呆獅火雞肉飯

4ac5cc302d860 嘉義-呆獅火雞肉飯

既然要去阿里山,在山下當然要去吃一下嘉義最有名的雞肉飯,所以就隨便的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哪一家好?網路上最多人介紹的是噴水雞肉飯,就是在噴水池旁的雞肉飯,不過大家都說那是觀光客才去的,雖然我也是觀光客,但是我就偏偏要去別家,所以找到了在民族路上的呆獅雞肉飯。

這家的看板很可愛,就是一隻大大的火雞,怕人家不知道他的雞肉飯有名,跟其他地方台灣的名店一樣,這個也是有五十年的歷史了,還沒看到雞肉飯,光看到門口滷的很透的小菜,就已經口水直流了。

這裡的雞肉飯,吃起來還算不錯,除了雞肉絲外,當然要加點機油,恩,就是機油,吃起來香香一點點油,真的很棒。

地址:嘉義市民族路665

水里-二坪冰店

這個絕對是大家都知道的冰店,又便宜又好吃,如果來到南投,我想轉過來 二坪 冰店吃一個冰,絕對是值得的。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其實有點嚇一跳,因為真的是專程爬上這個山坡,只為了吃冰棒,特別是這個冰棒,這麼便宜,說不定所花的油錢都可以買好多冰棒了。 二坪 冰店,真的是小店,但是超有人氣的,而且這裡的地勢高,所以可以俯瞰濁水溪,景色也還算不錯呢?沒去過嗎?記得在水里喔

地址南投縣水里鄉鉅工村二坪路20

水里二坪冰由來

民國30年代末,鉅工發電廠廠區即有製冰設備,從事生產「冰塊」,主要供應興建水壩用,至40年代初期將製冰設備遷移至 二坪 宿舍區,交由鉅工發電廠職工福利社經營,並派員工至台中地區向多家製冰業者學習製冰技巧及配料祕方,學成後再將製冰技術及配料秘方教導 二坪 山上台電員工眷屬,製作冰品有紅豆、綠豆、鳳梨、清冰等種類,且均以手工製作,但冰店則因獨特的古早味而聲名大噪,已無法供應需求,故將製冰設備改建現代化,並保留傳統製作,繼續生產供應冰棒,且增加生產種類多達二十幾種。

二坪山自流水清涼甘甜,常有水里地區居民上山取用,本廠冰品就是引用該水製成,特別可口,而嚴格的製程管理、清潔衛生有保障,又加上價錢公道,因此頗獲來訪員眷親友佳評。『 二坪 冰』之名氣也因此逐漸傳開,今已成為水里的特產之一。

冰店知多少 ?

從南投到水里,有很多所謂「水里二坪冰本店」,甚至沿路作招牌指引,蔚為奇觀。要了解真相不難,上二坪 山一趟就了。

二坪山宿舍區原只有鉅工電廠備勤宿舍 ( 建於日據時代 ),冰店亦只有 1 ( 鉅工冰店 ),隨著大觀、明潭抽蓄發電廠的增設, 二坪山宿舍區加入了大觀及明潭發電廠的備勤宿舍,冰店亦擴增到 3 家,分別隸屬3個電廠的職工福利委員會,民國 88 2 月,台電公司組織精簡,將鉅工發電廠併入明潭發電廠,因此目前 二坪山有 2 家冰店營運( 二坪 冰店、大觀冰店),這才是正港的 二坪山二坪冰。

北斗-扁食麵

來到北斗,如果覺得肉圓會有點油膩,那就吃點麵吧。在肉圓生隔壁沒幾家店有一家好吃的扁食麵。這個曾家扁食,是原來在北斗媽祖廟下的小攤子,在幾代的經營後,在中華路上開了自己的店(已經有60年的歷史囉)。這裡的麵老闆是手工製作的,吃起來很Q,不會爛爛的。這裡的扁食,一樣是自己做的,用的是後腿肉,皮薄但是餡很紮實,吃起來很香。

這裡還有賣米糕,聽說也很棒喔。

彰化縣北斗鎮中華路204

北斗-肉圓生

彰化肉圓很有名,可是網路上還有另外一派人擁護的是一樣位在北斗的肉圓,不知道是不是跟選舉一樣,一樣在彰化,不過總是有不同的派系。所已有機會來到彰化的南部時候,就彎了過來找到了這裡人氣最高的肉圓生。 

雖然是傍晚五點不到,不過這裡的生意不錯,兩間房子打通的空間,放了不少桌椅,加上牆上掛了照片,看起來過來報導拜訪的人也很多,顯然這裡不是只有網路上有人介紹,北斗人應該也是真的很愛。

這裡的肉圓很便宜,一份30元不過大概有正常size兩個,這個跟北部超沒特色肉圓比起來,真是太便宜了。裡面的內餡比還不錯,只是最大的缺點是太油了,如果能夠瀝乾一點就更好了。

 

彰化縣北斗鎮中華路192

 

PS;原來北斗以前也是很發達的。北斗舊名寶斗,屬於濁水溪上的河港,屬於中台灣內陸河貨運的重要集散地,以前可是重要的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的稱號呢。

 

 

南庄-向天湖山

暨上次跟著登山社去了一讓雪霸之後,小P就會把登山社的活動寄給我,問我要不要一起參加,這一次他們的行程是要去南庄的向天湖。我對南庄的印象很簡單,但是隱約記得向天湖好像是每年賽夏族矮靈祭的地點,聽說很漂亮,所以衝著這一點來去看看吧。 

從公司出發,把GPS設定好,一路上走的是很熟悉的路,GPS顯示距離39公里,大概要90分鐘。其實因為南庄並不是在山區,所以路況很不錯,我們也很快就到了。這裡很熱門,甚至連大型遊覽車都載著一車車的遊客過來,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是來看向天湖的,我本來也是這樣以為,只是後來我們選擇了走向天湖旁邊的步道,而不是湖邊的步道。

其實我真的很少爬山,也是很少運動,所以真的爬起山來,還真的是吃力,平常不運動現在完全看的出來,老實說,真的很XXX,怎麼這個路感覺還蠻難走的,還好愛麗斯的刺激,讓我覺得怎麼樣也要撐下去。就這樣,一路在小P跟小飛俠的激勵下,還是走上來。

這一路,路況不怎麼樣,大部分的路並沒有步道的樣子,算是原始的林道,所以走起來難免需要更多的注意力,畢竟在這泥巴路上摔一腳可是很丟人的,加上可能前兩天有下過雨,整個路上有點濕濕的,也必須更小心才行。

當然既然來了,走上這裡的三角點是一定要的,不過這裡的三角點視野並沒有那麼好,因為不夠廣闊,只是還是要在這裡留下照片才行。

 

(三角點是這座山的守護神,所以大家一跟他拍個照吧。)

小飛俠她們一家人果真是行家,她們在南庄的街上買了油雞帶上來,大家在走了一路後,來到了終點坐下來吃點東西,感覺特別好吃,也很有成就感。

不過我真的是太少運動了,最近幾次每次運動完畢,膝蓋後方就嚴重疼痛,特別在上下樓梯時候,真的是非常的痛,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形,希望只是單純的缺少運動阿。

(在登山的時候,看到這個指示牌,千萬藥劑下來,因為萬一怎麼了,救難隊可是要靠這個編號找到你。)

(這是一個小小的登山口,可是後面的林道,非常的美麗。)

(這塊大石頭很重要,到了這裡大概已經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可以在這裡休息一下喝口水,然後繼續。)

南庄-神仙谷

南庄,對我來說就是有很多山中咖啡廳的地方,之前去過的山形玫瑰跟山芙蓉都是很有名的,不過除了這個之外,我對這個客家山城沒有太多的瞭解。這天在跟著登山社爬過向天湖山之後,已經氣喘吁吁,左腳半殘的我,跟著大家來到了神仙谷。

神仙谷,好一個有靈氣的名稱,也許這裡真的美的像是神仙的居所吧。這裡的腹地不大,沿著停車旁邊的小路往下走,大概不道五分鐘的時間,就到了神仙谷。這裡一樣是經過許多時間河流切割所造成美麗的岩石,當然幾個大落差所造成像是瀑布的景色也是非常迷人,不過這天的水量並不大,因為還是枯水期吧,所以兩道瀑布看起沒有這麼壯觀。(不過回家後我上網找到了騎他格友對於神仙谷的介紹,裡面的照片可能是夏天雨後所拍的,兩道瀑布的水量很多,所以形成的景致也非常漂亮。)

除了大岩石,瀑布外,這裡有名的還有這一道人工吊橋,雖然不長高度也不高,不過走在上面還是很有fu。在吊橋的旁邊就是石門步道的入口,看起來這個步道應該很有看頭,只可惜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沒有辦法去走,我想下次等我腳好一點,應該來體驗一下。

在停車場旁邊的小販,有賣山豬肉跟香腸的,不過小P卻只看到了明日葉汁。老實說,我們也不過是前次在雪霸休閒農場裡面有嚐過這個東西,小P就想說來呵呵看,不過好喝嗎?如果不是老婆婆加了鳳梨跟蜂蜜,我想拿著葉子直接放在嘴裡嚼一嚼,就知道是什麼味道了。

 ——————————————————————————————————————–

以下是苗栗縣政府網站中對於神仙谷的介紹:

位於南庄鄉的神仙谷,在鹿場前2公里 處,恰當風美溪和比林溪交會之溪谷,是鹿場風光中最具特色的一個據點,不過由於神仙谷溪床陡斜,易生危險,因此多年前關閉,由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劃闢建步道。

在民眾引頸企盼下,步道終於在今年初夏完工開放,以生態工法建造的枕木碎石步道,可讓遊客安全貼近溪流賞景,一睹神仙谷美麗、神秘的丰采,而富有泰雅族風味的吊橋也已重建;優美的山谷溪流景色,隔絕了城市的盛夏燥熱,呼吸著空氣中飽滿的芬多精與濕潤水氣,聽水聲淙淙,拂山風徐徐,還有什麼比這更享受的呢!

神仙谷景觀相當開闊,共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的岩床並不長,奔流溪水將岩床勾劃出許多凹溝,形成美麗的紋路,下層與上層落差約30公尺,由6、7層岩階組成,水流從上傾瀉而下,分成多道奔騰水瀑,並在瀑底形成2公尺的深潭,潭水沁涼清澈。新完工之吊橋長150公尺,連接對岸的石門步道,遊客可一路走到石門;站在橋上眺覽,上游是寬闊的神仙谷,下游是碧綠深邃的溪谷,景觀迥異,卻同樣令人驚艷。

 

台中-一中街美食

來到台中,朋友帶我到一中街吃東西,小P說,以前唸書的時候,常常來這裡補習,所以對於這麼的美食可是很有概念,當然啦,有地頭蛇帶領,的確我們吃到的東西也都算是很不賴的口味。

一中街這邊除了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之外,還有許多的小東西,就像是西門町的小巷子一樣,我想女孩子一定很愛這個地方,因為可以慢慢逛,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一大堆的體育用品店,可能是因為旁邊有台中技術學院跟一中吧,所以學生多的地方,自然體育用品賣的好,所以想買運動鞋阿什麼的,來這裡就對了。

首先我們喝的是這裡的A Sir飲料店,這個店在北部沒有,所以我真的是第一次喝,這個飲料還蠻不錯的,所以今天喝了兩次。

大雞排,不知道是不是只要雞排份量夠大就能夠吸引很多人,這個雞排肉夠嫩,蠻香的。

福州包,三個十元,真的超級便宜的啦。

再來就是最重要的啦,一中豐仁冰,這是個六十年的老店。小PLily都說好吃阿,的確一間店只賣一種冰,能吸引這麼多人來排隊,可以想像東西一定蠻不賴的。冰裡面的大豆煮的很爛,搭配烏梅冰跟一球搞不清楚是什麼的冰淇淋,口感酸酸甜甜,真的蠻好吃的。

大園-阿柑米苔目冰

以前完全沒有聽過賣米苔目冰,也需要大停車場的。今天跟同事到海關去洽公,雖然沒有解決事情,不過也瞭解了大概的狀況,也知道應該處理的方向。在回程,因為我想買水來喝,所以我們捨棄了經過機場的二號高速公路,而開往南崁方向,想說這樣可以找到便利商店買水,就在這時候,同事忽然提起這裡有一個很有名的冰店,到下午都滿滿的是客人,想說既然經過了,沒有試試看好像是有點可惜,所以就停了車,進去體驗一下這裡的米苔目冰。

這個冰店很大,光是從旁邊大大的停車場就可以感覺這裡的生意很好。因為是早上,所以上門的客人並不多,不過看到滿滿的米苔目,跟一早就在準備外帶的糖水,顯然為了應付後面陸續上門的人潮,店家已經習慣了提早準備。這裡只有賣米苔目冰,冰裡面也加了一些些綠豆,配上黑糖水,果真滋味很好。特別是米苔目很Q,吃起來很彈牙的。

老實說,這裡的地點並不好,不過可能因為接近機場海關,許多的運將可能在工作之餘,停下來吃碗冰解解渴,在夏日揮汗的工作之餘,享受一點點清涼吧。

桃園縣大園鄉三民路二段239

新屋-綠色走廊



幾次Una爸爸都約了要去永安漁港附近騎車,聽說在海邊騎車的感覺不賴,不過幾次陰錯陽差都沒有成行。這次趁著陽光燦爛再次挑戰,老實說我們今天也是四點才從Una家裡出發,因為看到外面赤豔豔的太陽,頭都快暈了,所以我們就摸阿摸的摸到了四點才出門。不過因為整個車道的距離很短,所以就算是四點半多才到,不過也還能趕在太陽西沈之前返回看到美麗的夕陽。

綠色走廊就在永安漁港附近,所以週末的人蠻多的,除了騎車的人之外,我想有更多的人是為了這裡美味的海鮮而來的。快到漁港之前,左轉近了一個小路,一下子就到了一家叫做綠色走廊的租車中心,而第一次來的我們,也誤以為這裡就在綠色走廊的起點,所以就停了車,在這一家租車。

離開這一家租車中心,往前騎,不久就到了這裡的海邊,租車中心口中的黃金海岸,說時在的,這裡的景色非常漂亮,只是因為海邊風沙大,所以沿路有不少被吹上岸的沙子鋪在地上增加了騎車的難度。而Una不小心在這裡跌倒,不過她還是一邊哭一邊說要往前騎。終於我們到了綠色走廊的入口,這才知道我們被騙了,要輕鬆自在的騎車,應該是要把車子開進來,到車道入口才租車的。

整個綠色走廊真的是一個非常適合騎車的地方,大部分的車道都在樹蔭下,所以一點都不熱,而且整個車道距離非常短,大概只有 十公里 不到,非常適合小朋友來騎,而這個車道的終點是福興宮,來到這裡休息一下,吃點東西,準備好體力往回程出發。

回程時候,剛好太陽正準備西沈,剛好捕捉永安這裡美麗的夕陽景致。

整鉻行程讓人非常舒服,除了因為黃金海岸的風飛沙,因為汗水而黏在身上外,其他一切都很不錯…(所以,結論是下次來一定要開車道綠色走廊入口處,千萬不要被那家綠色走廊租車店誤導了…)

這台是Una的小折,KHS的T2

新城-七星潭

到花蓮,七星潭是不可不去的景點,只是大熱天的到海邊,真的是安公子最不愛的行程,不過既來之則安之阿,再怎麼樣也要欣賞一下美麗的七星潭。

其實我們已經很早就出門了,七點,不過夏天嘛,七點太陽公公早就已經高高的掛在半空中,所以我們真的只是來看看。我想應該沒有人想在豔陽下被曬暈。不過七星潭真的是很美麗,如果是傍晚來,踏踏浪享受一下這裡的海水應該是很不錯的。

七星潭之外,這裡還有一個柴魚博物館,我們來的真的很早阿,所以我們是第一批遊客,當然啦,來這個地方美其名是要瞭解一下柴魚的生態跟想關產品的產製過程,不過吃吃吃,找好吃的東西才是重點。

 

以下是花蓮縣政府網站對於七星潭的說明:

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除了美景天成外,經花蓮縣政府分年分期建設,已成為縣內最佳的休憩景點。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

七星潭位於花蓮機場東側,雖名為潭,但實際上是一個星月型的海灣。七星潭位於花蓮新成鄉東北角的海濱,此地海灘成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蔚藍,原本只是一處平靜的小漁村,因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近年來在花蓮縣政府的規劃下,增添了賞景步道、海邊亭台、觀日月樓、賞星廣場等設施,遊客都能盡情徜徉於碧海藍天之中。

七星潭風景區,海岸風光優美,有水景、海灘、卵石和海灣等自然景致,盡顯東部海濱的幽靜。加上附近就是營區、聚落稀少,光害較低,因此成為花蓮市郊良好的觀星去處,更是東台灣著名的觀星點,花蓮縣政府特別在此規劃觀星廣場,方便民眾盡情徜徉在星空美景下。
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 二十一公里 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花縣政府更興建了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還有海生態的解說牌,也利用防風林區闢建海濱植物園區,動植物生態非常豊富,來一趟知性之旅絕對不虛此行。

鳳林-林田山林場

當同伴們提起林田山這個名字,我是完全沒有聽過,只覺得跟我大學刑法教授的名字很像。(刑法教授叫做林山田,是獨派大老。)經過他們的解釋,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林場的名字。真正到了這裡,才知道這是一個很有歷史的林場,日據時代開發,而現在也整理成一個介紹台灣林業發展的文物館,同時這裡也保存了舊時代的日式建築,及以前用來運木材的鐵軌,老實說,跟我們想像中的花蓮台東的特色,有蠻大的落差的。不過能在看山看水的行程中,插入一點文化的行程也還算不賴,算是能匹配我的氣質。(天阿,不知道怎麼好意思把這幾個字打出來的???)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早在西元1918年,日本人就已在當時稱為「森坂」(日文發音為「摩里薩卡」)的林田山地區進行伐木。到1938年之後,更在這兒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除了興建運材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外,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
林田山的伐木作業一直持續到光復之後,到民國80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開始實施,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才正式停止下來。十餘年來,林區工作站相繼裁併、員工編制逐年刪減,林田山往昔的繁華場景也逐漸消失,變成今日沒落的小小山城。
如今再踏入林田山林場,那些遺留在山坡上的檜木房舍與舊鐵道,無一不是過往歲月的痕跡,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散發出一股令人動容的人文氣息。事實上,在林務局及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除了各項日常生活文物、傳統消防器物、各式伐木機具,還有數不清的圖片書籍等文獻資料,均陳列在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內,為林田山往昔的歷史留下完整的見證。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20 

礁溪-五峰旗瀑布

來到礁溪這個溫泉的聖地,本來應該要泡溫泉的啦,不過天氣太熱了,還是玩玩水就好,所以我們來到了五峰旗瀑布。雖然聽過這個名字已經很久了,不過我還的沒有來過。這個瀑布就在礁溪老爺再往山上開不久,算是也離市區很近,很容易到達。

整個瀑布分成三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的風貌,不過可惜的是,現在第三層屬於封閉狀況,所以大家只能看到兩層,不過第二層瀑布因為高度夠,所以水衝擊下來也造成很美的景致。這個瀑布算是很好親近的,所以有好多人就給他泡在水裡戲水,在夏天這絕對是一大享受阿。至於我們,我們沒有玩水,不過倒是把一顆大西瓜泡在水裡冰,真的山泉水真的冰涼,所以西瓜吃起來真的是冰冰涼涼的,真的只有爽快可以形容阿。

根據「噶瑪蘭廳志」的記載,五峰旗之名,乃「以形得名,五峰排列,如豎旗幟,」;由五座奇峰橫亙連綿的五峰旗山,形如大旗般的雄壯飛揚,就在山岩斷崖前,一練飛瀑倒瀉而下,故名「五峰旗瀑布」。

瀑布位在五座險峻山峰之前,是礁溪鄉著名的風景區。瀑布全長約 100 公尺,共分為三層。上層瀑布約 5 0 公尺,自峽谷奔流而下,中層瀑布由山壁中穿出,約 30 公尺,立於「觀瀑亭」以極佳之視野近賞急瀉之姿,亦可遠眺翠綠山谷,下層瀑布約 20 公尺,自然形成小水潭,潭水清澈順流而下,水質清澈,清涼無比。

在風景區上方有座聖母山莊,由於景觀視野極佳,登山路徑絕美,因此也吸引不少朝聖者外的遊客前來。五峰旗風景區旁另有一更清幽的勝地,從入口處前不遠的土地廟旁小路上行,約一小時的登山小徑路程,可上達五峰旗瀑布的源頭,有幾處小水塘,水塘邊有小規模的宿營地,登山界朋友名之為「五峰幽谷」,水質甘甜無比,許多登山朋友經常取水下山泡茶,而好水泡上好茶,更是清甘香淳,相得益彰。

 

五峰旗風景區,除了欣賞上中下這三層瀑布之外,風景區入口下方的得子口溪溪谷,有築壩阻溪而成的溪水游泳池可游泳戲水,而得子口溪的溪谷平緩水淺,沿著溪岸都可看見遊客在露營、烤肉、戲水,是全家休閒玩樂的好去處也是夏季的消暑休閒勝地。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