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赤崁擔仔麵

4bb5fb3348c90 台南-赤崁擔仔麵

來到台南,好吃的東西好多,吃杏仁豆腐冰的時候,問了問小姐什麼好吃,她說,每一家的擔仔麵都好吃,既然這樣就來吃擔仔麵吧。在赤崁樓旁有一家赤崁擔仔麵,一棟百年建築舊舊的房子,搭配擔仔麵,感覺很不錯。這裡裝潢的蠻古典的,用小學生的課桌椅吃飯,很有趣。這裡的擔仔麵不錯吃,不過其實我比較愛他的滷肉飯,用拌炒過蝦米的五花肉的滷肉超香的。

可能是東西好吃,也可能是位於赤崁樓的旁邊,所以這裡的生意很好,是24小時都開的。喜歡吃台南小吃的人可以試一下。

PS:原來我小看他們了,赤崁擔仔麵可是進過總統府國宴桌的呢!赤崁擔仔麵受邀至台北總統府為外賓外燴,讓與會之國內外貴賓驚艷於老府城的知名小吃竟以如此精緻而富創意之姿,出現在最高首府的大廳紅毯上。除了擔仔麵,赤崁擔仔麵將店內【府城小吃國宴餐】中幾道知名小吃移師總統府:冬瓜茶、狀元粽、鱔魚意麵、古早米糕等傳統點心,以民俗古玩和新鮮花材搭配綢緞營造高雅的東方氛圍,令在場嘉賓為之一亮。首次將台南小吃帶進總統府,將以往藏身市集暗巷的小吃,以全新面貌介紹給國際外賓,受到全台矚目。 多次受到台灣文化觀光局推薦,由國際知名美食家蔡瀾領軍,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饕客美食團隊拜訪赤崁。席中蔡瀾對赤崁小吃表示肯定,對赤崁招牌的肉臊飯更是一碗接一碗,讚不絕口,令這位尋遍世界美食的專業饕客開懷不已。

赤崁擔仔麵:台南市民族路二段180號

麻豆-碗粿蘭仔

高速公路南下,總是會肚子餓的,所以快到麻豆時候,就想到這裡有名的碗粿。的確,這個在麻豆交流道附近的碗粿店,真的是很有名阿,所以來這裡吃個碗粿休息一下之後再繼續往南開。

碗粿蘭真的很有名阿,生意好到要開第二家店,而且還要有很大的停車場,來容納客人滿滿的車潮。所以雖然這家店位在大十字路口上,不過還是很方便。

因為有太多人來吃,更多人外帶,所以這裡把內用跟外帶區做了區隔,這樣也比較快。

這裡的碗粿好吃嗎?嗯嗯,很好吃,因為料很多有香菇、瘦肉、蛋黃跟蝦仁,而整個碗粿黏度很夠不是白白的沒味道,反而有一點料的香味,淋上了特製的蒜味醬油膏,吃起來很不錯。如果不是現在是南下的路上,我想應該可以打包一些回北部吧。

台南縣麻豆鎮中山路179

後壁-烏樹林五分車

剛開始提到烏樹林,我還一度以前是桃園的員樹林。原來是以前是台糖的糖廠阿。小時候住在雲林的時候,附近就有台糖的甘蔗園,所以也會有小火車負責運送甘蔗的。現在因為糖業已經有點衰退了,所以台糖把許多的糖廠改成休閒園區,每一個都很有特色,而烏樹林就以五分車聞名。

所謂的五分車,就是火車的軌道是一般國際標準軌距的一半,這也是台糖小火車的標準軌距。現在每一個小時都還有火車行駛,行駛在以前運甘蔗的路線,不過很多地已經不再種甘蔗了。所以在沿途導覽的小姐,一直在介紹兩旁種的新植物。老實說搭這種小火車,感覺比較重要啦,也不是要講求快,也不是要去哪裡,就是一個感覺而已,不過不管大人小孩都很開心。

整個烏樹林五分車的終點也很有趣,是一個有點像是小吃街的地方,聽說是當地人知道五分車到了這裡車頭要轉方向,所以會讓遊客下車,因此他們在這裡擺攤做生意,客人只有搭著五分車來玩的遊客,而大家也很厲害,趁著短短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每個人都買了吃的喝的,把自己餵的飽飽的。

有機會一定要來,坐一下這裡的火車,運氣好的話,可以坐到蒸汽火車頭拉的喔。

七股-鹽山的故鄉與黑面琵鷺的偶遇

記得在流浪貓去英國流浪之前,我就說要去他家拜訪,那個台南的七股海邊,結果他已經出國了半年多了,而我也才在這個過年的時候,因為北部每天下雨來南部避寒的時候到了這個每年以黑面琵鷺聞名的海邊城鎮。

現在還是黑面琵鷺的季節,雖然好像已經是末端了,但是在過年的時候來到七股海邊賞鳥的人還不少。只是海風大了點,其實黑面琵鷺沒有因為太冷而離開,人們卻因為南部難得的寒流也包的緊緊的。

我覺得我應該是眼睛不好吧,從那望遠鏡頭看過去,看到了一群,有黑色長長的嘴的應該就是是吧,不過怎麼大家都說只有兩隻。不過沒關係,不管幾隻有看到就算是有收穫。

這天的天氣不好,天空灰灰的,記得之前流浪貓回七股的打鳥記裡面,在藍天陽光下一群群海鳥的足跡,不管是不是需要保護的黑面琵鷺,總是這麼的美麗。(請參考七股候鳥過冬)

來到七股,除了看看鳥之外,我想更多人來的是這裡的鹽山。因為以前這裡的台鹽的鹽場,後來因為太多人想來鹽山看一下,所以這裡有了鹽博物館,也有了固定的鹽山。聽流浪貓說,因為現在沒有固定在產鹽了,所以這裡的鹽山,有一部份已經變成假的鹽山,為了要滿足大家對於鹽山的喜愛,所以特別堆出來,其實已經有一部份不是鹽了。其實從外觀看過來並看不出來,不過這不重要,這座鹽山還是吸引了很多人來。

本來以前鹽山是白淨的,不過現在這座鹽山是灰色的,呵呵,可能太多人來爬了也帶來了灰塵不過沒關係啦,對大家來說,來這裡吹海風看海景,爬爬鹽山已經足夠了。

鹽水-台灣詩路

這是鹽水新的景點,台灣詩路。在鹽水最新的旅遊景點上,已經把這個點標出來了,我想以後應該會有越來越多人來這裡。從鹽水市區往南邊開,不用多久就可以到了。

這個地方是鹽水當地人士想要透過台灣詩詞的美,來重現鹽水的文史風情。算是社造的一個成果,由月津文史發展協會主導完成。整個台灣詩路全長150公尺,其實不常,將早期的台灣詩謠用陶片燒成,鑲在牆上。許多的詩記載了台灣百年來的歷史變遷,屬於台灣人的內心感受。

在詩路的入口一進來,就會看到兩棵很大榕樹,是情人榕,在榕樹旁的涼亭乘風休息是非常好的休閒;詩路的兩旁重滿了木棉樹,可惜來得早了,不然如果滿滿的木棉花開,火紅的木棉將讓整個詩路滿滿南台灣的熱情。除了木棉之外,整個詩路園區還種了一堆花,春天有木棉、風鈴,夏天則是蓮花、紫薇,秋天有美人樹花、山芙蓉,冬天為波斯菊與向日葵,每個季節來都有不同的風情。

這麼多台灣詩詞,唸起來非常的美,裡面還有幾個熟悉的作者,像路寒袖阿,所以即使對於詩詞沒有研究的我,也可以入門欣賞。

這裡算是新的景點,兩旁還是農田,十分有南台灣的特色,我想過一陣子如果周遭的步道完成,可以讓整個景點更豐富。喜歡台灣文學的人可以來這裡走走。

鹽水-銀鋒冰果室

這然有這麼多的小吃,當然每一個都要試試看。銀鋒冰果室,嗯,聽起來就很有特色。這裡最有名的是月見冰,就是那個打顆生蛋黃的冰。本來我也對這個看起來有點小噁心,吃起來可能也有腥味的吃法存有懷疑,不過因為整晚冰的料很多,滿滿的紅豆加上煉乳,跟著生蛋黃攪拌後,其實大部分的生蛋黃已經看不到,再加上滿滿的冰,這樣的溫度也讓生蛋黃沒有那麼怪,吃起來味道非常的好。

這天天氣超好,加上元宵節吧,所以行人非常多,本來想要再嚐一次的不過看到外面排隊的洶湧人潮,實在是懶阿,不過這個號稱月見冰的創始店,真的是相當有特色阿。

PS:銀鋒就位在八角樓旁邊喔。

地址:台南縣鹽水鎮中山路4巷1號

鹽水-胡家豬頭飯

到鹽水,要吃啥呢?意麵,是阿,意麵是鹽水的特產,不過今天沒有吃,呵呵,今天吃的是豬頭飯,這個光是名字聽起來就夠吸引人的東西。不過到底豬頭飯是什麼阿?聽說是用豬頭的滷汁去煮飯,所以其實就是飯。米是用在來米,跟我們平常習慣吃的米有一點點不一樣。

豬頭飯端上桌的時候,有一點點傻眼,真的就是飯耶,不像爌肉飯,或是排骨飯,有一個主菜,真的豬頭飯就是一碗飯,什麼配料都沒有。老實說吃的時候,真的是不習慣阿,因為在來米煮起來真的是粒粒分明阿。不過當然既然是鹽水的小吃,一定有特別的地方,雖然是一碗飯,不過因為是用豬頭滷汁去煮的,所以是有微微的香味的。搭配起各樣的小菜,很好吃的。喜歡嚐鮮的人,可以嘗試一下。

PS:聽說很多鹽水人把豬頭飯當成早餐。

PS:胡家豬頭飯在點心城裡面,這裡面還有兩家很有名的意麵,老是大排長龍阿。

鹽水-古鎮巡禮

 

說到鹽水,對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一樣,就是每年元宵節舉辦的鹽水蜂炮。不過我沒這個膽啦,也沒這個時間,所以當然不是參加了蜂炮的活動。只是來到鹽水這個古鎮,不看看這裡留下來的歷史遺跡也有點可惜。

說鹽水是古鎮,絕對不誇張,而且不只是古鎮,還是非常熱鬧的城市,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大家應該知道一府二鹿三艋舺,而在這三個地方之後的就是四月津,也就是現在的鹽水。因為鹽水位於曾文溪及急水溪,以前是鹽水港,這也是三百多年前能夠這麼發達的原因。

鹽水真的是一個小鎮,好像只有一萬多居民,所以平常人真的不多,只是一年一度的鹽水蜂炮,讓全台灣的人都把眼光注視在這裡,這個活動可以吸引十幾萬來而這裡一起瘋狂。

說起蜂炮,就一定要來參觀一下這裡的武廟,也就是關帝廟,武廟也就是蜂炮的主辦廟宇。武廟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基本上市鹽水商人的信仰中心,聽說是早期流行瘟疫,所有居民束手無策,只好求救關老爺,而關老爺降旨要大家在正月十五日以蜂炮驅逐,後來就演變成今日在元宵節時候大家都以蜂炮來慶祝,成了跟北天燈一樣聞名的元宵節活動。

 

除了武廟,這裡還有八角樓這個地標,八角樓就是八角形的屋面,在道光年間所興建的,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時候,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駐守在鹽水並以八角樓作為營舍,後來還立碑紀念,現在在八角樓門前還可以看到。八角樓是一洞兩層樓建築,由福州杉及石灰建成,原本有三進,不過現在只留下一進了,還是有點可惜。

鹽水還留有早期的天主教堂,不過這個教堂很有趣,是走中國風,整個建築的模式跟其他的天主堂完全不一樣,中國的建築風格搭配著天主的精神,嗯,早期的天主教為了要融入台灣社會,還真是用心阿。

月津港已經整治好了,旁邊的橋南老街算是新的景點。橋南老街就位在港口邊,算是最早的一條路吧,清代的時候,從鹽水通往南部其他鄉鎮的交通要道,所以在以前是非常熱鬧的,當然現在差多了。最近在社造單位的營造下,把有些沒有人住的房子做了一些整理,所以也吸引了一些人過來看。不過老實講,有點特色不足,如果能夠更彰顯出這裡老街的歷史情懷應該會更好。在老街這裡一定會看到泉利百年打鐵老舖,來這裡,你還會看到第N代傳人在這裡顧店,一個很有去的老先生,雖然你跟他講話,他一直都自顧自的說著自己的菜刀有多好用,連日本人也會買,完全不管你在問什麼,不過這個店在他的加持下,真的很有FU。有來的話,一定要來這一家。

鹽水鎮上其實不大,所以有時間的話可以用走的,挺有趣的。 

台南-阿舍食堂乾麵

我想這是目前為止等待最久的團購了。其實像這些團購,很多人都是好奇心驅使下,想要嘗試一下,就是因為這樣的人太多了,所以常常團購的生意好到出乎我們的意外。

準備定阿舍乾麵之前,有同事就說,這個乾麵有多好吃,不過當真正定購了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人氣有這麼的誇張。半年竟然跟我們說我們的訂購出貨時間已經在半年之後,天阿,這個生意會不會太好了。不過想想,這樣也表示這個商家並沒有因為生意太好,所以採用夠容易量產的方式進行生產,而這樣產品的品質也才能夠一直維持著大家喜歡的味道。

這個乾麵真的很簡單,就煮熟然後加上醬汁就可以吃了。一整包看起來份量不大,但是煮起來卻不少,重要的是,醬汁配起來很剛好,也不太鹹,味道很不錯。而麵也很Q,難怪這麼多人喜歡。

 

價錢方面,我想也是物超所值,這個味道比一邊速食麵好,但是便宜多了,我想這又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

種類很多,有台南乾麵、外省乾麵、客家粄條、油蔥乾麵、麻辣乾麵、沙茶乾麵還有麻醬乾麵

 

台南縣永康市西勢路20

//www.chinghsin.com/

 

東山-籃記鴨頭

呵呵,在部落格明示或暗示是有用的上個星期竹東夜市開市前裡面提到東山鴨頭,雖然那天吃的並不是道地的東山鴨頭,可是顯然老天爺有看到,幫我達成了吃東山鴨頭的心願。上個星期忽然大哥問我,要不要吃東山鴨頭,他要帶上來給大家吃。就這樣,這星期就以東山鴨頭開始的。

東山鴨頭真的很有名,到處都有,不過既然叫做東山鴨頭,感覺上應該是東山來的吧,所以喜歡吃鴨頭一定要吃吃這一家東山鴨頭籃記。籃記的鴨頭最大的特色是甜甜超Q的,咬起來非常起勁,所以吃起來讓人非常滿足。聽說這家店生意非常好,無論什麼時候都排著長長的人龍。不過大哥說他們是鄰居,所以沒有排隊這兩個字,寫張紙條就可以了。

據說籃記是這樣來的:籃記東山鴨頭第一代創始人黃瑞祥先生於民國五十年創立,是在酒家附近及街上賣著各式滷味的小販。待第二代傳人籃武雄先生於民國六十三年接手以後,為了簡化營運方式,才專門改賣鴨頭系列產品,而且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每天早晨從05:30~6:00時,必須用醬油與水將鴨頭等原料滷上三個小時,然後取出滷料,用沙拉油及鴨油下去油炸(每天必須更換新油),使得鴨頭的肉質帶有香味及Q度,這樣可增加咀嚼的快感,也是籃記東山鴨頭立下優良口碑的主要原因。
籃記東山鴨頭每天下午一時三十分開始販賣,鴨頭的供應是當天滷完炸好,也當天賣完,因此生意特別好,有時買不到是常有的事。每逢例假日,從全省各地來的常客,還得排隊才買得到,可見東山鴨頭的魅力十足。
主廚推薦:鴨頭、鴨管、鴨翅,鴨腳
營業地址:台南縣東山鄉東中村中興路11號。
洽詢電話:06-6802856

(沒到現場去感受排隊的盛況,塑膠袋加減看。)

(看起來真的很多人,不過這照片是借來的。下次親自去才拍給大家看個夠。)

PS:手機要拍食物真的很難用,看來得買台好點的才行。

台南-依蕾特鮮奶布丁

網購網購,有了網購之後要吃什麼都很方便,這兩天的網購產品是依蕾特鮮奶布丁,而發起人是JEDI的媽媽。這個布丁在網路上很夯,已經連續三年都獲選府城十大伴手禮,可見這個東西已經被許多人肯定。

在隨著產品寄過來的DM上寫著「始終以做給女兒吃的誠摯心意製作每一個令人感動的甜點」,好一個感人的文案,裡面也強調所有的布丁不加任何一滴水,完全是以鮮奶代替水,以傳統歐洲鄉村布丁的製作方式,也才能夠做出這個香濃滑嫩而且入口及化的布丁。

好吃嗎?當然,聞起來就很有味道,吃起來也是軟嫩香甜,特別到過來吃讓底下的糖漿與整個布丁混在一起,更是特別。當然千萬不要拿來跟超商買的布丁比,因為貴這麼多,如果沒有好幾倍的好吃,就不算物超所值了。

吃過了嗎?沒吃過,這個真的值的一試喔。

依蕾特布丁安平門市:台南市安平路422

七股-候鳥過冬

台灣真是個寶島阿,所以來這裡避寒過冬的候鳥很多。最近迷上攝影的流浪貓,在敗了新的鏡頭之後,就馬上奔回七股去打小鳥,當然他很興奮的說,新的鏡頭果然比原來kit組的那隻好(這好像是廢話喔,不然新鏡頭怎麼能賣一萬多…),倍數變高後打起小鳥來,也叫有架勢了。因為看流浪貓玩相機玩得有模有樣,我也興起要買單眼的念頭,似乎可以用來當成新年禮物喔!不過想了想,時機歹歹,我看我還是省著點好了。所以還是繼續帶著我的傻瓜,隨便拍拍。以下是流浪貓第一次打小鳥的成果,他把這些照片當成新年賀卡用了,我想收到的人應該都很感動吧。(打小鳥聽說是攝影術語,還真是有趣。)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