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o-澳門歷史城區 世界文化遺產 媽閣廟/亞婆井前地/鄭家大院 順道看最美的海景在主教山教堂
到澳門重點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啊…雖然之前走過一遭但是再來還是這個…因為我不賭博…
從飯店過來搭車子餐廳A Lorcha 享受特色的葡國料理
而在這旁邊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之一的媽閣廟 整個行程就從這裡開始一路步行到大三巴結束
Macao-澳門歷史城區 世界文化遺產 大三巴/大砲台/議事亭前地/市政廳/玫瑰堂/仁慈堂 中西文化融合的典範
媽閣廟的創建年份已不可考 但大部分學者都肯定在葡萄牙人定居澳門前此處已有供奉媽祖的廟宇
同治十三年1874年及光緒元年1875 年 媽閣廟兩遭颶風破壞築物受損 經兩年重修擴建後奠定今天的模樣
現時廟內有實物可考的建築物是神山第一殿 該殿供奉天后 創建於1605年明萬曆三十三年
其門口石橫樑至今仍存創建時的石刻 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
在港澳啊…香客超級愛用無敵粗長的香來進行祭祀的…
這種像是超大蚊香的香…也很有特色
媽閣廟位於媽閣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門牌坊正殿弘仁殿觀音閣及正覺禪林組成
各建築規模雖然細小簡樸 但卻能充分融合自然佈局錯落有致
媽閣廟有許多摩崖石刻 均為歷代官宦名士的詩詞題字 尤其是洋船石和海覺石 是澳門著名的兩大奇石
以前人真的很愛在石頭上面刻字啊…不過這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通常都是大官才會搞這一招
媽閣廟一點都不大啊…但是算是很完整 以澳門歷史最悠久的中式廟宇來說 小而美值得花時間
入口大門為一牌樓式花崗石建築 寬4.5公尺祗開有一個門洞 門楣有媽祖閣三字
正殿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個神殿 有神山第一殿之稱
和正門建築牌坊以至弘仁殿都在同一軸線上 建築主要由花崗石及磚頭砌築而成
逛完了媽閣廟之後 就一路往北…邊走邊看把幾各被保存的重要文化景點看完
澳門的街道都很小只有兩線道 有時候走一下就走到車道上面了 不過這裡的駕駛都很有禮貌
首先倒的是亞婆井前地 看的出來這四周的建築都很有西式甚至可以說是南歐的熱情風格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 因為這裡是早期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 所以很多的葡萄牙人居住
澳門葡人民謠 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 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 可見亞婆井對本地葡人具有重要意義
轉個彎往旁邊的鄭家大屋 這個景點是第一次聽到轉進去看看好了
不過這一看發現真的是太美麗的中式建築 遊客不多是一個超好殺時間與記憶卡的點
鄭家大院是中國近代名人鄭觀應之家族故居 他的大作盛世危言便在此完成
建築由鄭觀應之父鄭文瑞蓋的 其後鄭氏兄弟等人陸續拓建不斷擴大規模 大約1869年前蓋的
一進門就看到土地公耶…澳門貞的到處都是土地公 很多人家裏門口就會放…這是大宅院所以土地公也比較大感覺豪華
鄭家大屋現佔地近4000平方公尺 是澳門最大的私人住宅
整個建築風格以廣東的傳統名宅為基本 特色鮮明
但是不時有些西式的風格參雜其中 我是覺得很看不出來啦…但在亞婆井這樣滿滿西式風格的旁邊 這裡面真的有讓人驚豔的美感
其實20世紀中起 由於鄭家後人散居各地 屋內許多空間被出租一度出現七十二家房客的景象—真的很大…可以租給72家人
後來慢慢的缺乏維護保養…加上大火…整個結構崩搭 一直倒了2001年政府取的權利才開始重建
雖然現在看到的是很新的整修改建 但是風格維持的相當有歷史味 非常的美
在走上這個小丘陵之前 完全不知道這個教堂有什麼可看的…因為完全沒有準備啊…
看完了很漂亮的鄭家大院後 就延著指標往主教山教堂走去…很怪的路線但是算是好找
這是一各小山丘上的教堂 坡度還不小呢…走起來有流汗…走到門口都還沒看到教堂就看到了這次澳門行程最廣闊的景色啊
可惜天色沒有很美…不過也還好天氣舒爽陰涼 讓我沒有因為炎熱的太陽而拒絕爬這段小小的丘陵路啊
澳門旅遊塔…在搭車的時候有經過 不過對這種景點我們也有太多興趣…但意外的在這山丘上捕捉這樣的美景…太開心了啊
這天來剛好有新人來拍照啊…而且是伴娘團伴郎團都來了…祝他們白頭偕老囉…後來有把新郎拋起來喔 哈
主教山教堂 是位於澳門西望洋山的天主教教堂
建於1622年 曾多次重修 現在的面貌是1935年蓋的…這一個不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喔
但是啊…西望洋山這個小山丘真太美了…所以一定要寫一下
西望洋聖堂位置原有西望洋山砲台堡 建於1622年以防禦荷蘭的入侵
這教堂的興建主要是葡萄牙人認為聖母有保佑…才能在與海盜的戰爭中全身而退
整個建築物有哥德式教堂尖頂 非常樸實的風格
在不拍這旅遊塔就被雲遮起來了啊…不過其實運氣很好啊…這一整天把世界文化遺產景點走得差不多
然後晚上…就下大雨了…哈

