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向天湖山

4ac5cc24683c8 南庄-向天湖山

暨上次跟著登山社去了一讓雪霸之後,小P就會把登山社的活動寄給我,問我要不要一起參加,這一次他們的行程是要去南庄的向天湖。我對南庄的印象很簡單,但是隱約記得向天湖好像是每年賽夏族矮靈祭的地點,聽說很漂亮,所以衝著這一點來去看看吧。 

從公司出發,把GPS設定好,一路上走的是很熟悉的路,GPS顯示距離39公里,大概要90分鐘。其實因為南庄並不是在山區,所以路況很不錯,我們也很快就到了。這裡很熱門,甚至連大型遊覽車都載著一車車的遊客過來,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是來看向天湖的,我本來也是這樣以為,只是後來我們選擇了走向天湖旁邊的步道,而不是湖邊的步道。

其實我真的很少爬山,也是很少運動,所以真的爬起山來,還真的是吃力,平常不運動現在完全看的出來,老實說,真的很XXX,怎麼這個路感覺還蠻難走的,還好愛麗斯的刺激,讓我覺得怎麼樣也要撐下去。就這樣,一路在小P跟小飛俠的激勵下,還是走上來。

這一路,路況不怎麼樣,大部分的路並沒有步道的樣子,算是原始的林道,所以走起來難免需要更多的注意力,畢竟在這泥巴路上摔一腳可是很丟人的,加上可能前兩天有下過雨,整個路上有點濕濕的,也必須更小心才行。

當然既然來了,走上這裡的三角點是一定要的,不過這裡的三角點視野並沒有那麼好,因為不夠廣闊,只是還是要在這裡留下照片才行。

 

(三角點是這座山的守護神,所以大家一跟他拍個照吧。)

小飛俠她們一家人果真是行家,她們在南庄的街上買了油雞帶上來,大家在走了一路後,來到了終點坐下來吃點東西,感覺特別好吃,也很有成就感。

不過我真的是太少運動了,最近幾次每次運動完畢,膝蓋後方就嚴重疼痛,特別在上下樓梯時候,真的是非常的痛,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形,希望只是單純的缺少運動阿。

(在登山的時候,看到這個指示牌,千萬藥劑下來,因為萬一怎麼了,救難隊可是要靠這個編號找到你。)

(這是一個小小的登山口,可是後面的林道,非常的美麗。)

(這塊大石頭很重要,到了這裡大概已經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可以在這裡休息一下喝口水,然後繼續。)

南庄-神仙谷

南庄,對我來說就是有很多山中咖啡廳的地方,之前去過的山形玫瑰跟山芙蓉都是很有名的,不過除了這個之外,我對這個客家山城沒有太多的瞭解。這天在跟著登山社爬過向天湖山之後,已經氣喘吁吁,左腳半殘的我,跟著大家來到了神仙谷。

神仙谷,好一個有靈氣的名稱,也許這裡真的美的像是神仙的居所吧。這裡的腹地不大,沿著停車旁邊的小路往下走,大概不道五分鐘的時間,就到了神仙谷。這裡一樣是經過許多時間河流切割所造成美麗的岩石,當然幾個大落差所造成像是瀑布的景色也是非常迷人,不過這天的水量並不大,因為還是枯水期吧,所以兩道瀑布看起沒有這麼壯觀。(不過回家後我上網找到了騎他格友對於神仙谷的介紹,裡面的照片可能是夏天雨後所拍的,兩道瀑布的水量很多,所以形成的景致也非常漂亮。)

除了大岩石,瀑布外,這裡有名的還有這一道人工吊橋,雖然不長高度也不高,不過走在上面還是很有fu。在吊橋的旁邊就是石門步道的入口,看起來這個步道應該很有看頭,只可惜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沒有辦法去走,我想下次等我腳好一點,應該來體驗一下。

在停車場旁邊的小販,有賣山豬肉跟香腸的,不過小P卻只看到了明日葉汁。老實說,我們也不過是前次在雪霸休閒農場裡面有嚐過這個東西,小P就想說來呵呵看,不過好喝嗎?如果不是老婆婆加了鳳梨跟蜂蜜,我想拿著葉子直接放在嘴裡嚼一嚼,就知道是什麼味道了。

 ——————————————————————————————————————–

以下是苗栗縣政府網站中對於神仙谷的介紹:

位於南庄鄉的神仙谷,在鹿場前2公里 處,恰當風美溪和比林溪交會之溪谷,是鹿場風光中最具特色的一個據點,不過由於神仙谷溪床陡斜,易生危險,因此多年前關閉,由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劃闢建步道。

在民眾引頸企盼下,步道終於在今年初夏完工開放,以生態工法建造的枕木碎石步道,可讓遊客安全貼近溪流賞景,一睹神仙谷美麗、神秘的丰采,而富有泰雅族風味的吊橋也已重建;優美的山谷溪流景色,隔絕了城市的盛夏燥熱,呼吸著空氣中飽滿的芬多精與濕潤水氣,聽水聲淙淙,拂山風徐徐,還有什麼比這更享受的呢!

神仙谷景觀相當開闊,共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的岩床並不長,奔流溪水將岩床勾劃出許多凹溝,形成美麗的紋路,下層與上層落差約30公尺,由6、7層岩階組成,水流從上傾瀉而下,分成多道奔騰水瀑,並在瀑底形成2公尺的深潭,潭水沁涼清澈。新完工之吊橋長150公尺,連接對岸的石門步道,遊客可一路走到石門;站在橋上眺覽,上游是寬闊的神仙谷,下游是碧綠深邃的溪谷,景觀迥異,卻同樣令人驚艷。

 

頭份-斗煥坪水餃館

我們真的是劍及履及,即知即行的人,昨天才在說中午好像怎麼吃都是那幾家,好像沒有什麼新花樣,所以幾個人才想到一家還不錯吃的小吃店,叫做斗煥坪水餃的,今天就決定要殺過去吃。不過安公子顯然記性不太好,只知道是那個方向,不知道到底在哪裡,而大哥也是一樣啦,就記得過了那個學校豈不知有兩間學校還真是所以我們比預計多花了一點時間才到。不過還是一樣中午時間,這裡已經是門庭若市了,滿滿的人課已經開始享用這裡美味的餐點。

這裡名為水餃店,不過呢,最有名的不是水餃,而是蔥油餅跟雜不囉唆。聽起來很怪對吧,千萬不要鐵齒,這裡的水餃你絕對不會吃第二次。不過蔥油餅跟雜不囉唆就不一樣了,來到這裡你可以看到每張桌子上一定會有這兩樣食物。這裡的蔥油餅一片65,其實並不便宜,不過很大一片,所以還算划算。重點是他吃起來不油,餅皮也煎的酥酥的。這裡不像其他的蔥油餅是把一點點聰跟麵揉在一起,而比較像是韮菜盒子一樣,是把蔥包在兩層麵皮裡面,所以吃起來很香,特別是趁熱吃更是美味。

(真是的,手機鏡頭在室內的效果有點差,不過現場真的很好吃的樣子啦。)

 

至於另一樣雜不囉唆呢?這個名字取的真特別,其實算是這裡的招牌。我們一般吃麵食常會點滷味小菜的,雜不囉唆就是,只不過這裡的滷味小菜不是只有沾沾醬油,而是在切好之後,以大火混著調味料再炒過,所以每一樣單純的小菜都添增了更多的香氣與味道,也就更好吃了。

當然這裡還有其他的快炒菜色,老闆的手藝不錯,所以可以多試試看。

斗煥坪水餃:苗栗縣頭份鎮中正二路210

三義-龍驣斷橋

前一陣子看到許多格友寫了相關於龍驣斷橋的文章,看起來的確是一個蠻有歷史意義的景點,因為這個斷橋與勝興車站都是屬於舊山線的一部份(龍驣斷橋其實是舊舊山線),兩個景點開車也不過需要十五分鐘,所以大家都是把這兩個景點一次看完。

整座橋真的是挺壯觀的,特別是紅磚的建築,映著藍天,非常美麗。

整座橋分成南北兩段,不過南段保存的比較好,雖然離車道比較近,相較於河的另一邊的北段,好幾個橋墩已經癱塌,而且附近的植物比較多,甚至攀爬性的植物攀爬,根也伸進橋墩中。

除了美麗的龍驣斷橋之外,這裡還有已經停駛的舊山線,也算是一個特色。

因為這裡太受歡迎了,縣政府已經做了管理,有很大的停車場,當然也跟其他的觀光地區一樣,這裡也有商店街,讓來這裡的遊客除了漂亮的風景之外,還可以吃吃喝喝。不過這個商店街市週末才開的,平日遊客少,所以大家都關門休息。

—————————————————————————————————————————–

以下是龍驣斷橋旁邊的說明,透過這個詳細的說明可以知道龍驣斷橋的過去,及為何變成斷橋。

龍驣斷橋原名「魚藤坪斷橋」,這座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龍驣斷橋建於西元1905年,完工魚1906年。總長200公尺,原來的橋樑構成是由磚拱、鋼鈑梁和鋼梁分段購成。橫跨在景山溪支流龍驣溪深谷上,橋面離溪底50公尺,氣勢萬千。在當時要建造一座可供火車行駛的橋樑,確實是一大挑戰,此座橋墩未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只以紅磚及花崗石塊利用石灰黏結而成,以平衡火車行駛時所造成的震動。如此高超的施工水準及優美的幾何弧度,建立了此座聞名國內的龍驣斷橋。

1935421日凌晨,發生7.3級關刀山大地震(在苗栗縣政府關於勝興車站的說明,這叫做台中州地震。),震央距龍驣斷橋僅五公里,天搖地動,短短數十秒之間,魚藤坪200戶人家無一棟房子倖免,當然也包括當時被認為最堅固的魚藤坪斷橋。浩劫過後為盡速恢復南北交通,但因斷橋受損過巨無法修復,便在斷橋以西60公尺重建新的鐵橋。

現今、我們還可看到北端的六個及南端的四個橋墩遺跡,不論是從斷橋半殘拱口望新橋或是依傍著斷橋的滿山油桐花,都是鐵道攝影的最佳景點。民國88921日再度遭受九二一大地震的無情摧殘,由北端算起第五橋墩半殘拱口二次被震斷,龍驣斷橋除了深具古樸之美外,也是經歷二次大地震的活見證。

 

 

三義延伸景點:三義舊山線最高點勝興車站

三義-舊山線最高點勝興車站

 

勝興車站,位於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標高402.326公尺,是台灣西部縱貫鐵路海拔最高的車站。「勝興車站」在民國前5年就興建了,不過本來的站名稱作十六份(本來還以為跟九份是不是有什麼相關呢)48年的時候才改成勝興車站的。之前勝興村之所以叫做十六份,是因為這邊是樟腦丸的生產地,有十六座蒸餾寮。現在的車站鐵軌旁,還是可以看到十六份的字樣。

整個勝興車站的本體為日式木造建築,採木栓桁楔式建法,故所有的樑柱都不用一根鐵釘接合。在月台上有一座紀念碑,標高402.326公尺。勝興車站在西部海拔最高峰關刀山山麓,四面環山南北各有隧道、山線列車爬坡、穿越山谷隧道後抵達勝興,視野頓時豁然開朗。不過在87年時候,新舊山線已經完成交接,整個舊山線不再使用,所以這裡也無法看到火車了。不過也是因為這樣,所以觀光客可以自在的在鐵軌上休息拍照,不用擔心被火車追。

簡單說,勝興車站有三個特殊的地方:


一、台鐵最高點:台鐵的最高點,海拔402.326這個有紀念碑為證。

二、山線上下行列車會頻繁之處:勝興站北距三義五公里,南離泰安八、六公里,因此成為山線上下行列車交會的重要關卡,雖然只是一個「三等」小站卻經常出現同時三列火車鬧烘烘地擠在站內。( 現在都看不到了,山線已經改道了,而鐵軌成為所有觀光客流連拍照的好地方。)三、建築最特殊:傳說因勝興站處於關刀山麓,被九座形似虎頭的山頭包圍,建在虎穴中的勝興站乃在柱頭上特別設計了八卦和尖矛等造型,屋簷飾板也作成鋸齒狀,期望以堅硬的兵器來破九虎,都是為了「鎮站避邪」。當然這只是傳說,但其特殊的建築結構在於這座日式木造站房,樑柱銜接完全不用鐵釘,雖歷經九十餘年寒暑尚能原貌呈現,是台灣老式車站之典範,山線中最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的車站。(不過雖然是日式的木造的建築型式,不過整個建築物非常耐震,在24年的台中州地震,整各地區被震的東倒西歪的,只有勝興車站還屹立不搖,所以現在才能看到這個已經100年歷史的美麗車站。)

雖然說整個車站保持的很不錯,在苗栗縣政府的保存下,維持的不錯也成為許多遊客來三義必遊的景點,不過還是有缺點,這裡的東西超難吃不噴水的香腸,沒有咬勁的粿,入口油孳孳的難吃肉餅,還有比億客來賣的還要難吃十倍的客家麻糬,不知道是不是這裡的商家把遊客當笨蛋或是味蕾失常,不然怎麼覺得大家會買呢?

 

三義延伸景點:三義龍驣斷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