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當個假文青在M50

1351220782-2204401377 Shanghai-當個假文青在M50

這天在上海  當了一整天的文青 

Shanghai-1933創意園區 屠宰場也有春天 

Shanghai-一杯咖啡輕鬆的午後時光在紅坊 之後  又來到了M50

照舊  這裡是舊的工廠  不同於1933是屠宰場 

紅坊是鋼廠  M50這裡是紡織廠的舊址

過去幾年這些舊的工廠經過了創新重新賦予生命  

硬體不變但新的內涵反而讓上海更豐富阿

這裡的風格我覺得文藝氣息更多了點 

雖然這裡的建築物不像1933一樣是大師設計的

但是這裡感覺內涵比較不同  沒有建築的特色沒有大片公園的雕塑藝術

所以這裡必須要走進每一棟建築物裡面  腳踏實地的去欣賞

這裡有許多的藝廊設計事務所  藝品的展示  所以很多來的觀光客會靜下來欣賞

所以整體環境呈現出靜謐卻有活力的樣貌  不過這樣的氛圍讓人很舒服

想體驗新上海  M50我覺得一定要來啊 

特別是喜歡藝術或是想沾惹點文藝氣息當個假文青的

在到達M50的路上  會先看到一大片的塗鴉牆  可惜我沒下車拍照

大部分人都覺得塗鴉牆讓整個社區感覺有點髒 

只有壞孩子才會到處塗鴉的破壞景觀  不過要能夠塗鴉 

可不是一般人就可以的  基本上也要有點繪畫跟美術的天分才行阿

所以如果可以好好的規劃  簡單塗鴉就可以讓整條街道美式嬉皮風味十足

大部分的藝廊 文藝中心裡面都是禁止拍照的阿  所以只能拍拍建築物的外觀

只能說沒魚蝦也好啦  不過其實這些建築物也都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

在摩登的上海  也不容易看到這樣保存良好的舊建築了

藝術….

人真的很少阿  也少了點商業氣息阿  這樣的環境真得更舒適 

上次在Shanghai-田子坊 迷人的小弄堂世界  那種人潮真的是標準的觀光景點

舊廠房留下來的大煙囪

人少到  這店家不會倒閉嗎?

這一大片牆的塗鴉真的挺漂亮啊

這樣的對比是啥意思?

每一棟建築都挺不一樣的

看起來就是舊倉庫阿

參觀了個畫展  偷偷拍了一張照片

畫廊

輕鬆地坐下來對談  一杯咖啡  一壺清茶

很漂亮的門牌設計

舊房子裝著童趣

歐式風格?

好優雅的環境阿

小兔子一隻..偷偷的躲在牆角

結束  五點了天暗了

許多的時尚活動也喜歡選擇在這裡舉辦  這樣可能感覺沒有這麼的匠氣

2005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2005時尚之夜法國工商會中國傳統節日乙酉中秋論壇

寶馬車展  諾基亞及西門子產品推廣等

在蘇州河畔  這裡是新的景點 具有獨特的人文風情  這裡是M50

上海莫干山路50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一杯咖啡輕鬆的午後時光在紅坊

很多人說上海沒什麼可以看的阿  所以我把這次的行程定藝文之旅阿

就是不看我印象中的上海景點(其實也看了不少

而主要以這裡新興的創意園區為參觀重點

許多的創意園區都是把以前廢棄的工廠重新規劃利用 紅坊也是 

紅坊本來是上海淮海西路的上鋼十廠  2008年改建成紅坊創意園區

既然叫做紅坊  紅色是的主要顏色  紅磚的建築搭配鋼材  保留了原來的風貌

一來到紅坊  一下子就會被放在草地放的各項藝術品給吸引了

各樣有趣有創意有藝術設計的戶外藝術品  不只讓大人喜愛 

小朋友也喜歡跟這些藝術品拍照

不過我承認  我累了 在逛紅坊的時候我累了

所以我只有在公園四周走走逛逛  看了看這了相當新穎創新的建築物

看了看這廣場上各式各樣有趣的雕塑  然後坐下來喝了杯咖啡

不過有這樣輕鬆的環境  真羨慕上海的人 

一邊休息一邊還有藝術可以欣賞  提升一下氣質

 

這裡跟田子坊 1933還有M50都不一樣啊

所有的建築物圍繞著這個廣場  上面許窩的裝置藝術真的讓人很耳目一新

這天下午天空比較陰  剛剛好適合在這裡閒晃  要是我就躺下來了

這一堆美腿真的好酷啊

看人坐在旁邊  這些美腿可都是又高又壯阿

愛因斯坦也來參一腳  不過一點都不覺得不適合

這算盤跟鍵盤的搭配  是過去與現代的結合  很有創意阿

有人知道算盤上的數字是多少嗎?

這是啥抽象的創意   藝術藝術….

這是蓄水池嗎?生鏽了弄點草點綴一下  就成了藝術品了

就說有時候藝術一點都不困難阿  有時候人出名之後什麼都變成藝術了

這一台全部用磚所做成的賓士車很厲害啊

磚沒辦法用鈑金的方式去塑形  得細心的用模的方式去讓每一塊磚有各自的弧度

跟愛因斯坦相輝映嗎這位老先生是?

這樣也可以喔  這不是我家的衣架嗎

好漂亮的玫瑰阿

這是中美第一夫人的對談  旁邊還有文字說明這歷史背景

不過誰來跟我說明一下  請問哪一位是中方代表啊?  

明明兩個人看起來都像是外國人阿

馬戲團到了  小丑們一起出來遊行走街

連這個路標都這麼的別緻  看看幾個具設計感的圖樣  很可愛

喝咖啡阿  選了連鎖店Coffee Bean應該比較不會錯吧

在旁邊就是雕刻時光咖啡館

在這樣藤蔓攀爬的紅磚屋內  真的相當有回到未來的幻想

不過這房子這樣的搭配  有點頹廢有點爛漫

這一片牆是啥….

很漂亮的房子  玻璃屋建築  如果天氣好一點陽傘打開就更有風味了

建築 美阿

周遭的很多都是美術館藝術中心的

要在這裡立足不容易啊  建築不突出還真的沒人要看

不對秤  不方正的房屋設計  看起來不平整但是非常美麗

美術館阿

我喜愛那窗內這隻小貓  手裡拎的是一個小人嗎? 哈哈哈哈

無知這樣超大篇幅的設計是廣告  也是諷刺?

真的就是四處走走  也沒有走進去任何一個的藝術中心去看看  我真的是累了  

不過因為這樣反而留了一點時間讓我可以去看看下一個創意園區 M50  

 

上海市長寧區淮海西路570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上海1933創意園區 屠宰場也有春天 果真網美景點好好拍

上海不只要在金融市場拿到世界的一席之地 沒想到在藝文創意園區上的開發也不遺餘力

許多老舊的廠房都被改建 重新規劃引進新進的設計師跟文藝活動

1933就是其中一個 這裡是什麼改建的呢?這裡原來是一個屠宰場

這真的是太有創意了 超級衝突的 以前是滿是罪惡血腥的屠宰工廠

現在竟然搖身一變 成為了創意園區 大家都來這裡吸取一點文化氣息

之所以叫做1933  是因為這個建築物 是在1933年落成的

當年可是請來英國有名的設計師來設計這個工廠 那些人還真有遠見阿

有來自英國的設計師 材料也都是進口的 採用英國進口的混凝土結構

整個牆壁厚有50公分 兩層牆壁中間是中空的   這樣可以控制溫度 真的是太厲害了

建築物其實巧妙的把東西方的文化做了個融合

有羅馬風格的面 也有天圓地方的中國風水概念 巧妙運用光影來呈現

整個建築看起相當的樸實 但是卻可以歷久而彌新

據說在當時全世界這樣格局規模的宰牲場只有三座   而1933老場坊是目前唯一現存保持完好的

雖然不知道牛在這樣的地方居住 有沒有比較開心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人現在在這樣的地方開工作室作展覽感覺相當的有氣質

鏤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於本建築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   停好車後這通常是第一個看到的一面

這些水泥可都是舶來品阿 當時從英國進口過來 所以品質非常好

至於為何要鏤空的設計了 是美感的考量嗎?當然不是 這裡可是屠窄場阿

主要是希望能夠空氣流通 讓屠宰場的很重的味道可以容易散去

窗戶朝西與上海常年風向一致 通風效果更好

不過另一種說法更有趣 正面朝西的窗戶面向西方極樂世界 讓動物死後可輪迴被超度

在1933裡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算是廊橋空間了

不對秤但是具有變化的設計 讓整個空間相當的具有變化在不同的光影之下

呈現出不同的空間感 真的是攝影師的最愛了   整個1933有四層外廊跟和26座斜橋戶相連接

每一座廊橋的寬度都不同 可以讓不同尺寸的牛隻分流

這設計絕對不是隨便來的 難怪這屠宰場在當時算是非常的現代

牛道是1933老場坊的建築特色之一 人畜分道比較好管理也比較安全

這路面上的不平整 避免動物行走的時候止滑的功能

不過現在看起來 反而相當的有特色 不說的話還覺得這是特別的藝術設計呢

整棟1933的建築工法真的挺厲害的 採取完全沒有樑柱的方式來興建

所以運用了許多的傘形柱來作為支撐   總共可以分成兩種 八角形與四角形的兩種樑柱

八角形傘形柱帽主要分佈於建築週邊的西側   四方形傘形柱帽主要分佈於建築週邊的其他部分

在老場坊的四樓是空中舞台 有八公尺的挑高   全部都是用鋼化玻璃所設計的 從下往上看相當的震撼阿

來的這天可能因為準備要辦活動 正在裝潢場地把整個空間都遮起來了  有點可惜

不然圓形的穹頂在一整個玻璃的正上方 視覺上相當的有衝突設計感十足   據說這個舞台都辦一些知名品牌的活動

法拉利F1派對雷達表50周年慶巴黎藝術設計展藍莓之夜亞洲首映派對

賓士新車發佈保時捷60周年紀念雪鐵龍新車發佈世界工業設計日

NIKE摩天爭霸籃球賽 把有設計感的產品 在這樣場地辦發表 更能凸顯產品的特色阿

果真一整個天是圓的 可惜現在在做工程  不然在這樣的環境底下 陽光灑下來一定很舒服

走到最高的一層樓了阿 這樣的建築真的很耐看

我想對於喜歡攝影的人來說 這裡真的處處皆風景阿 而且怎麼拍都特別

Shanghai-佳家湯包 皮薄餡足湯汁多

本來的計畫是在黃河路上要一次享用Shanghai-小楊生煎 真的是好吃又便宜阿跟佳家湯包的 

不過沒想到黃和路上的那一家佳家湯包的生意竟然這麼好的

我們去的時候  有人龍在排隊  我們吃完了小楊生煎之後  這個人潮並沒有退去

所以我們轉移陣地  來到了佳家湯包的另外一家分店

兩家店的距離搭計程車還蠻快的   大概花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

看這個大大的看板  佳家

湯包這食物  算是上海的特色美食了  不過現在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吃的到了

佳家的裝潢相當的簡單  好多的上海店家都有這樣的特色

一進門  大大的價目表就掛在牆上  進來先點餐付錢  東西會按號碼送上桌

這樣的安排其實很省事啊  不用在每一桌上都準備菜單  付了錢再送餐也省了後續的麻煩

湯包這東西好吃  但是一定要吃新鮮的  放久了那味道一定就變了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啦  裡面的湯汁就是因為豬皮或雞皮凍被蒸的溶化了

所以一但溫度下降了  那湯汁就會變的濃稠  口感不佳了

據說這皮凍的處理也不簡單啊把豬皮及雞骨加蔥薑水小火慢熬約3小時後才能使用 

而因為裡面是皮凍  所以如果直接單吃  會顯得有點膩  所以通常都會加上點薑醋來解膩

一般在台灣  薑醋好像都不用收錢的喔  常常再來一碟再來一碟的

不過佳家湯包  這薑醋要人民幣1 

當然  湯包一上抓  當蒸籠打開那蒸氣衝出來  一顆顆雪白的湯包就在我們眼前

怎麼吃呢? 記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輕輕輕輕的夾起來阿  因為太大力把皮弄破了那珍貴的湯汁就流掉了

簡單的沾著點薑醋  或者是把湯包咬一個小口  把薑醋灌進去

這樣不但可以解油膩  也順便透過薑醋的味道把原來肉的味道再度提升

不過千萬要小心啊  一不小心那湯汁四溢  浪費了湯汁就算了  還可能被湯汁給燙傷呢

看著這一籠湯包  真的非常令人期待阿

雖然剛剛吃小楊生煎  已經有點飽了  但是這可是上海相當知名的食物阿  當然不能不試試看

看到這湯包的飽滿  咬一口先把湯汁給大口喝掉  直接把湯包的精華之一給吃了

一整個是滿足啊  然後再吃皮跟肉  只能說這裡名不虛傳喔

這裡的湯包有鮮肉的蟹肉(季節限定)  也有蛋黃的 

我喜歡這種蛋黃的內餡  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蛋黃的顏色  這蛋黃的香氣搭著肉香更棒了

美食家常說  好的湯包有三個特色 

皮薄餡足湯多  我想佳家湯包算是夠水準的  看看這照片  真的叫人口水直流阿

上海黃浦西藏南路179(近金陵東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小楊生煎 真的是好吃又便宜阿


再出發到上海之前 我有做了一些功課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到底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據說這是上海便宜又好吃的傳統美食 湯包
到了上海遇見了上海的朋友 他也說小楊生煎是好吃的食物
這天Simon說一次來去吃兩家需要排隊的店吧 一家是小楊生煎 一家則是佳家湯包
為了要一次吃到兩家 所以我們來到了黃河路
果真阿 來到了佳家湯包的門口 這時候大概十一點不到
但是等著吃好吃的湯包排隊的人潮已經在店門口等候了
我們前面的兩個女孩子操著台灣的口音 看起來是台灣來的遊客
她們拿著書 按圖索驥的來到了這裡準備大快朵頤 嚐一下上海的特色小吃 湯包
因為我們是打算來吃兩家店的 所以我們就不排了 直接走過對街去小楊生煎吃先

還沒有進門 我就看到了門口師傅正在煎的湯包
那感覺真的跟台灣這裡的水煎包非常的相似阿 排列整理得在平底鍋裡 
一定要煎到一面酥黃才夠可以起鍋

門口大大的看板 就是菜單阿 
小楊生煎真的是價廉 看看這價位一分四顆人民幣6元
如果這東西跟大家口中講得這麼好吃的話 那就真的太厲害了阿

往店內走 先看到的是玻璃櫥窗裡面一群正在包煎包的師傅
每一個人都戴了帽子跟口罩 非常快速的在包著一顆顆的煎包

號碼牌 因為要稍微等一下 所以拿號碼牌等下服務人員會把食物送上來
這裡雖然生意很好 不過不用等太久 這也是來這裡吃飯相當好的一點

小楊生煎真的不是只有上海的朋友說好吃 
2006年小楊生煎也得到了上海名點的稱號 顯然喜歡的人不少
最厲害的是 這看似不起眼的食物 竟然可以被列入參選世博會的上海名點
推薦給來自中國各省跟世界各地的遊客
本來以為一分四顆才六元 鐵定小小的一顆
不過上桌時後看到這大小 可不是能夠一口吞下的阿

基本上生煎 並不是用煎的 跟台灣的水煎包蠻類似的
在鍋裡放些油 把煎包排排放好稍微煎一下之後 放入冷水
就等著這些水的水蒸氣來把這生煎給蒸熟 當水收乾包子底也黃了就可以起鍋了阿
當然生煎要好吃 底酥 皮薄 肉香 真的是三個大重點
因為生煎包裡面也有滿滿的湯汁 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
如果太大口去咬 有可能那湯汁會噴滿全身阿
所以記得善用工具 小心地在底部咬一個洞 先把湯汁倒出來湯匙上面慢慢地喝下
然後在把肉咬出來慢慢品嘗
當然那皮也是重點 上半部就是一般包子的口感 但是下半部那煎熟的酥脆
相當的有咬勁 加上上面灑的蔥跟芝麻 更是香氣十足阿
當然如果能夠大口一口咬下 直接把麵皮內餡跟湯汁一起吃下 那種混合的美味更是讚

看這裡剖面圖 裡面的湯汁真的很多啊 
第一口咬下的時候 我真的被這個味道給震撼了阿
這樣的平價美食 怎麼可以這麼好吃呢 特別這已經是一家連鎖小吃店了
它們要如何維持每一個品質都在一定水平以上
雖然只有18年的歷史 但是我這個遊客的胃一整個被征服了 哈哈

這個豬血湯就很平常了

這個豆腐粉絲湯 看似非常的平常 不過這味道出乎我意料的好喝
特別是這豆腐 有點像是我們的豆乾一樣但是稍微軟一點
裏頭包了肉餡 不知道加了什麼做調味 有一點點酸酸的味道 不太嗆非常的溫和好吃

據說黃河路的這一家店是本店 也只有這一家店還保有這樣傳統的碗盤了
這種材質的碗盤我記得小時候家裡也有
不過現在大部分的分店都已經改用塑膠材質的碗盤了 感覺少了點復古的風味

在香港翡翠也吃了生煎 那可是在IFC裡面的排隊名店
不過以口味來說 小楊生煎的味道可是一點搭不輸阿
記得以前在台灣的夜市吃過一些生煎包 不過大部分都沒有那種底酥的口感
吃完了小楊生煎之後 真的覺得之前吃的生煎包都不生煎包了阿

呵呵 安心做安心吃 以一個愛吃鬼來說 這個是不會注意到的啦
美食當前 吃就是了

吃完了小楊生煎 真的是很滿意阿 
因為只是要嚐個味道 我們只點了兩份生煎 跟那兩份湯
一共花了29元人民幣 真的很便宜阿
這樣的價格 卻有這樣的味道 一整個性價比超級高的
出來的時候 接近午飯時間了 外面開始排隊了呢

在上海吃了一些東西 以性價比來說的話 
小楊生煎絕對是第一名的 所以有到上海玩的朋友 務必要嘗試一下
小楊生煎(黃河路店)
上海黃河路97號(近鳳陽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東方明珠塔

說到上海 大家會想到什麼有名且是指標性的建築呢?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的就是東方明珠電視塔吧

雖然現在這塔已經不再是上海地區最高的建築物了

不過這塔的造型獨特又位於黃浦江邊 早已經是上海天際線的重要一份子

如果少了東方明珠塔的上海天際線 可能就不這麼的上海了

這天的上海天氣晴朗 搭著軌道交通(就是地鐵啦)2號線

來到了陸家嘴 這裡是黃浦江畔 也就是金融區的所在

這裡有一堆高樓林立 環球金融中心 金茂大廈 國際金融中心心

連咱們的富士康都要在這裡參一腳 也準備在這裡起高樓

東方明珠 一整個就在外灘地對面 所以從外灘看過來得以一窺全貌

不過我這天採取的是塔下走一圈的玩法

東方明珠塔 是在1991年動工 1994年落成 總高468公尺

沿路我們來到了黃浦江邊上尉

這裡有一個像是公園的地方吧 就在外灘的對面

我喜歡這裡的景色 雖然看過來的天際並不像外灘那邊的壯麗

但是這裡的人潮顯然少了許多

遠離人群但是又可以有美麗的江景可以欣賞 讓人舒爽

對面的建築不是以高取勝 但是卻各自有自己的風格

大量使用玻璃帷幕的建物方式 那種明亮感非常的好 特別在陽光下

這飛碟造型的建築物 真的非常的吸睛阿

這樣的美麗陽光 九月中的上海 江邊的風徐徐吹拂 真的舒服極了

黃浦江的河水不太快 很溫和的樣子

江上有不小的船來來往往的

這些就是上海天際線的組成阿 看到的都是很有名的銀行保險公司的名字

雖然說跟外灘的風景比起來稍微遜色了一點點

不過昨天在外灘的時候可是一整個陰天 所以今天拍起來的照片還是漂亮的多

這樣的知名觀光景點 已經被中國政府列為5A的重點觀光區域了

難怪排隊的人這麼多

不過我寧可避開人潮 在黃浦江邊看看

很多大城市都有電視塔 負責訊號傳遞的功能

不過大部分的電視塔造型都相當的傳統 雖然一樣成為觀光重地

但總是覺得似曾相識阿

所以東方明珠塔以特別獨特的造型 讓大家可以留下特別的身影

順著路我們走 很快地來到了陸家嘴這一個大路口的行人天橋上

這個行人天橋一整個是圓形的設計阿

就在幾棟大樓中間的路口 上面有滿滿的觀光客阿 因為這裡是拍照的好地方

今年是龍年 所以在大的人行天橋中間有兩隻龍 挺可愛的阿

整個東方明珠 有四個部分 下、中、上球體和太空艙

下球球體直徑達到50公尺 位於100米的高空

中球體有五個 每一個直徑有12公尺 是客房

上球體位於250公尺的 球體內主要安裝了廣播電視發射機房

263公尺處有一觀光層267公尺處為著名的東方明珠旋轉餐廳

259米高空的球體內 則有一個環形玻璃觀光通道=懸空觀光廊 就是考驗膽量的好地方啊

海洋公園阿 很有特色的建物

果真是陸家嘴阿 這個屬於有錢人上班的地方

當然要來一個Apple Store這個設計跟第五大道一樣阿

整個店是在B1但是在1F設計了玻璃的大門 相當的新穎好看

這裡是國際金融中心 原來這個跟香港那兩棟IFC是系出同門阿

這兩棟也是上海相當知名的建築物 都以高取勝的

前面這一棟是金茂大廈 頂樓有金茂君悅 高檔的五星級飯店

後面這一棟是環球金融中心 日本人設計的阿 有人說側面看起來像一把軍刀阿

高樓大廈比比皆是 櫛比鱗次的排列著

不過唯有東方明珠的特殊造型能夠從中突出 引人目光

看看這上海天際線的照片阿

少了東方明珠 怎麼看得出這是哪一個城市呢?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老碼頭 新興休閒場所

對上海我真的是相當的陌生一些休閒場所我大概只知道新天地吧

不過聽說這幾年來上海有越來越多類似的地方

早上去了田子坊已經讓我非常喜愛了沒想到下午Simon又到我來到另一個

可以讓人放輕鬆又可以遠離擁擠人群的好地方老碼頭

老碼頭已經是上海現在相當時尚的休閒場所了

不過這地方在幾年前還是一個渡輪老碼頭而已

幾年的時間從舊到新從有到五把原來的老廠房添加了新的內容

反而像是在30年代上海繁華的重現但是又多了點21世紀的摩登風味

看這個入口的設計相當讓人驚豔

老碼頭就在黃浦江邊阿離豫園離外灘都不遠

雖然走路可能要20分鐘以上但是在秋天的時候慢慢沿著馬路閒晃也挺舒適的

當然啦我是搭計程車來的哈哈

我覺得這裡主要是飲食休閒場所吧所以這裡聚集了好多種類的餐廳

在一點點復古風味的建築裏頭卻有不同的食物可以選擇

隨便拿起相機拍一張照片都相當的有感覺啊這裡是上海

沿著水池邊那幾把大陽傘打開後

那就是休閒的味道阿不管太陽大小在陽傘下坐著總是讓人放卻忙碌阿

遠遠的又看到了環球金融中心了

這個算是老碼頭的廣場中央所有建築物的政中心這一個人工水池就是主題阿

隨著一柱柱的水噴出那就是輕鬆阿

這一天在T台的另一端正準備要辦婚禮了

看起來大家沿著紅地毯走到水岸的另一端真的挺浪漫的阿

真的好休閒阿

空曠的空間設計讓人真的好放鬆太贊了

看吧人真的一點都不多

除了廣場四周的那些店家這裡還有更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探索

這還有許多的小藝廊或是時尚的小boutique

走走看看總會有意外的收穫阿

當然園區裡面也到處都是這樣的裝置藝術阿

這些東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流城市已經相當的常見了

讓整體的文化氣質提升

好休閒阿可惜我真的太晚來了

在這裡走個半小時感受不一樣的上海

我想跟新天地那樣的人山人海比起來這裡真的讓人感覺太輕鬆舒適了

看那氣球漂在水上真的挺浪漫吧

這麼多店家我怎麼還是習慣這一味啊哈哈哈哈

婚禮快要開始了人陸續的來臨

在到達老碼頭之前我們在外灘

因為從豫園出來走路就可以到外灘了

下午的外灘沒有夜晚那樣的燈紅酒綠不過一樣是挺漂亮的風景

只是沒有了燈光的外灘感覺差了一點啊

聽說上海還有很多像是新天地 田子坊 老碼頭這樣的地方

這樣的風格一整個是適合現代人的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避風塘 港式茶餐廳

避風塘怎麼我第一個感覺是一家台灣吃海鮮的餐廳啊?

當然不是  這是一家來自香港的茶餐廳阿  不過在上海不吃上海菜反而吃港式餐廳

其實是太餓了啦  附近又找不到什麼餐廳  所以有吃就好啦

還沒有進餐廳的們  旁邊的一個大大的看板  說著屬於避風塘的故事

沒錯要把一個餐廳經營好  有一個故事能夠讓客人了解並認同這理念

應該是第一步  因為通常很多人會為了這個故事來吃飯的

運氣算是好吧  本來以為要排隊排很久的  沒想到沒有人這讓我已經餓了的肚子有東西吃了

首先來一個冰火波羅吧  我很愛吃菠蘿麵包

而冰火菠蘿包算是香港相當有名的做法  溫熱的菠蘿包夾著冰冰的奶油

一下子的時間那奶油已經被麵包的溫度給融化了  馬上滲入那麵包中

奶油融化在麵包中  所有人都愛這一味吧  哈哈哈哈

不過菠蘿包的表面不像是台灣的菠蘿麵包一樣  有那麼酥脆的口感

所以我還是比較愛台灣傳統的菠蘿麵包啦

腸粉  這絕對是不能少的阿

腸粉要做得好   一定要皮是晶瑩剔透的  而裡面的餡料要相當新鮮

這種東西一定要現場作  馬上上桌才行

不過可惜這裡的腸粉  看起來就不夠晶瑩剔透

麵皮稍微了厚了一點  所以吃起來口感就沒那麼好吃了

這個部分  請改善  哈哈

 每次想到在香港吃粥的經驗  就好感動阿

因為那粥絕對是煮到米粒已經完全融化了一樣  吃起來超好吃的啦

這裡的粥煮的其實不差了  裡面食材相當的豐富

不過跟之前在HK-富記粥品   那種入口即化的綿密感  還是有改進的空間

這個A  好好吃阿

上面淋的是豆乳  那鹹鹹香香微辣的味道  搭著清脆的A

真的好好吃阿  不過豆乳吃多了對身體不好  畢竟這東西稍微嫌了一點

乾扁四季豆  我真的很愛這一道

一般在台灣  乾扁四季豆強調的是那豆子的原味

不過這裡加了一點麻辣的味道  這樣的搭配挺好的

雖然說我不太能夠吃辣  不過那麻辣的香氣還是讓我一吃再吃

這個鳳爪就真的打敗我了 

雖然我覺得很好吃  但是這辣度真的太過了   

腐皮捲  外面挺酥脆的  詐得還不錯  而內餡也算扎實

這湯包也太特別了吧  聽說這是這裡的招牌

很明顯就是剛煎好的包子

鍋底是滿滿的韭菜  不過感覺上有點老了  吃起來味道普通

而這煎包呢  因為煎得有點過了  有好幾顆有破皮了  裏頭的湯汁都跑了吃來

一整個相當的可惜  就算是沒有破皮的

吃起來也稍嫌的乾  沒有辦法把上海有名的煎包特色呈現出來

整個吃起來  只能說還OK  不過如果可以  我會選別的餐廳

方浜中路168號豫城時尚廣場三層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人民公園相親角


算是初到上海的我 看到什麼都新鮮吧
這天中午在跟Simon一起吃了個中飯 聊著聊著
他說到了一個有趣的的地方我可以去看看
不過那可不是一個觀光景點 所以我可得抱著嚴肅的心態去看到
不然可能被轟出來 哈哈
因為天氣真的很舒服阿 所以就從南京西路站往人民廣場站走去吧
按照地圖的說明 沿著南京西路往南京東路走 就是人民廣場的方向了
這一路上其實還蠻好逛的 有許多有名的店 高檔的平價的
馬路上也有不少的裝置藝術 看起來還真的相當有藝術的風格

這上海藝術館 很漂亮啊
果真這一條路算是相當重點的馬路

就算隨地在這咖啡館坐下來
看到這滿滿的藤蔓爬滿了牆 滿滿綠意 陽光灑在牆上顯得斑駁
感覺真的超級舒適的阿

當然躲在一旁的星巴克 也融入了這個環境
雖然裏頭還是一派傳統的風格 不過上海的街道上海的味道十足

終於 我們到了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 真的是大陸最多的公園了吧
就跟我們的中正公園一樣 哈哈每個地方應該都有人民公園的
不過這人潮一整個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阿
本來想說有人但是應該三三兩兩吧 畢竟這件事情聽起來怪怪的

這麼多人擠在這裏面是做啥呢?看起來像是在辦博覽會一樣的熱鬧滾滾
不過這可不是什麼有趣的活動阿
這裡可是有名的相親角 這裡的人來自這城市也可能來自於其他地方
有男友女友老有少 不過看起來以老人家居多
他們在幹嘛呢?算是來幫自己的小孩子相親吧
每一個人手上都帶了張紙 手寫的印刷的都有
重點是這紙上的內容
性別 年紀 學歷 工作 當然年薪多少錢有沒有房也都是重點
我一整個傻眼阿 這大陸人真的瘋狂…

其實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會在這裡相親成功而結婚的
因為大部分 本人都不在這裡啊
大部分父母都殷切的盼望 所以自己來了
運氣好的找到了幾個自己喜歡對方也喜歡自己的人
就寫在聯絡本上吧 畢竟這是第一關而已

人真的很多 不過他們雖然希望可以被多點人注意到
但對於觀光客的到訪還是不歡迎的
我真的是觀光客 帶著相機
所以不要拿起來拍照 他們還是希望有那一點點的尊重的
不過老實說 我真的一點都忍不住阿 鏡頭開著隨便亂按

大陸的人實在太多了 而在一胎化的政策下每一個小孩都是寶
以可能因為為了男孩打掉了太多女孩 也可能為了最後一個男孩而生了太多女孩
但是這城市是寂寞的
太多人在這裡打拼但是卻一個人過的生活
這是現在城市的常態阿 也難怪這些父母這麼的主動出擊了

不過這樣的相親到底真的有意義嗎?
每一個人都變成了紙板上的一對文字
年紀薪水房子這都都是數字 而許多人看上的是這一堆數字
數字越大就越受歡迎?

一整個有趣又奇異的感覺啊
那天在看志明與春嬌的時候 有帶到北京也有這樣的場所
原來這是中國大城市的常態阿
人口眾多的中國 有這麼多人是一個人的 有這麼多父母是期盼的
有這麼多超出我們想像的事情發生著 在這個美麗的陽光之下

上海的南京西路上 那電車的路線交錯 穿越梧桐葉的翠綠
那是大家嚮往的天空吧 也許對於這些來相親的人 都希望很快有自己的一片天

Shanghai-Egghead Bagles輕鬆早午餐 在上海


這次來到上海 一整個是沒計畫阿   因為累積了里程 因為里程快到期 因為在不飛連機票都失效了
所以 睡到自然醒吧   這真的非常的浪費吧   來到了上海 一個美好的周末
竟然睡得晚晚的   一整個不是我的風格阿   不過說是睡到自然醒 其實九點就出門了 哈哈哈哈
而我們的目的地就是早餐店囉   不過我不敢吃路邊攤的東西啊 雖然那樣比較道地
所以早午餐吧 哈哈   這一整個正中我的最愛阿   清爽不油膩的早午餐
才走到門口 就看到牆上的這一個大理石公告
這可是一個何東舊居阿 原來這是香港的仕紳的舊住宅
Simon說這個人可是香港相當知名的有錢人阿   不過這個跟我們的早午餐一點關係都沒有 哈哈哈哈

我非常喜歡上海的街道   兩旁種滿梧桐 整個街道在陽光的照耀下 綠葉搖曳生姿
跟著四周有30年代的建築風格 真的是美麗啊
在這樣的環境下 就算只是散步都讓人覺得浪漫

是周末吧 雖然已經九點多了不過店裡面的人還是很少
這幾個位置靠窗 不過都還沒人啊
這位置真的很好啊 因為靠窗邊 陽光灑落的街道 梧桐綠葉的盎然綠意
讓人覺得可以看書或上網待好一陣子阿

在吧檯的上方 用粉筆寫了許多POP的文字
很多的餐廳都是這樣的設計 主要呈現這餐廳與人的無距離阿
不過看到裏頭的師傅正認真地工作著 烹調著我們點的早餐

這裡東西算是價格中上的 一份早午餐都要50-60人民幣
除了早午餐之外 也提供正餐的選擇
 
既然是西式早餐 咖啡或茶是必要的阿

開始檢視我們吃的東西吧   其實這家最有名的東西是Bagle 剛好也是我非常愛的東西
因為那堅硬耐咀嚼的紮實口感 非常的吸引我
 
看這一分半熟蛋阿 那但看起來沒有熟 但是吃起來一點腥味都沒有
這有五星級飯店的技巧阿 而起看起來真的超級新鮮的阿
其實這樣的煮法 在我喜歡吃的親子丼飯裡面也有阿 那種滑嫩的口感絕對是好吃的必要
 
這是第二種早午餐 這個看起來就普通了點
因為但是全熟的 當然加上了一條香腸可能可以吃的比較飽阿

第三種則是我點的 歐姆蛋   就是蛋裡面加了許多的材料去煎 不過他們間的比較熟
Bagle我喜歡原味的阿
而且我加奶油加的非常的審慎阿 因為大口吃奶油實在不是我的風格阿
不過我覺得Bagle這來自猶太人的食物 真的很厲害啊
畢竟要製造出那咬勁可是要更多的手工阿
而且透過不斷的咀嚼 讓口水跟麵粉充分的混合帶出來的甜味絕對又天然   又更細膩了點

這歐姆蛋裡面有火腿 菇類等 加上一點黑胡椒就好香阿

哪哈 看著牆壁上的這一副畫 這些食物都變可愛了阿
說實在這東西有多好吃嘛 其實不盡然 不過簡單乾淨環境清幽我很喜歡
但是我就是抗拒不了Bagle的誘惑阿 哈哈哈哈

吃完飯了 才走出門 會回到美麗的上海街頭 真的美阿

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455號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蘭心餐廳 小而美的本幫菜

來這一家吃飯一整個是一個意外阿

Simon說要吃飯不用跑太遠啊 隔壁的幾家店就非常的有名氣

所以就這樣選了 沒有任何的原因 哈哈

不過進賢路算是一條小路阿 不過我喜歡這樣的風格

兩旁的梧桐樹夾道 滿滿的綠葉遮蔽了天空

陽光灑下那陽光透出金黃翠綠 夾雜陰影變化 這是上海最美麗的風光之一

因為路不大 所以沒有太多的車子 讓整個街道相當安靜

午後如果能夠在這裡坐下來 喝一杯咖啡

在初秋的微風下 一定是一個休閒靜謐的氛圍

不過 我們只有來吃飯啦 哈哈哈哈

雖然蘭心餐廳一點都不大 一樓只有五張桌子阿  全坐滿也不過二十幾個人

不過這家餐廳已經開23年了 賣的是本幫菜

大家的口耳相傳下 這離的生意可好的呢

許多上海人可是會專程來這裡吃飯 所以得排隊阿  我們大概排了半個小時左右

不過因為天氣相當的舒適 在街邊坐著微風慢慢

就算是排隊等吃飯也相當的愜意

在等待的時間我們要了菜單  一邊等一邊看可省一點時間

不過最後我們還是絕對 讓他們幫我們配菜吧 哈哈

畢竟菜單寫的就算對於部分上海人 也沒辦法精確知道那是啥

直接請店家把招牌菜拿出來比較快 免得自己亂點

看看牆上的這一章證書阿  這可是在2010年的世博會本幫菜的推薦餐廳呢

我想由上海人頒的證書 表示這一家菜雖然小但是菜色精美味道經得起考驗吧

首先上桌的是這個紅燒肉 看起來好軟嫩入味的樣子

台灣的菜有時候也會煮成這樣 不過顏色沒有這麼濃

這菜吃起來甜甜的 肉都很爛 非常入味好吃

不過看起來底下鋪了一層油 有點嚇人就是了

店內的大嬸真的非常的有經驗啊

看到我拿起相機來拍照 就幫我找了個好看的角度

果真拍起來不一樣 那一層層的肥瘦相當的分明

瘦肉的部分看起來好像有點硬 不過其實一點都不會

肥的部分 其實也已經把油都逼出來了  只是就算是這樣我其實也不太敢吃啊

這一到醬爆豬肝 好好吃阿

那豬肝沾滿了醬汁甜甜的 但是脆度依舊 一整個讓我忍不住

醬鴨 也是這裡的招牌阿  這個醬也是甜甜的上海菜的特色吧

鴨肉比較硬但是相當好咬

當然要來一個草頭 不知道是什麼樣的蔬菜 因為台灣沒有

不過這有用了黃酒去炒 所以這青菜除了青翠之外 還有一點酒香

黃魚 看起來於小小隻的  不過肉可是一點都不遜色阿

這幾道菜都是店家介紹的 總共花了126元人民幣

聽朋友說這樣的價位不算便宜

不過我覺得這東西蠻好吃的(前一個晚上名店不好吃的味道 讓我誤會了上海菜)

而且這環境我很喜歡

吃完飯之後 在這樣的美麗街道上散個步 真的超級棒的

上海盧灣區進賢路130(近茂名南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保羅酒樓 有名的本幫菜

來到上海就是要吃上海菜吧對於一個什麼計畫都沒做的我來說

實在沒有我挑剔的空間 朋友說吃什麼就吃什麼吧

朋友說來去吃保羅酒樓吧 這是一家挺有一的本幫菜餐廳

因為生意好所以不提供訂位服務 任何人來都得請等一下

所謂的本幫菜呢就是上海本地菜的簡稱

主要的做法是紅燒跟煨而常用糖來調味所以口味比較偏甜

當然也加入了江南常用的糟就是酒糟來處理吃起來味道非常不同

本幫菜雖然跟其他江浙菜廣東菜四川菜這種中國其他地區的名菜不能相比

不過其實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所以整個上海市也透過各種的票選讓遊客可以吃到最道地的本幫菜

而保羅就是最受歡迎的60家餐廳之一

不只是店家的窗戶上這樣寫著我想不讓訂位必須要到場候位這樣的姿態

就已經說明了這一家店絕對不是普通的店家阿

在門口看起來店面好小一點點阿本來以為這是一家相當小的店

不過一走進來一整個豁然開朗阿才知道原來這店家因為生意太好了

已經把旁邊的幾個房子都買下了

首先來一個叫化雞吧這看起來真的好辣好辣阿

不過香氣十足吃起來雞肉挺嫩的不過對我來說這辣度不適合阿哈哈

這毛豆作法就是用煨的所以吃起來跟台灣的完全不同啊

有一點點酒的香氣這樣的味道還蠻好吃的

這個排骨像是無錫排骨的作法甜甜的

這個海蜇皮用糟的不過我不喜歡

這個黃瓜的作法也是辣辣甜甜的還不錯

這個是沒有雞肉的雞捲阿

我還蠻喜歡的  不過一整個本幫菜的特色阿

這個紅燒肉可是本幫菜的重頭戲之一

這個肉也是一樣阿

炒青菜這是豆苗味道還不錯

這個皇帝豆炒酸菜

醋燒魚片甜甜酸酸的好吃又嫩

是怕大家吃不飽嗎? 不然點麵幹啥阿

這個紅豆奶酪好吃相當爽口

老實說雖然這一家店號稱上海本幫菜60名店之一

但是我對於他的味道不是很喜歡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沒有點到最能呈現出本幫菜特色的菜

不過畢竟這是第一次接觸阿哈哈

就算不是非常喜愛不過體驗新的東西還是給我很多樂趣

 

上海市靜安區富民路271


檢視較大的地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