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60年代香港氣氛 查餐廳

1357990255-2156417112 Shanghai-60年代香港氣氛 查餐廳

一樣在冷冷的天氣中    一天的開始是早午餐

前一天去思南公館逛街吃飯的時候     經過了這家查餐廳

Simon說這一家挺受歡迎的    70年代香港餐廳的裝潢   

裡面提供的食物也相當有他小時候的味道

本來就很喜歡吃茶餐廳的我    在第二天一早我們就來了

這一天的天氣真的是好啊     跟前一天不一樣

有美麗的陽光     一樣來到了思南路但感覺完全不同啊

這一家查餐廳的外觀相當的簡單     保持著上海建築的原始風味

從窗戶中可以看到裡面的盛況

當然我們是一開門就已經到了    所以很順利的找到了位置

非常簡單    大大的查字就是這店的招牌

茶餐廳就是查餐廳    查餐廳也是茶餐廳

一進門就感覺這裡與外面的21世紀有點不太一樣

一進門是候位區

這裡有兩張非常有歷史的座位阿    整間餐廳裏頭的椅子也都是一樣

看起來就有幾十年了    很多的香港餐廳都已經淘汰了的

在椅子旁邊則是一個輪盤式的電話  

還有那牆邊的馬賽克磚跟地磚    都很有感覺

連這一個放可口可樂的冰箱都相當的有感覺  

我開始覺得這店家到底是去那裡找到這些有年代有歷史的東西

連這裡的服務人員都是維持著早期的感覺

簡單的白色衣服黑色長褲    這個現在在香港也只有幾家餐廳維持這樣的傳統了

整個的感覺真的不像是21世紀阿

我們真的運氣很好啊    來的時候人真的不太多    因為剛剛開門的關係

連天花板上面的燈    都是早期那種長條型的燈管白光的 

出前一丁    這是香港相當有名的泡麵     台灣沒有阿

根據Simon    這些東西都非常的道地

波蘿麵包跟蛋塔…..

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阿

新的餐廳很少會用這樣復古樣式的裝潢阿

畢竟這樣看起來比較不時髦    看那桌子的腳可是鐵條阿  

這種四個人的位置相當的方便朋友聚餐

不過人多的時候    店家會要求要併桌阿

菜單就放在桌子的玻璃墊底下    相當方便而且環保

整個菜單真的跟我在香港的茶餐廳看到的一模一樣阿    真的什麼都有

先來一杯水吧 

記得在香港很多人用這個水來洗筷子    不過我還是渴的喝光光

上海比台灣乾燥多了阿

奶茶    我挺喜歡香港的奶茶的

茶味非常的重    跟英式的不一樣

波羅油

熱熱的麵包夾著冰冰的奶油    透過麵包的熱氣融化這奶油

奶油滲入麵包中    一口吃下溫溫熱熱那含著奶油的麵包真的很好吃

但是單吃波蘿包    我還是比較喜歡台灣的菠蘿麵包

這麵很特別阿

上面兩個荷包蛋    看起來就很好吃的樣子   

把蛋撥開    有肉片跟泡麵   

裡面用的就是出前一丁阿     因為這有Simon小時候的味道

我點的則是公仔麵    不是出前一丁

不過上面的豬扒搭配香蔥    跟日式的吃法很像阿

這個豬排非常的嫩阿    又香又好吃 

這餐廳的廁所也很傳統阿

大大的時鐘也是很傳統

準備要走了  

不過這人潮也太多了阿

這時候我完全相信了Simon講的話     這是一家相當火紅的餐廳

傳統的裝潢好吃的食物    難怪吸引了這麼多人來品嘗

喜歡茶餐廳的人    一定要來啊

特別是這裡有滿滿70年代上海的氣氛  

查餐廳:上海 思南路30-4(淮海中路南昌路間)

60932062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La Brioche拉普利奧 早午餐之約

這次來的真不是時候啊    十二月底的上海怎麼這麼冷

因為這樣每天的早餐都變成了早午餐

這天來到了思南公館    聽說這是一個新興的區域

逛了逛四周的建築物    選定了少數開門的這一家餐廳

看了一點大眾點評    這一家的午晚餐義大利麵的評價挺好的阿

不過早上還是決定吃早午餐

可能是因為天氣太冷的關係    店裡面的客人也只有少數一兩桌

整個裝潢非常的簡單現代    就是賣西式餐點那個味道

當然不免俗地在耶誕節的季節也要有點耶誕的氛圍  

一些耶誕樹與燈光跟一點點雪花吧

外面的陽光躲起來了    感覺還是室內舒服阿

這一家外國人    那小朋友一歲多了很可愛

爸爸媽媽也非常放心的讓她自己走來走去到處探險

其實我是被架上的這些麵包所吸引阿

我一整個就是麵包控    看店這些麵包一整個沒辦法控制

看起來真的很好吃阿

早上的早餐跟早午餐有專門的菜單

其實這裡的價位不便宜阿    一份早午餐加咖啡接近100元人民幣

在台灣都沒吃這麼貴

咖布奇諾跟黑咖啡    都不大杯

不過這咖啡很好喝    香咖啡味道重但不酸也不苦

這一份就是班迪克蛋    也就是ㄧ般俗稱的水波蛋阿

這東西做得好就非常的好吃    蛋雖然熟了蛋是還有那種不熟的口感

當然要搭著底下的麵包跟火腿一起吃會更美味

這是傳統的早餐    一整個比我想得好吃太多被阿

蛋非常的鬆軟還保有滑度

而培根火腿品質相當好    煎過後不油膩很香

連平常我很不愛的熱狗都相當的好吃    一吃就讓人上癮的味道

看請來這店家貴是有貴的理由阿    起碼食材都相當的真材實料

當然還有我最愛的麵包   

準備要離開的時候    來的人多了許多

以早餐的水準    我可以理解為何在大眾點評上的評價這麼好了

不過價位如果可以低一點點就更好了

上海復興中路523弄思南公館35102單元(近復興中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虹橋機場台胞證辦理一次性簽證 快速又便宜

兩岸的交流真的相當密切阿 

台灣同胞要去對岸除了需要有台胞證之外    重點是要有有效的簽證

之前去中國都會在台灣先辦好簽證    因為這樣比較保險

不過如果有臨時狀況怎麼辦呢?    其實中國這邊也想到這樣的問題了   

有許多地方可以辦一次性的簽證或者台胞證加簽

我已經有台胞證了    所以我就想試試看在台灣以外的其他地方怎麼辦理

去年我搭飛機從香港轉機去青島    第一次嘗試在香港機場辦理台胞證加簽

我發現原來手續這麼方便簡單又便宜阿(詳參)

不過香港畢竟是特別行政區    不算是100%的中國

所以這次我要嘗試的是在上海機場辦理台胞證加簽

所謂的台胞證加簽    是要有有效的台胞證    一般效期是五年

而要入境的時候要申請一次有效的簽證(又稱簽注)

如果這次嘗試的經驗很好的話    我想以後隨時想要去中國

真的是台胞證帶著隨時就可以出發了

我飛的是虹橋機場     下了飛機後很快走出來 

在海關的關口前就看到了很大的招牌    台灣居民辦證簽證

我發現其實使用的人還不少呢

(浦東機場也有阿Shanghai-浦東機場台胞證加簽 電子化全面啟動 )

因為我的台胞證還在有效期間內

所以我只要辦理簽證就可以了

為了推廣這一項服務     現在在台灣機場辦理登機手續的櫃台就有這樣的操作指南

之前因為我都網路上辦理好了登機    頂多到櫃檯匆匆忙忙掛行李

所以都忽略了原來有這一個操作指南可以參考

真的很先進阿   無須填表免交照片

這跟我在網路上查詢到的資料不太一樣

看起來這手續又進步了阿

果真    現在可以直接掃描台胞證去抓資料了

整個辦理區就這樣不太大

因為只有台灣人會用到這樣的服務

這就是辦理的機器    我看很多人可能都還不知道

自動受理機器     要使用有幾個條件

1.台胞證的有效期限超過三個月

2.台胞證上沒有有效的簽證 (廢話    有簽證的話就已經直接入關了)

3.台胞證還有空白頁面

如果不符合這些基本規定    就去填寫資料在窗口辦理吧

首先要把台胞證的資料頁面放在機器上進行掃描

我覺得它的效果蠻好的    抓到的資料都相當的正確

而資料抓完之後    要在螢幕上補充幾個資料

1.來中國哪個地區(螢幕直接點選)

2.來中國的目的(螢幕直接點選)

3.在中國的聯絡方式(先點選 中國或台灣手機後再鍵入號碼)                     

都完全後就可以把身申請單印出來了

上面就是全部台胞證上的個人資料還有剛補充的幾個資料

只要簽署就完成申請文件了

然後把文件連同台胞證    遞給5號櫃台

他們就會依序把資料登入製作簽證

最後在7號櫃台    繳交50元人民幣就可以了

這真的划算阿    在台灣要請旅行社進行加簽的服務

基本上是400元台幣    我可以拿到350元的優惠價

不過這裡只要花50元人民幣    大概是235元台幣

拿到台胞證之後上面就是已經貼好了簽證(簽注)

這是一次入出境的簽證

有效期間是三個月  

這是50元的收據一張

很不錯的服務阿    真的是又便宜又快速

跟每次花錢在台灣請旅行社去幫忙辦理    都要花四五個工作天

快速許多而且也便宜許多    相當推薦

PS:手工申請需要貼照片    為了避免自動機器無法使用    建議照片帶著

   當然啦    就算真的需要照片忘了帶    辦理櫃檯旁邊就有照相服務的

 

Shanghai-外灘 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


每一個城市都有獨一無二的夜景 對於觀光客而言絕對不可以錯過
上海 這一個數一數二的熱鬧城市 當然也有一個美麗的夜景
外灘 來到上海一定會參觀的景點 這裡從早到晚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
當然 晚上的夜景更是吸引了滿滿的人潮 來這裡欣賞這裡讓人屏息的燈光秀
外灘位於上海的市中心 就在黃浦江的江畔
現在這裡已經有正式的名稱叫做中山東一路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習慣叫它外灘(叫中山東一路多沒美感)
來這裡主要是欣賞這裡美麗的城市風光 特別是這裡的建築
從外灘往黃浦江的另一邊看過去 就是浦東繁華的金融區
那裏有許多的高樓櫛比鱗次的 金茂大廈 環球金融大樓 當然還有Shanghai-東方明珠塔
所有高樓林立成就了上海的天際線

外灘其實一點都不長 全長只有大約1.5公里 南起延安東路 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
所以欣賞外灘的方式 絕對是慢慢地散步

會修片的人可以可以把底下這三張照片弄成一張

雖然這景致很漂亮 不過有點過度商業化了
每一棟大樓上面 那些簡單的有名商標就算了
那一大片的LED不斷地用最強的電力燈光 在宣傳在廣告
真是讓人不想看到都不行 這有點破壞了這美景的純粹 中國的商業行為已經跟西方不相上下了

晚上的黃埔江 還蠻平靜的

當然另一種外灘地美則是這裡沿路的古典建築 哥德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也有綜合東西風格的
這樣眾多的建築物大集合 感覺是一個博覽會一樣
外灘的上海租界區算是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發的起點
本來還是一片泥灘的這一塊地方 在1844被劃入英國租借後 英國人開始使用開發利用 在這裡鋪馬路做堤岸
1846年上海被開發成為商港 許多地銀行商行總會在這裡蓋起了一幢幢的大樓
所以這裡可曾經是上海的政治經濟商務文化中心
來這裡有個國家的領事館 也有個各大銀行的總部 當然最有名的俱樂部也在這裡

其中的外灘12號 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 本來是是滙豐銀行
1923年興建 英國人相當的自豪認為這是 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間最豪華的建築

至於房頂上端有鐘樓的建築是著名的江海關大樓 1927年興建 到現在還在報時 每15分鐘會敲一次鐘

不管是浦東的大樓 或是外灘這裡的建築群 燈光會準時的在晚上十點鐘就熄滅阿
所以務必要把握時間 因為知道了點燈跟沒燈的差別 你一定會後悔你錯過了上海最美麗的景緻
當然如果時間剛好沒有排到晚上 那也一定要來外灘
因為白天雖然沒有這麼多燈火輝煌的美麗 但是這麼多的大樓集錦也夠你看得了
不過大家可能都驚嘆於晚上的外灘美景 白天的人還真的一點都不多

從豫園走過來的只要幾分鐘 就過幾條馬路
這邊是比外灘比較南邊 所以東方明珠塔在最最左邊
不過沿著行人徒步步道往北邊走 會越來越看到東方明珠塔往中間靠攏

當然金茂大廈跟環球金融大樓也是注目的焦點

這一艘是公安的船 就停在外灘旁邊
不過有一點點掃興阿 因為它擋住了一些很好的視線 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而且船上硬是要插著五星旗 真的是…

來上海嗎? 千萬別錯過外灘 不然別跟人說你來過上海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當個假文青在M50

這天在上海  當了一整天的文青 

Shanghai-1933創意園區 屠宰場也有春天 

Shanghai-一杯咖啡輕鬆的午後時光在紅坊 之後  又來到了M50

照舊  這裡是舊的工廠  不同於1933是屠宰場 

紅坊是鋼廠  M50這裡是紡織廠的舊址

過去幾年這些舊的工廠經過了創新重新賦予生命  

硬體不變但新的內涵反而讓上海更豐富阿

這裡的風格我覺得文藝氣息更多了點 

雖然這裡的建築物不像1933一樣是大師設計的

但是這裡感覺內涵比較不同  沒有建築的特色沒有大片公園的雕塑藝術

所以這裡必須要走進每一棟建築物裡面  腳踏實地的去欣賞

這裡有許多的藝廊設計事務所  藝品的展示  所以很多來的觀光客會靜下來欣賞

所以整體環境呈現出靜謐卻有活力的樣貌  不過這樣的氛圍讓人很舒服

想體驗新上海  M50我覺得一定要來啊 

特別是喜歡藝術或是想沾惹點文藝氣息當個假文青的

在到達M50的路上  會先看到一大片的塗鴉牆  可惜我沒下車拍照

大部分人都覺得塗鴉牆讓整個社區感覺有點髒 

只有壞孩子才會到處塗鴉的破壞景觀  不過要能夠塗鴉 

可不是一般人就可以的  基本上也要有點繪畫跟美術的天分才行阿

所以如果可以好好的規劃  簡單塗鴉就可以讓整條街道美式嬉皮風味十足

大部分的藝廊 文藝中心裡面都是禁止拍照的阿  所以只能拍拍建築物的外觀

只能說沒魚蝦也好啦  不過其實這些建築物也都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

在摩登的上海  也不容易看到這樣保存良好的舊建築了

藝術….

人真的很少阿  也少了點商業氣息阿  這樣的環境真得更舒適 

上次在Shanghai-田子坊 迷人的小弄堂世界  那種人潮真的是標準的觀光景點

舊廠房留下來的大煙囪

人少到  這店家不會倒閉嗎?

這一大片牆的塗鴉真的挺漂亮啊

這樣的對比是啥意思?

每一棟建築都挺不一樣的

看起來就是舊倉庫阿

參觀了個畫展  偷偷拍了一張照片

畫廊

輕鬆地坐下來對談  一杯咖啡  一壺清茶

很漂亮的門牌設計

舊房子裝著童趣

歐式風格?

好優雅的環境阿

小兔子一隻..偷偷的躲在牆角

結束  五點了天暗了

許多的時尚活動也喜歡選擇在這裡舉辦  這樣可能感覺沒有這麼的匠氣

2005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2005時尚之夜法國工商會中國傳統節日乙酉中秋論壇

寶馬車展  諾基亞及西門子產品推廣等

在蘇州河畔  這裡是新的景點 具有獨特的人文風情  這裡是M50

上海莫干山路50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一杯咖啡輕鬆的午後時光在紅坊

很多人說上海沒什麼可以看的阿  所以我把這次的行程定藝文之旅阿

就是不看我印象中的上海景點(其實也看了不少

而主要以這裡新興的創意園區為參觀重點

許多的創意園區都是把以前廢棄的工廠重新規劃利用 紅坊也是 

紅坊本來是上海淮海西路的上鋼十廠  2008年改建成紅坊創意園區

既然叫做紅坊  紅色是的主要顏色  紅磚的建築搭配鋼材  保留了原來的風貌

一來到紅坊  一下子就會被放在草地放的各項藝術品給吸引了

各樣有趣有創意有藝術設計的戶外藝術品  不只讓大人喜愛 

小朋友也喜歡跟這些藝術品拍照

不過我承認  我累了 在逛紅坊的時候我累了

所以我只有在公園四周走走逛逛  看了看這了相當新穎創新的建築物

看了看這廣場上各式各樣有趣的雕塑  然後坐下來喝了杯咖啡

不過有這樣輕鬆的環境  真羨慕上海的人 

一邊休息一邊還有藝術可以欣賞  提升一下氣質

 

這裡跟田子坊 1933還有M50都不一樣啊

所有的建築物圍繞著這個廣場  上面許窩的裝置藝術真的讓人很耳目一新

這天下午天空比較陰  剛剛好適合在這裡閒晃  要是我就躺下來了

這一堆美腿真的好酷啊

看人坐在旁邊  這些美腿可都是又高又壯阿

愛因斯坦也來參一腳  不過一點都不覺得不適合

這算盤跟鍵盤的搭配  是過去與現代的結合  很有創意阿

有人知道算盤上的數字是多少嗎?

這是啥抽象的創意   藝術藝術….

這是蓄水池嗎?生鏽了弄點草點綴一下  就成了藝術品了

就說有時候藝術一點都不困難阿  有時候人出名之後什麼都變成藝術了

這一台全部用磚所做成的賓士車很厲害啊

磚沒辦法用鈑金的方式去塑形  得細心的用模的方式去讓每一塊磚有各自的弧度

跟愛因斯坦相輝映嗎這位老先生是?

這樣也可以喔  這不是我家的衣架嗎

好漂亮的玫瑰阿

這是中美第一夫人的對談  旁邊還有文字說明這歷史背景

不過誰來跟我說明一下  請問哪一位是中方代表啊?  

明明兩個人看起來都像是外國人阿

馬戲團到了  小丑們一起出來遊行走街

連這個路標都這麼的別緻  看看幾個具設計感的圖樣  很可愛

喝咖啡阿  選了連鎖店Coffee Bean應該比較不會錯吧

在旁邊就是雕刻時光咖啡館

在這樣藤蔓攀爬的紅磚屋內  真的相當有回到未來的幻想

不過這房子這樣的搭配  有點頹廢有點爛漫

這一片牆是啥….

很漂亮的房子  玻璃屋建築  如果天氣好一點陽傘打開就更有風味了

建築 美阿

周遭的很多都是美術館藝術中心的

要在這裡立足不容易啊  建築不突出還真的沒人要看

不對秤  不方正的房屋設計  看起來不平整但是非常美麗

美術館阿

我喜愛那窗內這隻小貓  手裡拎的是一個小人嗎? 哈哈哈哈

無知這樣超大篇幅的設計是廣告  也是諷刺?

真的就是四處走走  也沒有走進去任何一個的藝術中心去看看  我真的是累了  

不過因為這樣反而留了一點時間讓我可以去看看下一個創意園區 M50  

 

上海市長寧區淮海西路570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上海1933創意園區 屠宰場也有春天 果真網美景點好好拍

上海不只要在金融市場拿到世界的一席之地 沒想到在藝文創意園區上的開發也不遺餘力

許多老舊的廠房都被改建 重新規劃引進新進的設計師跟文藝活動

1933就是其中一個 這裡是什麼改建的呢?這裡原來是一個屠宰場

這真的是太有創意了 超級衝突的 以前是滿是罪惡血腥的屠宰工廠

現在竟然搖身一變 成為了創意園區 大家都來這裡吸取一點文化氣息

之所以叫做1933  是因為這個建築物 是在1933年落成的

當年可是請來英國有名的設計師來設計這個工廠 那些人還真有遠見阿

有來自英國的設計師 材料也都是進口的 採用英國進口的混凝土結構

整個牆壁厚有50公分 兩層牆壁中間是中空的   這樣可以控制溫度 真的是太厲害了

建築物其實巧妙的把東西方的文化做了個融合

有羅馬風格的面 也有天圓地方的中國風水概念 巧妙運用光影來呈現

整個建築看起相當的樸實 但是卻可以歷久而彌新

據說在當時全世界這樣格局規模的宰牲場只有三座   而1933老場坊是目前唯一現存保持完好的

雖然不知道牛在這樣的地方居住 有沒有比較開心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人現在在這樣的地方開工作室作展覽感覺相當的有氣質

鏤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於本建築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   停好車後這通常是第一個看到的一面

這些水泥可都是舶來品阿 當時從英國進口過來 所以品質非常好

至於為何要鏤空的設計了 是美感的考量嗎?當然不是 這裡可是屠窄場阿

主要是希望能夠空氣流通 讓屠宰場的很重的味道可以容易散去

窗戶朝西與上海常年風向一致 通風效果更好

不過另一種說法更有趣 正面朝西的窗戶面向西方極樂世界 讓動物死後可輪迴被超度

在1933裡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算是廊橋空間了

不對秤但是具有變化的設計 讓整個空間相當的具有變化在不同的光影之下

呈現出不同的空間感 真的是攝影師的最愛了   整個1933有四層外廊跟和26座斜橋戶相連接

每一座廊橋的寬度都不同 可以讓不同尺寸的牛隻分流

這設計絕對不是隨便來的 難怪這屠宰場在當時算是非常的現代

牛道是1933老場坊的建築特色之一 人畜分道比較好管理也比較安全

這路面上的不平整 避免動物行走的時候止滑的功能

不過現在看起來 反而相當的有特色 不說的話還覺得這是特別的藝術設計呢

整棟1933的建築工法真的挺厲害的 採取完全沒有樑柱的方式來興建

所以運用了許多的傘形柱來作為支撐   總共可以分成兩種 八角形與四角形的兩種樑柱

八角形傘形柱帽主要分佈於建築週邊的西側   四方形傘形柱帽主要分佈於建築週邊的其他部分

在老場坊的四樓是空中舞台 有八公尺的挑高   全部都是用鋼化玻璃所設計的 從下往上看相當的震撼阿

來的這天可能因為準備要辦活動 正在裝潢場地把整個空間都遮起來了  有點可惜

不然圓形的穹頂在一整個玻璃的正上方 視覺上相當的有衝突設計感十足   據說這個舞台都辦一些知名品牌的活動

法拉利F1派對雷達表50周年慶巴黎藝術設計展藍莓之夜亞洲首映派對

賓士新車發佈保時捷60周年紀念雪鐵龍新車發佈世界工業設計日

NIKE摩天爭霸籃球賽 把有設計感的產品 在這樣場地辦發表 更能凸顯產品的特色阿

果真一整個天是圓的 可惜現在在做工程  不然在這樣的環境底下 陽光灑下來一定很舒服

走到最高的一層樓了阿 這樣的建築真的很耐看

我想對於喜歡攝影的人來說 這裡真的處處皆風景阿 而且怎麼拍都特別

Shanghai-佳家湯包 皮薄餡足湯汁多

本來的計畫是在黃河路上要一次享用Shanghai-小楊生煎 真的是好吃又便宜阿跟佳家湯包的 

不過沒想到黃和路上的那一家佳家湯包的生意竟然這麼好的

我們去的時候  有人龍在排隊  我們吃完了小楊生煎之後  這個人潮並沒有退去

所以我們轉移陣地  來到了佳家湯包的另外一家分店

兩家店的距離搭計程車還蠻快的   大概花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

看這個大大的看板  佳家

湯包這食物  算是上海的特色美食了  不過現在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吃的到了

佳家的裝潢相當的簡單  好多的上海店家都有這樣的特色

一進門  大大的價目表就掛在牆上  進來先點餐付錢  東西會按號碼送上桌

這樣的安排其實很省事啊  不用在每一桌上都準備菜單  付了錢再送餐也省了後續的麻煩

湯包這東西好吃  但是一定要吃新鮮的  放久了那味道一定就變了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啦  裡面的湯汁就是因為豬皮或雞皮凍被蒸的溶化了

所以一但溫度下降了  那湯汁就會變的濃稠  口感不佳了

據說這皮凍的處理也不簡單啊把豬皮及雞骨加蔥薑水小火慢熬約3小時後才能使用 

而因為裡面是皮凍  所以如果直接單吃  會顯得有點膩  所以通常都會加上點薑醋來解膩

一般在台灣  薑醋好像都不用收錢的喔  常常再來一碟再來一碟的

不過佳家湯包  這薑醋要人民幣1 

當然  湯包一上抓  當蒸籠打開那蒸氣衝出來  一顆顆雪白的湯包就在我們眼前

怎麼吃呢? 記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輕輕輕輕的夾起來阿  因為太大力把皮弄破了那珍貴的湯汁就流掉了

簡單的沾著點薑醋  或者是把湯包咬一個小口  把薑醋灌進去

這樣不但可以解油膩  也順便透過薑醋的味道把原來肉的味道再度提升

不過千萬要小心啊  一不小心那湯汁四溢  浪費了湯汁就算了  還可能被湯汁給燙傷呢

看著這一籠湯包  真的非常令人期待阿

雖然剛剛吃小楊生煎  已經有點飽了  但是這可是上海相當知名的食物阿  當然不能不試試看

看到這湯包的飽滿  咬一口先把湯汁給大口喝掉  直接把湯包的精華之一給吃了

一整個是滿足啊  然後再吃皮跟肉  只能說這裡名不虛傳喔

這裡的湯包有鮮肉的蟹肉(季節限定)  也有蛋黃的 

我喜歡這種蛋黃的內餡  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蛋黃的顏色  這蛋黃的香氣搭著肉香更棒了

美食家常說  好的湯包有三個特色 

皮薄餡足湯多  我想佳家湯包算是夠水準的  看看這照片  真的叫人口水直流阿

上海黃浦西藏南路179(近金陵東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小楊生煎 真的是好吃又便宜阿


再出發到上海之前 我有做了一些功課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到底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據說這是上海便宜又好吃的傳統美食 湯包
到了上海遇見了上海的朋友 他也說小楊生煎是好吃的食物
這天Simon說一次來去吃兩家需要排隊的店吧 一家是小楊生煎 一家則是佳家湯包
為了要一次吃到兩家 所以我們來到了黃河路
果真阿 來到了佳家湯包的門口 這時候大概十一點不到
但是等著吃好吃的湯包排隊的人潮已經在店門口等候了
我們前面的兩個女孩子操著台灣的口音 看起來是台灣來的遊客
她們拿著書 按圖索驥的來到了這裡準備大快朵頤 嚐一下上海的特色小吃 湯包
因為我們是打算來吃兩家店的 所以我們就不排了 直接走過對街去小楊生煎吃先

還沒有進門 我就看到了門口師傅正在煎的湯包
那感覺真的跟台灣這裡的水煎包非常的相似阿 排列整理得在平底鍋裡 
一定要煎到一面酥黃才夠可以起鍋

門口大大的看板 就是菜單阿 
小楊生煎真的是價廉 看看這價位一分四顆人民幣6元
如果這東西跟大家口中講得這麼好吃的話 那就真的太厲害了阿

往店內走 先看到的是玻璃櫥窗裡面一群正在包煎包的師傅
每一個人都戴了帽子跟口罩 非常快速的在包著一顆顆的煎包

號碼牌 因為要稍微等一下 所以拿號碼牌等下服務人員會把食物送上來
這裡雖然生意很好 不過不用等太久 這也是來這裡吃飯相當好的一點

小楊生煎真的不是只有上海的朋友說好吃 
2006年小楊生煎也得到了上海名點的稱號 顯然喜歡的人不少
最厲害的是 這看似不起眼的食物 竟然可以被列入參選世博會的上海名點
推薦給來自中國各省跟世界各地的遊客
本來以為一分四顆才六元 鐵定小小的一顆
不過上桌時後看到這大小 可不是能夠一口吞下的阿

基本上生煎 並不是用煎的 跟台灣的水煎包蠻類似的
在鍋裡放些油 把煎包排排放好稍微煎一下之後 放入冷水
就等著這些水的水蒸氣來把這生煎給蒸熟 當水收乾包子底也黃了就可以起鍋了阿
當然生煎要好吃 底酥 皮薄 肉香 真的是三個大重點
因為生煎包裡面也有滿滿的湯汁 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
如果太大口去咬 有可能那湯汁會噴滿全身阿
所以記得善用工具 小心地在底部咬一個洞 先把湯汁倒出來湯匙上面慢慢地喝下
然後在把肉咬出來慢慢品嘗
當然那皮也是重點 上半部就是一般包子的口感 但是下半部那煎熟的酥脆
相當的有咬勁 加上上面灑的蔥跟芝麻 更是香氣十足阿
當然如果能夠大口一口咬下 直接把麵皮內餡跟湯汁一起吃下 那種混合的美味更是讚

看這裡剖面圖 裡面的湯汁真的很多啊 
第一口咬下的時候 我真的被這個味道給震撼了阿
這樣的平價美食 怎麼可以這麼好吃呢 特別這已經是一家連鎖小吃店了
它們要如何維持每一個品質都在一定水平以上
雖然只有18年的歷史 但是我這個遊客的胃一整個被征服了 哈哈

這個豬血湯就很平常了

這個豆腐粉絲湯 看似非常的平常 不過這味道出乎我意料的好喝
特別是這豆腐 有點像是我們的豆乾一樣但是稍微軟一點
裏頭包了肉餡 不知道加了什麼做調味 有一點點酸酸的味道 不太嗆非常的溫和好吃

據說黃河路的這一家店是本店 也只有這一家店還保有這樣傳統的碗盤了
這種材質的碗盤我記得小時候家裡也有
不過現在大部分的分店都已經改用塑膠材質的碗盤了 感覺少了點復古的風味

在香港翡翠也吃了生煎 那可是在IFC裡面的排隊名店
不過以口味來說 小楊生煎的味道可是一點搭不輸阿
記得以前在台灣的夜市吃過一些生煎包 不過大部分都沒有那種底酥的口感
吃完了小楊生煎之後 真的覺得之前吃的生煎包都不生煎包了阿

呵呵 安心做安心吃 以一個愛吃鬼來說 這個是不會注意到的啦
美食當前 吃就是了

吃完了小楊生煎 真的是很滿意阿 
因為只是要嚐個味道 我們只點了兩份生煎 跟那兩份湯
一共花了29元人民幣 真的很便宜阿
這樣的價格 卻有這樣的味道 一整個性價比超級高的
出來的時候 接近午飯時間了 外面開始排隊了呢

在上海吃了一些東西 以性價比來說的話 
小楊生煎絕對是第一名的 所以有到上海玩的朋友 務必要嘗試一下
小楊生煎(黃河路店)
上海黃河路97號(近鳳陽路)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東方明珠塔

說到上海 大家會想到什麼有名且是指標性的建築呢?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的就是東方明珠電視塔吧

雖然現在這塔已經不再是上海地區最高的建築物了

不過這塔的造型獨特又位於黃浦江邊 早已經是上海天際線的重要一份子

如果少了東方明珠塔的上海天際線 可能就不這麼的上海了

這天的上海天氣晴朗 搭著軌道交通(就是地鐵啦)2號線

來到了陸家嘴 這裡是黃浦江畔 也就是金融區的所在

這裡有一堆高樓林立 環球金融中心 金茂大廈 國際金融中心心

連咱們的富士康都要在這裡參一腳 也準備在這裡起高樓

東方明珠 一整個就在外灘地對面 所以從外灘看過來得以一窺全貌

不過我這天採取的是塔下走一圈的玩法

東方明珠塔 是在1991年動工 1994年落成 總高468公尺

沿路我們來到了黃浦江邊上尉

這裡有一個像是公園的地方吧 就在外灘的對面

我喜歡這裡的景色 雖然看過來的天際並不像外灘那邊的壯麗

但是這裡的人潮顯然少了許多

遠離人群但是又可以有美麗的江景可以欣賞 讓人舒爽

對面的建築不是以高取勝 但是卻各自有自己的風格

大量使用玻璃帷幕的建物方式 那種明亮感非常的好 特別在陽光下

這飛碟造型的建築物 真的非常的吸睛阿

這樣的美麗陽光 九月中的上海 江邊的風徐徐吹拂 真的舒服極了

黃浦江的河水不太快 很溫和的樣子

江上有不小的船來來往往的

這些就是上海天際線的組成阿 看到的都是很有名的銀行保險公司的名字

雖然說跟外灘的風景比起來稍微遜色了一點點

不過昨天在外灘的時候可是一整個陰天 所以今天拍起來的照片還是漂亮的多

這樣的知名觀光景點 已經被中國政府列為5A的重點觀光區域了

難怪排隊的人這麼多

不過我寧可避開人潮 在黃浦江邊看看

很多大城市都有電視塔 負責訊號傳遞的功能

不過大部分的電視塔造型都相當的傳統 雖然一樣成為觀光重地

但總是覺得似曾相識阿

所以東方明珠塔以特別獨特的造型 讓大家可以留下特別的身影

順著路我們走 很快地來到了陸家嘴這一個大路口的行人天橋上

這個行人天橋一整個是圓形的設計阿

就在幾棟大樓中間的路口 上面有滿滿的觀光客阿 因為這裡是拍照的好地方

今年是龍年 所以在大的人行天橋中間有兩隻龍 挺可愛的阿

整個東方明珠 有四個部分 下、中、上球體和太空艙

下球球體直徑達到50公尺 位於100米的高空

中球體有五個 每一個直徑有12公尺 是客房

上球體位於250公尺的 球體內主要安裝了廣播電視發射機房

263公尺處有一觀光層267公尺處為著名的東方明珠旋轉餐廳

259米高空的球體內 則有一個環形玻璃觀光通道=懸空觀光廊 就是考驗膽量的好地方啊

海洋公園阿 很有特色的建物

果真是陸家嘴阿 這個屬於有錢人上班的地方

當然要來一個Apple Store這個設計跟第五大道一樣阿

整個店是在B1但是在1F設計了玻璃的大門 相當的新穎好看

這裡是國際金融中心 原來這個跟香港那兩棟IFC是系出同門阿

這兩棟也是上海相當知名的建築物 都以高取勝的

前面這一棟是金茂大廈 頂樓有金茂君悅 高檔的五星級飯店

後面這一棟是環球金融中心 日本人設計的阿 有人說側面看起來像一把軍刀阿

高樓大廈比比皆是 櫛比鱗次的排列著

不過唯有東方明珠的特殊造型能夠從中突出 引人目光

看看這上海天際線的照片阿

少了東方明珠 怎麼看得出這是哪一個城市呢?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老碼頭 新興休閒場所

對上海我真的是相當的陌生一些休閒場所我大概只知道新天地吧

不過聽說這幾年來上海有越來越多類似的地方

早上去了田子坊已經讓我非常喜愛了沒想到下午Simon又到我來到另一個

可以讓人放輕鬆又可以遠離擁擠人群的好地方老碼頭

老碼頭已經是上海現在相當時尚的休閒場所了

不過這地方在幾年前還是一個渡輪老碼頭而已

幾年的時間從舊到新從有到五把原來的老廠房添加了新的內容

反而像是在30年代上海繁華的重現但是又多了點21世紀的摩登風味

看這個入口的設計相當讓人驚豔

老碼頭就在黃浦江邊阿離豫園離外灘都不遠

雖然走路可能要20分鐘以上但是在秋天的時候慢慢沿著馬路閒晃也挺舒適的

當然啦我是搭計程車來的哈哈

我覺得這裡主要是飲食休閒場所吧所以這裡聚集了好多種類的餐廳

在一點點復古風味的建築裏頭卻有不同的食物可以選擇

隨便拿起相機拍一張照片都相當的有感覺啊這裡是上海

沿著水池邊那幾把大陽傘打開後

那就是休閒的味道阿不管太陽大小在陽傘下坐著總是讓人放卻忙碌阿

遠遠的又看到了環球金融中心了

這個算是老碼頭的廣場中央所有建築物的政中心這一個人工水池就是主題阿

隨著一柱柱的水噴出那就是輕鬆阿

這一天在T台的另一端正準備要辦婚禮了

看起來大家沿著紅地毯走到水岸的另一端真的挺浪漫的阿

真的好休閒阿

空曠的空間設計讓人真的好放鬆太贊了

看吧人真的一點都不多

除了廣場四周的那些店家這裡還有更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探索

這還有許多的小藝廊或是時尚的小boutique

走走看看總會有意外的收穫阿

當然園區裡面也到處都是這樣的裝置藝術阿

這些東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流城市已經相當的常見了

讓整體的文化氣質提升

好休閒阿可惜我真的太晚來了

在這裡走個半小時感受不一樣的上海

我想跟新天地那樣的人山人海比起來這裡真的讓人感覺太輕鬆舒適了

看那氣球漂在水上真的挺浪漫吧

這麼多店家我怎麼還是習慣這一味啊哈哈哈哈

婚禮快要開始了人陸續的來臨

在到達老碼頭之前我們在外灘

因為從豫園出來走路就可以到外灘了

下午的外灘沒有夜晚那樣的燈紅酒綠不過一樣是挺漂亮的風景

只是沒有了燈光的外灘感覺差了一點啊

聽說上海還有很多像是新天地 田子坊 老碼頭這樣的地方

這樣的風格一整個是適合現代人的

 
檢視較大的地圖 

 

Shanghai-避風塘 港式茶餐廳

避風塘怎麼我第一個感覺是一家台灣吃海鮮的餐廳啊?

當然不是  這是一家來自香港的茶餐廳阿  不過在上海不吃上海菜反而吃港式餐廳

其實是太餓了啦  附近又找不到什麼餐廳  所以有吃就好啦

還沒有進餐廳的們  旁邊的一個大大的看板  說著屬於避風塘的故事

沒錯要把一個餐廳經營好  有一個故事能夠讓客人了解並認同這理念

應該是第一步  因為通常很多人會為了這個故事來吃飯的

運氣算是好吧  本來以為要排隊排很久的  沒想到沒有人這讓我已經餓了的肚子有東西吃了

首先來一個冰火波羅吧  我很愛吃菠蘿麵包

而冰火菠蘿包算是香港相當有名的做法  溫熱的菠蘿包夾著冰冰的奶油

一下子的時間那奶油已經被麵包的溫度給融化了  馬上滲入那麵包中

奶油融化在麵包中  所有人都愛這一味吧  哈哈哈哈

不過菠蘿包的表面不像是台灣的菠蘿麵包一樣  有那麼酥脆的口感

所以我還是比較愛台灣傳統的菠蘿麵包啦

腸粉  這絕對是不能少的阿

腸粉要做得好   一定要皮是晶瑩剔透的  而裡面的餡料要相當新鮮

這種東西一定要現場作  馬上上桌才行

不過可惜這裡的腸粉  看起來就不夠晶瑩剔透

麵皮稍微了厚了一點  所以吃起來口感就沒那麼好吃了

這個部分  請改善  哈哈

 每次想到在香港吃粥的經驗  就好感動阿

因為那粥絕對是煮到米粒已經完全融化了一樣  吃起來超好吃的啦

這裡的粥煮的其實不差了  裡面食材相當的豐富

不過跟之前在HK-富記粥品   那種入口即化的綿密感  還是有改進的空間

這個A  好好吃阿

上面淋的是豆乳  那鹹鹹香香微辣的味道  搭著清脆的A

真的好好吃阿  不過豆乳吃多了對身體不好  畢竟這東西稍微嫌了一點

乾扁四季豆  我真的很愛這一道

一般在台灣  乾扁四季豆強調的是那豆子的原味

不過這裡加了一點麻辣的味道  這樣的搭配挺好的

雖然說我不太能夠吃辣  不過那麻辣的香氣還是讓我一吃再吃

這個鳳爪就真的打敗我了 

雖然我覺得很好吃  但是這辣度真的太過了   

腐皮捲  外面挺酥脆的  詐得還不錯  而內餡也算扎實

這湯包也太特別了吧  聽說這是這裡的招牌

很明顯就是剛煎好的包子

鍋底是滿滿的韭菜  不過感覺上有點老了  吃起來味道普通

而這煎包呢  因為煎得有點過了  有好幾顆有破皮了  裏頭的湯汁都跑了吃來

一整個相當的可惜  就算是沒有破皮的

吃起來也稍嫌的乾  沒有辦法把上海有名的煎包特色呈現出來

整個吃起來  只能說還OK  不過如果可以  我會選別的餐廳

方浜中路168號豫城時尚廣場三層


檢視較大的地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