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墨咖啡 溫暖的空間

最近的工作壓力真的有點大    這天下午真的悶得有點受不了

請了個假跑到市區    雖然結果一樣是在打電話回mail但是感覺不同啊

就這樣我來到了林森路上的Ink Coffee墨咖啡

這家看起來是最近挺受歡迎的咖啡店    因為有兩個朋友推薦我這一家

…四年前的文章是這樣開場的…這幾年喝了很多手沖才發現墨咖啡在新竹手沖界的地位啊

整個店裡面燈光是黃光    在這樣有點涼意的晚秋非常的溫暖

這裡算是開得比較晚的咖啡館   新竹少見開到11點以後   而八九點後客人還是很多

秋天的天氣舒適   不冷不熱坐在戶外感覺還不賴

一進門服務生相當的熱心  要我先找位置然後服務生會送水跟飲料單

一進門的右手邊一整片牆壁放了不少的茶杯跟茶壺   感覺有點亂 哈哈

不過跟我之前準備裝潢房子的設計概念不謀而合    因為我有好多的星巴克杯子可以展示

整個空間有很多的架子   東西不少說不上整齊   但也不至於雜亂就是

牆上放了不少酒    有些酒應該是用來跟咖啡一起搭配的    沒注意到有沒有賣酒就是了

轉角這裡好多小東西啊   很豐富但又不覺得凌亂   有些是販賣的

這是之前拍的照片   吧檯的咖啡師   這樣看起來整個環境亂中有序但是很舒服

而咖啡師在正中間專心地拉花    看他這樣認真應該訪問一下他的    哈哈

咖啡來了店員推薦我喝這一味

我跟店員說我不要喝有甜的他說只有黑咖啡可以嘗試了

但是她推薦我喝這一位有加點海鹽的幫我作半糖不會太甜

看了很多人說這裡的拿鐵很好喝阿所以就接受了服務生的建議囉

木盤端上來的大紅色杯子裡面感覺相當的有質感現在是流行這樣就是了?

咖啡的拉花真的是一門藝術耶

英文叫做Latte Art…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拉的漂亮不容易

這個拉花算是拉了基本的心型不過這心中有心還有心啊

一樓的空間比較吵雜     因為客人進進出出的   不過一樓我覺得比較明亮

這是一整個慵懶的咖啡吧的感覺

這書架真的是二樓的重點啊   除了有區隔空間的功能   這些書也真的是不少可以自行取閱

話說這裡的手沖真的很棒   選擇還不少

很好喝喔…咖啡香氣夠   不會過酸的讓人難接受   但是層次豐富的各個溫度都有不同風味

這是上次店員推薦的海鹽咖啡   我跟店員說我不要喝有甜的    他說只有黑咖啡可以嘗試了

但是她推薦我喝這一位有加點海鹽的    幫我作半糖不會太甜

看了很多人說這裡的拿鐵很好喝阿    所以就接受了服務生的建議囉

木盤端上來的大紅色杯子裡面    感覺相當的有質感    現在是流行這樣就是了?

咖啡的拉花真的是一門藝術耶   英文叫做Latte Art…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拉的漂亮不容易

這個拉花算是拉了基本的心型    不過這心中有心還有心啊

墨咖啡是自己烘焙咖啡豆阿    在店裡面就展示咖啡機

這機器應該不定時的烘焙一下啊    因為那烘焙的香氣一定可以吸引超多愛咖啡的人潮的

準備走人了    打上燈之後整個環境超舒服的

其實這樣的燈光真的很適合咖啡店    走出店外明顯感覺天又冷了點

我不太吃甜點的    不過聽說這裡的甜點也蠻不錯的有秒殺的口味

所以下次可以來試試看囉    在星巴克之外我第一次覺得新竹的咖啡店像是咖啡店

墨咖啡 INK COFFEE300新竹市東區林森路180號  03 522 0608

開放時間: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12:00–23:30

新竹-暗室微光 老宅甜點手沖咖啡

新竹手沖咖啡館真的很多  這天來大遠百手機搜尋了一下又找到沒去過的店家

暗夜微光…好有味道的名字  是什麼書還是什麼電影嗎?

這咖啡館就位於西大路與林森路交叉口  地下道一樣來的地方

開了兩年多了我還真的沒聽過  只能說竹北跟新竹真的很遠…(是有這麼少來就是???)

這建築物很美  是老屋改建的  以前好像這裡是雜貨店後來才重新整理改成經營咖啡館

位於車水馬龍的大馬路旁老房子  其實還挺容易注意到的  畢竟很有特色

這裡戶外也有座位  雖然這天的天氣舒爽標準雨後涼爽的溫度

但是夏天的晚上  沒人想要在戶外成了蚊子的盤中飧囉

不過這戶外的座位簡單  旁邊又有盆栽的妝點整個空間也很舒服的

當然啦  旁邊緊鄰著馬路所以不時的車馬喧囂也許會打斷你的沉思朋友的對話

室內整個空間都是木頭的裝潢  搭配了很多的燈創造出溫暖的微光

不過真的光線有點小…若是要看書的話還真的有點不太夠呢

其實還有二樓的小閣樓  不過我來的時候人不多所以二樓沒有開放

整個空間對外都是落地玻璃  我想白天應該很美的

那種戶外陽光滿意  帶進來的光線總是讓人覺得舒適的  當然這樣的空間拍起照來一定好看

這天晚上來的時候人很少   八點多晚飯過後人也開始多了起來   不過從頭到尾就兩位工作人員

冰箱裏面也有賣一些啤酒…

真的很簡單   但是味道十足   有點讓人懷念那種復古懷舊的味道

原來真的有這一本書啊…暗室微光

 

 

這個咖啡杯的設計真的好文青喔

有冰滴設備

既然自家烘焙..當然要賣豆子跟耳掛啊   不過我沒有看到烘豆機就是

聽說甜點也不賴   不過這天來的時候我沒點

除了菜單之外  針對手沖還有獨立的菜單

這裡的豆子都是淺烘焙的  所以都是有果香微微的酸度

認真手沖的咖啡師真的就是帥氣

點了一杯藝妓  只能說是厲害

喝起來溫順帶著香氣  果香氣迷人不搶了咖啡的清爽味道  好喝好喝

都準備要出門了…行程完全沒有排….

簡單的輕食只有兩種選擇   我覺得味道普通 …

暗室微光 300新竹市東區勝利路97號  03 522 2080

開放時間:星期三四五六日一12:00–21:00  星期二休息

新竹-冷的熱的一網打盡 新竹第一家正宗燒仙草

明明吃得很飽了 但是飯後還是想吃個涼的

新竹第一家正宗燒仙草    其實這一家已經吃了好多年了啊

新竹-新竹第一家正宗燒仙草之這次吃熱的

新竹-第一家正宗燒仙草(冰)   

這裡賣燒仙草跟仙草冰    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這裡的生意總是很好

現在這樣的傳統冰店越來越少了 不過因為生意很好其實點餐系統已經很進步了啊

螢幕上會秀出點的東西 也會列印一張紙可以放在桌上讓服務人員可以知道你點的東西

還蠻常來這一家吃的啊     之前也介紹過

這個甜點單是新的喔 跟之前部落格介紹的時候不太一樣了

不過其實重點應該是價格也不太一樣吧!!!!

基本上價格位於35到45之間啊     不過其實一個人吃一碗冰真的有點難耶分量很多

生意真的很好 在店內吃的人很多外帶的人也很多

需要外送的人更多…裡面的人手還不少 大家各司其職啊    生意真的有夠好的

明明是夏天啊 怎麼還吃燒仙草呢?

他們的燒仙草淡淡的仙草香    天氣熱所以沒那麼快凝固  加上一點點QQ的芋園     口感加分

其實吃冰對身體真的比較不好   所以才選擇了一份燒仙草

這一份冰端上來….這樣的份量兩個人吃差不多吧

這碗可不是小碗啊     碗已經夠大了這冰還滿出來跟山一樣的高啊

這可是正常份量的….外帶的部分他們都會把這個冰很壓到碗裡面紮紮實實的

這裡除了燒仙草之外    這裡的冰上麵的鳳梨糖水也很有名

這樣的糖水用了鳳梨慢慢去熬的     除了一般糖水的甜度之外

重點就是那鳳梨酸酸甜甜的味道跟香氣了

我選的是自選仙草冰     所以除了自己選的配料之外還有仙草凍啊

這仙草凍還真的是晶瑩剔透的讓人很想咬一口

天氣這麼熱 光是一口冰在嘴裡慢慢地融化     那整個沁心涼的感覺從舌尖慢慢地傳遞

那真的幸福的感覺啊    配料可以自己選想吃什麼就選擇什麼

不過我覺得我選的綠豆很普通啊….花生也沒有太多特色

只有粉圓很Q 還好招牌仙草凍跟鳳梨糖水撐住!!!   天氣這麼熱趕快來吃個冰吧!!!!            

新竹第一家 正宗燒仙草

300 新竹市新竹市林森路208號    03 524 9808

新竹-榕樹下麵店

好多的小吃店都叫做榕樹下 看起來是早期開店的地方有一棵大榕樹 在大樹的庇蔭下 生意興隆賺錢開了自己的店面 而榕樹下很自然的就變成了這店面的名字 之前在中壢吃過榕樹下綿綿冰 在芎林也有榕樹下麵店 這天來的這一家則是在新竹市 轉進巷子裡面沒地方種樹 畫一顆吧 哈哈    

雖然店面躲在林森路的小巷子裡面 我覺得還蠻難找的 不過這裡生意很好 不管是在這裡吃或是要帶走的 人都不少 

看起來也是傳承了幾代了 裡面的人都不老 而且都蠻熱忱的 會跟你解釋什麼好吃 

他們應該很習慣被拍了吧 因為生意很好 來這裡吃飯寫部落格的人也不少 不過他們真的很認真 因為生意太好了 根本沒有時間休息 得一直煮麵切菜 

這裡的菜色還不少呢 不過能夠印這樣漂亮的菜單 我想平常生意應該是很好的吧 

可以在位置上在菜單上點菜 不過如果要點小菜 可是要自己來看 

這個顏色的滷味真的很不賴 感覺很入味 在這滷味櫃前面真的眼花撩亂阿 每一種都想吃耶 

這是乾麵 其實面很普通 不過他的醬還蠻特別的 一點點辣一點點甜 會一直吃 

這粄條看起來好好吃喔 反正來新竹板條一定要試試看 因為新竹的板條真的很好吃 

滷肉飯 看起來比較普通 因為這不是強項阿

這滷味很好吃 可以多嚐一下 

這盤是啥? 其實是鵝肉啦 因為店家一直介紹他們家的鵝肉非常好吃 也是肉蒜嫩 不過這一盤我最喜歡的是他的蔥跟薑絲 一點都不嗆還很甜 超好吃 

燙一個空心菜吧 這是最基本的 

這大綜合湯 有點貴阿 味道還好 

我想這算是新竹的老店了 算是家常料理 大家在裡面點個麵 來杯啤酒 在這樣的夏天好適合阿 不過隔壁那桌講著客家話的鄉親阿 你們也太吵了吧 真的是把這店當自己家是吧 

新竹市林森路146號


視較大的地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