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烏樹林五分車

剛開始提到烏樹林,我還一度以前是桃園的員樹林。原來是以前是台糖的糖廠阿。小時候住在雲林的時候,附近就有台糖的甘蔗園,所以也會有小火車負責運送甘蔗的。現在因為糖業已經有點衰退了,所以台糖把許多的糖廠改成休閒園區,每一個都很有特色,而烏樹林就以五分車聞名。

所謂的五分車,就是火車的軌道是一般國際標準軌距的一半,這也是台糖小火車的標準軌距。現在每一個小時都還有火車行駛,行駛在以前運甘蔗的路線,不過很多地已經不再種甘蔗了。所以在沿途導覽的小姐,一直在介紹兩旁種的新植物。老實說搭這種小火車,感覺比較重要啦,也不是要講求快,也不是要去哪裡,就是一個感覺而已,不過不管大人小孩都很開心。

整個烏樹林五分車的終點也很有趣,是一個有點像是小吃街的地方,聽說是當地人知道五分車到了這裡車頭要轉方向,所以會讓遊客下車,因此他們在這裡擺攤做生意,客人只有搭著五分車來玩的遊客,而大家也很厲害,趁著短短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每個人都買了吃的喝的,把自己餵的飽飽的。

有機會一定要來,坐一下這裡的火車,運氣好的話,可以坐到蒸汽火車頭拉的喔。

七股-鹽山的故鄉與黑面琵鷺的偶遇

記得在流浪貓去英國流浪之前,我就說要去他家拜訪,那個台南的七股海邊,結果他已經出國了半年多了,而我也才在這個過年的時候,因為北部每天下雨來南部避寒的時候到了這個每年以黑面琵鷺聞名的海邊城鎮。

現在還是黑面琵鷺的季節,雖然好像已經是末端了,但是在過年的時候來到七股海邊賞鳥的人還不少。只是海風大了點,其實黑面琵鷺沒有因為太冷而離開,人們卻因為南部難得的寒流也包的緊緊的。

我覺得我應該是眼睛不好吧,從那望遠鏡頭看過去,看到了一群,有黑色長長的嘴的應該就是是吧,不過怎麼大家都說只有兩隻。不過沒關係,不管幾隻有看到就算是有收穫。

這天的天氣不好,天空灰灰的,記得之前流浪貓回七股的打鳥記裡面,在藍天陽光下一群群海鳥的足跡,不管是不是需要保護的黑面琵鷺,總是這麼的美麗。(請參考七股候鳥過冬)

來到七股,除了看看鳥之外,我想更多人來的是這裡的鹽山。因為以前這裡的台鹽的鹽場,後來因為太多人想來鹽山看一下,所以這裡有了鹽博物館,也有了固定的鹽山。聽流浪貓說,因為現在沒有固定在產鹽了,所以這裡的鹽山,有一部份已經變成假的鹽山,為了要滿足大家對於鹽山的喜愛,所以特別堆出來,其實已經有一部份不是鹽了。其實從外觀看過來並看不出來,不過這不重要,這座鹽山還是吸引了很多人來。

本來以前鹽山是白淨的,不過現在這座鹽山是灰色的,呵呵,可能太多人來爬了也帶來了灰塵不過沒關係啦,對大家來說,來這裡吹海風看海景,爬爬鹽山已經足夠了。

鹽水-台灣詩路

這是鹽水新的景點,台灣詩路。在鹽水最新的旅遊景點上,已經把這個點標出來了,我想以後應該會有越來越多人來這裡。從鹽水市區往南邊開,不用多久就可以到了。

這個地方是鹽水當地人士想要透過台灣詩詞的美,來重現鹽水的文史風情。算是社造的一個成果,由月津文史發展協會主導完成。整個台灣詩路全長150公尺,其實不常,將早期的台灣詩謠用陶片燒成,鑲在牆上。許多的詩記載了台灣百年來的歷史變遷,屬於台灣人的內心感受。

在詩路的入口一進來,就會看到兩棵很大榕樹,是情人榕,在榕樹旁的涼亭乘風休息是非常好的休閒;詩路的兩旁重滿了木棉樹,可惜來得早了,不然如果滿滿的木棉花開,火紅的木棉將讓整個詩路滿滿南台灣的熱情。除了木棉之外,整個詩路園區還種了一堆花,春天有木棉、風鈴,夏天則是蓮花、紫薇,秋天有美人樹花、山芙蓉,冬天為波斯菊與向日葵,每個季節來都有不同的風情。

這麼多台灣詩詞,唸起來非常的美,裡面還有幾個熟悉的作者,像路寒袖阿,所以即使對於詩詞沒有研究的我,也可以入門欣賞。

這裡算是新的景點,兩旁還是農田,十分有南台灣的特色,我想過一陣子如果周遭的步道完成,可以讓整個景點更豐富。喜歡台灣文學的人可以來這裡走走。

鹽水-銀鋒冰果室

這然有這麼多的小吃,當然每一個都要試試看。銀鋒冰果室,嗯,聽起來就很有特色。這裡最有名的是月見冰,就是那個打顆生蛋黃的冰。本來我也對這個看起來有點小噁心,吃起來可能也有腥味的吃法存有懷疑,不過因為整晚冰的料很多,滿滿的紅豆加上煉乳,跟著生蛋黃攪拌後,其實大部分的生蛋黃已經看不到,再加上滿滿的冰,這樣的溫度也讓生蛋黃沒有那麼怪,吃起來味道非常的好。

這天天氣超好,加上元宵節吧,所以行人非常多,本來想要再嚐一次的不過看到外面排隊的洶湧人潮,實在是懶阿,不過這個號稱月見冰的創始店,真的是相當有特色阿。

PS:銀鋒就位在八角樓旁邊喔。

地址:台南縣鹽水鎮中山路4巷1號

鹽水-胡家豬頭飯

到鹽水,要吃啥呢?意麵,是阿,意麵是鹽水的特產,不過今天沒有吃,呵呵,今天吃的是豬頭飯,這個光是名字聽起來就夠吸引人的東西。不過到底豬頭飯是什麼阿?聽說是用豬頭的滷汁去煮飯,所以其實就是飯。米是用在來米,跟我們平常習慣吃的米有一點點不一樣。

豬頭飯端上桌的時候,有一點點傻眼,真的就是飯耶,不像爌肉飯,或是排骨飯,有一個主菜,真的豬頭飯就是一碗飯,什麼配料都沒有。老實說吃的時候,真的是不習慣阿,因為在來米煮起來真的是粒粒分明阿。不過當然既然是鹽水的小吃,一定有特別的地方,雖然是一碗飯,不過因為是用豬頭滷汁去煮的,所以是有微微的香味的。搭配起各樣的小菜,很好吃的。喜歡嚐鮮的人,可以嘗試一下。

PS:聽說很多鹽水人把豬頭飯當成早餐。

PS:胡家豬頭飯在點心城裡面,這裡面還有兩家很有名的意麵,老是大排長龍阿。

鹽水-古鎮巡禮

 

說到鹽水,對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一樣,就是每年元宵節舉辦的鹽水蜂炮。不過我沒這個膽啦,也沒這個時間,所以當然不是參加了蜂炮的活動。只是來到鹽水這個古鎮,不看看這裡留下來的歷史遺跡也有點可惜。

說鹽水是古鎮,絕對不誇張,而且不只是古鎮,還是非常熱鬧的城市,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大家應該知道一府二鹿三艋舺,而在這三個地方之後的就是四月津,也就是現在的鹽水。因為鹽水位於曾文溪及急水溪,以前是鹽水港,這也是三百多年前能夠這麼發達的原因。

鹽水真的是一個小鎮,好像只有一萬多居民,所以平常人真的不多,只是一年一度的鹽水蜂炮,讓全台灣的人都把眼光注視在這裡,這個活動可以吸引十幾萬來而這裡一起瘋狂。

說起蜂炮,就一定要來參觀一下這裡的武廟,也就是關帝廟,武廟也就是蜂炮的主辦廟宇。武廟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基本上市鹽水商人的信仰中心,聽說是早期流行瘟疫,所有居民束手無策,只好求救關老爺,而關老爺降旨要大家在正月十五日以蜂炮驅逐,後來就演變成今日在元宵節時候大家都以蜂炮來慶祝,成了跟北天燈一樣聞名的元宵節活動。

 

除了武廟,這裡還有八角樓這個地標,八角樓就是八角形的屋面,在道光年間所興建的,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時候,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駐守在鹽水並以八角樓作為營舍,後來還立碑紀念,現在在八角樓門前還可以看到。八角樓是一洞兩層樓建築,由福州杉及石灰建成,原本有三進,不過現在只留下一進了,還是有點可惜。

鹽水還留有早期的天主教堂,不過這個教堂很有趣,是走中國風,整個建築的模式跟其他的天主堂完全不一樣,中國的建築風格搭配著天主的精神,嗯,早期的天主教為了要融入台灣社會,還真是用心阿。

月津港已經整治好了,旁邊的橋南老街算是新的景點。橋南老街就位在港口邊,算是最早的一條路吧,清代的時候,從鹽水通往南部其他鄉鎮的交通要道,所以在以前是非常熱鬧的,當然現在差多了。最近在社造單位的營造下,把有些沒有人住的房子做了一些整理,所以也吸引了一些人過來看。不過老實講,有點特色不足,如果能夠更彰顯出這裡老街的歷史情懷應該會更好。在老街這裡一定會看到泉利百年打鐵老舖,來這裡,你還會看到第N代傳人在這裡顧店,一個很有去的老先生,雖然你跟他講話,他一直都自顧自的說著自己的菜刀有多好用,連日本人也會買,完全不管你在問什麼,不過這個店在他的加持下,真的很有FU。有來的話,一定要來這一家。

鹽水鎮上其實不大,所以有時間的話可以用走的,挺有趣的。 

左營-餛飩湯

聽說左營的這家餛飩湯很好吃,所以在高雄簡單的停留,決定吃個餛飩湯再走。這個店就在公有市場的入口,很好找,因為開車經過就可以看到有人在排隊。湯很棒,餛飩料好實在,包了很嫩的絞肉,重點是碗中是滿滿滿的餛飩阿,吃一碗就飽了,在冷冷的天的時候,吃一碗,超滿足。

這店是在53年就開了,已經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嗯,好東西果真很多人賞識,所以才可以開這麼久阿。

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86號

新埔-日勝粄條

之前提過,因為住在新竹所以開始吃到好吃的粄條,之前曾經為了要吃粄條,靠著車上的GPS在新埔市區找了找,後來發現原來這也是找好吃的其中一招。

放假嘛,總覺得找東西吃很麻煩,想說就開車去新埔找粄條吃好了,打個電話找朋友一起去,結果從開車變騎車,當然啦,過年期間難得的好天氣,一路慢慢騎車去也不失一個好的運動,一會的粄條也會更好吃。

從家裡出發一路到新埔街上,大概要七八公里,其實不遠,一邊騎就一邊看有沒有什麼店可以吃的,嗯,台灣人愛排隊,有人排隊的店通常不會太差,所以就在日勝粄條前面停了下來。

還沒有進門,就在牆上看看大大的剪報,嗯,原來以前蔣經國來過,而且來過三次,這也讓這家店的名氣更加響亮,所以顯然是有名人加持,難怪生氣這麼不錯。不過從之前蔣經國來到現在也幾十年了,我想店家應該也是有持續把好手藝傳承下來。粄條炒的、乾的還有湯的,味道都不同,我想客家的酢料是最大的原因。除了粄條,還可以來點客家小炒,桔醬雞肉或薑絲大腸,每一種東西都讓你胃口大開。來到新埔,可以嘗試一下這家店。

日勝粄條:新埔鎮中正路329

   

尖石-錦屏美人湯

冬天要泡湯,去了苗栗泰安、還有北投,怎麼可以忘記所在新竹的尖石呢?雖然拒離去尖石泡湯已經很久,但還是要來介紹一下啦。

美人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錦屏村,其實附近也還有其他的,不過美人湯這個算是相對好的,特別是這個名字總是讓人覺得在泡完熱熱的湯後,好像皮膚就會變的跟美女一樣吹彈可破。所以對這家溫泉飯店的印象也特別深刻。

這裡之所以叫做美人湯呢?也是學日本的,在日本所謂的美人湯,只要碳酸氫根的含量超過每公升350mg,便可稱之為『美人湯』,而這裡,碳酸氫根的含量卻高達561mg,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完全可以自稱為美人湯,以這個日本的名字,應該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日本觀光客。

其實從住的地方去到錦屏,其實不近,但是總覺得在新竹泡新竹的湯,別有一番風味。如果是從外地來的人,我想把泡湯結合內灣小鎮的一日遊行程,應該可以吃飽喝飽看進美景,還泡了一身好湯。

PS:其實對美人湯比較有印象,是某一年的颱風,新聞報導美人湯的一部份房子被淹起來的大水沖掉了,也是美人湯就在河邊,其實天氣好的時候可以一邊泡湯,順便看一下水色山光,感覺還真的是不錯呢。

虎尾-廉使國小 雖然只讀了一年級 仍然記憶猶新

很怪吧,為何要介紹小學阿?嗯嗯,當然這是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嗯嗯,就是我唸的第一所小學。雖然在這裡只唸了一年,而且已經是很久以前,不過在這次到虎尾,再怎麼樣也要去看一下。

在很模糊的印象中,這是個小學校,也是國小哪有不小的,之前每一個年級都還有兩班,不過現在全校只剩六班了,可能整個里的人外移比例變高了,所以國小只好越來越小。整個學校整理的蠻乾淨的,只有一些落葉,是放假的關係吧,不然我想小朋友應該會很認真的把地掃乾淨。

司令台的旁邊,以前種很多樹,不過現在已經少很多了,記得那時候因為樹很多,底下的草也很長,所以大家不太過去,因為很怕有蛇,不過現在整理過後,整齊很多。

其實這感覺很有趣,一個感覺有點熟悉但其實 很陌生的地方,小時候的眼中,學校好大,要走好久才會到,每天上學經過的路上,可能會看到火雞,旁邊的果園還會有蜜蜂飛來飛去,不小心還會被叮,學校旁邊還有豬舍,經過的時候就好臭好臭。很有趣的經驗,雖然我想這個國小在過去已經整理很多次,跟小時候已經不一樣了,但是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好有趣好親切。

鶯歌-陶瓷博物館與老街

 去台北的路上,先在鶯歌停一下吧,來這裡逛一下陶瓷物館跟老街。

陶瓷博物館已經開館十年了,真快,還依稀記得之前經過的時候,這個地方不過開始規劃動土,怎麼得十年過去了。不過這個把鶯歌的特產變成一個整合了各式各樣,來自不只台灣的陶藝作品,同時介紹陶在生活的地位,這樣的博物館真的還是不錯。

從我們最基本的認識,陶是一種藝術,最常看到的是在我們的建築中或者是工藝產品上,不過其實陶在科技業也有很多貢獻,不過這個真的很難解釋,大部分人也不會懂得,只是這樣的知識在博物管理都有介紹,所以走一趟真的會發現,原來陶不只是陶。如果有空,借個導覽吧,大部分的博物館都有這樣的裝置,不過感覺使用的人不多。不過在陶藝博物館裡面,手拿著導覽,真的可以透過介紹,瞭解各式各樣的陶製品。

其實不管對於陶製品有沒有興趣,光是這個建築物,就會讓人覺得非常的大器。挑高21公尺,是以清水模的設計,用大面積玻璃來增加透光性,讓大家在裡面感覺有光有空間,非常的舒服。當然外觀也非常的漂亮,喜歡看建築的人也不能錯過。

處了室內,這裡還有室外的展覽空間,除了展示,這個大空間絕對是讓小朋友跟全家人一起坐著一起享受陽光的好場所。當然這幾天天氣不好,沒人會在外面逗留,不過想像一下,很棒的。

鶯歌老街離博物館其實不太遠,走過去只要幾分鐘,我想大部分人來這裡都是來買陶製品的吧,沒錯,這裡的東西多到不行,只是這裡的商家我覺得並不是太老實,都把標價訂得很高,然後給你一個很大的折扣。感覺上好像讓你賺到了一樣,其實不然,所以來這裡買東西一定要問清楚,好好談個價錢。

 

(建築物很漂亮。) 

(這是後面賣場的入口,很漂亮的裝飾沿著入口擺著,非常有FU。)

(這裡好多這種小東西。)

(這是博物館後方的後院的裝置藝術。)

(博物管裡面挺美的。)

(挑高二十幾米的設計,很棒。)

 (博物館內部的設計。)

 

(文化大使。)

 

(古老的窯。) 

(真的很多樣貌的展示。)

(以前燒陶的窯。) 

 (每個人家裡都有陶製品。)

(馬桶也是陶製品。)

 (鶯歌的寶。)

(也有古老的。)

(很多的創意作品。)

 

 (很漂亮的建築物。)

(有顆大石頭寫著陶瓷老街。)

(天氣不好,人不多。)

(裡面好多的陶製品。)

(老街已有賣高檔的東西。)

 

(來這裡買花瓶或流水,還蠻便宜的。)

大園-航空科學館

準備出國往機場的路上,一定會經過航空科學館,不過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滿滿的出國的期待,加上也沒有時間,所以常常會忽略這個景點,我也是一樣,出國已經N次了,如果不是這次有小朋友想去看飛機,我想應該不會有機會來到這個航空科學館。

航空科學館,當然就是展示跟飛有關的東西囉,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不同時期的飛機,不管是民航機或是軍用機,再再都在大家的記憶中印象深刻。

在科學館的外頭,有不少以前留下來的飛機機身展示,飛機感覺沒有這麼遙遠跟巨大了。

航空館的瞭望台是以前的航管塔台,大概六七層樓高,在這裡還是可以看到現在機場的幾個跑道,登上這裡可以看到飛機的起飛降落。每次坐飛機都是在飛機上體驗起飛降落的騰雲快感,在塔台上則是看著其他飛機小小的,不過一架一架的排隊起飛。

(不過機場附近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飛機起降,聽說有的餐廳就位在航線正下方,不只看到飛機的起降,還可以感受飛機接近時候轟轟的聲響,下次要去找找看。)

不過我覺得航空科學館人氣不夠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位於機場附近,大部分的人只有出國會來這裡,這個館也有點老舊了,很沒有現在科學博物館的FU,不過這個問題,跟我們的機場航站大廈一樣,設計老舊,設備老舊,看起來不起眼。其實愛飛機的人真的很多,特別是在機場附近,不只可以有展示機可以看,還有真正的飛機起降可以欣賞,如果能夠更新硬體,把軟體重新整理設計,我想對所有的航空迷來說,絕對是增加了一個可以常常拜訪的景點,畢竟飛是大家一直以為的期望。

 

PS:我一直覺得飛機可以飛起來很神奇,起飛比較好理解,但是為什麼在準備降落的時候,已經速度大幅減慢,為何還是可以一直在天空中飛阿?真的是很神奇的事情阿。

(起飛起飛,華航747起飛囉。)

(這是起飛前。)

(這是已經破產的日航跟長榮。不過都是貨機。)

(航空科學館,裡面飛機最多,從直昇機看起。)

(這個飛機真的很舊了,不過小孩還是喜歡坐進去體驗。)

(以前開這個飛機的人一定很厲害,這個儀表板也太複雜了。)

(又是直昇機,不過不同版本的。)

(裡面當然要介紹長榮,畢竟這是帶領國人到各地的翅膀。)

(也要介紹一下長榮機艙內的配備。)

 

(當然也要有華航。)

(牆壁上也滿滿的彩繪。)

(這是螺璇槳。)

 (華僑精神號。)

(第三航站正在動工。還有機場捷運的工地也在進行中。)

 (航空科學館的外觀,也就是以前的管制塔台。)

(這些飛機都好久了。)

 

(一架架都是國寶。)

(小孩很喜歡飛機,不過這些都太大台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