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濱-大石鼻山步道 遼闊視野自在輕鬆 360景觀無死角

本來期待的碧海藍天並沒有出現,  不過春天的後母倒是給了我們一個舒爽的天

兩天的快閃花蓮行,  沒有太多的計畫隨興的走走…不過有一群好朋友相陪,  就是開心

第一站來到了大石鼻山,  這是一個海岸線突出的小山,  有難度低的步道…但卻有著360度美景

底下這兩張照片是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網站裡的照片,  這海…也太美了…然後,  真的是迷你的山啊

大石鼻山位於磯崎海濱遊憩區南端,  視突出海岸線的小山,  就像是巨大的石塊在海岸線上

台灣常用鼻來形容突出海岸的地理,  而這小山山形似龜背,  因此稱謂大石鼻山或龜庵山

這裡有大石鼻山步道,  沿著山勢一路向上,  全長750公尺…南北端各設置有出入口

這樣的長度可以想像這山勢也不太陡峭,  步道的規劃相當的完善…主要是枕木與石頭階梯

有公廁及停車場的設置,  沿途也有里程指標及涼亭…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的步道

主要來這裡呢,  就是為了這裡360度的景觀…可以眺望台11海岸公路…磯崎海灣跟太平洋…

這裡有設置停車場跟公廁,  全程步道就是木頭與石頭階梯,  然後大概啟登一分鐘吧,  就看著景色越來越開闊

一下子就到了第一個涼亭,  在這望著太平洋的最前線…這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步道不長,  不過也沒有什麼遮蔽,  不過這天沒有太陽吹著海風真是適合健行的天氣…

實在是再輕鬆不過,  基本上沒有難度…連平常無法爬山的小胖子走起來也是腳步輕鬆

不過就算是頂著太陽來這裡走一圈,  光是這樣的無敵海景…就足以讓人忘卻那陽光的炙熱了吧

這方向看過去,  不遠處還有親不知子步道,  可惜啊…因為去年的大地震親不知子還封閉

不然,  兩個步道一起規劃,  用不同的方式感受太平洋的迷人景色

磯崎灣,  看著白浪滔滔強烈的海風捲起浪濤…一波波的打向岸邊…夏天的時候這裡是擠滿遊客的海水浴場

海水浴場邊,  有著守護著當地也守護來往的車輛與遊客…土地公公坐鎮小山洞內

好美…

三月底了…但是還是有幾波寒流來襲…今年的春天磕磕絆絆的還在半路上

不過與朋友同行,  雖然是快閃停留時間很短,  雖然沒有花蓮的春光明媚…但是是讓人珍惜的,  讓人開心的

 

花蓮-島東譯電所 怪奇特色酒吧

沒有行程的花蓮行,  卻也是帶著滿滿的有趣回憶回家,  跟著一群朋友出門就是開心

這天吃完了艾米, 好吃又便宜的泰國菜,  接著來到了島東驛電所

這是一間非常獵奇的酒吧,  整個環境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這空間本來是鐵路局長的宿舍改裝的,  看起來就帶著懷舊的氣息…這空間就算是白天開咖啡館也會迷人的

沒想到店內的各樣裝潢擺設,  讓人彷彿來到了獵奇博物館,  展示著各樣的收藏

飲料有酒精的調酒,  無酒精的調酒,  還有茶…每一樣的名稱都非常有創意

服務人員會很清楚的說明每一種飲料的特色與風味,  對於第一次來看飲料單看的迷濛的客人很親切細心

調酒的味道風味不一見仁見智,  但是輕輕鬆鬆的喝調酒聊天,  很喜歡的方式度過周末晚上

這是在官方IG上面看到的圖片,  主題叫做島東物件解密單元-十個與島東之間的暗號

覺得很有趣,  對於這些有特色有代表性也具有意義的物件,  一個個說明與島東的關聯

島東譯電所  花蓮縣花蓮市福建街436號

營業時間:週一至日15:00-00:00 週二三公休

豐濱-沙漠風情 內外皆美 如藝術品在石梯坪的存在

台東連續住三天晚上可能多了點,  所以第二天往北開住在石梯坪的安排相當適合…這裡住宿選擇多

石梯坪這裡民宿好多啊,  知名的緩慢就有兩個分館,  選了一家開了二十幾年依舊迷人的沙漠風情…

這像是清水模的外觀,  但更多是與自然的連結,  很多的綠色植物外,  還有很多藤攀滿了牆壁

就像是偽裝一樣,  偷偷的躲在石梯坪的海邊…只有時間的醞釀才能成就這樣的特色啊

真的滿滿滿的植物攀爬啊,  真的是沙漠風情的特色…但這樣不知道會不會影響這房子的結構齁?

其實位於海邊,  但好像距離山也不遠,  依山傍海的環境,  這天的藍天白雲真的讓人醉了…

這應該就是石梯118吧,  好像被緩慢買了…離單面山更近一點,  也更靠海一點

進門來,  就是滿滿的藝術品,  果真民宿主人是個藝術家來著…之前好像他是自己經營,  不過現在請了小幫手

朋友之前住過,  感覺現在的小幫手熱情許多,  之前民宿主人自己管理的時候就很有藝術家的性格

整個空間就是保留原始的牆面,  透過很多的藝術品來裝飾,  從公共空間到每一個房間,  走道也是…

是一個很溫暖的空間耶,  那一盞燈…好適合打開書,  躺下來…睡一覺..喔喔

客廳空間…就是很多玻璃設計,  採光好…是非常好…但早上太陽曬進來就有點熱

刻意在一樓的窗戶,  使用了紅色黑色的窗框,  與水泥牆面形成對比…也是設計的巧思

傍晚,  外面的天好藍,  草好綠…很美…

二樓有小廚房, 冰箱中已經備好了早餐的食材,  簡單的那種…陽光灑下的環境煎蛋真棒耶

坐下來吃個早餐吧,  廚房旁的小空間適合兩個人約會吃早餐,  因為…也只有一張桌子兩個位子啊

一樓這片牆,  很喜歡…很多手拉的杯子,  需要的時候可以使用,  但用完也要清洗好再放回去

一面牆這樣裝飾就是漂亮…數大就是美…一樓客廳也有很多空間讓大家可以社交,  也適合全家一起吃東西

設計師真的很有才,  挖了幾個洞放上透明玻璃,  就讓整個狹長形的空間多了光線…

來到了三人房,  這房間只能說超值…這是一進門看到的,  有著小陽台可以在外面看太平洋…

但其實開了這麼多片窗,  太平洋直接映入眼簾…

晚上買個飲料跟點心,  坐在這裡吃吃喝喝聊聊天超好的…因為外面蚊子多,  室內又有冷氣超舒適

三人房,  這是在旁邊的小空間,  有獨立的冷氣,  就是距離洗手間比較近容易受到影響

但,  這裡有種私密感,  很有自家房間的那種溫暖舒適…

這是客廳旁邊的雙人床,  正對著大窗戶…根本張開眼睛就是太平洋啊…

但因為這面對東邊太陽升起,  很快的陽光就要太耀眼,  所以睡覺還是拉起窗簾來比較好

喜歡設計師給了這牆面深藍的跳色,  讓本來簡單的空間多了點變化…

這間房間的浴室,  跟前面二樓的廚房有異曲同工之設計,  就是透明玻璃的屋頂超好的採光…

可惜的是,  有浴缸但是不能泡澡…而且有太陽的時候都是直曬,  熱得讓人直接躲起來

不然能夠享受看著太平洋的景觀泡澡還挺好的…不過不能泡澡沒關係, 蹲馬桶也是有太平洋陪著你的

好舒服…這景色真的讓人好平靜啊

面對太平洋,  然後我們竟然鬧鐘設定五點不到…要起來看日出…這這…到底…這麼熱血

陽光漸漸露臉,  溫度慢慢上升了…還是進房間好了…

好熱…

因為餐廳只有一張桌子,  所以東西弄好拿進房間吃吧…很愜意耶…

真的很熱…

這是隔壁間的雙人房,  他們check out後門開著, 我們過來看看房間的樣子

整體內部的風格很一致,  唯一不同的就是,  整個空間比較狹窄,  當然兩個人住還好

面海的窗戶看出去,  會看到我們建築物的牆面,  所以整個開闊感少了,  也就感覺沒那麼美了…

所以加一點價格(好像是900吧),  住三人房,  很值得…

民宿管家介紹房間的時候,  就透過房間窗戶指引著我們可以去單面山走走…這是石梯坪的特色景點之一

沿著民宿的小路往海邊方向走,  本來的草叢已經走出一條路了…一點點濕還有一些蚊蟲,  不過快速到達海邊

單面山位於整個石梯坪海岸的東南,  白白的…這山坡靠陸的這面緩緩向內陸傾斜,  另一面…陡峭的插入海中

據說,  這樣的單面山在石梯坪這裡挺多的,  不過來走的這一座應該是最大的了吧….

真的說不上是山啦,  因為只有17公尺,  但是在這本應平緩的海邊這樣的存在真的有如山啊..

景觀真的很美…只是小山丘上海風大,  加上整個海浪侵蝕所以表面並不平,  走起來要特別注意腳步

不只怕受傷而已,  這裡四周沒有柵欄的保護,  掉下去可直接有生命危險的…

真的好漂亮喔…而且天氣竟然不熱還吹著風的傍晚…超舒服…

選擇在傍晚時間來到單面山是正確的選擇,  第二天不到八點外面就已經太陽曬到我不想出門的程度…

不過那天晚上的星空真的讓我難忘,  石梯坪這村落不大也只有大馬路有路燈,  那滿天星斗真的好迷人…

一抬頭,  哇…就是北斗七星…如果能夠躺下來聽著濤聲看著銀河就真的無敵了….

這是在路邊偶然看到的孤挺花…就一片草地中長了出來…開出美麗的花朵…

緩慢石梯坪,  走著走著就看到了,  同集團還有石梯灣118…

跟沙漠風情同個老闆開的,  還有灰黑橘黃…在台東長濱開的分手巧克力,  那特色造型太吸睛,  下次想住看看

沙漠風情民宿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117之1號  0911274335

豐濱-海浪咖啡賞無敵海景 順遊麻糬洞(March洞)

同行的朋友熟門熟路的,  說這一間咖啡我一定會喜歡…海浪咖啡…

店如其名,  這是一家有著無底海景的小地方,  雖然是咖啡館但我想來這裡的人應該記不得咖啡的味道吧

其實一停好車,  想說沒看到什麼店啊,  這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大馬路旁…但走下階梯看到這裡就折服了

聽老闆說這是自己的地,  全家也住在這裡…然後除了賣咖啡也有做木工

每天睜開眼睛就看到太平洋,  這樣的日子到底是怎麼樣呢?  有點與世無爭遺世獨立…想要嗎?

這裡只有戶外的座位,  只有天然的風吹拂著…來的時候是正中午本來以為會很熱的,  殊不知海風其實還挺清爽

老人與海…朋友說這照片好像…但…我才不要承認我是老人…哈

這杯咖啡其實很普通,  但是意外的清涼…心靜自然涼…看著藍天白雲聽著濤聲拍岸,  豔陽的煩躁逐漸的平靜

在海浪咖啡南邊大約2公里的地方就是知名的石門洞啦,  又稱作March洞麻糬洞…

這天的豔陽高照即使坐在車內都覺得陽光耀眼,  所以其實我並沒有很想要下車…

但是畢竟這是知名景點啊,  下車拍幾張照片還是要的…然後…我們就真的下車拍了幾張照片,  有搭遊覽車的FU

設置有專屬停車場,  沿著路走不用100公尺就可以到達,  曬不到什麼太陽…但海邊的陽光一曬就暈

就為了這張照片來的,  雖然看其他人介紹還有好多種形狀可以拍到….但是…我只要March

有沒有像是March小車車啊?   其實我覺得比較像是X4耶…哈哈

海邊的海蝕洞很多,  各種造型隨人想像啊,  這裡小朋友可以看看小魚小蝦的…只是要注意腳步就是…

遊客前仆後繼的,  雖然不擁擠但是難找到清空的時候啊,  拍一張以茲紀念…好久沒有來的花蓮…

海浪CAFÉ  花蓮縣豐濱鄉立德73-1號(台11線58K)  0988 234 442

營業時間: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10:00–17:30

合歡山-半小時登百岳 編號70石門山

老派的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啊,  我沒有這麼outdoor,  但是能夠出門走走真的是開心

這次要跟朋友一家人來去合歡山,  搜尋了一下才知道合歡群峰原有這麼多座屬於百岳

合歡山主峰, 合歡山北峰,  合歡山西峰,  合歡山東峰,  還有石門山…

然後,  看看大家的介紹,  原來這幾座入列百岳的山,  竟然有好幾最超親民

不是outdoor咖的我們,  就趁著這個合歡山的行程,  把征服百岳當成目標然後沒有企圖心的選了石門山

這是合歡山遊客中心停車場對面的觀景台,  就在松雪樓旁邊,  底下有廁所所以幾乎每一組遊客都會來

石門山步道入口位於省道台十四甲線33.4公里處

花蓮過來, 從太魯閣走台8線到了大禹嶺,  轉台14甲線經小風口, 過克難關即可抵達石門山步道入口

埔里出發由台十四線往花蓮方向走, 到達合歡山遊客中心後往前約400公尺可到達石門山登山口

石門山是合歡群峰中最容易攀登的台灣百岳(編號70), 海拔3237公尺,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與南投縣仁愛鄉之間

石門山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  登山口位於從台14甲線約33.4公里處,

步道只有750公尺,  鋪設有棧道與石階,  從從登山口出發沿著步道約30分鐘就可登頂

真的一下子就到了石門山步道入口了….其實這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停車場,  而且也有階梯可以通往合歡尖山

高山上的小花很美呢…

回頭看就是合歡尖山啊…不過好像大部分的人都是從遊客中心後方的步道一路往上的

正前方看到的步道,  整個平整的階梯一路往上,  應該是很好走

這步道其實就沿著馬路慢慢地往上,  像極了愛情嗎?  hahaha…好老的梗…

雖然在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  但是這步道750公尺真的太適合扶老攜幼大家一起來

沿途看著壯闊的山景,  好接近藍天,  而雲霧就在手掌中穿越,  大口的呼吸著帶著有點冰但是清新無比的空氣

超爽,  把所有的俗事都拋在山下,  感受大自然也了解事情不過就是這樣啊…真的…人好渺小一生不長,  真的沒什麼該計較

沿路漲了滿滿的箭竹啊, 滿滿的綠色讓人心情就很放鬆,  很美

真的有夠愛拍照的…哈哈,  果真是充滿了活力的年輕人啊

山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No.6389,  走到了山頂自然是要跟石門山的牌子還有三角點合照的啦,  畢竟…下次的百岳不知是何時了

這裡高山林立啊,  可以看到更多百岳,  南湖大山中央尖山,  還有奇萊…

這雲霧也上來得太快了吧,  而且什麼時候不來,  就在我們登上石門山頂的時候,  一下子遮住了四周的壯闊景色

三角點在石門山的牌子後方,  搞什麼…怎麼白牆啦…

石門山,  人生第一座百岳…哈哈,  不過好像得小小聲講齁…

只能說真的像極了人生,   這一片雲霧來的快去得更快,  沒幾分鐘我們又看到藍天露出,  翠綠的山巒再度現身

這一塊石頭就在山頂旁邊,  很漂亮的一塊石頭,  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  但是啊…其實一點都不平,  站起來有點危險吧

我只能這樣…可以用高處不勝寒嗎?  哈哈   拍起來照片是真的很好看啦…有種孤獨感…

準備回程了,  這天邊的雲一會來一會散的,  下山時候又還我一個清晰的視野,  看著遠處的合歡尖山,  慢慢地輕鬆的

花了一個半小時來回,   大概有一大半時間在拍照,  讚嘆這景色的美好,  這樣的百岳,  不登嗎?

花蓮-德利豆乾 有香氣有咬勁 洛神花蜜餞不甜膩不沾手清脆爽口

最近沒有去花蓮 應該說這幾年都沒有去花蓮    只有上次去台東火車有經過花蓮

不過因為去拜訪了好朋友 然後吃到一些好吃的 就很想來寫一下 哈哈

德利…應該是網購名店吧 不過其實我沒有聽過…因為花東對我來說比香港遠很少去

先開了一包沙琪瑪…這小時候很愛的零食    嗑光了也沒有拍沙琪瑪本身

不過德利的沙琪瑪吃起來是比較硬的 跟常吃的那種比較軟的口感不太一樣

比較硬也比較酥脆一點    一咬很容易滿地…(這是我的壞習慣…)

吃起來有淡淡的黑糖香氣    很不賴

桌上擺了好幾種 其實一開始是沒有注意到這些都是同一家

禁不住朋友一直說這豆干好好吃啊    我還是開了這很不普通的豆乾…

梅汁…冬瓜香…這樣的豆乾    有創意的豆乾口味喔     也是啦一般味道可能就不吃了

這豆乾外觀看起來黑黑的啊 看起來就是很有咬勁的樣子

一吃之下 果真啊 這超有咬勁的豆乾香氣很濃郁

當然梅汁的味道冬瓜的味道都已經被豆干給吸收了 所以吃起來有淡淡的吸氣跟甜度

味道好口感也好 搭配酒一起吃一定很讚

還沒有結束…看到我對這豆乾這麼的滿意

朋友拿出出了洛神花蜜餞…蜜餞耶…我沒興趣….

不過這蜜餞倒是讓我意外 看起來是乾的沒有一般洛神花蜜餞的黏膩感

這洛神花蜜餞真的很不一樣啊     光是拿了不沾手這件事情就讓人激賞

而且不像其他的蜜餞一樣那樣的酸那樣的甜

這洛神花蜜禁吃起來淡淡的酸微微的甜    但還是保有該有的脆度

相當爽口的一份蜜餞    非常的好吃 吃再多都不覺得甜膩   

連吃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產品 都很好吃 讓我立馬來寫一篇文章啊!!!

得利的故事還挺有趣的啊

八十年前     德利豆腐店的開山祖師廖金火從台北新店移居到花蓮

走著路沿著東海徒步道(現在的蘇花公路)    一路台北到花蓮    真的是有苦行僧的精神

跟著遠房親戚學做豆腐    清晨即起開始忍受著蒸氣高溫做豆腐    再挑著豆腐沿街叫賣

他克勤克儉    期勉子孫德可潤身  利足健民的德利精神    所以德利成了店名

 

總店  花蓮市大禹街6號  電話:(03) 833-8039~40 傳真:(03) 833-8041

站前店  花蓮市國聯一路57號 電話:(03) 835-5900  傳真:(03) 835-5865

花蓮-花蓮縣餅…好大的口氣 奶油酥條 菩提餅舖

花蓮縣餅…只能說這口氣真的也太大了點啊 縣餅….

不過這東西說實在的還真的挺有創意的    就用大家常看到而且很多人不喜歡的吐司邊…

也是喔 之前怎麼沒有人想到啊     這麼多的吐司邊就這樣被浪費了進了豬小弟的肚子裡

很簡單的包裝 其實這樣一包也不過80元 但是非常的夯很難買到呢

在包裝的旁邊有寫著 因為手工製作所以費時費工   

說實在的這糖真的有多    不過看的到的總比看不到的好

官方網站說這花蓮縣餅不僅減糖減油減熱量不含防腐劑—真不知道不減糖是什麼狀況???

簡單好吃又實惠!!!  

吐司用烤的加上糖粉的裝飾與加味     在酥而不硬相當有口感

而每一條都有漂亮的顏色看起來是    雖然撒了糖霜但是吃起來沒有那麼甜…

是甜但是還可以接受 整個口感加味道很容易就一根接著一根啊

本身為麵包師傅出身的老闆,大家都稱他為「劉師傅」,十三歲離開南投老家出來闖天下,憑著努力及不認輸的毅力,不斷學習烘培技術及專業知識,於民國 66 年隻身到花蓮創業,落地深根,夫妻倆人胼手胝足創業從跑麵包車到小規模的麵包店,近三十多個年頭一直秉持著對烘培的熱愛與回饋鄉里的理念,以深厚紮實的技術結合當地花蓮農產品,創意研發出深具花蓮代表性的「縣餅菩提酥」、「紅玉火龍餅」及「漂流木餅」,1998年榮獲世貿國際食品展漢餅金牌獎的肯定後,創立花蓮縣餅專賣店,為傳統名產注入不一樣的新生命,更成為近年來大陸人士來台最想購買的三大名產之一。

劉師傅樸實憨厚的性格,一路走來對品質與專業的堅持,採用自然食材兼具健康概念與素食美味是我們的最大特色,以花蓮在地人特有的熱情款待每一位朋友,讓您在享受花蓮大自然好山好水好風情的同時,還能品嘗花蓮特有的美食茶點,充分感受到花蓮濃厚的熱情與淳樸人情味。

近期推出的花蓮縣餅菩提餅舖奶油酥條更是網路宅配團購當紅熱門話題,排隊購買,已是花蓮在地人茶餘飯後的最新活動。花蓮縣餅自製產品不僅減糖、減油、減熱量,不含防腐劑。另外更榮獲花蓮縣衛生局GHP健康美食認證,為大家的健康把關,在享用美食同時,也能兼具健康,誰說健康不能很美味。

 

中華門市:03-8312-889 (營業時間08:30-22:30)    花蓮市中華路1號(與中山路交叉口)

站前門市::03-8338-819 (營業時間09:00-22:00)   花蓮市國聯一路57號A7(前站正對面)

麥式多歐式麵包:03-8334-336 (營業時間08:00-22:30)    花蓮市民國路139-1號(新港街交叉口)

客服訂購專線:03-8312-125. 03-8312-115 (09:00-18:00)

新城-七星潭

到花蓮,七星潭是不可不去的景點,只是大熱天的到海邊,真的是安公子最不愛的行程,不過既來之則安之阿,再怎麼樣也要欣賞一下美麗的七星潭。

其實我們已經很早就出門了,七點,不過夏天嘛,七點太陽公公早就已經高高的掛在半空中,所以我們真的只是來看看。我想應該沒有人想在豔陽下被曬暈。不過七星潭真的是很美麗,如果是傍晚來,踏踏浪享受一下這裡的海水應該是很不錯的。

七星潭之外,這裡還有一個柴魚博物館,我們來的真的很早阿,所以我們是第一批遊客,當然啦,來這個地方美其名是要瞭解一下柴魚的生態跟想關產品的產製過程,不過吃吃吃,找好吃的東西才是重點。

 

以下是花蓮縣政府網站對於七星潭的說明:

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除了美景天成外,經花蓮縣政府分年分期建設,已成為縣內最佳的休憩景點。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

七星潭位於花蓮機場東側,雖名為潭,但實際上是一個星月型的海灣。七星潭位於花蓮新成鄉東北角的海濱,此地海灘成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蔚藍,原本只是一處平靜的小漁村,因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近年來在花蓮縣政府的規劃下,增添了賞景步道、海邊亭台、觀日月樓、賞星廣場等設施,遊客都能盡情徜徉於碧海藍天之中。

七星潭風景區,海岸風光優美,有水景、海灘、卵石和海灣等自然景致,盡顯東部海濱的幽靜。加上附近就是營區、聚落稀少,光害較低,因此成為花蓮市郊良好的觀星去處,更是東台灣著名的觀星點,花蓮縣政府特別在此規劃觀星廣場,方便民眾盡情徜徉在星空美景下。
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 二十一公里 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花縣政府更興建了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還有海生態的解說牌,也利用防風林區闢建海濱植物園區,動植物生態非常豊富,來一趟知性之旅絕對不虛此行。

鳳林-林田山林場

當同伴們提起林田山這個名字,我是完全沒有聽過,只覺得跟我大學刑法教授的名字很像。(刑法教授叫做林山田,是獨派大老。)經過他們的解釋,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林場的名字。真正到了這裡,才知道這是一個很有歷史的林場,日據時代開發,而現在也整理成一個介紹台灣林業發展的文物館,同時這裡也保存了舊時代的日式建築,及以前用來運木材的鐵軌,老實說,跟我們想像中的花蓮台東的特色,有蠻大的落差的。不過能在看山看水的行程中,插入一點文化的行程也還算不賴,算是能匹配我的氣質。(天阿,不知道怎麼好意思把這幾個字打出來的???)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早在西元1918年,日本人就已在當時稱為「森坂」(日文發音為「摩里薩卡」)的林田山地區進行伐木。到1938年之後,更在這兒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除了興建運材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外,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
林田山的伐木作業一直持續到光復之後,到民國80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開始實施,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才正式停止下來。十餘年來,林區工作站相繼裁併、員工編制逐年刪減,林田山往昔的繁華場景也逐漸消失,變成今日沒落的小小山城。
如今再踏入林田山林場,那些遺留在山坡上的檜木房舍與舊鐵道,無一不是過往歲月的痕跡,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散發出一股令人動容的人文氣息。事實上,在林務局及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除了各項日常生活文物、傳統消防器物、各式伐木機具,還有數不清的圖片書籍等文獻資料,均陳列在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內,為林田山往昔的歷史留下完整的見證。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20 

太魯閣太魯閣

太魯閣真的好久好久沒有去了,雖然很多人有長假期老是喜歡往東部跑,不過我這個懶人阿,真的是很久很久沒有來了。當車子從宜蘭跨過整座山頭,看到美麗的海岸線時候,心裡面就愉快了起來。不過真的是太久沒有來了,心裡面一直想著「大魯閣、大魯閣」到了,重點是嘴把也是這樣大聲的說著(我沒有大舌頭啦,只是頭暈….)。

印象中,太魯閣真的是吸取了日月精華,經過了鬼斧神工的打造,在台灣的後山所留下的美麗景色,而這裡也早在75年就被納入國家公園。(很久以前唸書的時候,還只有四個國家公園,太魯閣就是其中一個。)對大家的印象而言,太魯閣的天祥,長春祠、燕子口等都是非看不可的景點,所以這次雖然在這裡花的時間不多,但是卻也一個個都欣賞了一下屬於台灣特有的美景。

前幾篇文章中一直提到,最近大陸客來台觀光,太魯閣也成了他們的最愛,所以不管到哪一個景點,都可以看到有點聳,但是好像很有錢的阿陸仔,希望他們來台灣,是真心喜愛台灣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也跟著我們一起保護。當然一定要留下銀子啦,台灣的GDP就靠你們了。

前面的照片是在東西橫貫公路的入口處拍的,這個騎樓我想大家都有跟它拍過照,因為紅色的外觀,讓每一張照片都變的很漂亮。在這裡拍照的時候,還遇到了騎車的人也在這裡留下證明,果不其然大家眼光都一樣。

其他太魯閣系列:

PS1:國家公園有幾座呢?不知道吧…目前台灣一共有七座國家公園,分別是陽明山、太魯閣、墾丁、玉山、雪霸、金門及東沙環礁。

PS2:以下是國家公園官方網站中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介紹。太魯閣國家公園面積92000公頃,是一座三面環山,一面緊鄰太平洋的山岳型國家公園,由立霧溪貫穿其間,連接了山海。峰壑相連、山高谷深是地形上最大的特色,區內90%以上都是山地,中央山脈北段的山峰綿延橫亙,合歡群峰、黑色奇萊、三尖之首的中央尖山、五嶽之一的南湖大山,共同構成獨特而完整的地理景觀,另外的特殊地形還有圈谷、峽谷、斷崖、高位河階以及環流丘等等。

跟台灣其他山岳型國家公園相比,太魯閣是一座很容易親近的國家公園,沿著中橫公路爬升,一天之內便可歷經亞熱帶到亞寒帶、春夏秋冬四季的多變氣候,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闊葉林、針葉林與高山寒原等植物景觀也跟著變化,台灣藍鵲、台灣彌猴等動物也讓此區的生態面貌更加豐富。

此外,這裡還有史前遺跡、(太魯閣族)部落遺跡及古今道路系統等人文史蹟,人文色彩頗為濃厚。由於可及性高,而且人文資產豐富、地景變化十足,沿途景點多、步道便利,是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的理想場所。

太魯閣峽谷有世界級的美

立霧溪切鑿形成的太魯閣峽谷,是一部讓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史,太魯閣峽谷的前身是海底沉積物,經過多次高溫、擠壓變質,以及400萬年前造山運動抬升、河水下切,才逐漸形成。由於大理岩,有著緊緻、不易崩落的特性,經河水下切侵蝕,遂逐漸形成幾近垂直的U形峽谷,造就了世界級的峽谷景觀。

區內山巒交錯,超過2000公尺的山區面積更佔全區一半,列入台灣百岳的就有27座,境內以南湖大山、奇萊連峰、合歡群峰、中央尖山等最著名。

海拔落差大 氣候垂直分布

山清水秀的太魯閣,區內多高山峽谷,容易產生雲海、霧氣、彩霞、雪景等天象景觀,這大自然所賦予的特殊景觀資源,使太魯閣充滿靈氣與神秘感。另外,由於高山孤立,每座高山都受到生殖隔離的作用,成為生態獨立的高山島嶼。高落差地勢造成亞熱帶到亞寒帶氣候垂直分布,滋養種類繁多的動植物,高山島嶼特性造就許多珍貴的特有物種。

石灰岩區植物最是特別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森林茂密原始,園區涵蓋海濱到高山的變化,落差3742公尺,複雜多變的氣候、地形及植群,超過1500種植物分布其間,成為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台灣80%的留鳥、半數的陸生哺乳動物、250種蝴蝶,數以萬計的昆蟲種類,都可以在這裡發現。

植物中又以生長在石灰岩環境的植物最為特別,像是太魯閣繡線菊、太魯閣小米草、太魯閣小蘗、清水圓柏等等,都是太魯閣僅見的特有種類。另外,南湖大山群峰也是台灣高山生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每年的雪季有4個多月,高冷的環境很適合高山動植物生存,因此保留了許多特有及罕見的種類,石灰岩植被和高山植物,可說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資源。

立霧溪流域面積佔園區2/3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河川以脊樑山脈為主要的分水嶺向東西奔流。東側是立霧溪流域,面積約佔整個國家公園的三分之二,源於合歡山與奇萊北峰之間,主流貫穿公園中部,支流則由西方及北方來會,是境內最主要的河川。脊樑山脈西側是大甲溪和濁水溪上游,包括南湖溪、耳無溪、碧綠溪等等。

太魯閣族遷入超過200年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蘊藏著史前遺址、太魯閣族文化及古道系統等豐富人文史蹟。目前園內及周邊發現8處史前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是「富世遺址」,位於立霧溪溪口,屬國家第三級古蹟,在此發現直立於地表的單石,為距今2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本區原住民太魯閣族,兩百多年前從濁水溪上游遷居至此,他們選擇立霧溪流域靠近山腹的小台地聚居,目前發現的部落遺址有79處,比鄰山水,太魯閣人過著狩獵、捕魚、採集與山田焚墾的生活。

古道方面,從仁和至太魯閣間沿清水斷崖的道路,早期名為北路,於清領時期修築,為蘇花公路的前身;合歡越嶺古道是日治時代修建,以「錐麓大斷崖古道」保存較完整;園內最著名的中部橫貫公路,開鑿過程艱辛,一斧一鑿的血汗拓建,成就這條風景優美的國家景觀道路。

山有山的堅毅,水有水的韌性,千萬年的機緣巧合,讓聳入天際的高山、陡直屹立的絕壁、穿流綠水的深豁才能奇蹟般融合,太魯閣的每一處美景,都是時間和空間展延交錯的傑作,自然的精采總讓人驚訝得措手不及。

文面的太魯閣族女子有著善織布的好手藝,太魯閣男人優異的狩獵技巧早流在血液裡,漢人百年來修築的道路,留著篳路藍縷的斧鑿痕跡,因為他們的努力,寫下了一頁頁關於立霧溪的故事,也讓擁有世界級地質景觀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因多了人文世界的溫情,更顯深度與珍貴。

太魯閣-砂卡礑步道(Taroko PartIV)

從地圖上看來,如果大家是從宜蘭開蘇花公路過來太魯閣,在經過了漫長的車程後,過了太魯閣遊客中心之後,很快就會到砂卡礑步道。砂卡礑步道位於砂可礑隧道及西拉岸隧道間的砂卡礑橋旁邊。(真是繞口阿…)記得之前來花蓮玩,大家也是在這個砂可礑橋上拍照留念,不過這個步道其實蠻舒服的,如果來了一定要花各時間走一下,步道體體驗到,絕對比橋上的風景來的更舒適悠閒。

砂卡礑橋其實蠻美的,開走進步道回頭一看就可以看到漂亮紅色橋身。整個步道就像是鑲進山壁裡面一樣,遠遠的看如果不過有人在裡面走動穿梭,我想應該不太會被注意到。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步道裡面,不太曬得到太陽,所以走在裡面不管太陽多麼的熾熱,總是一股清涼上心頭。

在步道裡面,如果抬頭往上一看,會看到山壁上有許多特別的線條,一層層的堆疊,也就是所謂的摺皺的地形。據說這些岩石都已經有數十萬年以上的歷史,以前是被埋在數 十公里 以上的地底下,因為地底高溫高壓,所以相同的礦物會聚合在一起,才會形成了一層層的現在,後來在板塊運動,造成地層隆起,地底下的熔岩被推擠上來,在經過了溪水切割,形成了這樣的美麗摺皺。

其實這個步道我們也是臨時決定要走的,加上後面有其他的行程,所以我們並沒有把步道走完,走道一半,看到有可以戲水的地方,當然馬上捲起褲管,下水清涼一下。坐在溪中的大石頭上,不但照不到太陽,而且還可以享受四周美麗的山光,而腳下清涼的溪水,更是讓暑氣全消阿,有機會一定要來泡泡阿。

—————————————————————————————————————————————–

以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對於這個步道的說明: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 十六公里 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 六十公尺 ,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坡度較緩的地方,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魚、蝦、蟹、水生昆蟲及蛙類是溪中的主角;步道上昆蟲、蝶類、蛇類、山鳥,偶而還可見到台灣彌猴等哺乳類動物,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步道全線亦設置十餘座大小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還有幾處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讓肌膚親潤沁涼的溪水,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從橋上看下去,步道很小一個,所以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

(下到步道的入口,往上一看,這個紅色的橋真的很漂亮,特別是在綠色的山的襯托之下。)



(遠遠的,看到有年輕人在游泳,在這個國家公園裡的綠水裡享受清涼。)



(走著走著看到這樣的標示,不知道是怎樣,我想還是快速通過吧。)

(就是這裡阿,在這裡有好多人坐下來戲水。)

(我想在開通這個步道的時候,應該也是花了很多的人力跟心力。也就是這樣,才能讓我們走在步道裡面,不會被太陽曬到。)

(這就是美麗的摺皺阿。)


太魯閣-清水斷崖(Taroko Part III)

當車子開進蘇花,第一個想到得就是清水斷崖,這一段屬於蘇花公路的美景,雖然車子開在蘇花,是沒有辦法看清楚這個天然美景的全貌的,不過站在清水斷崖的一個小角落上,總是覺得這是一個壯闊的一片懸崖,特別是這整個斷崖共長達21公里,真的是綿延橫亙,實在是非常的氣派與雄偉。

其實蘇花公路雖然蜿蜒而且沿著太平洋,所以開起車來必須十分專注,而每每到了颱風季節總是有狂風驟雨會造成土石坍方的,所以最近一直有人提議要興建蘇花高速公路,老實說除了對環境的破壞之外,我想可能很多人即時有了蘇花高速公路,也還是會想開車徜徉在蘇花公路上,起碼從清水斷崖上看到的太平洋美景,是絕無僅有的阿。

以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官方網站對清水斷崖的說明。

清水斷崖位於蘇花公路和仁與崇德之間,是崇德、清水、和平等山,臨海懸崖所連成的大塊石崖,前後綿亙達21公里,成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高度均在800以上,氣派雄偉。這段斷崖都是片麻岩和大理石所組成,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崩墜,千萬年來巍然矗立于台灣東岸。

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非常壯觀。當行車在山壁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好像騰雲凌空,上有巨壁千仞,下是汪洋萬頃,真是驚險無比,也感受前人拓荒的艱辛,眼前所見正是一篇山海與人的壯麗詩篇。

現在的蘇花路段大部分重新建過,以開鑿新隧道來拓寬道路,而依傍清水斷崖雄偉景色的蘇花公路臨海舊道,則變成是另一段寧靜優美的觀景步道。步行於舊路看著寧靜的山脈,俯瞰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波濤,感受陣陣的微風,宛如置身於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令人著迷。



(在蘇花公路上有好幾個停留點可以讓大家欣賞一下太平洋的美景。這裡還有清水斷崖的說明。)

(官方網站上的照片,專業多了,能夠看到整個清水斷崖的全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